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文風的綿延與理想主義的輓歌

2020-12-18 中國青年網

 作者:黃西蒙

7月6日,著名翻譯家舒善昌先生去世。他是繼去年張玉書先生離開後,又一位去世的茨威格作品的譯者。茨威格在中國的影響力自不必說,這固然與他獨特的作品風格與魅力有關,同時也離不開老一輩翻譯家的精心譯作。

與其他知名作家相比,茨威格的文風辨識度非常高。他的句子綿延纏繞,長句甚多,兼有大量心理獨白與情緒描寫,這對翻譯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戰。有趣的是,茨威格這種文風與重視感悟式文化的中國文學有不少相似之處。雖然茨威格並沒有受到中國古典文學風格的影響,卻在精神維度上達到了驚人的一致。這讓廣大中國讀者頗有同感,對這位遠在奧地利的歐洲作家容易產生親近感。

但是,茨威格這種細膩綿延的文風,一直以來也頗受爭議。認同茨威格文風的人,將他視為文學世界裡的弗洛伊德,將他看成心靈的捕手。也有人無法忍受茨威格大量近乎囈語的綿長句子,尤其是那些毫無節制的情緒書寫,還有大段缺少短句節制感的段落,讓一些讀者驚呼閱讀茨威格會有「密集恐懼症」。或許,連茨威格本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他並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文風。一方面,實在是因為「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更重要的原因是,產生如此文風,與茨威格的文學靈感與思維方式息息相關。

茨威格終其一生都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而且是一個思想與情感極其獨立與敏感的創作者。出身優渥的茨威格早年經歷十分順遂,與當時所有沐浴著歐洲19世紀文明光輝的青年一樣,堅定地認為未來世界是美好的,老歐洲的貴族文化也將長期存在。但是,殘酷的一戰徹底撕裂了這些單純的幻想。茨威格看到自己曾經認同與堅守的東西不斷崩潰,昔日帝國的榮光逐漸煙消雲散,他在無力反抗現實的同時,也把自己逼上了一條精神的絕路。

因此,茨威格最終選擇自殺,而且是在沒有看到二戰勝利曙光的情形下。此舉並非是因為怯懦,而是因為不願看到理想主義被玷汙與毀滅的慘痛悲劇。對他這樣一個真正的和平主義者與世界公民而言,不願意任何一個弱小民族被強權者踐踏,也不願意看到自己信仰的價值觀念在現實世界中逐步崩塌。節制的短句,不適合茨威格如此濃烈的情感抒發,也無法呈現他的文學觀念——從心靈世界來反觀現實,捕捉最敏感的情緒,並用最細膩的筆法將它們呈現出來。

無論是《人類群星閃耀時》,還是《昨日的世界》,茨威格在寫作中都強烈地表達了一種輓歌情緒。茨威格及其家庭的榮光屬於19世紀的歐洲,但當歷史走入逼仄的空間與慘烈的現實後,茨威格不得不面對現實。因此,只是在一戰之後,茨威格就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一種古典世界崩塌的感覺。這種意識是非常超前的,很多作家直到二戰結束後,才意識到這一文化狀態。但是,茨威格畢竟不是政治學者或社會學家,他不會用精準的學術語言來描述時代的變化,他的筆下依然是那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個人情緒與心理敘事。從審美的層面看,這種精巧綿密的心靈書寫,是更具文學性的,也真正能做到了經時光淘洗而歷久彌新。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曾寫到:「我所講述的,並不單單是我的命運,而是整整一代人的命運。我們這一代是獨一無二的,歷史上幾乎沒有哪一代人像我們這樣命運多舛。我們當中的每一個人,哪怕是最渺小、最微不足道的人,內心的最深處也被我們歐洲大地上無歇止的、火山噴發般的天搖地動所攪擾。」事實的確如此,在茨威格的精神世界中,自我與世界的關係是渾然一體的,過去一些現實主義作家將個體的精神狀態與社會精神症候分離的寫法,在他這裡被改變。

從創作內容上看,茨威格對一些社會經濟現象並非不感興趣,但他從來不會從這個邏輯進行書寫,而是完全依照心靈的邏輯來看待歷史與當下的一切。因此,茨威格可以遙想千年拜佔庭帝國隕滅的時刻,將大時代下諸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真實地呈現出來,也可以與兵敗滑鐵盧時的拿破崙心心相印,用超強的同理心去走近那些大人物的命運轉折時刻。當他真正理解筆下的這些人物時,卻感到一種世間普遍存在的悲劇感,認識到人生的有限與命運的不可預測。

正是有著如此敏感與睿智的心靈,茨威格才能寫出那麼多精彩而真實的人物與故事,也因此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公民。在文化的維度上,茨威格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而是有著真正自由的靈魂。但是,茨威格的思想太過超前,一戰之後的世界遠不是他設想的那樣美好,現實粉碎了他的美好幻夢。當夢醒之後又無路可走,他才選擇了以決絕姿態告別世間。

