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近代著名作家:茨威格

2021-01-08 駕鶴說生活

史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近代著名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和戲劇。

他出生於維也納一個工廠主家庭,自幼喜好文學,曾閱讀過許多世界優秀文學作品。青年時代在柏林和維也納攻讀哲學和文學。早期的創作受反動浪漫主義和印象派影響,推崇唯美主義。一九○一年發表的詩集《銀弦》是按照法國象徵主義風格寫成的,大多是片面講求形式的模仿之作。後來,茨威格為了彌補生活經歷的欠缺,翻譯了羅曼·羅蘭、陀思妥耶夫斯基、凡爾哈侖和波特萊爾等人的作品。他曾到歐洲其他國家、北非、印度和美國等地旅行,與凡爾哈侖和羅曼·羅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流亡瑞土,與羅曼·羅蘭一起從事和平運動,這期間發表的劇本《先知》鮮明地體現出他的反戰立場。一九二○年至一九三三年是他創作的鼎盛時期,撰寫了多種名人傳記,如《三大師》(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傳,1920),《同惡魔戰鬥》(赫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採傳,1925)、《三大詩人》(卡薩諾伐、斯湯達和託爾斯泰傳,1928)、《瑪利亞·安東尼特》(1932和《蘇格蘭瑪麗皇后傳》(1935)等。他的傳記小說在藝術上別具一格,常常不拘泥於史實,而是抓住最能表現歷史人物性格的部分進行再創造,讀起來格外生動,引人入勝。

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創作也有獨特的成就。一九二七年出版的小說集《混亂的感覺》給他帶來了國際聲譽,茨威格成為二十年代在國外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作為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知識分子,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義和精神自由。他相信只要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就可以實現各民族博愛、寬恕的理想。他反對暴力也不贊成階級鬥爭,力圖超脫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激烈搏鬥的魏瑪共和國時期,瞬息萬變的政治鬥爭使茨威格感到困惑難解,不能適應。

他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人是無能為力的。於是,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刻意描寫那些超時代、超空間的孤獨個人的奇特道遇和下意識的活動。他筆下的人物多是受神秘的命運和不可提摸的力量捉弄的對象。他們往往被一種不可名狀的熱情所支配,受其驅使,不能自拔,甚至死亡。他認為,聽憑命運擺布才是真正的生活,儘管這種生活可能違反道德信條抑或導致內體毀滅。他想用這種方法避開對人們行為的道德價值,如善與惡,有罪與無罪,正義與非正義,進行評判。

中篇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和《一個不相識女人的來信》最典型地代表了他這種思想。前者寫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一天,後者寫一個女人的一生,都為某一種欲試玻情所支配,使她們不顧一切,拋棄父母、家庭、子女,追蹤她們所熱愛的男人,直到天涯海角,甚至為此獻出生命,而對卻連他們的姓名都不知道。作者沒有把他的人物和矛盾衝突放到社會和一定的歷史背景中去說明,沒有寫出這種感情的社會意義,更沒有一定的階級內容,只是從各方面極染這種神奇力量的強大,不可抗拒,在這一點上可以看出他受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另一方面,這兩篇小說可以說最集中地表現了茨威格探索人物內心世界,通過動作、神態的描繪反映人物內心世界的非凡才能。在這兩篇以中產階最婦女的不幸遭遇為題材的小說中,作者運用細膩的理分析手法,刻畫出人在感情上的痛苦經歷。

茨威格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讚美人與人之間的同情、仁愛與寬恕,厭惡資產階級社會中的虛偽冷酷和爾虞我詐。收人這部小說集的另外兩個短篇小說對這種醜惡的社會現實作了一定的據露。《看不見的收藏》通過盲人收藏家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戰後德國的經濟危機和嚴重的通貨膨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家庭女教師》寫一個姑娘被一個富家子弟引誘又被拋棄的故事。作者通過兩個天真少女的眼睛,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溫情脈脈的面紗下掩蓋的虛偽和欺騙。作者象善於選取最恰當的角度拍攝鏡頭的攝影師一樣,使故事構息奇巧,情節安排曲折緊張,把人物內心感情的波瀾起伏描寫得細緻入微,因此,茨威格的小說具有撼人心弦的藝術 魅力。

茨威格一生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範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曾渴望歐洲出現一個統一體,各民族之間友愛、和睦相處,希望人類文明向更高階段發展。然而,更大的一次戰火使他的幻想徹底破滅。他感到「……我自己的語言所通行的那個世界對我來說業已沉淪,我的精神故鄉—歐洲,業已自趨毀滅」,他的世界觀的局限使他看不到蘊藏在廣大人民之中的力量,看不到法西斯恐怖只是黎明前的黑暗,終因絕望攜妻於一九四二年在巴西自殺。

