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一眼泉,一家人!平陰藏著一個明代古村落,現在就剩一家人獨守

2020-12-18 瀟湘晨報

賢子峪村,位於濟南市平陰縣城東南5公裡處,是北方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古村落。

張吉恩一家三口就住在這個古村落裡,村裡的其他人早已搬離村子,搬遷到一裡路之外的山下。「只有我們一家人住在這,安靜。」

偶爾有遊客來玩,會驚動他家的四隻狗,林子間響起一陣陣犬吠。

「我的家」

山上唯一現代建築

1997年,谷秀芬嫁到了賢子峪村。那時候,村裡其他人就已經搬到了山下。丈夫張吉恩比她大五歲,「進村的那段斜坡路上全是樹,遮住了村子,抬頭看天都費勁,如果當時有無人機,估計飛在天上也看不見村子。」谷秀芬笑著說。

5月4日,記者順著谷秀芬口中的斜坡路進村,沿途有梧桐樹、槐樹、楝子樹,現如今正是開花的時節,這三五米是槐花香,再向前走幾步就是梧桐花香。

樹蔭下是一座座青色的石頭房子,沿著山勢排列在路的兩側。谷秀芬的家在村子靠上的位置,她家比較好找,聽著狗叫、鵝叫、雞叫聲就能順利找到。張吉恩早上五點就要出門到城裡打工,晚上八九點才回家,22歲的兒子又在外當兵,這些動物對谷秀芬來說既是陪伴者,又能看家護院。

現在,這座古村只住著谷秀芬一家三口,他們的家也是村裡唯一現代建築。

2012年,張吉恩的新家開始打地基。買的磚,賣家只送到山腳下,谷秀芬幫著他再用農用三輪車運到山上。就這樣,倆人一磚一瓦蓋出了現在的家,「當時看著那些石灰、水泥、磚,我就在想啥時候能蓋完,太辛苦,太累了!」谷秀芬眼裡閃起了淚光。

2013年臘月,谷秀芬一家住進了新房子,「當時就像做夢一樣,現在想想也像在做夢。」家裡什麼都有,水、電、煤氣、無線網……「我們的水是山泉水。地上貼了瓷磚,房子有吊頂,這些我丈夫就能幹。」谷秀芬的丈夫在城裡幹工程,裝修也是一把好手。

站在谷秀芬的家門口,推門進來是現代家庭,關門出去就又是安靜的古村落。谷秀芬說,現在給她一座城市的房子,她也不想搬離。「你們城裡人不都羨慕這種環境嗎,而且我在這住了23年,不捨得,這是我和丈夫一塊磚頭一塊磚頭壘起來的。」

「我們的家」

搬離古村落卻忘不了故鄉

68歲老漢張吉才的老家「函山書院」就在張吉恩家的斜上方,隔著院子能看到書院紅色的木門。

「我家就是函山書院,函就是濟南市玉函路那個函,山水的山!」賢子峪村68歲的老漢張吉才說話時抬了抬下巴,提了提聲調。函山書院,是古村落裡最有名的建築,如今的大門被漆成了大紅色。

明朝年間,貢生張宗旭因厭倦官場黑暗,又趕上戰爭、瘟疫,便攜家眷來此隱居,並創辦函山書院,培養了很多文人賢士,這也是「賢子峪」村名的由來。又因地處泰山以西,周圍小山多是泰山餘脈,因此書院又名岱西書院,村又名岱西村。還擁有三泉庵、觀音堂、伏魔殿等歷史文化景觀,素有「平陰桃花源」的美譽,明代中期,賢子峪發展到鼎盛時期。

張吉才就是張宗旭的子孫,所以說起函山書院,他覺得挺自豪。

1980年,張吉才帶著村民從古村落搬了出來,原因是在山上生活太不方便,生活物資都要靠肩扛人抬。交通不方便,村裡的年輕小夥子都說不上媳婦。那時候的張吉才是村裡的會計,為了新村子,他們從1978年就開始跑手續。

新村子的房子延續了古村落老房子的構造,還是青石塊,院牆也是石頭。40年過去,如今的新村子也不新了,年輕人多數搬到了縣城,新村子也只有70多口人常住。

從古村落到新村子,再到城市。

古村落村子和新村子都已經成了故鄉。

有個從賢子峪走出來的村民在網上發表了一篇帖子,其中一段這麼寫:「如今,從我們賢子峪考學走出的張樹霞,在這次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衝在最前列。從賢子峪考學走出的還有很多,有在農業部門工作的,有從事教育工作的,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博士,有考入公務員隊伍的,有成功的企業家……」

