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半年多的「良退」進程,僅兌付資金2.38億元。日前,累計成交額達千億級的P2P網貸平臺小牛資本集團,被深圳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
「良退」半年後被警方立案
2021年1月13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對外通報,小牛資本集團有限公司涉嫌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為保護投資人權益,懲治犯罪,深圳南山警方於2021年1月8日依法對小牛資本集團有限公司( "小牛在線」、"小牛私募」平臺)立案偵查。
經全面收集證據,2021年1月13日,深圳南山警方對小牛資本集團有限公司涉案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小牛資本集團官網介紹,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旗下平臺包括小牛普惠、小牛在線、小牛新財富、小牛投資和牛鼎豐科等,涉及普惠金融、財富管理和投資管理業務。
小牛在線於2013年6月上線。2018年起,小牛在線開始出現回款困難徵兆。同時,小牛資本旗下各平臺先後曝出危機。2019年,小牛新財富天津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立案通知書被曬出。此後,多地出現小牛新財富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立案通知書。
根據官網數據,截至目前,小牛資本集團的P2P業務運營平臺小牛在線累計成交額近1172億元,累計出借1578.31萬筆,累計註冊人數608.15萬,累計出借人數85.94萬。
半年僅兌付資金2.38億元
一位業內人士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透露,小牛平臺被立案,主要是因為巨額資金無法兌付,警方立案或將有利於抵押債的追討。
2020年5月9日,小牛在線發布公告稱,決定退出網貸行業,逐步結清存量網貸業。緊隨其後,深圳警方發文稱將督導風險處置。要求小牛在線一定嚴格按照監管要求、落實清退主體責任,加強與出借人的有效溝通,保障出借人合法權益。要求中還提到,平臺全體借款人必須依約履行還款義務,以免對自身信用造成嚴重影響,或被追究法律甚至刑事責任。
2020年7月,小牛在線以「出借人的名義」發布了一份「良性退出方案」,承諾「三年保本保息」。但在隨後的2020年8月份,平臺高管郭某因涉嫌職務侵佔行為被立案偵查並依法刑事拘留。
自2020年5月份宣布「良退」起,截至目前,小牛在線平臺已啟動了十期兌付工作,累計兌付2.38億元。根據平臺宣布「良退」時披露的數據顯示,彼時小牛在線平臺借款人總數為116.71萬,借貸餘額為104.20億。
這意味著,截至目前,其兌付比例僅為2.28%,而兌付方案出來已近半年。
被立案將帶來哪些變化?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向《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被立案表明該平臺的違法行為性質已被定性,下一步警方將會採取強制措施來推進平臺資產的清收和債權處置工作。
最新修訂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最高刑期提升到十五年,最高50萬元的罰金也轉為無限額罰金制。按照新標準,小牛資本集團高管將面臨重刑處罰。
「需要注意的是,立案與能否回款已不具有必然聯繫。後續能否兌付主要取決於底層資產質量,此外還牽扯到公司原有帳上的資產情況及變現能力。」蘇筱芮表示,對於投資者而言,應當積極配合公安登記,理性等待案件處置結果,平臺的財務盤點、資產處置可能會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將很難一蹴而就。
網貸機構不能「一退了之」
就在小牛資本集團被立案的前幾日,宜人金科(前身為國內「P2P第一股」宜人貸)對外公告稱,與母公司宜信控股就業務重組達成最終協議,精簡公司業務條線,將公司定位為綜合性個人金融服務平臺,停止恆誠科技發展(北京)有限公司(即宜人貸平臺運營主體)經營業務。此舉也意味著,作為中國最早一批P2P網貸平臺,也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P2P平臺,宜人貸正式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2020年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公開表示,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2020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
「對於P2P網貸機構而言,退出和歸零並不意味著『一退了之』,還應當持續關注停止新增後的存量資產維護與處置工作,包括借款項目的還款以及出借人的兌付等。」一位資深行業人士曾如是說。
日前,北京互金行業協會召開的網貸風險處置座談會也強調,網貸平颱風險處置將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並不會隨著特定時點而宣告終止。保護出借人的合法權益,壓實平臺的主體責任,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仍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內網貸風險整治的重點工作。
記者 於晗
編輯 韓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