相關焦點

  • 最近買到的奧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幾本書
    作者 | 書女說書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尋書心得# 最近買到的奧地利作家斯·茨威格的幾本書,開始是想尋他的一篇小說《舊書商門德爾》,看有人說《昨日之旅》這本書收錄了,於是從網上買來。但是書到後發現書中並沒有收錄這篇小說,熟悉茨威格是因為《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昨日之旅》並沒有讀過,據說是茨威格先生的遺作,在很長的時間這部作品的完整版才被發現。之後的一周內又在舊書攤上遇到了《象棋的故事》,本來把尋找《舊書商門德爾》這部小說已經拋在腦後,沒想到這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小書收錄了這篇小說。
  • 茨威格經典作品閃耀時
    說到最重要最具有知名度的德語作家,奧地利人斯臺芬·茨威格(Stefan Zweig)一定是最先從你的腦袋裡跳出來的幾個名字之一。這位來自奧地利的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傳記作家,以《人類群星閃耀時》、《昨日的世界》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作品聞名於世。
  • 身為作家,沒有人比茨威格更努力在「朋友圈」徵集了一座「文學博物...
    奧地利作家 史蒂芬·茨威格 ●作家茨威格終其一生都是一個真正的理想主義者,出身優渥的茨威格早年經歷十分順遂茨威格看到自己曾經認同與堅守的東西不斷崩潰,他在無力反抗現實的同時,也把自己逼上了一條精神的絕路。 ● 儘管如此,經歷戰爭後的他內心依然有一絲亮色,那就是與文學藝術界朋友們的相識相聚,還有他的收藏愛好。他收藏古版書,收藏作家手稿和大文豪們的遺物。茨威格在收藏手稿方面,做了一件幾乎沒有人做過的事:他要求他的作家朋友們捐獻手稿。
  • 茨威格的房子
    旅行愛好者到過奧地利薩爾茨堡的肯定不少,但不知有多少人拜訪過藏於林木濃密小山上的鮮黃色大房子——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故居。薩爾茨堡本是莫扎特的故鄉,茨威格則出生於維也納一個富有猶太家庭。茨威格在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裡說,選擇薩爾茨堡定居,是因他的工作需要深居簡出,而在奧地利所有小城中,薩爾茨堡不僅風景優美,地理位置也極為理想,它位於奧地利邊陲,是通向全歐洲的出發點。茨威格買下房子的1916年薩爾茨堡仍是個古樸浪漫小城,阿爾卑斯山脈的峻岭在這裡和德國平原相連。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一)
    茨威格出生於「上流猶太資產階級」家庭,在《昨日的世界》開端,猶如《紅樓夢》一樣建造了一個「太平世界」。在藝術氛圍濃厚的維也納,誰也不相信任何激烈的暴力行動有可能發生。猶太人的格言是「精神高於物質」,所以在奧地利人的眼中,一個研究《聖經》的學生要比一個千萬富翁更受到社會的尊重。猶太人所創造的巨額財富成為了維也納文化繁榮的基礎。
  • 茨威格:激情又健忘的R作家,其實是一個不敢愛的孩子
    導語《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的中篇代表作,講述一個女子默默愛了R作家一生,而他卻毫不知情的故事。2005年,中國才女徐靜蕾,將這部小說改編成了東方味十足的電影,受到了很高的讚譽,並榮獲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茨威格:最懂女人的作家,與現任妻子服毒自殺,前妻成了最後贏家
    這話出自茨威格的小說——《斷頭皇后》。說到作家茨威格,除了以上那句話被人熟知以外,在國內最知名的著作應該就是他創作於1922年的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出生在奧地利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他與俄國的契訶夫、法國的莫裡亞克一起被大家公認為二十世紀歐洲文壇上出類拔萃的中短篇小說家。他一生有過兩次婚姻。1942年,茨威格與他的第二位夫人伊莉莎白·綠蒂,在裡約熱內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
  • 茨威格文風的綿延與理想主義的輓歌
    作者:黃西蒙7月6日,著名翻譯家舒善昌先生去世。他是繼去年張玉書先生離開後,又一位去世的茨威格作品的譯者。茨威格在中國的影響力自不必說,這固然與他獨特的作品風格與魅力有關,同時也離不開老一輩翻譯家的精心譯作。
  • 薦書 茨威格作品集
    茨威格作品集(套裝共9冊)(名家特輯) 【讀書簡介】 "斯特凡·茨威格是當今擁有讀者最多、最受讀者喜愛的奧地利籍德語猶太作家,他同時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回憶錄《昨日的世界》,以及作家和歷史人物傳記《三大師傳》等,作品曾多次被改編,搬上舞臺和熒幕。
  • 茨威格與現任妻子雙雙服毒身亡,死前最後一封信寫給前妻:我愛你
    點擊右上角「關注」,帶你看名人情感,品世間百態史蒂芬·茨威格是世界文壇上著名的作家,他的一生沒有獲得任何文學獎項,卻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傳記作家。二戰時期,身為猶太人的茨威格再次被驅逐,後又因奧地利被侵佔失去國籍,只能在世界各國流浪。
  •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給予「苦難世人」的精神救贖和自我救贖