「我們的願望」

村子得到保護與開發

2013年,有個劇組進駐到古村落裡拍抗日戰爭劇。現在的牆頭上還有當時拍攝時留下的人物畫。

谷秀芬說,那次拍攝不僅沒有給村子帶來效益,很多老房子的屋頂還被拆了,「說是因為光線不好,破壞了老房子。」

2015年5月,賢子峪被列為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自此沒人再敢動村子的一磚一瓦。村子將要被開發的消息每年都會傳一遍,張吉才說:「我們絕對不會接受拆了重建,如果沒了這些老房子,就不是古村了!」 賢子峪村很多走出去的人,也希望村子是在被保護的基礎上,再開發。

谷秀芬家下方就有一眼泉,每到雨季來臨,開泉之後,泉水就沿著石頭層層湧下來,「太美了,就是電視裡演的那種。」張吉才家的書院也是滿滿的故事,68歲的他仍記得奶奶曬書的情景,「一棵老皂角樹,一叢叢丁香,一排排薔薇,花一開,香氣撲鼻」。

今年4月23日,賢子峪村所在的榆山街道發布了一條消息「總投資3.8億的文旅綜合體項目落地賢子峪古村落」。該文旅綜合體項目總投資3.8億元,其中一期投資1億元。項目以「山清水秀、林籟泉韻、田園古村」作為旅遊主題,將依託賢子峪古村落,把東蠻子村建設成為集民俗體驗、康體養生、文化交流、旅遊度假於一體的特色旅遊聚集區。

採訪中,谷秀芬家的四隻狗叫了起來,「有人嗎?」外面傳來呼喊聲,這是又一波前來遊玩的遊客。五一假期,幾乎每天都有人來村裡玩,有些人還會買走一些谷秀芬家散養雞下的雞蛋。

「村子不大,十五分鐘就能逛一圈,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得有互動,得有體驗感。」

