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現在的你是以一種什麼心情在讀這篇文章!但既然來了,那麼就請靜下心來,聽君說說吧!希望讀完之後能讓你收穫滿滿!
在讀之前,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什麼時候你覺得自己瞬間就成長了許多,我想你的答案,可能是愛情破碎走出來之後,或者是失敗後的醒悟。其實後者有時也包括在前者中,本文就以《分手心理學》一書的內容,向大家介紹下第一種情況。
01.愛情破碎雖惋惜,但絕不是一無所獲
在面對愛情破碎時大多數人是沒有準備的,雖然愛情破碎了,但你知道嗎?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面性,別只看見它帶給你的傷害,這次傷害背後,其實也隱藏著你進步的可能。
愛情之中,有的人因為一場失敗的戀愛,變得自卑、抑鬱,似乎什麼都沒有意義了。可從愛情之中走出來的過來人,他們無疑也都變得更為成熟了。
或許從小到大,都沒有人教過你如何去戀愛,更沒有人教會過你在愛情破碎後如何治癒。這本《分手心理學》的誕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也旨在幫助那些在愛情中被傷害的人如何更迅速地走出,找回原來更優秀的自己。
我們要想擁有自己的幸福,找到正確的愛情觀和屬於自己人生的意義,就必須學會走出傷痛。《分手心理學》講到的: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愛情!
我們要想獲得愛情破碎後走出帶來的成長,第一步,就是學會走出來,而要走出來,就必須弄懂愛情破碎的原因是為何!
02.愛情中的我愛你,到底「我」是重點,還是「你」是重點
《分手心理學》一書的開頭,作者探討了「我愛你」這三個字到底是「我」更重要還是「你」更重要。對於大多數破碎的愛情而言,其實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沒有弄清楚。
以「我」為中心的人,在愛情中考慮的是愛情帶給我的什麼,較強的自我意識會讓另一半在相愛中難以找到一種舒適的感覺,而以「你」為中心的人,在愛情中因為過多的考慮自己帶給了愛的人什麼,而導致了自我愛情效能感下降。
兩種傾向最終的結果都是導致愛情破碎,要想從中快速走出最為關鍵的,就是把握好這個問題的度。書中這樣寫到:
只有「我」和「你」都在用真實的、完整的自我相愛時,愛情才能深刻地、穩固地存在於「你」「我」之間。
如果你還處在愛情剛剛破碎的階段,或許這個道理對於你來說理解起來有些困難,作者也料到了,所以此書的第一部分,其實是教人如何在愛情破碎時如何快速的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03.自救五部曲,重建你的內心秩序
作者將書劃分為五部分,也就是愛情破碎後的治癒五部曲,如果簡單的劃分,我們可以把這個治癒過程概括為包紮急救、尋找病根與預防穩固。
不同的人這三個階段的時間周期是不同的,就普遍情況而言,愛情破碎的前兩周是包紮急救期,前兩個月是尋找病根期,而後就是預防與穩固。
《分手心理學》作為一本心理學書籍,其專業知識也是比較多的,但其都十分淺顯易懂,書的受眾群體主要是用於愛情破碎後的自救群體,但也並非絕對,任何人看這本書都是有價值的。
這本書相對於其他的心理學書籍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真的是以讀者的感受出發的,每一個小節之後都有小節要點與行動指南,作者曹雪敏在書中也寫到了:在寫這本書時,我也儘可能地去考慮到你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試問就這一點,多少心理學書籍做得到?我在認真讀完之後,也感受到此書還有一大魅力就在於其層次性,正如我所說的五部曲,說它是心理學不為過,更可以說它是一本行動指南或者方法論。
04.蛻變從讀完這本書開始
學會思考,學會利用工具,學會抓住一切對自己有利的因素。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問題不是最可怕的,因為它終究有解決之法,我們的成長過程也就是在這一個個的醒悟之中的「站起來」。
相信當你認真讀完《分手心理學》一書之後,也必將迎來屬於自己的蛻變。心動不如行動,找一個時間,靜下來讀一讀這本書吧!
最後送給那些還未從傷痛中走出來的人一句話:請相信天不會塌下來,活著就有希望,未來總會有比現在更多值得你去期待的東西。累了,就休息下,醒了,就繼續去奮鬥,蛻變從未停止,你終將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