從工業城市到公園城市 成都這個區域蝶變

2020-12-26 紅星新聞

「與北上廣深截然不同的理想生活,

成都有產業也有機會,有生活也有自由,

有潮流也有包容,有個性與共性並存的城市空間,

讓成都一直出圈,一直新銳下去。」

——《新周刊》

蝶變

一條長流河,詮釋了青白江巨變

一座座舊廠房,

生長在綠意盎然的公園裡,

一灣清澈的長流河將其環抱,

天光雲影共徘徊。

↑曾以工業為主戰場,現在建了公園。何後之有攝

在一片寧靜的場景中,人們很難想到,這裡曾是青白江的工業主戰場,長流河只是城市中的一隅,卻恰好完美詮釋了青白江的巨變。

↑長流河公園 陳顯剛攝

這是我國「一五」時期在西南建設的第一個工業區,走過崢嶸歲月,「十三五」時期,青白江實現了規劃理念、發展方式、營城路徑全方位深層次變革,迎來轉型發展的歷史機遇。

↑成都國際鐵路港

蓉歐鐵路開通、自貿區設立,青白江開啟「陸海聯運樞紐」的進化之路,連通「買全球、賣全球」的歷史機遇,形成了良好發展的態勢。

↑亞蓉歐國家商品館

煥顏

歷史底蘊下的時代新城

青白江,以江定區名,因工業而聞名。工業時期的輝煌,讓這一區域全國聞名。時代浪潮下,這卻成了現代城市發展的難題——

重工業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老舊的工廠如何煥發新生?

工業時代的老舊棚戶區,

如何滿足現代化的居住需求?

《城市的勝利》作者格萊澤認為,「城市傾向於通過修建新的舒適物來提升宜居度。我並不反對,但重點是要符合城市的需求。」

青白江思考的,正是如何重塑城市的「勝利」。不同於嶄新的新區,青白江要做的是在保留城市肌理下展開城市建設,進行城市有機更新。以2017年作為起點,一個嶄新的青白江在時代裡重生。

↑2017-2020智慧產業城核心區變化

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在這裡如火如荼展開,這項工程總投資157億元,涉及的居民約1.3萬戶——他們從低洼棚戶區搬到嶄新的高樓,見證了青白江的變遷。

將城市空間結構進行優化改造,讓區域有了築巢引鳳的機會,加大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力度,實施有機更新提升城市功能,打開了國際化青白江嶄新的城市格局。

這是區域蝶變的重要一步。

↑青白江城廂古鎮

在拆舊建新的同時,青白江還在努力保護獨有的氣質,讓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呼應。

至今,青白江曾家寨子等17處歷史建築已被納入成都市歷史建築保護名錄;成都唯一傳承千年縣域格局的古鎮——城廂鎮,在2019年12月規劃打造以來,已有眾多文化頭部品牌搶先入駐;在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的同時,城廂鎮還在創新打造社區微更新,為特色化社區改造探索方向。

現在,走在青白江街頭,拔地而起的高樓與古建築、現代化廠房融合,凝結了千年的歷史故事,依然在這片土地延伸。

多元化

深入推進一流城市建設

舊城換新顏,讓青白江城市能級快速躍升,而城市多元化配套的落定,讓青白江在建設國際化的路上更進一步。

11月初,成都五環路工程建設啟動儀式在青白江區舉行,自此,成都的五環時代與青白江無縫對接!

↑成都五環路規劃圖

基礎配套的建設,如同城市的動力引擎,2017年以來,青白江共完成151條、合計240公裡的城市道路建設,便捷的交通,讓區域整體提速。

↑青白江區公建配套圖

目前,青白江已建成大彎中學新建初中部工程等145處公服設施項目,正加快推進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青白江婦女兒童醫院等41處公服設施建設,率先完成公共服務設施「三年攻堅」行動雙百目標,「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基本形成。

新註解

實現宜居宜業居住區

青白江順應時代要求,展開了從工業區向公園城市建設的轉型。

兩年多的時間,從工業到公園,這裡做出了公園城市建設的「青白江註解」。

2018年2月以來,青白江已經新增綠地380公頃、立體綠化28000平方米,建成陸港綠道等城區級、社區級綠道215公裡,打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區綠道55條,新建成公園3個。

↑東山運動公園

除了新建公園外,青白江還著力開展「老公園·新活力」提升行動,以景觀、治理及業態提升為老公園植入時代基因。怡湖園、家珍公園等見證了青白江幾代人成長的公園也正在煥發出新的活力。

↑怡湖園 白桂斌航攝

「大時代1956」街區型公園城市示範片區,在核心區按開放式公園、「海綿城市」、「宜居水岸」等理念,對沿線河堤和兩岸綠地進行景觀打造,形成「景觀化、景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濱河綠道景觀。

