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雖苦,但過程很甜——用儀式感點亮生活!

2020-12-14 九分知

導言:

生活就一杯咖啡,看似味道很苦,但至少讓你清醒!

5月20日那天,一刷朋友圈,滿是「狗糧」。隨著多媒體發展,「520」逐漸成為展示對生活熱愛的特殊日子,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這種儀式滿足心靈寄託。

作為已婚人士,也湊了個熱鬧,用多種比心的形式向愛人發送了短視頻。喜悅的她,跟我說「老公,我發現你現在越來越注重儀式感了」。

儀式感?是啥?聽過但沒「嚼過」,不懂。於是,我有目的性地查了百度,翻了書籍,看了知乎。

1:儀式感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百度大媽說: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生活需要儀式感》說:儀式感是一種生活態度。

《小王子》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知乎回答說: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背後的精神內涵。

哦,原來儀式感是這個樣子。

回過頭,想想朋友圈裡撒了滿地的「狗糧」,這裡有多少有儀式感的樣子,又有多少是為了刷存在感的形式跟風。如果太在意他人,再怎麼炫耀,都掩蓋不了心內的空虛。

婚禮,是每對新婚夫妻最應該難忘的一次儀式,但很多人已經把婚禮當形式,一樣的套路、一樣的流程。當然,我並不反對重複和套路,最關鍵的還是態度,如果把儀式當作是例行公事,就無法給你帶來內心快樂喜悅。一切刻意為之,千篇一律,便失去了意義。

對儀式感的追求,應該是對平凡生活的一點點綴,如果變成造謠過世的虛榮心,就不會像《小王子》中說的不同於其他日子、其他時刻。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峰終定律」:如果在一段體驗的高峰和結尾,體驗是愉悅的,那麼對整個體驗的感受就是愉悅的。

儀式感之所以能帶來好的體現,就是因為儀式就像給自己設定開關,讓我們敬畏生活、專注當下,也就能感受到高峰的那種愉悅體驗。

2:以敬畏的名義,還生活的儀式感!

敬畏意味著尊重。對生活懷有敬畏之心,就是對自己的尊重。

我們的想像總是距離現實生活很遠,於是有的人就不斷的設想、不斷的麻痺自己,用不切實際的想法來取代現實的生活,用心中虛構的理想樂園滿足內心空虛。

當現實來臨,往往傷痕累累,最後讓自己的生活中滿然無措、失去自己。

敬畏生活,就是要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就是要用感恩的心知足當下,並保持對生活的嚮往和期盼。

心無敬畏,哪會有什麼儀式感?

只有尊重自己、尊重生活,我們才會對生活在意,才能給瑣碎的小事添加標籤,才能用認真莊重的態度去對待生活裡看似無趣的事情。

3:用專注的態度,享受收穫的儀式感!

說了這麼多,可能還沒明白儀式感是怎麼回事?說它是一種態度也好,說為生活標定精神內涵也好,我認為,儀式感就是專注內心感受的過程,感本質上應該是積極的自我體現、自我暗示。

只要專注享受一件事情,其實本身來講,就是享受儀式感的全過程。

比如,我們每天都會吃東西,吃過了也就吃過了,滿足了生理的需要和口舌味覺之快。但,如果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先給自己按下一個開關,說自己要好好享受這頓每餐,然後用專注的心感受食物對舌尖上味蕾的刺激,細細感受每種食材的專屬味道,這肯定會帶來不一樣的體現。

生活也好、工作也罷,享受儀式感帶來的喜悅,就需要在每件小事兒中尋找「專注力觸發器」,告訴自己當下要做什麼?用專注的心認真感受即將做的這件事兒。

大冰說過,最好的生活是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你要知道,比拼搏、努力更重要的事是學會享受生活,工作需要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你將就了生活,生活就會將就你。願意討好自己,就是熱愛自己。

