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醫療緊密合作,5例澳門危重先心寶寶跨境轉運到省醫獲救治

2021-01-07 郭靜廣東記者
圖片由通訊員張藍溪、靳婷提供。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張藍溪 靳婷

「我開心難以言說。當時醫生說他的心跳快停了,我們是懷著孤注一擲的心情來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更沒想到我的寶寶這麼快就能出院。」懷抱著一個2個月大,體重3公斤的寶寶,小冀(化名)爸爸興奮地說,「作為父母,我們哭了無數次。但是我們很驕傲,他戰勝了病魔,此刻我們心中充滿了感恩,多虧了祖國母親張開的懷抱,多虧了澳門政府的積極斡旋,也多虧了廣東省人民醫院醫護精湛的技藝和耐心的護理。」小翼爸爸再次強調。

3公斤,是一個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可對於小冀,能長到這個體重,是他出生後2個月,經歷了好幾次生死後獲得的「成就」。

跨境轉運救治澳門危重先心寶寶

叮鈴鈴,2020年8月2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轉運電話再次響起,對方是澳門山頂醫院的醫生。「我們這裡有個寶寶,7月13日出生,早產31+周,出生體重1.65公斤,現在2.6公斤。剛出生他就嘴唇發紫,做心超他有複雜性心臟病(肺動脈閉鎖、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早期用前列地爾可以維持經皮血氧80%左右,但是昨天突然心跳快停了,我們插了氣管插管,做了胸外按壓,現在暫時緩過來,但是還是很危重,你們能派車過來接麼?」

據了解,這是第三次接到澳門醫院的電話,新生兒科轉運團隊熟練地帶著新生兒轉運系統(配備呼吸機、監護儀、吸痰機、保暖箱、輸液泵以及各種搶救藥物)出發到拱北口岸等待,接到患兒後迅速趕回醫院。烈日炎炎,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整個流程醫護人員穿戴防護服,時刻照看寶寶並作出處理,寶寶在呼吸機支持及嚴密監測下安穩地轉回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患兒入院後先養15日後再行手術

「在父母看來,一個早產沒足月的寶寶,體重2.6公斤,此時要接受心臟手術。這種手術在一般人看來是要命的。儘管我院曾成功完成體重最輕為1.1公斤的體外循環心臟手術,也成功完成許多不能等待的小於2公斤寶寶的先天性心臟病手術,但我們非常能理解家屬的心情,經評估,決定幫助寶寶養到更大再做手術。」勝醫新生兒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劉玉梅說。

經過有效內科處理,寶寶病情穩定逐漸穩定,並且在入院後2天後撤除呼吸機,甚至不需要吸氧。「醫護團隊又面臨新的難題。如果馬上做手術,畢竟不完成心臟矯治手術,可能再次出現病情惡化需要搶救;如果分期手術,患兒這麼小,可以先做個通道引流肺動脈的血,緩解症狀,等長大一點再做第二次手術;如果住院養大一點,有直接做根治手術的可能性,這樣能徹底解決隱患。

經與家屬反覆商量,也憑藉著心外小兒科屢屢手術成功的經歷,患兒在入院半個月後,體重增長至3公斤時給寶寶做了根治性手術。據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小兒病區主任溫樹生介紹,手術成功矯治了肺動脈閉鎖,修補了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結紮了動脈導管未閉,也就是說,寶寶的心臟重新接近正常結構。

手術成功,寶寶心臟恢復了正常功能

「當初在澳門輾轉了2家醫院,住了1個月多,後來病情突然加重,有人告訴我們還是需要到國外或者香港救治,當時好迷茫。後來通過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得知,之前有好幾個病情很重很重的寶寶轉去廣東省人民醫院做心臟手術,效果不錯,我決定試一試」患者父親介紹到。

心臟手術有多難,心臟術後有多危重,術後的日子有多煎熬,也許只有寶寶的父母能體會。儘早剛做完手術的時候,寶寶心臟受到打擊,心功能暫時性的低下,寶寶全身水腫的很厲害,但是寶寶很爭氣,每一天都有進步,很快心臟就恢復了正常的功能,擺脫了呼吸機,擺脫了氧氣,擺脫了靜脈用藥,重新回到了父母的懷抱。這一天,等了很久,但是值得。醫護人員也異常欣慰。

5例澳門寶寶在省醫得到救治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各地人員的交流和活動均受到一定的限制。但疾病,尤其是先天性心臟病的發病並不會因疫情而減少。廣東省人民醫院轄下的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作為華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機構,影響力輻射整個華南地區及港澳臺乃至全國,即使疫情期間,亦有大量病人不遠千裡前來就醫。

