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子峪村,位於濟南市平陰縣城東南5公裡處,是北方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村落。
張吉恩一家三口就住在這個古村落裡,村裡的其他人早已搬離村子,搬遷到一裡路之外的山下。「只有我們一家人住在這,安靜。」
偶爾有遊客來玩,會驚動他家的四隻狗,林子間響起一陣陣犬吠。
「我的家」
山上唯一現代建築
1997年,谷秀芬嫁到了賢子峪村。那時候,村裡其他人就已經搬到了山下。丈夫張吉恩比她大五歲,「進村的那段斜坡路上全是樹,遮住了村子,抬頭看天都費勁,如果當時有無人機,估計飛在天上也看不見村子。」谷秀芬笑著說。
5月4日,記者順著谷秀芬口中的斜坡路進村,沿途有梧桐樹、槐樹、楝子樹,現如今正是開花的時節,這三五米是槐花香,再向前走幾步就是梧桐花香。
樹蔭下是一座座青色的石頭房子,沿著山勢排列在路的兩側。谷秀芬的家在村子靠上的位置,她家比較好找,聽著狗叫、鵝叫、雞叫聲就能順利找到。張吉恩早上五點就要出門到城裡打工,晚上八九點才回家,22歲的兒子又在外當兵,這些動物對谷秀芬來說既是陪伴者,又能看家護院。
現在,這座古村只住著谷秀芬一家三口,他們的家也是村裡唯一現代建築。
2012年,張吉恩的新家開始打地基。買的磚,賣家只送到山腳下,谷秀芬幫著他再用農用三輪車運到山上。就這樣,倆人一磚一瓦蓋出了現在的家,「當時看著那些石灰、水泥、磚,我就在想啥時候能蓋完,太辛苦,太累了!」谷秀芬眼裡閃起了淚光。
2013年臘月,谷秀芬一家住進了新房子,「當時就像做夢一樣,現在想想也像在做夢。」家裡什麼都有,水、電、煤氣、無線網……「我們的水是山泉水。地上貼了瓷磚,房子有吊頂,這些我丈夫就能幹。」谷秀芬的丈夫在城裡幹工程,裝修也是一把好手。
站在谷秀芬的家門口,推門進來是現代家庭,關門出去就又是安靜的古村落。谷秀芬說,現在給她一座城市的房子,她也不想搬離。「你們城裡人不都羨慕這種環境嗎,而且我在這住了23年,不捨得,這是我和丈夫一塊磚頭一塊磚頭壘起來的。」
「我們的家」
搬離古村落卻忘不了故鄉
68歲老漢張吉才的老家「函山書院」就在張吉恩家的斜上方,隔著院子能看到書院紅色的木門。
「我家就是函山書院,函就是濟南市玉函路那個函,山水的山!」賢子峪村68歲的老漢張吉才說話時抬了抬下巴,提了提聲調。函山書院,是古村落裡最有名的建築,如今的大門被漆成了大紅色。
明朝年間,貢生張宗旭因厭倦官場黑暗,又趕上戰爭、瘟疫,便攜家眷來此隱居,並創辦函山書院,培養了很多文人賢士,這也是「賢子峪」村名的由來。又因地處泰山以西,周圍小山多是泰山餘脈,因此書院又名岱西書院,村又名岱西村。還擁有三泉庵、觀音堂、伏魔殿等歷史文化景觀,素有「平陰桃花源」的美譽,明代中期,賢子峪發展到鼎盛時期。
張吉才就是張宗旭的子孫,所以說起函山書院,他覺得挺自豪。
1980年,張吉才帶著村民從古村落搬了出來,原因是在山上生活太不方便,生活物資都要靠肩扛人抬。交通不方便,村裡的年輕小夥子都說不上媳婦。那時候的張吉才是村裡的會計,為了新村子,他們從1978年就開始跑手續。
新村子的房子延續了古村落老房子的構造,還是青石塊,院牆也是石頭。40年過去,如今的新村子也不新了,年輕人多數搬到了縣城,新村子也只有70多口人常住。
從古村落到新村子,再到城市。
古村落村子和新村子都已經成了故鄉。
有個從賢子峪走出來的村民在網上發表了一篇帖子,其中一段這麼寫:「如今,從我們賢子峪考學走出的張樹霞,在這次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衝在最前列。從賢子峪考學走出的還有很多,有在農業部門工作的,有從事教育工作的,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有考入公務員隊伍的,有成功的企業家……」
「我們的願望」
村子得到保護與開發
2013年,有個劇組進駐到古村落裡拍抗日戰爭劇。現在的牆頭上還有當時拍攝時留下的人物畫。
谷秀芬說,那次拍攝不僅沒有給村子帶來效益,很多老房子的屋頂還被拆了,「說是因為光線不好,破壞了老房子。」
2015年5月,賢子峪被列為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自此沒人再敢動村子的一磚一瓦。村子將要被開發的消息每年都會傳一遍,張吉才說:「我們絕對不會接受拆了重建,如果沒了這些老房子,就不是古村了!」 賢子峪村很多走出去的人,也希望村子是在被保護的基礎上,再開發。
谷秀芬家下方就有一眼泉,每到雨季來臨,開泉之後,泉水就沿著石頭層層湧下來,「太美了,就是電視裡演的那種。」張吉才家的書院也是滿滿的故事,68歲的他仍記得奶奶曬書的情景,「一棵老皂角樹,一叢叢丁香,一排排薔薇,花一開,香氣撲鼻」。
今年4月23日,賢子峪村所在的榆山街道發布了一條消息「總投資3.8億的文旅綜合體項目落地賢子峪古村落」。該文旅綜合體項目總投資3.8億元,其中一期投資1億元。項目以「山清水秀、林籟泉韻、田園古村」作為旅遊主題,將依託賢子峪古村落,把東蠻子村建設成為集民俗體驗、康體養生、文化交流、旅遊度假於一體的特色旅遊聚集區。
採訪中,谷秀芬家的四隻狗叫了起來,「有人嗎?」外面傳來呼喊聲,這是又一波前來遊玩的遊客。五一假期,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村裡玩,有些人還會買走一些谷秀芬家散養雞下的雞蛋。
「村子不大,十五分鐘就能逛一圈,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得有互動,得有體驗感。」
「其實,周邊這些山和田地也可以再開發。」記者出村的時候,碰到兩位遊客,聽到了他們的這樣一段對話。
【來源:大眾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