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
為何首選
登頂厄峰
珠峰登頂帶來信心
在完成對珠峰的挑戰之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登山隊即將開啟「7+2」的徵程。為何選在此時起步?登山隊隊長董範教授昨日表示:天時地利人和俱備,挑戰「7+2」正當其時。
地大攀登珠峰的設想,肇始於2008年奧運聖火珠峰傳遞之後。多位地大師生共襄盛舉,讓董範產生了一個念頭:2012年組隊攀登珠峰,為地大60周年校慶獻禮。
隨著長江日報的加入,地大珠峰攀登活動得以進一步提升,地大登山隊成為武漢精神的傑出代表,成為我們這座城市的英雄。
在地球九大極點當中,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是難度最大的項目之一。成功登頂填補多項登山紀錄,極大地增強了董範的信心。2012年年底前後,他正式提出了新的構想——以珠峰為起點,完成對地球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兩極極點的挑戰;結合地大特色,將登山與科考緊密結合起來。
這一構想,很快得到地大領導層的支持。本報聞聲而動,與地大再度強強聯手,在去年「送武漢精神登珠峰」活動的基礎上,推出升級版的「武漢精神飛躍地球九大極點」活動,為開放的武漢搭建世界性的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五四青年節,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與登頂珠峰的武漢姑娘陳晨親切座談,並表示「我非常敬佩你」。總書記的關懷,讓登山隊信心更足。
走出國門由易到難
「7+2」走出國門第一步,為什麼選擇歐洲之巔厄爾布魯士峰?董範表示,第一是時間因素,厄峰眼下正處於登山季;二是攀登難度相對小一些,先易後難也符合「7+2」的挑戰規律。
「厄峰的登山季是每年6月至8月,錯開這個時間段,天氣情況就不適合進行登山活動了。」董範說。
他介紹,「7+2」的挑戰通常會從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或者非洲最高山脈吉力馬札羅起步。這兩座山前者海拔5642米,後者5895米,無論自然環境還是攀登難度,在地球九大極點當中都相對容易一些。「由易到難,這也符合登山規律」。
選擇歐洲或者非洲作為挑戰的第一項內容,還有一個特別的考量——經費。這兩座山峰,每位登山者的整體花費均在數萬元人民幣,算是比較便宜。貴的如南極,一趟下來每人起碼也得大幾十萬元。
厄爾布魯士是大高加索山脈群峰中的「龍頭老大」,坐落於俄羅斯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西方人士往往把歐洲最高峰的桂冠,含含糊糊地戴在阿爾卑斯山勃朗峰(海拔4810米)的頭上。直至20世紀50年代初,國際學術界才達成共識,以高加索山系大高加索山脈的主脊,作為亞歐兩洲陸上分界線南段的天然分界。厄峰自此順理成章地成為歐洲第一高峰。
設施便利攀登不易
厄峰有記載的登頂,始於1874年,由英國人完成。最有名的攀登故事,則發生於二戰期間。德蘇軍隊,為爭奪這一戰略要地,進行過激烈的戰鬥。
有意思的是,相對於登山,厄爾布魯士作為滑雪勝地更為出名。除了有志於挑戰「7+2」的登山愛好者,這裡來得更多的是滑雪愛好者。滑雪索道與營地服務設施給攀登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從海拔2200米的礦泉城到海拔3700米的突擊營地,攀登者可以一路坐纜車前進。而營地裡獨具特色的鐵桶房,以及配套的餐飲服務,也能讓登山者倍感幸福。
當然,對於登山者而言,沒有一座山峰是簡單的,厄峰亦如是。
從海拔37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向峰頂挺進,通常需要8小時的上山時間和6至7小時的下山時間,對體力與耐力的要求很高。據多次登頂的國家登山隊副隊長次落介紹,途中會有數百米的險峻地形,需要橫切冰面,十分危險;峰頂的面積很小,而且另一面就是懸崖絕壁,絲毫不能掉以輕心。
次落表示,攀登厄爾布魯士必須具備較好的體力和冰雪坡行走技術,也要準備較好的登山裝備。他介紹,由於氣候和地理的因素,厄爾布魯士山多發雪崩和雷暴;在6月至8月攀登季節裡,受黑海和裏海冷暖氣流的影響,山上天氣變化很快,給登山帶來極大危險。
俄羅斯人費多1997年最早完成「7+2」