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童心臟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智偉說,「病毒無情人有情,8月-9月間,澳門已經有5例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幼兒在兩地醫護人員及珠海海關、珠海邊檢、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等機構的通力合作下,從澳門轉到我院就醫,其中就有3例入住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均診斷為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分別為:重度主動脈縮窄/室間隔缺損(3公斤,1月齡),極重度肺動脈瓣狹窄(2.95公斤,2天大)和肺動脈閉鎖/室間隔缺損(2.62公斤,31+6周早產兒,糾正胎齡38周)。病情複雜,體重低,一個個棘手難題,均由心外小兒科溫樹生主任帶領的團隊下巧妙化解。」

危重新生兒轉運有「綠色通道」

為何澳門先心患兒首選轉診至廣東省人民醫院治療呢?原來,兩地合作從20對年前就開始了。據悉,早在20世紀90年代,廣東省人民醫院德高望重的老院長羅徵祥帶領心臟外科團隊來到澳門鏡湖醫院,幫助其創立了心臟外科,為推動澳門地區醫療技術發展尤其是心臟外科專業起了重要的作用,之後兩院交流一直頻繁。

疫情期間,雖然申請手續較往常複雜,在得知澳門患兒的情況後,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表示,絕不放棄任何一名病患者。他指示,在不違反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下,創造條件,克服困難,向澳門地區的患者伸出援助之手。在患兒病情出現變化之時,轉診至我院並及時手術,術後順利康復。有了第一例患兒的經驗,之後4名患兒均順利轉診,完成手術矯治,康復出院,在澳門傳為佳話。

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童心臟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智偉介紹,省醫率先建立了一體化的新生兒救治網絡,一般孕16周左右,就能診斷胎兒的先心疾病,並將先心患兒納入救治網絡,孩子出生後能夠及早接手治療。救治網絡目前已經輻射雲南、海南、廣西等華南地區,甚至救治過從新疆、貴州、東南亞轉運過來的先心患兒,已建立完善的轉運、救治機制。目前,省醫已開通24小時危重先心患兒轉運、救治熱線。