「其實,周邊這些山和田地也可以再開發。」記者出村的時候,碰到兩位遊客,聽到了他們的這樣一段對話。

【來源:大眾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保護古村落 不能只盯著古村落
    12月20日,廣東省古村落評審專家組一行到清遠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考察認定工作,這座如畫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連片的村落群 或許更有助於保存傳統風貌清遠連州東陂鎮,有兩座相鄰不遠的小村,一名寨江,一名西塘。寨江村邊的東陂河,水質清澈,一座當地人稱作「拱橋」的老石橋跨河而過,橋頭一株大樹枝椏舒展,在冬日裡於天幕上勾勒出漂亮的線條。來此的人,都忍不住在拱橋上拍下一張靚照。
  • 距黃山30公裡,藏著一座古村,人稱「小杭州」人少景美值得一來
    距黃山30公裡,藏著一座古村,人稱「小杭州」人少景美值得一來每當到了假期,總想著出去玩一玩,看一看,但是呢又不喜歡人擠人,這該怎麼辦?想要拍出不一樣的景色,想要找個人少的地方,想要去個景色美的地方,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安徽這一個古城,外人稱其為宣城「小杭州」,風景美文化深,不輸西遞宏村,還鮮為人知!人少景美文化深,不會出現人擠人,這裡就是江村古村,風景是相當美麗。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江村古村吧!
  • 河北石家莊,太行山裡的十大古村落
    在太行山的深處隱藏著無數的古老村莊,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石家莊的十大古村落。 石家莊-井陘縣 1、大梁江村 於家村也稱石頭村,坐落在太行山麓一個四面環山的小盆地中,整個村子依山而建,房屋高低錯落、光影相諧。這裡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還有古色古香的四合樓院,門與門相對,戶與戶相連。據介紹,這裡房屋建築規範明確,東西為街,南北為巷,不通為胡同。 於家村迄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謙的後裔居所。
  • 于都縣古村落擷萃
    在贛南東片的「六縣之母「」一一古邑於都,縣城東北面三十公裡處,坐落著一處風景秀麗的客家古村一一段屋鄉寒信村。寒信村,以其悠久的歷史傳說,豐富多彩的碼頭文化、廟宇文化、祠堂文化、山水文化和堪輿文化,一下就把我們的腳步深深吸引。清同治十三年《雩都縣誌・山川》中關於「寒信峽」來歷有載:「寒信峽,縣東北六十裡。峭壁山蹇山產,夾峙兩邊,漢水(註:即今梅水)洩出其中,每於歲暮,峽中先寒,因以為名。」
  • 麗水鄉村紀行 | 巖門,一石一山一村落,如若人間桃花源
    其中上官坑自然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巖門是一個景區,巖門也是一座村莊。是一處景中有村,村中有景的好去處。巖門景區——是仙都風景名勝區四大景區之一,景點分巖門峽、天柱巖、花巖、棲真寺、巖坑和張山寨六處。地質上屬丹霞地貌,景區內奇峰聳峙,林深谷幽,古剎梵音,有雲霧桃源之勝。
  • 蒙城藏著兩個千年古村落!有你家嗎?
    根據省民政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旅遊局、省文物局、省地方志辦公室《關於開展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工作的通知》(民地字〔2014〕142號),今年全省繼續開展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遺產申報認定工作。
  • 內蒙古呼和浩特6處古村落,這裡有不一樣的古色古香
    一起來看看呼和浩特留存的6處古樸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1 口子上村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北堡鄉口子上村,名列第3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南為雄偉的明長城。明長城遺址在這裡最為美麗,口子上明長城是清水河縣境明長城遺址的最高處,位於兩座高山之間,海拔1800米。口子上村的歷史可追溯至明代。
  • 魯南千年石頭村-鄒城上九山古村落遊記
    1/遊上九山古村 在孟子故裡鄒城市西南部,有一處古老的村莊——上九村,屬於低山丘陵地帶。這裡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悠久的人文歷史景觀,吸引著眾多的探訪者。
  • 安徽正在建設一座古村落,總投資約1.72億元,預計2021年建成
    除了山水景點資源豐富之外,安徽也是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省份,在安徽境內有著很多的古鎮、古村景點,比如說像是西遞、宏村等,安徽的徽派建築更是吸引很多學者研究。近些年來,隨著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火熱,安徽對於境內旅遊資源的開發也很重視,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座安徽正在建設的古村落景點。
  • 安徽績溪最美的兩個古村落,一處是風水寶地,一處是胡適故裡