1951年出生的俄羅斯人費多,是地球上第一個完成「7+2」探險之旅的人。他對於七大洲最高峰的挑戰始於1992年,當年成功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1997年5月,他完成了對麥金利峰的攀登,「7+2」之旅宣告結束。
出生於黑海岸邊一個漁夫家庭的費多,成就遠不止於探險。他是俄羅斯藝術家協會的成員,有超過3000幅的繪畫作品,同時還長於寫作。費多還是著名的公益活動家,1996年被收入大百科全書《人類歷史人物》,此後還入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人》。
完成「7+2」 中國人最多
1988年,中國登山協會確立了一個目標:由同一個運動員完成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1999年,中國登山雙子星李致新和王勇峰實現了這一目標,足足用了11年。
登山者的目標是永無止境的,中國人挑戰「7+2」的計劃隨後產生。2005年底,王勇峰、次落、劉建、王石、鍾建民成為第一批完成「7+2」的中國人。自此,中國一直保持著一個紀錄——完成「7+2」人數最多的國家。
本版撰文 記者鄒謹
製圖 職文勝
5月19日
珠穆朗瑪峰
亞洲最高峰,世界最高峰,海拔8844.43米,位於中國與尼泊爾邊界東段。
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既有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更有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崩區。
2012年5月19日,地大登山隊隊員董範、陳晨、德慶歐珠、次仁旦塔成功登頂。
2013年7月中旬
厄爾布魯士峰
歐洲最高峰,海拔5642米。坐落於俄羅斯聯邦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境內,是大高加索山群峰中的「龍頭老大」。
厄峰的攀登設施條件相對齊備,但6月至8月的攀登季節裡天氣變化很快,多發雪崩與雷暴。
2013年7月中旬,地大登山隊將衝擊厄峰。
預計2013年底
吉力馬札羅山
非洲最高山脈,主峰烏呼魯峰海拔5895米。位於赤道,坦尚尼亞與肯亞兩國交界處,是世界最高的火山成因獨體山脈。因海明威小說《吉力馬札羅的雪》聞名於世。
山麓氣溫有時高達59℃,而峰頂氣溫又常在零下34℃,有「赤道雪峰」之稱。
地大登山隊預計於2013年底攀登。
預計2014年初
阿空加瓜峰
南美洲最高峰,海拔6964米。屬於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脈南段,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死火山。
阿空加瓜峰通常由山的北面攀登,雖然海拔相當高,但不需氧氣瓶即可登頂。山的南面非常陡峭,攀登困難。
地大登山隊預計於2014年初攀登。
預計2014年底
南極點
從緯度上講,南極點就是南緯90°;從經度上講,南極點就是地球上所有經線的南端匯聚點。南極點位於南極大陸的中部,海拔3800米,氣候異常惡劣。
地大登山隊預計於2014年底徒步抵達。
預計2014年底
文森峰
南極洲最高峰,海拔4897米,是南極大陸埃爾沃斯山脈的主峰。
文森峰山勢險峻,大部分地區終年被冰雪覆蓋,交通困難,夏季氣溫在零下40℃左右,被稱為「死亡地帶」。
地大登山隊預計於2014年底攀登。
預計2015年
北極點
北極點是指地球自轉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並指向北極星附近的交點。
從地形上指出北極點的準確位置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北極點上是時停時進的浮冰,所以只能用儀器來確定北極點的準確位置。
地大登山隊預計於2015年完成。
預計2015年
查亞峰
大洋洲最高峰,海拔5030米。位於印度尼西亞紐幾內亞島,是世界最高的島上山峰,峰頂終年冰雪覆蓋。
由於當地政府對外國遊客管控嚴格,很多時候攀登查亞峰更像是一次探險。而且登山過程中沒有以往的冰雪作業,必須改為巖石作業。
地大登山隊預計於2015年攀登。
預計2016年
麥金利峰
北美洲最高峰,海拔6194米,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的阿拉斯加山脈。
由於山體靠近北極圈,麥金利峰的自然環境酷似北極,有時風速可達每小時160公裡。登山者需要忍受極低的氣溫、強風和長時間的冰雪徒步,登頂成功率僅為50%。
地大登山隊預計於2016年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