PS:本想寫出實操性強一些,可寫著寫著,雞湯味就出來了,水平有限,只要你能有所獲、有所思就好,何必在意==微信搜索:九分知。歡迎focus~

相關焦點

  • 生活總是苦而甜的,就像咖啡一樣,先苦後甜
    學期結束後,分數、效果顯著、升級換代、眉尖快樂,長時間的努力沒有浪費,那時候感覺生活是苦的,然後是甜的。其實,人和人是一樣的,你可以自己要求有點鬆懈,但不要走得太遠,所以只有百害而無利。生活總是苦而甜的,就像一杯咖啡。生活是用鉛筆寫的。輕輕一碰,它就消失了。
  • 咖啡是苦的,水甜有何用?
    我給咱家換了個牌子,人家說這水更甜,你沒嘗出來嗎?」 老婆把杯子放到老邢面前,「我衝的咖啡,咖啡是苦的,水再甜又有什麼用呢!」 心是苦的,生活怎麼甜 認識聰聰時,是大學時期。寢室八個人相比較而言,聰聰家裡的條件不如其他幾個人。
  • 《愛上手衝咖啡》:人生本就是苦的,但生活是甜的
    #陶子桃花源讀書會#人生如一杯咖啡,不是黑色,也不是白色,而是棕色。若說壞,總也有一些人,一些事讓我們想起來,嘴角就會掛著微笑。若說好,可生活艱辛,夢想遙遠,一天天的熬夜加班,一年又一年的寒窗苦讀,又怎是一個苦字了得。
  • 偏愛一杯金米蘭咖啡,只因生活要有儀式感
    但是,如果你來的時間飄忽不定,我就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感。」小王子問,「什麼是儀式感?」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生活要有儀式感,和矯情無關,這是一種對生活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態度。
  • 戀愛就像苦咖啡,目前已是第幾杯?
    物質的貧乏,金錢的桎梏,性格的分歧,家庭的瑣事,品質的優劣,人性的考驗……都給平凡的生活帶來了心靈的困惑和不確定性。人的認識終歸不同,人的能力有高有低,無法要求每個人都能做到八面玲瓏,應付不來種種情況,也實屬正常。咖啡甜中帶苦,愛恨糾纏不罷不休。
  • 生活中的苦與甜
    生活中的苦往往是鋪墊,是甜的鋪墊。張老師娓娓道來:「過往老師教過的同學,我都用『先苦後甜』的方法鼓勵她,告訴她寫完作業就可以看課外書,做自己喜歡的事。就這樣,她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逐步提高……」聽著老師的話,我開始回想自己過往的寫作文經歷,我總是以為寫作文是苦的,卻從來沒有想過:我還沒有真正吃過學習的苦。抵抗作文,作文就會一直是我的辛苦。認真學習,認真練習,這一份苦就會在某一天變成甜。
  • 人生中,有人疼,生活雖苦也是甜的;有人懂,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
    人生中,有人心疼,生活雖苦也是甜的,有人懂;再苦再累也是幸福的。有些時候,我們明明過得不好,卻非要說自己過得很好;明明自己不開心,卻非要裝出笑嘻嘻的樣子、讓人覺得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其實,心裡的苦沒人清楚,隱藏的脆弱沒人知道,無奈的無助沒人懂得。不是我們不想說,而是說出別人也不懂,也不會理解。懂我們的人,說與不說,他們都知道我們心裡的苦,我們也會像個孩子似的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傾訴,委屈的眼淚在他們面前可以任意滑落。
  • 咖啡|精彩生活締造者
    起初怕這種飲料真的「又苦又澀」,我先抿了一小口,果然,它苦極了(對於剛喝咖啡的我來說非常苦),但是它並不澀,反而進入口中十分順滑,發出苦味的咖啡直接流進了肚中,因為剛從冷櫃裡拿出來,我能清晰的感受到咖啡流下去的感覺,涼涼的。仔細想想,生活不也如此?從未面對過生活,只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而嘗試過後,發現生活苦極了,但這些苦很快就會過去,留下的是那對生活的記憶。
  • 古人的生活,充滿了儀式感
    古人的生活,雖然不如現代便捷,卻簡單淳樸,與自然親近,待他人情真,獨處時亦不無聊無趣。縱使條件簡陋,生活環境不盡如人意,但是內心的充實卻勝過其他,知足常樂,隨遇而安。和現代人一樣,古人也是講究富有儀式感的生活,不過,未必是建立在豐裕的物質條件上,更多的,來源於精神和態度。
  • 高考作文輔導40:生活需要儀式感