相關焦點

  • 廣東跨境轉運5名澳門危重先心寶寶!
    小冀是個早產兒,出生後被檢查出心臟有問題,在澳門接受監護後被轉送至廣東接受心臟手術,目前已恢復良好。今年,廣東成功救治5名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寶寶,搭建了兩地醫療交流的「心」橋梁。醫護人員正在照顧病人跨境轉運救治澳門危重先心寶寶叮鈴鈴……8月2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轉運電話再次響起,電話裡,澳門山頂醫院醫生緊急請求幫助,有一名早產澳門寶寶,情況很危重,能否派車過來接?小冀出生時體重僅有1.65公斤,嘴唇發紫,心臟超聲顯示有複雜性心臟病。
  •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
    5例由澳門跨境轉運來的危重先心寶寶。在不違反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下,5名澳門危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獲跨境轉運到省醫,完成手術矯治,康復出院。 「我開心得難以言說。當時醫生說他的心跳快停了,我們是懷著孤注一擲的心情來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更沒想到我的寶寶這麼快就能出院。」9月24日,懷抱著一個2個月大,體重3kg的寶寶,小冀(化名)爸爸興奮地說。
  • 跨境轉運背後的生命奇蹟:澳門病危寶寶在廣州救治的生死31天
    就這樣,通過兩地醫療「跨境轉運」救治渠道,心臟曾出現驟停的小翼輾轉來到了廣州市的廣東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醫)進行治療。9月24日,這位來自澳門的寶寶經過31天的生死救援,體重達到3KG,順利出院。3KG,是一個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可對於小冀來說,能長到這個體重,是他出生後2個月,經歷了好幾次生死後獲得的「成就」。
  • 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2020-09-24 19:30:355例跨境轉運的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 珠澳醫療合作新突破!53名澳門醫生到珠海橫琴跨境執業!
    6日下午2時,澳門中醫關榮基醫生首次來到內地執業感慨道。當天,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橫琴醫院聘請並籤約首批53名澳門醫生。據悉,依託橫琴醫院這個平臺,珠澳兩地醫學人才將共同開展醫療服務、學科研究、人才培養、管理經營等方面的合作,這標誌著珠澳兩地醫療合作又邁出突破性一步。「港澳醫生來大灣區執業有兩種途徑,一個是港澳醫師全國醫師資格考試獲取內地醫師資格,另一個是符合相關條件實行備案制。」
  • 促生產要素流通 譜粵澳合作新篇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黃鶴林 通訊員 關悅 俞波 陳琳2020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21年。對於粵澳兩地,這是共抗風雨、緊密合作的一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兩地攜手首次實現防疫數據對接與健康碼互認,出入境人員可「秒通關」。
  • 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啟動 澳門居民可跨境繳納在粵民生費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正式啟動 澳門居民可跨境繳納在粵民生費用12月14日,記者獲悉,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式聯合啟動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支持澳門居民在澳足不出戶即可跨境繳納在廣東產生的各類民生費用
  • 華發澳門業主全國首嘗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
    為解決珠澳兩地居民便捷化跨境繳費的需求,2019年珠澳金融合作工作例會對推動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在珠海率先落地使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部署,並選定華發集團作為系統在珠海的試點單位。通過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澳門居民可直接使用其在澳門銀行機構開立的帳戶,跨境繳納在廣東產生的物業費、水費、有線電視費等各類民生費用。
  • 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在珠海率先落地啟用 澳門居民:在灣區...
    居住在廣東的澳門居民,生活繳費更便利!12月14日上午,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首批客戶啟用儀式在珠海舉行,華發集團旗下樓盤的澳門籍業主成為內地首批試點客戶。此舉標誌著廣東率先實現澳門居民使用澳門銀行帳戶繳納境內日常生活費用,大灣區金融基建互聯互通、粵澳金融開放合作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 珠海啟用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
    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的落地,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兩地客戶的支付手段,為加快建設澳門-珠海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又增添了一項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為解決珠澳兩地居民便捷化跨境繳費的需求,珠澳金融工作部門通過珠澳金融合作例會機制,對推動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在珠海率先落地使用進行了專門的研究和部署,明確了華發集團作為試點單位。
  • 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正式啟動
    央廣網廣州12月1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12月14日,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式聯合啟動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支持澳門居民在澳足不出戶即可跨境繳納在廣東產生的各類民生費用,實現了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全覆蓋,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取得了又一重要進展
  • 粵澳深度合作區 珠海可為澳門做什麼
    「澳門有4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每年產出大量科創成果,但缺乏市場載體,僅靠澳門60多萬人口規模無法轉化,肯定要到珠海、到大灣區、到全國。」柳智毅從創新產業的角度舉例說。當前,圍繞澳門所需,珠海也拿出了最大的誠意和努力。針對澳門生產生活空間不足的問題,為保障涉澳項目在橫琴全島的用地需求,橫琴土地出讓交由市政府統籌,並暫緩非澳項目用地審批。
  • 澳門回歸21年,內地經拱北海關對澳進出口年均增長7.9%
    2020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21年。對於粵澳兩地,這是共抗風雨、緊密合作的一年。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兩地攜手首次實現防疫數據對接與健康碼互認,出入境人員可「秒通關」。截至12月17日,「粵康碼通關憑證」累計服務3810萬人次通關。
  • 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正式啟動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綺曼12月14日,羊城晚報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處獲悉,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式聯合啟動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支持澳門居民在澳足不出戶即可跨境繳納在廣東產生的各類民生費用
  • 粵澳合作產業園迎「開門紅」 打造命運共同體
    今日,粵澳合作產業園首批12個項目正式動工,同時有4個項目籤訂土地出讓合同,這些項目涉及高新科技、文化創意、休閒旅遊、商務服務等多個領域。它們的動工將有力促進澳門產業的多元發展,標誌著粵澳合作產業園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 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正式啟動 港澳已全覆蓋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正式啟動,港澳已全覆蓋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在港澳地區全覆蓋。12月14日,第一財經記者獲悉,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與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式聯合啟動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支持澳門居民在澳足不出戶即可跨境繳納在廣東產生的各類民生費用,實現了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在港澳地區的全覆蓋。
  • 澳門城市大學發布研究報告聚焦粵澳深度合作
    圖為「粵澳深度合作區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現場。澳門城市大學提供中新網澳門12月1日電 (記者 龍土有)由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粵澳深度合作區研究報告」新聞發布會,11月30日在該校氹仔校區舉行。
  • 澳門居民可跨境繳在粵民生費用
    南方日報訊 (記者/沈夢怡 唐柳雯)14日,粵澳跨境電子直接繳費系統首批客戶啟用儀式在珠海舉行,華發集團樓盤澳門籍業主成為內地首批試點客戶。記者從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了解到,該行與澳門金融管理局正式聯合啟動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
  • 「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正式啟動
    新華社澳門12月14日電(記者郭鑫 孟盈如 毛一竹)澳門金融管理局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聯合開展的「粵澳跨境電子帳單直接繳費業務」14日正式啟動,澳門居民將可通過澳門10間參與銀行繳交廣東省的公用事業或民生服務帳單,滿足居民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並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基建的互聯互通
  • 香港海關與內地及澳門海關聯手打擊跨境轉運冒牌貨物
    香港海關與內地及澳門海關11月23日至12月13日採取連續三周的聯合執法行動,打擊三地跨境及轉口往海外國家的冒牌貨物活動。行動中,香港海關檢獲約18000件懷疑冒牌貨物,估計市值約230萬港元。 三地海關在行動期間加強檢查三地跨境及轉口往海外國家的貨物,有效遏制跨境轉運冒牌貨物活動。活動當中,香港海關檢獲的懷疑冒牌貨物包括背包、手機及配件、皮具、衣物及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