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是著名的抗金將領,後世歷來對他的評價很高。但這位將領不是死在滿清八旗軍的鐵騎下,而是死在了他所效忠的明朝皇帝崇禎手裡。他被崇禎打入監牢八個月後判為凌遲處死,整整剮了3543刀,圍觀百姓也紛紛生啖其肉,飲其血。那麼崇禎為什麼一定要殺了袁崇煥呢?
欺君之罪
袁崇煥在去遼東之前,曾經和崇禎帝許諾五年平定遼東。但在《明史·卷二百五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有記載,袁崇煥只是「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他在欺騙崇禎,崇禎因為這五年平遼的許諾,在糧草軍餉等方面給了他極大的優待,但是一年半後皇太極就打到了北京城。這如何不讓崇禎失望,憤怒。
後來袁崇煥在沒有詔書的情況下出兵勤王,雖然袁崇煥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對於生性多疑的崇禎來說一代邊防大將不奉詔行事,把兵馬帶到皇城下還要求進城,這不得不讓他懷疑袁崇煥是否有謀反的動機。
其實最為致命的是在崇禎將袁崇煥下獄之後,祖大壽直接率領關寧軍回山海關了。當時京城的危險還沒解除, 崇禎只能取了袁崇煥的手書召回祖大壽。這個操作更加堅定了崇禎殺他的信念,關寧軍連皇帝的旨意都不聽了,非得要袁崇煥的手書。這對於生性多疑的崇禎來說實在是大忌。
擅自誅殺大臣
袁崇煥有一個很迷惑的行為,那就是他再沒有得到許可的情況下列了十二罪狀誅殺毛文龍。這個事情始終是他無法過去的汙點。
毛文龍鎮守在皮島,這個位置與明朝聯合對皇太極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正因為有他在,所以皇太極始終無法放手進攻。這個威脅被袁崇煥解決了,崇禎最開始聽說的時候是非常震驚的,袁崇煥當時說「臣今誅文龍以肅軍。諸將中有若文龍者,悉誅。臣不能成功,皇上亦以誅文龍者誅臣。」(出自《明史·卷二百五十九·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他在皇帝面前下了保證,但是在三個月後皇太極就兵臨北京城外。崇禎實在是無法忍受了,他已經對袁崇煥失望至極。
眾怒難平
明朝時期,朝廷內黨爭厲害。袁崇煥曾經給魏忠賢設立生祠,還帶領大臣參拜魏忠賢。但他又與東林黨重要頭目錢龍錫走的很近,算是東林一黨。即使魏忠賢已經逝世,但是他的勢力還沒有剪除乾淨,必要時候會進行反撲。
袁崇煥將戰火引到京城,很多人的在城外郊區的田宅等被搶掠,這犯了眾怒,大臣們紛紛上書譴責他。這時便有很多的謠言傳開,說是袁崇煥故意將清軍放到北京城。
袁崇煥從被抓到判刑之間有好幾個月的時間,可以說這不是崇禎的一時衝動而是多方勢力鬥爭的結果。從他欺騙崇禎五年平遼開始,再到他擅自殺害有功之臣解決清軍後顧之憂,以及後來的將戰火引到北京城外導致百姓憤怒等等,這一系列都奠定了他的悲劇。
以上的觀點僅僅代表個人看法,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你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下!小編會持續給各位帶來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