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指出:「要把幹部選準用好,把各級領導班子配備好,建設好,一個治本之策是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選拔任用機制是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是黨重要的執政行為,是黨執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乳源瑤族自治縣嚴格按照《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結合縣情實際,緊緊圍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謹慎對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程序和方式進行具體細化,在健全機制、規範程序和創新工作上積極探索,有益實踐,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程序完善,標準明確,考察嚴格,任用慎重,真正把一批政治堅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群眾信任、善於領導科學發展的優秀幹部選拔到了領導崗位,營造了風清氣正的選人用人環境。
創新幹部選拔機制,拓寬幹部選用渠道。不斷規範和完善選拔制度,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氣魄,廣開進賢之路。一是完善初始提名制度,把好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關口。明確組織部門推薦、幹部群眾推薦、領導署名推薦、幹部個人自薦四種辦法,並落實民主推薦提名制度和提名責任制。二是實行差額票決制度。提名人選一律提交縣委常委會實行差額票決。差額實現了多數中選少數,做到擇優、精選;票決實現了少數服從多數,做到民主、公認。三是推行公開競爭選拔。採用「兩推一評」和「兩推兩考兩票決」等方式,先後公開選拔科級領導幹部25名。同時,在縣直單位推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制度。四是實行觀察員制度。聘請「兩代表一委員」作為幹部選拔工作的觀察員,直接參與常委會差額票決等工作環節,觀察監督選拔工作。同時,對選拔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全程記實。
創新幹部培養機制,提高幹部綜合素質。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缺什麼、補什麼的培養目標,實行分層次分類別培養。一是理論培訓突出針對性。對於黨群類幹部,突出增強黨性鍛鍊和統攬駕馭全局的領導能力的培養;對於經濟類和行政類幹部突出加強經濟分析能力和實際經濟管理工作綜合能力的培養;對於專業技術類幹部,注重加強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開展案例分析、情景模擬教學、辯論賽等學員參與式的教育形式;依託遠程教育和網際網路,以「網上論壇」為載體,豐富幹部學習培訓方式。二是實踐鍛鍊突出實效性。根據幹部的自身經歷和培養方向,對缺乏辦事經驗的選派到信訪、安監等部門擔任督查專員、接訪員進行關鍵崗位鍛鍊;對於缺少基層工作經驗的,下派到鄉鎮、村或社區等基層一線鍛鍊;對於經濟類和行政類幹部選派到國有企業和非公企業掛職鍛鍊。
創新幹部激勵機制,激發乾部內生動力。一是探索實施幹部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建立提拔重用基層一線幹部制度,堅持提拔重用長期服務基層一線的領導幹部,把能力強、有事業心的副職提拔為正職,把優秀的鄉鎮一把手安排到重要科局的領導崗位,或向市委推薦為縣級副職後備幹部,充分調動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二是建立完善幹部扶助制度。動員各方面力量,對因疾病、受災、年老等原因導致生產生活困難的貧困黨部,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將其優先列為黨員互助金扶助對象。三是加大從優秀村幹部特別是大學生村官中,考錄鎮、縣直部門事業編制人員工作力度。目前,全縣通過各種渠道已吸收20多名大學生村官到縣直部門工作。注重提高村幹部的政治地位,將思想政治素質好、帶富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的村幹部推薦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人選。
創新幹部監管機制,促進幹部廉潔從政。針對幹部管理監督工作中存在的領導幹部「不願接受監督」,群眾「難以監督」,上級「疏於監督」,下級「不敢監督」,同級「懶得監督」的現象,我們不斷完善幹部監督管理機制及監督管理各環節的新規定,並抓好執行落實。一是推行幹部監督工作聯繫通報制度,制定出臺《乳源瑤族自治縣幹部監督工作聯繫通報制度》,整合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公檢法、審計、信訪等部門的幹部監督資源,擴大幹部監督網絡,有效防止用人失察失誤。二是實施幹部任後動態考核機制,採取任職理論測試和考廉、參加領導班子民主社會會、重大事項報告、年度綜合測評、信訪包案、試用期考察、經濟責任審計等形式,對新提拔幹部開展不定期考察,對新提拔到正職崗位、交流到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進行跟蹤考察。三是嚴格執行「六必」工作制度,即對實名舉報的信訪件必查,對匿名舉報但反映內容具體、線索清晰的必查,對被舉報的幹部必談,對被舉報的問題必回復,對存在問題但不構成違法違紀的幹部必誡勉,對屆中、屆末考察不稱職較多但未達到三分之一的幹部誡勉。(黃海龍)
(責任編輯:楊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