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只是ID,只有少數人活成了IP
可悲的是,多數人都期望自己會成為少數人……
獨立界作為摔角手們功成名就的通道之一,每年都會吸引大量選手前赴後繼,但他們的真實處境究竟如何,你真的了解嗎?
從去年WWE超級巨星蘭迪奧頓炮轟獨立界的事件中,或許就能窺見一二,前WWE選手、現效力於獨立界的Rene Dupree就曾指出,蘭迪奧頓無法理解獨立界摔角手是要靠賣衣服來掙錢的,怎麼才能賣出衣服呢?很簡單,打高風險的比賽粉絲就會買你的衣服
事後蘭迪奧頓還煞有介事地賠了不是:我需要正式道個歉,在過去的11場現場秀中,我們SmackDown在門票上以極大優勢擊敗了RAW,所以我高興過了頭,現在我知道了,對於那些門票只有8美元、觀眾只有百十來人的獨立界來說是不公平的……
火藥味十足的背後,更多的似乎是獨立界不為人知的辛酸。可能很多摔迷對於獨立界選手的印象都是肯尼奧梅加、科迪、約翰莫裡森這樣的大神級人物,但小編想說的是,他們其實在嚴格意義不算是獨立界摔角手,因為他們所在的NJPW、ROH、AAA都是在日摔界、美摔界和墨摔界有頭有臉的大聯盟,所享受的待遇也不比WWE的選手們差
想了解摔角界最基層選手的真實境況,或許可以選擇去看一部電影,這部影片曾多次獲獎,大量摔迷和影迷也在觀影之後爭相發表影評,片名非常言簡意賅:The Wrestler《摔角王》
影片一開始就描繪了一個剛打完比賽的「高齡」摔角手坐在更衣室裡的畫面,作為上世紀80年代在擂臺上叱吒風雲的「大錘」,蘭迪 羅賓森職業生涯中無數的輝煌早已成為了過去式
(主角的名字居然也叫蘭迪,同名不同命還真是諷刺……)
身心俱疲的他拖著傷痕累累的身體從場館回到住處,卻因為沒能按時交納房租而被擋在了屋外,無奈只得在車裡過夜
雖然很清楚自己的狀態每況愈下,但蘭迪還是像年輕時候那樣到處接活兒打比賽,閒暇之餘到超市做做臨時的搬運工,賺些外快來貼補不怎麼穩定的收入
而且置糟糕的身體條件於不顧,大量服用類固醇藥物和止痛劑、拼命鍛鍊、染髮、接受紫外線理療,總之用盡一切辦法維持既有的體型和形象,儘管擂臺中的聚光燈已經與他漸行漸遠,他也已經不再是大多數觀眾的焦點……
過去的無限風光仿佛完全與他脫離了關係,唯一能讓他在越來越艱難的生活中獲得些許慰藉的,只有一名漸漸「年老色衰」的舞女卡西迪
由於長期缺乏合理的醫療保養和間歇性玩兒命式的摔角,蘭迪原本就千瘡百孔的身體,終於在一次強度極大的硬核賽之後罷工,心臟超負荷運作引發的心肌梗塞,使他倒在了後臺的更衣室裡……
總算通過心臟橋接手術撿回一條命之後,蘭迪卻被醫生告知再也無法從事自己熱愛的摔角事業,如果再不注意照顧好心臟的話,下次也許就沒這麼幸運了,於是夢想不得不在現實面前屈服,空前強烈的孤獨感隨之襲來
拿走了摔角,他大概什麼都不剩了吧……
可生活畢竟還得繼續,蘭迪在超市的熟食櫃檯找了份相對穩定的全職工作,繼而推掉了所有的比賽預約。也就在這時候,他想起了由於自己常年太過專注於摔角,而早已疏遠了關係的女兒史蒂芬妮,並且在卡西迪的建議下和自己女兒見面
儘管初次會面被罵得狗血淋頭,但在蘭迪的不懈努力以及卡西迪的真心幫助之下,父女倆的關係很快得到了修復,史蒂芬妮也慢慢接受了這個不合格的父親,甚至約定在周六晚共進晚餐
父女關係復原的眉目給了蘭迪極大的信心,還順勢表白了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他的的卡西迪,卻不料遭到了對方的斷然拒絕,心情糟透的蘭迪跑去看了一場摔角秀,自己摯愛的擂臺就在眼前,自己卻無法踏進繩圈,就像一個從部隊退役的老兵,已經不再有與槍相伴的資格,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沒有經歷過的人恐怕永遠也體會不到
在後臺與選手們的交流,也使蘭迪那顆想要摔角的心再次蠢蠢欲動(你沒有看錯,這部影片有R-Truth的參演)
從摔角場裡出來,蘭迪又鑽進夜店開始鬼混,結果第二天從大白天一覺睡到月明星稀,完美錯過了與女兒約好的時間,原本就脆弱無比的父女關係徹底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任由蘭迪如何懺悔都於事無補
麻煩總是接踵而至,心中的孤獨和不甘使得蘭迪在超市的工作中完全失控,周圍所有東西都被當成了發洩工具,不僅用切片機割傷了自己,還打翻了眼前看到的所有商品,然後憤然離去!