後世很多讀者在文風上不理解茨威格的時候,不妨從精神旨趣的層面上品味一下他的作品。一個作家的文風與他的思維方式密不可分,綿延細膩的語句背後,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心靈捕手。這也是茨威格的作品最獨特的魅力所在。

(來源: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相關焦點

  • 【王者傳奇—馬拉松史話】(19)理想主義時代的輓歌
    《王者傳奇-馬拉松史話》連載繼續,請看第四章「理想主義時代(1969-1981)」的最後一節「理想主義時代的輓歌」,這是全書中最長的一節。     圖說:波士頓馬拉松的終點線,1982年那天的陽光同樣燦爛。
  • 《人類群星閃耀時》:理想主義、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悲喜劇
    茨威格在寫作這些歷史瞬間的時候,均是以第一人視角講述的,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原了現場的真實性,卻增添了歷史了荒誕性。這些偶然性與戲劇性正是由於歷史的不穩定性導致的,茨威格卻將其歸咎於上帝或者真主等人的引導,這是最不能讓人接受的一點。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
    茨威格是最受中國讀者喜愛的德語作家之一。插圖本茨威格傳記叢書茨威格在全世界所贏得的聲譽實至名歸……他最讓我欣賞的一點就是其獨特的天賦,能夠憑藉心理上和藝術創作上的技巧令歷史上的某些時期和人物形象變得栩栩如生。
  • 茨威格的房子
    薩爾茨堡本是莫扎特的故鄉,茨威格則出生於維也納一個富有猶太家庭。一戰前的「黃金時代」是理想、自由、文化、藝術茁壯成長的沃土,維也納更是舉城熱愛文化藝術的優雅之都,薈聚了幾世紀的精華。茨威格在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裡說,選擇薩爾茨堡定居,是因他的工作需要深居簡出,而在奧地利所有小城中,薩爾茨堡不僅風景優美,地理位置也極為理想,它位於奧地利邊陲,是通向全歐洲的出發點。茨威格買下房子的1916年薩爾茨堡仍是個古樸浪漫小城,阿爾卑斯山脈的峻岭在這裡和德國平原相連。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二)
    △1900年的茨威格兄弟(站立者為茨威格) 茨威格的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性戰爭,這使得他的生活和創作始終帶著鮮明的反戰色彩。 茨威格所居住的薩爾茨堡,緊鄰德國,希特勒的支持者們,總是容易跨過邊界,到奧地利建立自己的「基層組織」,煽動年輕人參與暴亂。在這種環境下,茨威格的友誼也受到影響,即使是相交30年的老友,也表示不想與其太過接近,以避免引起懷疑。1933年,茨威格再次離開家鄉,1934年又回到家鄉。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一)
    △ 茨威格 如果你看過《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或許想要認識茨威格這個人。 如果你想要認識茨威格這個人,你必須去看《昨日的世界》。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茨威格是最受中國讀者喜愛的德語作家之一。插圖本茨威格傳記叢書茨威格以細膩的筆法,抽絲剝繭,穿越浩繁史料中的重重迷霧,洞燭人物的內心世界,為我們再現這位不凡女性的傳奇。3.《三大師》茨威格在深入研究分析史料的基礎上,以縝密的心理洞察力,從人性的角度描寫了她的一生。在茨威格筆下,她既非保王派所說的純潔無瑕的偉大聖女,也不是革命派攻擊的下賤娼婦。而是「一個性格平庸的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女人,並不特別聰明,也不特別愚蠢;既非烈火,亦非寒冰;沒有從善的特別力量,也無作惡的堅強意志……一個不好不壞的女人,沒有心思去做惡魔,也沒志向去當英雄。」
  • 茨威格經典作品閃耀時
    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納粹的逼迫未卸下,茨威格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薩爾茨堡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在孤寂與幻滅中,和妻子雙雙自殺,為他的一生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中國著名的德語翻譯家張玉書先生曾經評價說:「茨威格也許會給我們一點啟示,生活裡面有一些很美好的東西,我們還是要讓它寫得很美好,要把它變得很美好。」
  • 茨威格之於我們的意義 | 回憶舒昌善老師
    這就是我理解的茨威格之於我們的意義,或許也是茨威格對舒老師的意義。*文章首發於《光明日報》2020年8月15日,有刪節,本期微信為讀者推送全文版。舒老師對三聯書店一直懷有感情,所以當我有一天向他提出讓茨威格譯作版權回到三聯的想法時,舒老師很快就同意了。最初和舒老師商定的茨威格作品書目以及出版順序是:一、翻譯並出版《蒙田》,這是茨威格人物傳記中篇幅最小的作品,而且當時國內尚未有中譯本。二、修訂《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和《昨日的世界》兩書。
  • 奧地利近代著名作家:茨威格
    後來,茨威格為了彌補生活經歷的欠缺,翻譯了羅曼·羅蘭、陀思妥耶夫斯基、凡爾哈侖和波特萊爾等人的作品。他曾到歐洲其他國家、北非、印度和美國等地旅行,與凡爾哈侖和羅曼·羅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流亡瑞土,與羅曼·羅蘭一起從事和平運動,這期間發表的劇本《先知》鮮明地體現出他的反戰立場。