    第一部分用《小王子》中的對話引出「儀式」的內涵,並舉例說明「儀式」在生活中的表現形式;第二部分是人們對這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暗含爭議;第三部分給出具體任務指令。「對儀式和有儀式感的生活,你怎麼看?」引導語中限定寫作內容必須是個人對於「儀式」和「有儀式感的生活」的看法。「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要求考生審視個體生活,觀照自我心靈,反思並總結感受。2.立意限制。
  • 我們的|咖啡 • 不苦
    他:早上喝過Expresso,下午茶是Latte,晚上⋯⋯還是照舊吧~老闆:OK~明白~照舊Kenya,你「女朋友」呢?他:不是女朋友了啦~閨蜜閨蜜~她:老闆,我要摩卡就好了~多點巧克力醬,我怕苦~他和老闆:咖啡哪裡苦啊?她:咖啡那裡都苦!他和老闆在冒汗。
  • 咖啡與愛情
    提起咖啡,人們便會想起電視劇中的很多咖啡廳的畫面,一對對情侶,相對而座,頭頂迴蕩著優美的輕音樂,加溼器噴出的水霧,桌上的帶刺的玫瑰花嬌豔欲滴,那份浪漫、那份溫馨的畫面令人沉醉。咖啡機美圖單身的年輕男女,總喜歡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擰開檯燈,隨手端著一個帶瓷底碟的咖啡杯,專用的不鏽鋼勺子在杯中攪動,時而摸摸下巴,時而扭一下脖子,很愜意的吹動一下咖啡杯中滾燙的開水,微閉雙眼,深深吸一下散發出來的濃濃的原汁原味的咖啡味道
  • 自己在家衝的咖啡太苦,或太酸,具體能做些什麼來調整?
    文/咖啡小芝士 自己在家衝的咖啡太苦,或太酸,具體能做些什麼來調整? 每天喝杯咖啡,如今已經是很多人的習慣,有時候是享受生活的慢時光,有時候則是為了日夜顛倒的疲憊生活增添一次精神力量,不管喝咖啡是因為什麼,事實是很多人已經把咖啡當成了自己日常必備的「咖啡口糧」。
  • 「活動回顧」聞堰社工咖啡體驗感恩活動
    有人說手衝咖啡就像一杯酒,相比起意式咖啡,手衝將咖啡豆的風味體現的淋漓盡致,越品越有風味。就像外賣和速溶咖啡永遠不能理解手磨咖啡帶給生活的儀式感,整個過程中自己每一次精心的選材和精細的稱量製作,不僅是對咖啡的尊重,更是給自己的溫暖。
  • 三分糖的咖啡情話,嘗到了苦,也品到了甜
    1、我獨自一人來到這世上,又獨自一人離開,我沒能進入你的生活,你卻擾亂了我。I came into this world alone, and I left it alone. I didn't come into your life, but you messed me up.
  • 人生儀式感——為什麼我喜歡用鋼筆?
    儀式感是什麼?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的態度,這種態度,可以喚醒我們對生活本身的尊重。儀式感有多重要呢?大概就是每一個人的任何一種感情都所必需的。聖埃克蘇佩裡的《小王子》裡,狐狸對小王子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靈芝味雖苦 農戶心裡甜
    立足人多地少的現狀,如何用好扶貧資金、突破產業單一局面,帶領群眾脫貧增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張子傑說。 莆田村耕種面積只有800畝,有限的土地已種上了水稻,扶貧工作隊決定在室內做文章,探索以靈芝種植進行產業幫扶。
  • 生活處處要有儀式感。儀式感不夠?健帕來湊!
    許多人認為生活就是給自己過得,粗一點細一點的都沒關係。但殊不知此話雖不假,但在生活中添加一些儀式感,可以讓生活更加的的充滿信念感。近日,我國民政部和婦聯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常態化。將結婚要有「儀式感」這件事正式加入到法定結婚流程中。讓大家對婚姻更加具有信念感。法國名著《小王子》中提到,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
  • 手衝咖啡加糖了?怎麼這麼甜!NO!只是用對了咖啡豆和萃取方法
    01什麼是咖啡的甜感咖啡的甜感主要來自於烘焙過程中「焦糖化反應」(碳水化合物的褐變)與「梅拉德反應」(碳水化合物與胺基酸)生成的水溶性的甘甜化合物。任何一杯沒有附加輔料以及調味品的咖啡,都擁有「酸、甜、苦、鹹」四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