一顆為摔角而生的心,最終將他拉回了擂臺,自己的一生幾乎都獻給了這一行,除了摔角,蘭迪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些什麼
與其說是拿走了摔角什麼都不剩,倒不如說是被奪走了一切之後,才發現自己還剩摔角!
蘭迪在明知自己的身體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仍然鐵了心要和自己的老對手鮑勃 阿亞圖拉再戰一場,就連卡西迪在最後關頭「良心發現」趕來勸阻也無濟於事,因為摔角對蘭迪來說就是一切,這個世界根本不管他的死活,那個擂臺才是他唯一的歸宿,而這也許是他這輩子最後的登臺機會了,叫他如何能夠放棄呢?
在擂臺之上,聚光燈之下,蘭迪那顆熱愛的摔角的心臟仍然跳動著,儘管比賽過程中幾次險些中斷,但「大錘」還是在觀眾的歡呼聲中一次又一次頑強地站了起來,就像從前那樣……
對手鮑勃在看出蘭迪的狀況之後,甚至在場內主動要求他壓制自己,以儘快結束比賽,但蘭迪並沒有照做,作為二十周年之後的重戰賽,沒有終結技Ram Jam(大錘絕殺)的比賽是不完整的
所以,蘭迪毅然決然選擇爬到上繩,做出了奮不顧身的驚人一躍!
這一躍,是永恆也是永別,蘭迪在擂臺上重重地完成了他生命中最後一擊,便輕輕地離開了這個曾帶給他榮耀與沒落的人世……
就像片尾曲中唱的那樣:
This place that is my home I cannot stay
My only faith's in the broken bones and bruises I display
這兒是我不能呆的家
我唯一的期望就是能展示這一身傷疤和淤青
《摔角王》這部電影或許是對摔角手,尤其是獨立界摔角手們最真實的寫照,他們沒有WWE這種大聯盟的各種保障,但各方面的犧牲卻要多得多,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全力以赴,哪怕只是在沒多少人的穀倉裡表演,哪怕只是為了賺取微薄到連生計都難以維持的酬勞……
如果你同時燃燒蠟燭的兩端,那它必將加倍損耗,就像最近WWE巨星薩摩亞喬接受Not Sam Wrestling專訪時說的那樣:
「當我們踏進擂臺之時,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將為之犧牲一切,等我60歲的時候,我說不定已經坐上輪椅了,但我很清楚,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必定無怨無悔!」
這大概是每一個職業摔角手的心聲吧……
「都是表演,有什麼好看的」
「又不是真打,怎麼還有那麼多人喜歡看」
「這麼假的東西也敢搬上熒幕」
……
類似的論調大概從摔角行業誕生之日起就不絕於耳吧,但其實人人都知道,一個現象的存在總是有些原因的,生活中總是需要一些英雄的存在,像片中的蘭迪就是卡西迪兒子的偶像和英雄
你可以認為像蘭迪這類人的命運很可悲、很傻,但如果一輩子從沒追求過自己熱愛的事物,只是碌碌無為、隨波逐流地過完一生,難道就不可悲嗎?
至少他們敢於突破極限,敢於逆流而上,敢於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夢想、擁抱夢想,為自己所愛沒有一句怨言,無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英雄
就算遍體鱗傷,也要撐起堅強
摔角手,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