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2020-09-24 19:30: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的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廣東省人民醫院供圖

  中新網廣州9月24日電 (蔡敏婕 郝黎 張藍溪)廣東省人民醫院24日稱,在今年8月至9月期間,在廣州和澳門兩地醫護人員及珠海海關、珠海邊檢、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等機構的合作下,有5例澳門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幼兒轉至廣東省人民醫院就醫,目前均康復出院。

  8月2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接到來自澳門山頂醫院醫生的電話,對方表示,山頂醫院一名有複雜性心臟病早產新生兒,存在心跳驟停情況,通過氣管插管和做胸外按壓,暫時緩過來,但是病情危重,詢問廣東省人民醫院能否派車轉運。

  這是廣東省人民醫院第3次接到澳門醫院的電話,新生兒科轉運團隊帶著新生兒轉運系統(配備呼吸機、監護儀、吸痰機、保暖箱、輸液泵以及各種搶救藥物)出發到拱北口岸等待,接到患兒後趕回醫院。

  「當初在澳門輾轉2家醫院,住了1個月多,後來病情突然加重,當時好迷茫。後來通過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得知,此前有好幾個病情很重的新生兒轉去廣東省人民醫院做心臟手術,效果不錯,我決定試一試。」上述新生兒的父親介紹稱。

  經過內科處理,新生兒病情逐漸穩定,並且在入院後2天後撤除呼吸機。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小兒科主任溫樹生介紹稱,經與家屬商量,在入院半個月後,廣東省人民醫院給該名新生兒做根治性手術,矯治肺動脈閉鎖,修補室間隔缺損和房間隔缺損等,新生兒的心臟重新接近正常結構。

  廣東省人民醫院轄下的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是先天性心臟病治療機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廣東省人民醫院前院長羅徵祥帶領心臟外科團隊到澳門鏡湖醫院,幫助其創立心臟外科。

  8月至9月間,上述的5例澳門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幼兒中,有3例入住重症監護室,均診斷為複雜型先天性心臟病,分別為:重度主動脈縮窄/室間隔缺損(3公斤,1月齡),極重度肺動脈瓣狹窄(2.95公斤,2天大)和肺動脈閉鎖/室間隔缺損(2.62公斤,31+6周早產兒,糾正胎齡38周)。病情複雜,體重低,但一個個棘手難題,均被化解。(完)