這個同時融合城市特色和公園的片區已納入成都市公園城市示範片區首批項目庫並成為網紅打卡地。

↑「大時代1956」示範片區的濱河綠道 何後之有攝

現在,青白江不僅是「宜業」的代表,更是人們「宜居」的選擇。以產業吸引人才,以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萬達、盒馬鮮生等企業布局,以公園城市的居住環境讓更多的人留下來,現在的青白江魅力值爆表——今年前三季度,青白江實施項目297個,總投資1889.82億元。今年1-6月,服務業增加值等9項指標位列成都市中心城區前三,固定資產投資等5項指標位居成都市中心城區第一。

↑現代青白江 白桂斌攝

公園城市的藍圖裡,青白江顯然已經邁出巨大一步,而成都市委市政府在嶄新的規劃下為青白江定下了「產業、功能、形態」的發展路徑:

聚焦主導產業,大力引進適鐵適歐適東南亞的產業集聚,推動產業功能區的建設;

聚焦樞紐功能,主動服務國家和省市戰略,為西部地區高速工業化提供支撐;

聚焦城市形態,瞄準國際化方向,建設具有異域風情和柔性風格的生活性城市。

嶄新的公園城市

國際化青白江

就正如每個人在這裡看到的一樣:

未來,已來!

紅星新聞-成都商報記者 陳齊美 周雪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
    翌年春天,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築草堂卜居。而後,「花重錦官城」「窗含西嶺千秋雪」等美景盡收杜甫筆下。千餘年時光流轉,草堂依舊,公園城市的畫布跨越龍泉山向東蔓延,迎來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從2018年開啟公園城市建設的元年,到如今「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大美形態日益彰顯,公園城市成為「十三五」成都答卷中最亮眼一筆。
  • 公園城市+,定義成都新生活
    ●在百花潭公園,本月每周二、周四均有盆景現場製作教學體驗與精品盆景賞析交流活動,每周六還可體驗手工技藝糖畫、皮影戲等。文化公園將舉辦插花競賽等活動。 ●如果想體驗薛濤箋古法製作、非物質文化遺產糖畫現場製作等不妨到望江樓公園,這裡還有穿針乞巧等民俗活動。
  • 公園城市示範區是承載新發展理念的城市表達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是黨中央交給成都各級黨組織的一項政治任務,是成都走向未來的重大機遇。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既是城市建設理念的一場革命,也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大探索,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一次重要嘗試。
  • 成都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隨著公園、博物館等陸續開放,成都重新恢復了新冠肺炎疫情前的煙火氣。        竹椅、矮桌、蓋碗茶……歇業幾個月的成都市人民公園鶴鳴茶社恢復營業,茶客們又坐到熟悉的位置上,乘著梧桐樹蔭,盡享綠意。不遠處傳來「叮」的一聲,這是舒耳郎來了。        另一邊,沿著錦城綠道江家藝苑蜿蜒的休閒步道,穿過綠堤、草坪、花叢,直抵寬闊的親水平臺,湖面上有專業的皮艇訓練。
  • 成都公園城市又上新啦!這些公園或成為你打卡玩耍新去處
    隨成都公園城市建設不斷推進,錦城湖公園、桂溪生態公園、江家藝苑、青龍湖溼地……已成為成都人最愛的出遊打卡地,這不,聽說成都公園又上新了,又恰逢國慶中秋長假來臨,趕緊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已經開放或即將開放的「特別」的主題公園吧!選擇個周末帶著家人一起去親近大自然。
  • 公園城市三年間!成都給你算了一筆帳……
    一座城市的發展,關係著數以千萬計的民生,更少不了明白通透的「帳本」。日前,天府綠道曬出「帳本」,這條全國規劃最長、縱橫全域16930公裡的三級天府綠道體系,承載了公園城市再現蜀川畫卷千年盛景的夢想。如今,天府綠道已建成3689公裡、完成投資341億元。而從天府綠道放眼成都這座城市,可以看到一本更大的「帳本」。以天府綠道為載體,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正在成型。
  • 成都對航線區域大地景觀再造 透過機窗品味大美公園城市
    記者了解到,為迎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召開,成都認真研判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航線可視區域大地景觀現狀特徵,對山地、林地、水體、丘陵、農田、平壩、建築聚落、道路等進行分類管控和整治,讓空中視角下的成都,也是一幅公園城市大美形態的最美畫卷,為世界遊客展現成都「第一印象」。
  • 用「公園城市」定義未來生活
    成都東部新區將建成山水園林式的公園城市新區從世界最長綠道到世界最大城市森林公園,雪山陽臺、綠道騎行、夜遊錦江……大手筆擘畫、前瞻性布局,成都近年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公園城市建設。上周,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四川區域協調發展研究智庫主席兼首席專家楊繼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成都東部新區大都屬於淺丘臺地,山水資源十分豐富,美好家園的綠色生態本底得天獨厚。建設成都東部新區不僅拓展了成都極核空間,而且有助於延伸和保持休閒之都生活城市品質。」
  • 成都:公園城市動感十足
    一頭是成都最大的濱水活動場所,一頭是人流集中的居住聚集地,五岔子大橋使江灘公園和中和片區全面連通,在拓寬附近居民出行半徑的同時,也讓江灘公園更增添多元互動性,促進了城市更新。   從迷人的河岸景觀、舒適的親水步道,到無人超市、咖啡館等配套服務,再到極限運動場、兒童遊樂場等體育遊樂設施,作為錦江綠道重點示範段的江灘公園實現了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塑造了宜人友好的樂活空間,發揮著生態、經濟、民生的多重價值,正奏響一曲和諧包容、富有自然韻律的動人樂章。