  • 最近買到的奧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幾本書
    作者 | 書女說書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尋書心得# 最近買到的奧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幾本書,開始是想尋他的一篇小說《舊書商門德爾》,看有人說《昨日之旅》這本書收錄了,於是從網上買來。但是書到後發現書中並沒有收錄這篇小說,熟悉茨威格是因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昨日之旅》並沒有讀過,據說是茨威格先生的遺作,在很長的時間這部作品的完整版才被發現。之後的一周內又在舊書攤上遇到了《象棋的故事》,本來把尋找《舊書商門德爾》這部小說已經拋在腦後,沒想到這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小書收錄了這篇小說。
  •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時間:2017-06-09 17:45   來源:綠茶軟體園   責任編輯:玲玲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 大艦巨炮的輓歌撈船攻略 碧藍航線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過?碧藍航線新出的這個大艦巨炮的輓歌怎麼打呢?
  • 茨威格不只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還有《人類群星閃耀時》
    談到茨威格,我們第首先聯想到的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不是他最有名的小說而是鮮少為人所知的另一部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該書曾被譽為「歷史上最好的傳記名作」。對出版社為賣書唱高調式的評價,我總是嗤之以鼻,但看完這本書卻覺得《人類群星閃耀時》時但得起這樣的評價。
  • 薦書 茨威格作品集
    茨威格作品集(套裝共9冊)(名家特輯) 【讀書簡介】 "斯特凡·茨威格是當今擁有讀者最多茨威格被譽為「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同時也是「奧地利的良心」,他逸麗奔灑、富有激情的寫作風格在虛構與非虛構作品中一以貫之,既以冰冷的詩意書寫隱秘的激情,也在個人命運的講述中道出了一整代人的命途。
  •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偉大人物的重大時刻
    茨威格熱衷為文豪作傳(如《與魔鬼搏鬥》、《三大師》、《三作家》),而這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他共記錄了十四位歷史名人。茨威格此書的一大寫作特色,無疑是善於抓住這些偉大人物的重大時刻進行敘述,並不是對他們作全面的描寫介紹。這也就是茨威格在自序中所表明的:「一個民族千百萬人裡面才出一個天才;人世間數百萬個閒暇的小時流逝過去,方始出現一個真正的歷史性時刻,人類星光璀璨的時辰。」這也許有點過於誇大天才的作用,以及強調事物發展的戲劇性、偶然性,但也是不容置疑的一個事實吧。
  • 《昨日之旅》:情愛大師茨威格的情感回歸之路
    而《昨日之旅》就是茨威格人生經歷後的感悟,以作為他人生某一階段的升華。這也是他在生活經歷之後的一次自我剖析,並向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做出的回應。茨威格:激情和豔遇只是休閒和愉樂,人生經歷對於他的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 茨威格:在第二故鄉巴黎尋覓往昔
    這就是茨威格的《尋覓往昔》。它冷酷地告訴我們,當你真的老了,往昔無處可尋!正如《半生緣》末的一聲嘆息:「他們回不去了。」那天,我看完盧森堡美術館出來,在盧森堡公園北門附近的草坪上,無意間看到茨威格的雕像,確實有點兒納悶不解。在盧森堡公園裡,有許多法國文人的雕像,喬治桑、司湯達、聖伯夫、波德萊爾、福樓拜、魏爾倫,他們代表了法國文學的榮耀;而外國文人的雕像,就我所見,卻只有茨威格一座。
  • 身為作家,沒有人比茨威格更努力在「朋友圈」徵集了一座「文學博物...
    茨威格看到自己曾經認同與堅守的東西不斷崩潰,他在無力反抗現實的同時,也把自己逼上了一條精神的絕路。 ● 儘管如此,經歷戰爭後的他內心依然有一絲亮色,那就是與文學藝術界朋友們的相識相聚,還有他的收藏愛好。他收藏古版書,收藏作家手稿和大文豪們的遺物。茨威格在收藏手稿方面,做了一件幾乎沒有人做過的事:他要求他的作家朋友們捐獻手稿。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對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訴
    在茨威格的自傳小說《昨日的世界》中,我們可以讀到一個隊幸福極其渴望的茨威格,他用自己的作品,帶我們走進了那個物質文明,文化藝術空前繁榮而社會政治動蕩不安的時代,讓我們越發認識到了他比誰都渴望和平,是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夢想著成為一個世界公民。
  • 茨威格:最懂女人的作家,與現任妻子服毒自殺,前妻成了最後贏家
    這話出自茨威格的小說——《斷頭皇后》。說到作家茨威格,除了以上那句話被人熟知以外,在國內最知名的著作應該就是他創作於1922年的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於是,在見過茨威格後,弗裡德克很快就與茨威格互通書信起來,在你來我往的信件中,兩人日漸親密,相互之間的聯繫也愈來愈頻繁,倆人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