相關焦點

  • 廣東跨境轉運5名澳門危重先心寶寶!
    小冀是個早產兒,出生後被檢查出心臟有問題,在澳門接受監護後被轉送至廣東接受心臟手術,目前已恢復良好。今年,廣東成功救治5名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寶寶,搭建了兩地醫療交流的「心」橋梁。醫護人員正在照顧病人跨境轉運救治澳門危重先心寶寶叮鈴鈴……8月2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轉運電話再次響起,電話裡,澳門山頂醫院醫生緊急請求幫助,有一名早產澳門寶寶,情況很危重,能否派車過來接?小冀出生時體重僅有1.65公斤,嘴唇發紫,心臟超聲顯示有複雜性心臟病。
  •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
    5例由澳門跨境轉運來的危重先心寶寶。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拍板:「絕不放棄任何一名病患者!」在不違反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下,5名澳門危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獲跨境轉運到省醫,完成手術矯治,康復出院。 「我開心得難以言說。當時醫生說他的心跳快停了,我們是懷著孤注一擲的心情來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更沒想到我的寶寶這麼快就能出院。」9月24日,懷抱著一個2個月大,體重3kg的寶寶,小冀(化名)爸爸興奮地說。
  • 粵澳醫療緊密合作,5例澳門危重先心寶寶跨境轉運到省醫獲救治
    3公斤,是一個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可對於小冀,能長到這個體重,是他出生後2個月,經歷了好幾次生死後獲得的「成就」。跨境轉運救治澳門危重先心寶寶叮鈴鈴,2020年8月2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轉運電話再次響起,對方是澳門山頂醫院的醫生。「我們這裡有個寶寶,7月13日出生,早產31+周,出生體重1.65公斤,現在2.6公斤。
  • 跨境轉運背後的生命奇蹟:澳門病危寶寶在廣州救治的生死31天
    就這樣,通過兩地醫療「跨境轉運」救治渠道,心臟曾出現驟停的小翼輾轉來到了廣州市的廣東省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醫)進行治療。9月24日,這位來自澳門的寶寶經過31天的生死救援,體重達到3KG,順利出院。3KG,是一個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可對於小冀來說,能長到這個體重,是他出生後2個月,經歷了好幾次生死後獲得的「成就」。
  • 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率先開展一氧化氮吸入技術 提升新生兒危重症救治...
    近日,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引進一氧化氮吸入與監測裝置,在市內率先應用高頻振蕩通氣(HFOV)聯合一氧化氮(NO)吸入技術,成功救治一例惡性溼肺並發重度持續肺動脈高壓新生兒。該技術的成功開展,為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PPHN)的救治提供新的路徑,也標誌著該院新生兒危重症的綜合救治水平躋身省內先進行列。  據該院新生兒科主任周建福介紹,新生兒持續肺動脈高壓是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常見危重症之一,多並發於新生兒重症感染、胎糞吸入症候群、呼吸窘迫症候群、惡性溼肺、膈疝等新生兒危重症,治療非常棘手。
  • 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應急演練
    紅網時刻12月18日訊(通訊員 黃阿妮)為推進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與管理,提高救治能力和服務質量,降低危重新生兒死亡率,近日,郴州市第四人民醫院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 進行「危重新生兒應急救治」實地演練。
  • 她是新生兒的「守護天使」用不懈的努力救治一個又一個的重症患兒
    作為市級重點學科,滄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是滄州新生兒救治領域的佼佼者。多年來,醫護人員全力打造了新生兒危重症救治、早期早產兒救治兩個亞專業,並做好新生兒黃疸專病管理。為使危重症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早在2008年,滄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就開始了新生兒轉運工作,不僅擁有危重新生兒專用轉運車、瑞士進口轉運呼吸機、進口轉運暖箱、新生兒專用轉運監測設備,還打造了一支24小時候診的成熟醫護轉運隊伍。相對於其他患者來說,新生兒患者更需要精心優質的呵護。
  • 廣東省組建中醫藥救治危重症專家組,助力危重「新冠」患者救治
    ▲視頻來源:廣東衛視報導3月7日下午,廣東省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集合全組專家力量,對深圳3例病情複雜、病程較長的高齡危重症患者進行遠程會診。現場精細討論,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據了解,為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優勢,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廣東省成立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專家組。專家組將加強與省內各定點救治醫院的聯繫,通過巡診指導病例會診等方式,指導各地開展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 良鄉醫院成功救治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日前,一名出生時體重只有1040g、孕育29周的寶寶,經良鄉醫院新生兒病房醫護人員60天的傾力救治和精心護理順利出院。小患兒的出院,再次刷新了良鄉醫院救治極低出生體重兒的記錄。據悉,這名「心急」的寶寶叫「小妞」,是個試管嬰兒,因母親為高齡產婦「重度子癇前期」,在良鄉醫院產科緊急剖宮產。「小妞」因先天不足,一出生便出現了呼吸困難、呻吟、吐沫的情況。面對隨時可能消逝的生命,醫生立即行氣管插管正壓通氣,穩定生命體徵,護士配合開放靜脈通路、備好轉運暖箱,迅速將早產兒轉入新生兒病房進一步救治。