    《象棋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生前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對於茨威格,他的青年時代生活是富饒的,生於猶太家庭的他不僅學業有成還有著週遊世界的豐富閱歷。在茨威格眾多繁雜的作品中,體裁從來是不固定的,詩集、小說、傳記、戲劇、歌劇等都是他文字創作的方向,極高的文學天賦也讓他的作品在歐洲一代廣受歡迎。
  • 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偉大人物的重大時刻
    《人類群星閃耀時》中譯本西方作家在人物傳記和小說兩個領域都取得傑出成就的,奧地利的史蒂芬·茨威格,法國的莫洛亞無疑都是當中翹楚,而前者顯然聲名要更顯赫。茨威格熱衷為文豪作傳(如《與魔鬼搏鬥》、《三大師》、《三作家》),而這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他共記錄了十四位歷史名人。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茨威格對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訴
    茨威格奧地利小說家,劇作家,在他身上的標籤有很多。他的作品多以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心理刻畫見長,特別是對女性主題描寫生動,而被譽為「最了解女人的小說家」。其代表作主要有《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心靈的焦灼》等。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
    斯·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傳記作家。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二十年代赴蘇聯,認識了高爾基。納粹上臺後,流亡英國、巴西。1942年與妻子自殺。其小說以細膩深入的心理分析見長。
  • 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高手,茨威格十句名言,是否能直戳你的內心?
    今天,我們便來欣賞史蒂芬·茨威格的十句格言,感受這位才華橫溢的作家筆下的心靈視界。茨威格出生在奧匈帝國時期的維也納,當時可是歐洲古典文化中心,加之家庭富裕,從小接觸到各個領域的知識。他從19歲開始寫詩,在文學、哲學、音樂、繪畫、歷史、心理學等領域均有不俗的建樹。
  •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位猶太藝術家對兩次世界大戰的回憶
    圖 | 來源於網絡,侵刪第一次遇到茨威格是讀《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書中描寫了一位女子在臨死前向暗戀了一生的作家寫信告白的故事,被高爾基稱讚為「一篇驚人的傑作」。故事很動人,但我讀完也並沒有花心思去了解這部傑作的作者。真正讓我想要了解茨威格的是這本《昨日的世界》。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二)
    △1900年的茨威格兄弟(站立者為茨威格) 茨威格的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性戰爭,這使得他的生活和創作始終帶著鮮明的反戰色彩。 茨威格所居住的薩爾茨堡,緊鄰德國,希特勒的支持者們,總是容易跨過邊界,到奧地利建立自己的「基層組織」,煽動年輕人參與暴亂。在這種環境下,茨威格的友誼也受到影響,即使是相交30年的老友,也表示不想與其太過接近,以避免引起懷疑。1933年,茨威格再次離開家鄉,1934年又回到家鄉。
  • 茨威格的昨日世界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斯·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小說家、傳記作家。生於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階級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後去世界各地遊歷,結識羅曼·羅蘭和羅丹等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事反戰工作,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
  • 看茨威格作為小說家寫的傳記作品為什麼會成為歐洲中小學生必讀書
    徐靜蕾根據茨威格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改編的電影再就是知道了他的生命終結是自殺,茨威格生於奧地利猶太富商家庭,曾在德國求學,日後週遊世界,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與妻子在巴西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
  • 茨威格筆下的十四種瞬間——評茨威格著作《人類群星閃耀時》
    在我的藏書中,最令我細品的是知己所贈的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人類群星閃耀時》。茨威格在這本書裡寫了14個歷史事件,而這14個歷史事件,代表了14種瞬間。每看一個故事,便會有一種獨特的享受。第四是奇蹟,代表人物是魯熱·德·利爾,他只是法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作曲家,卻在一夜之間創作了著名的《馬賽曲》,並傳唱至今,真可謂是人間一奇蹟。第五是悲劇,說的是拿破崙的最後一戰,滑鐵盧戰役。拿破崙本來有機會勝利的,但因為錯用了墨守成規的元帥格魯希而導致戰爭的失敗,令人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