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旅》是情愛大師茨威格的遺世之作,在倫敦的一家出版社的檔案庫裡被塵封十幾年,最終以作者劃掉的標題出版,獲得了讀者的青睞。
小說講述了一個盪氣迴腸的婚外情的故事,男女主人公在家庭與工作的交集中相愛,在一去經年後重逢時卻不敢去愛。他們在愛情尚存時的矛盾與掙扎不是因為真愛本身發生了變化,而是時間的流逝,現實的殘酷成為了情慾的障礙。他們最終在道德的規範,理智的約束下止步,把一段真情以彼此珍藏的形式安放於心底,使愛情顯得更加珍貴和感人。
茨威格的情愛小說纏綿悱惻,盪氣迴腸,多以激情、豔遇為主題。而以愛情為主題的小說最具代表性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昨日之旅》。說《昨日之旅》是茨威格的情感回歸之作,是因為作者隨著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的變化,對於情愛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從而在情愛小說的主題表現上也就不一樣。
而《昨日之旅》就是茨威格人生經歷後的感悟,以作為他人生某一階段的升華。這也是他在生活經歷之後的一次自我剖析,並向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做出的回應。
茨威格:激情和豔遇只是休閒和愉樂,人生經歷對於他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茨威格出身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紡織廠主,母親是一個銀行家的女兒。從童年起他就過著優越的生活,受著良好的教育。這個出身於上流社會的公子哥對本階級的享樂主義可以說是耳濡目染,甚至是置身於其中。對於那些輕佻的獵豔者作者茨威格抱有一種悠閒的欣賞態度。再加上作家本身熱愛自由浪漫的個性以及他那顆欲罷不能卻又害怕深陷的脆弱心靈,促使他寫下了具有欣賞態度的激情、豔遇的主題小說。
在當時的社會,有閒階級們把這種豔遇當成他們後花園的下午茶。這也許就像他們用來打發無聊的時間和作為晚餐之前的序曲一樣自然而然,心安理得。《灼人的秘密》中那位年輕的男爵在賽默林的豔遇,只不過是他想在那「來一次小小的,必要時甚至是真摯的調情,而不至於索然寡味地度過這個星期」。男爵的目的簡單明確,他要的不是背叛或者愛情,只是希望邂逅一次單純的豔遇。所以不僅是男爵,就連那位風韻猶存的猶太女人,從開始到結束,也只不過是把他們在賽默林的相遇當作無足輕重的風流事件而已。
對於男爵追逐猶太女人的過程作家描寫得精確而寫實。當男爵在餐廳把獵豔的目標瞄準在猶太女人身上時,他通過試探、撩撥、以女人的兒子為媒介、然後調情,在女人慾拒還迎中完成了兩個人的豔遇。
這種無傷大雅的調情,茨威格以欣賞的態度感同身受。從他對男爵獵豔過程的精確描寫中,我們可以想見或許獵豔者就是茨威格本人,他身陷在本階級的生活態勢裡,無法徹底擺脫階級的局限性。儘管小說的主人公們也會在道德倫理的觀念下遲疑、退縮,卻最終在欲望的驅使下深陷進去。在茨威格獵豔主題的小說裡,主人公們的生活方式其實就是茨威格自己和他身邊人的生活方式。這些生活經歷成為茨威格所寫的情愛小說的主要素材,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儘管茨威格對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和假正經深惡痛絕,但是在道德面紗掩蓋下的情愛在他看來卻仍然有一種勾射魂魄的魅力。所以他在批判的同時,仍然有某種依戀。這種無法擺脫的階級局限性和矛盾性造成了作者對筆下的獵豔者們的理所應當,毫不在乎的人物設定。這時的「豔遇」在作者看來也許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妥,這只不過是有錢人的正常享樂而已。而這種對待生活和感情的態度自然就表現在他的文學創作之中。
茨威格:經歷流浪生活後,渴望在創作裡建造精神烏託邦
因為茨威格所處的時代,浮誇、市儈、戰爭,充滿戲劇性的變化,沒有天長地久的愛情生存的環境。所以作者的筆下缺少依託,他描寫的情愛作品多數以激情、豔遇、沉淪、毀滅為主題,而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並不多。《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昨日之旅》是茨威格愛情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兩部。