  • 市人民醫院院長蔡立民:東莞危重症救治能力達省級水平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作為東莞市重症定點收治醫院,東莞市人民醫院承擔著救治市內危重症患者的任務。而作為全市最大的公立醫院,疫情發生後對醫院的正常診療影響多大?普通手術還能不能做?東莞對危重症救治能力如何?近日,市人民醫院院長蔡立民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給出了答案。
  • 【創全號·醫療一線】母親節前夕,多學科聯手成功救治危重產婦
    【創全號·醫療一線】母親節前夕,多學科聯手成功救治危重產婦 2020-05-17 0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大醫院—密雲院區綠色通道轉診首例重症新生兒
    2020年12月9日下午18時30分,3名疾步走來的北大醫院醫護人員推著轉運暖箱進入密雲院區兒科病房,護士站的護士喊了一聲「北大醫院來接孩子啦」!3名北大醫院專家在了解患兒現狀以後,嫻熟的氣管插管、固定、吸痰、連接轉運監護儀及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在確保患兒生命體徵平穩後,放入轉運暖箱,交接手續簡潔而全面,這是深度融合建立兒科疑難危重症綠色轉診通道後成功轉診的首例患兒,從溝通到轉診不到2小時。據了解目前患兒生命體徵平穩。
  • 北京建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會診篩查制度,安排專用急救車轉運病例
    目前,北京收治的確診病例中,5歲以下兒童和80歲以上高齡老人的比例偏高,許多老年人伴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惡性腫瘤,增加了救治難度,延長了住院時間,醫療護理工作面臨的挑戰更大。全市現有危重型患者9例,重型患者8例。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保障組設立了重症救治分組,重點加強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
  • 楚雄州打造五大區域救治中心 構築生命搶救快速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重度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是威脅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主要重大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殘率高等特點。
  • 廣東省人民醫院5名專家駐點深圳、中山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
    2月23日下午,廣東省人民醫院緊急派出5名骨幹專家,兵分兩路,對口駐點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開展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工作。經2小時集結,呼吸科主任醫師吳健、體外循環主任醫師周成斌、醫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長白雪皎奔赴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陳文莉、心外復甦室副主任醫師羅丹東奔赴中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對口駐點。
  • 河南省人民醫院連線北京專家救治危重症患者
    河南省人民醫院連線北京專家救治危重症患者本報訊 (記者馮金燦)2月20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邀請解放軍總醫院、北京阜外醫院專家對該院隔離病區內幾位複雜、疑難且病情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進行會診。幾位危重症患者中,有一位87歲老人,幾天前從基層醫院轉到省人民醫院,除了確診新冠肺炎,還有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等諸多問題。由於基礎疾病多、身體條件差,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合併心衰,又出現了肺栓塞,情況緊急、病情危重。
  • 醫療衛生篇之NICU:為危重新生兒豎起一道安全屏障
    以2019年為例,門診接診26502人次,相較2010年就診人數增加了4.1倍;住院人數2754人次,增加了5.3倍。而與2015年相比較,住院兒童死亡率下降了7.8個百分點。目前,州醫院兒科擁有專科醫生12名,專業護士31名,醫護團隊是震前的3倍,但隨著醫院診療水平的飛速提升和就診患者的急劇增加,人手依然緊缺,床位依然不足。
  • 無錫530克早產寶寶救治成功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是迄今為止無錫市救治成功的最低體重早產兒,這也標誌著無錫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在超低出生體重兒的救治方面再上新臺階。 早產寶寶比成人手掌略大 5月13日,因宮內發育受限、媽媽罹患合併症,丹丹在媽媽腹中僅呆了30周就匆匆來到這世界。
  • 井陘縣醫院:以技術為保障 提升救治能力 增強患者滿意度
    井陘縣醫院院長李計東做客《河北省改善患者就醫體驗專項行動百家醫院院長訪談》欄目。記者 劉昆鵬 攝據介紹,井陘縣醫院是一所綜合性醫院,以骨科為龍頭,年手術量大約1萬臺,其中微創手術佔比約40%,年門診量約40萬人次。是國家上消化道癌早診早治項目示範基地。
  • 厚街醫院:創建東莞市應急醫院,全力打造「五大中心」
    國家高級卒中中心揭牌實際上,還只是厚街醫院加快應急醫院創建步伐的其中一步。近年來,厚街醫院以創建東莞市級應急醫院為目標,聚焦急危重症救治,著力推進「創傷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三大救治中心建設,從而構建快速、高效、全面的急危重症醫療救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