  • 定義美好生活 紫光海闊助力成都建設「公園城市」
    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 孫蔚)進入城鎮化發展下半場,城市發展建設的內涵發生轉變,「公園城市」成為各地探索、追求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成都作為「公園城市」理念的起源地,先行先試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天府新區,將公園形態與城市空間有機融合,打造了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與社會人文相融的複合系統。
  • 「十三五」期間 成都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在成都,5年可以見證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總地鐵裡程即將突破500公裡、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初見雛形、成都五環路全面開建……  即將收官的「十三五」,也是成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提質增效,在經濟轉型升級、區域協同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優化、城市品質提升等方面成效顯著的五年。  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一起去看看。
  • 成都:青山綠道藍網 解碼公園城市空間形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潘家華認為,這些新動能的源泉,就是公園城市內在的融合發展。「雪山下的公園城市」,這是最近成都的「熱詞」。在成都人的陽臺上,看見雪山,已成為享受美好生活的視野習慣。下到海拔1600米的道教聖地青城山,上到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在成都平原上的人們,已有超過5000年的觀山歷史。
  • 中國Vlog|工業「傷疤」蝶變城市「綠肺」
    「以前的南湖是採煤塌陷區,汙水橫流,改造後成為城市公園,環境美、空氣好,最適合市民鍛鍊。」唐山因煤而建。當地人說「先有開灤礦,後有唐山城」。2008年起,唐山市對南湖及周邊區域進行生態改造。坡面植樹、景觀道路建設、依水擴湖……過去的工業「瘡疤」逐步變身城市「綠肺」。
  • 成都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亮相
    從「最差街道」之一到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這條街經歷了怎樣的蝶變?……如今,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不少街道已換了「新顏」。今年初,我市啟動了園林綠化建設行動,在全市打造了35處「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點位。記者從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獲悉,目前這35個街區均已打造完成。12月16日,記者走進了成華區、武侯區等「公園城市示範街區」點位,實地感受「新街區」帶來的全新體驗。
  • 簡陽市走好「東進路」 加快建設成都東部區域中心城市
    ■建成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城市■建成宜業宜居山水公園城市■建成東進區域智能製造高地當前,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成都東進等戰略的深入實施,一系列機遇優勢疊加凸顯。
  • 衛星看四川|這裡是安州① 六十萬米高空下的城市蝶變
    這裡「四季有花、水繞全城、綠樹成蔭、物阜民豐」;這裡位於國家科技城集中發展區核心區域第一期丨六十萬米高空下的城市蝶變2005年,設區前的安縣僅佔地1404平方千米,主要對外道路僅有2條;2020年,全區公路裡程已達2139公裡。
  • 騰飛新都|TOD之上,建設軌道上的公園城市
    新都區通過 精築城 帶動 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設計一片、開發一片、成熟一片、成功一片,實現區域的立體經營和持續發展,全方位提升區域的專業化、國際化。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是成都新時代承擔的重大任務。
  • 在低碳日看成都公園城市的底色
    紅沸騰小鎮、五岔子大橋、「城市之眼」、江灘公園……哪個是你心中專屬的公園城市網紅打卡地?首屆公園城市「網紅打卡點」評選活動投票開啟,將為我市公園城市建設注入新活力。在城市遙望雪山。 成都人為何可以在城市遙望雪山?
  • 魔力武侯西,藏著這個成都城市發展邏輯
    每個城市的規劃建設、發展成長的過程中,都暗藏著一個城市特有的「邏輯」,這既是城市風貌的集中體現,也是人們居住歸屬感與認同感的來源。人間煙火三千年,九天開出一成都。在自古就以「安逸」冠名的成都,作為中國核心城市群中繼北京之後的第二個環線+主軸發展的城市,「軸線」一直都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作用力。
  • 大運成都 公園城市新畫卷
    「城市之眼」丹景臺 本報記者 胡大田 攝  編者按  2021,成都大運會正在向我們闊步走來,這是建設大美公園城市、創造美好生活新場景的又一次契機。一場大運會,終將拓展城市的新空間、塑造城市的新形態新範式、助力城市興起新風尚。從今日起,本報推出「大運成都,公園城市歡迎您」系列報導——當一幅幅動人的城市「新畫卷」徐徐展開,市民們在一幅幅「新場景」中愜意生活,那些更符合時代特徵的「新理念」油然而生,可以預見,大美成都正向我們大踏步走來,未來之城讓我們滿懷期待。  「下了地鐵就可以健身登高、暢遊美景、享受美食,真是方便又巴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