對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這部愛情小說作者是懷著「深刻的、驚人的慈悲之心」去描寫的。這是他在經歷了流浪和破碎的生活境遇之後,目睹了人民的災難和社會道德淪喪,感到了真情的可貴。他這部作品可謂是走心之作,充滿人道主義精神和社會批判的意味。此時的他懷著對婦女深深敬意,藉助她們寄託了自己的神經烏託邦。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主人公以一眼萬年的痴情,從十三歲的少女把一場無望的愛情堅守到生命的終點。然而那些愛與掙扎其實都是女人自己在上演的獨角戲,她心心念念的作家R對她毫不知情,那些纏綿的有限時日也只不過是R對一場風花雪月的豔遇的界定,甚至女人在R的心中沒有留下一丁點的痕跡。女人傾其所有的付出也只不過是她一個人演繹的悲劇而已,讓人在感嘆的同時又覺得惋惜。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女主人公的愛情夢幻滅是註定的。因為在那個戰亂和充滿血腥的時代,一切的美好都被墮落、虛偽、醜陋和背叛所代替,粗暴和蠻橫統治著整個世界。作者經歷了從繁華到蕭條的巨變,他極度地不適應,心裡惴惴不安,卻又渴望一切的美好。所以他懷著悲憫之心塑造了一個極度痴情卻又自我毀滅的女性形象。
在小說的結尾,男主人公R看著女人的來信,卻對女人的一切都模糊不清,他已記不起這個女人是自己諸多豔遇中的哪一個。他只能記得書桌上的花瓶中自己每年生日時收到的那束白玫瑰。其實在這個女人身上寄託的是作者的美好理想,所以小說的結尾茨威格用一束白玫瑰來表達自己對世界、對生活、對情感的一種期待。這成為他精神世界裡的烏託邦,讓他在冷酷的世界中和惡劣的生活環境裡尋得一簇溫暖的光。
茨威格經歷了不斷地失去和獲得,最終放棄情感唯上,回歸普世生活
茨威格的愛情小說中所描寫的激情和忠誠總是能讓人沉迷其中而又為之所動。而在《昨日之旅》中茨威格一改之前激情、沉淪、自毀的格調,而是把激情、忠誠和欲望與道德和理智相抗衡,使小說中人物的愛情因道德和理智的約束而止步於欲望的邊緣。這恰恰用底線的壁壘使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擺脫了低級趣味,升華了愛情的主題,也使這種不違背道德,隱忍、克制的愛情更加深入人心,動人肺腑。
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到《昨日之旅》,作者在深諳現實的不堪和無奈後走出精神的烏託邦,使他筆下的愛情也從無底線的付出,違背人性和尊嚴,重新回到女性對自己的尊重、自愛和理智表達上,始終把愛情建立在道德的紅線內,達到了理性的回歸。
在《昨日之旅》中,當男主公被生活和機遇強推到那個樞密顧問G的夫人面前,他被夫人的溫柔、尊重、理解和體貼所打打動,愛上了這個有夫之婦。而夫人也把對男主人公的愛深藏在心裡。他們都把自己的情感克制在理智的藩籬中,即使在情慾熾烈時也始終堅守著道德的底線。女人的那句「我不能在他的房子裡做這種事」的話述讓這個女人的人性更完美,更讓人喜愛和讚賞。
然而未能結合卻成了男女主人公心中的遺憾,他們兜兜轉轉,歷經九年,試圖尋找、挽回、重溫舊夢。但是物是人非,男主人公有了自己新的家庭,女主人公也已經年華老去,他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軌跡。他們無法背叛自己心中的責任和理智,而把一段美好的愛情置於不倫和齷齪之中。於是他們最終選擇把真情深藏在心中,讓這段感情成為彼此心中最美好的牽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茨威格在這場戰爭中失去很多,也收穫更多。他從有著優越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幸運兒,一下子變成了一無所有,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但是他失去的只是金錢和物質這些身外的東西,得到的卻是他對世界新的認識,堅強的勇氣和充分的責任感。
茨威格在經歷從富裕繁華到落魄困頓的人生歷程中得到了成長。他親眼目睹戰爭對國家的損毀,對人心的傷害。這些都使他對世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他開始熱衷於對人類心靈的探索,增強了一個作家的責任感。作家對待感情的態度也由最初的欣賞享樂到期待真情,再到回歸理性的轉變過程。這是一個情愛大師的情感觀念的蛻變,也是他情愛作品的理性回歸。於是作家筆下的愛情也從情慾控制人的心態轉變為理智駕馭情慾的道德範疇。
茨威格本來可以用自己的才華和成熟的責任感來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講述情感世界中的至善至美。然而,作家卻生不逢時,在那個蕭殺冷酷的亂世,他終於不堪忍受世界的紛爭和喧囂,留下了一封悲愴感人的絕命書,用自己的生命與亂世進行了最後的抗爭。他服下了訣別的苦藥,擺脫了俗世的桎梏,回歸了心靈的寧靜,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對於愛情的思索。
在任何時代,人們對於理智和道德的遵守都是給予肯定的,而愛情當然也應該堅守在這個範疇內。一段美好的愛情之所以能讓人刻骨銘心、念念不忘,往往不只是肉慾的糾纏,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契合,精神世界的理解與交融,道德、理智下的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