    績溪內留有的文化遺存共有300餘處,極具徽派風格的古建築、古遺址更是數不勝數。且胡氏氏族也在此生根發芽,不斷的壯大,不僅為這裡帶來了榮耀,也為這裡積澱了底蘊內涵。來到績溪,若是問哪個村落最美,肯定會有人告訴你這兩個地方。一處是位於家朋鄉的磡頭村,一處是上莊村。作為績溪最美的兩個古村落,它們一個是風水寶地,另一個卻是胡適故裡。其間的風光美景,以及歷史底蘊,都不容錯過。
  • 山東唯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600多年的古村落,多部電視劇取景地
    山人帶你去旅行,今天我們一起去山東的一座600多年的古村落。山東是我國的東部沿海省份,山東又稱「齊魯」是因為歷史上的齊國與魯國在山東境內,並且齊國與魯國的文化歷史在山東得以延續,所以山東又被稱為「齊魯大地」。
  • 婁底最美六大古村落,此生值得去走一走
    是被後世尊為「戰神」的中華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的故裡,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境內山清水秀洞奇,自然人文景觀競相輝映,有梅山龍宮、曾國藩故居、紫鵲界梯田三個國家級4A旅遊景區,有大熊山、龍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和湄江等精品旅遊景點70多處,是湘中獨具特色的新興旅遊目的地。婁底的古村落,韻味十足,讓我們一起走近婁底古村,探尋婁底古村之美。
  • 天涼後,給家人做它吃,一擀一搓,鮮香味美,做一鍋連湯汁都不剩
    ,當時我們都沒吃過,以為是炒的菜呢,結果沒人給了一把勺子,當時因為太餓了,幾個人挖著就吃了,現在回想起那味道真是太香了,我們幾個人被這道地方特色小吃給折服了。天涼後,給家人做它吃,一擀一搓,鮮香味美,做一鍋連湯汁都不剩。回來以後我就按照大媽添加的食材準備,想在家自己炒一鍋麻食吃,做出來也是挺好吃的,家人都吃得很過癮,感覺比肉都受歡迎,後來我教給很多同事做麻食,有需要到陝西出差的還提醒他們別忘了嘗嘗那邊的特色小吃麻食。
  • 三晉明珠:山西古村落
    由於城鎮聚落往往是一個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所處的地理區位和自然條件千差萬別,因此必須依據城鎮性質和形態結構,在一定的指導思想下進行建設,儘可能滿足城鎮的不同職能,從而滿足社會各個階層的需要(圖1)。古村落就是一種鄉村聚落,是與農耕文明相伴而來的一種聚居形態。絕大多數的鄉民,生活在特定的封建等級制度的社區中,村落是鄉村制度的基本存在形式。
  • 東莞有一處明清古村落,原汁原味是其特點,遊客不多挺適合來玩
    但這首詩裡揭示的王謝家族其實也有很多景點流傳,比如在東莞就有一處4A級的景點,是一個明清時期的古村落,保存非常完好,它正是這首詩裡謝家人後代聚居的地方,這個景點叫南社明清古村落,來東莞一定要去看一看。南社明清古村落位於東莞的茶山鎮,離東莞火車站很近,這裡現在是白天收費晚上免費,白天票價30元,裡面還有一些民宿,挺適合住宿。
  • 岙底羅,一個被時光遺忘的古村落
    後來,葉團長也曾向我推薦過岙底羅這個古村落。在葉團的鏡頭裡我看到了這個被時光遺忘的古村落。老屋,溪水、古樹、古橋、一種時光裡遺世獨立的美,衝擊著我的視角,觸摸著我的靈魂。於是內心深處有了一種渇望,一種念想,一種想要走進大山深處,感受歲月悠長的衝動……今天,2020年5月12日,我終於來到了岙底羅古村落。遺憾的是汪姐這次沒來,儘管女兒給我拍了很多的照片,但總覺得這些照片少了些什麼?
  • 陝西鹹陽8個小眾絕美的古村落,或許都值得你一去
    因位於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稱鹹陽。秦朝都城所在地,秦漢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這裡兩千多年歷史人文厚重。一起來看看鹹陽8個小眾絕美古村落,你去過幾個呢?1 程家川村位於彬縣龍高鎮香廟,古老寧靜的村落。這裡位於涇河河谷之間,三面環水,四面環山,一山獨起谷中,群山勾連,呈九龍搶珠之勢,素有「養生絕佳地、風水第一村」之稱。村內保存較完整的清代古民居群古樸雅致,猶如世外桃源般風光秀麗。
  • 秋天必去的8個古村落,你最喜歡哪一個?
    有時候,短暫到根本抓不住一山的紅葉,抓不住一溪流水的紅楓,抓不住一隻「秋風起,蟹腳癢」的大閘蟹,時間稍微輾轉,便已然入了冬。想抓住一個靜謐美好的秋天,倒也不必捨近求遠,不如就去一個寧靜的古村落。村落裏白牆黛瓦映襯著火紅的楓,不遠處一座山的葉子漸漸變紅變黃,也有金黃銀杏包裹著的村莊,正冉冉升起炊煙……我想去一個安靜的古村,過一個完整的秋天。婺源我想去婺源過一個秋天。
  • 一村一書!寧波為古村落建檔立案!跟隨作者,赴一場關於李家坑的...
    當長途旅行不被推薦,寧波近郊尋幽訪古成為許多市民的周末首選。行走古村落,有一份隱形名單可供推薦,那就是由國家多部門聯合公布的「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該名錄是在馮驥才先生倡導下為推進傳統村落保護而立,2012年迄今,已公布五批,寧波上榜村落共28個。
  • 這裡是一個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村落
    劉家橋古民居位於湖北省鹹寧市桂花鎮的一個古村落。劉家橋距武漢市127公裡,從漢口自駕兩個小時就可到達。這個地方四面環山,一條小河穿過村莊。劉家橋成功申報為中國第三批傳統文化村落,明成化年間修的單孔古橋,明清年代建的古民居也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人民日報曾以這為標題寫過報導:「鹹寧市鹹安區劉家橋村——村灣美了,日子甜了」。據記載劉家橋古村,至今400餘年,始建於明代崇禎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