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分手後的心理創傷,不懼傷害,始終成長

2020-12-23 雪凝時間

如果我說,我只談過一次戀愛就結婚了,你相信嗎?

戀愛中的男女經常會問到,「在我之前你談過幾次戀愛?」

估計像我這樣只談過一次戀愛就結婚的,如今會不會被看做奇葩?

結婚多年後,有時候和先生吵架,我會說:「後悔了,當初就應該多談幾次戀愛,才能知道誰才是更適合我的,只談一次戀愛,我太虧了。」

《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讓我知道其實只談一次戀愛就結婚,也未必是件糟糕的事情,失戀讓人痛苦。作者曹雪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她11年的諮詢中,累積來訪1000多人,她也在多年的諮詢實踐中,總結出如何從分手失戀的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走出傷痛,重新擁抱幸福。

《分手心理學》分5個章節,從分手帶來的羞恥感如何釋懷,到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重新認識親密關係,再次出發開始一段新的感情,都有很詳細的分析,幫助低迷的自我重新梳理自己的感情,梳理自己的心理狀態,並給出解決方法,讓自己從崩潰中爬出來,繼續更好的生活。

一、如何走出分手後的痛苦

作者在書中寫到,人在極度悲傷、難過時,會影響大腦和迷失神經的運作。心靈在受到傷害後,身體也會真實的遭受痛苦。許多人會用菸酒來麻痺自己,其實這樣做只是暫時轉移了注意力,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要如何做才能讓身體走出痛苦?作者給出了5種方法:

1、主動在熟悉的環境中製造陌生感

例如,在臥室、辦公桌等地方貼海報,或者自己喜歡的小物件,可以加入自己的創意。主動製造陌生感,可以避免觸景生情。有的人喜歡用旅遊的方式來製造陌生感,也是不錯的選擇。

2、在晴朗的日子裡出門散步曬太陽

如果怕曬黑,可以把手心放在陽光底下曬。

3、每周安排幾天做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

運動會產生多巴胺,讓身心得到愉悅。

4、吃自己最喜歡覺得好吃的東西

分手後以後的孤獨感和空虛會讓人更加依賴食物。因為食物不僅讓身體不再寂寞,而且轉移了我們對難過和焦慮的注意力。

5、挑選喜歡有觸動的影視劇,邊看邊感受邊思考

好的影視劇故事能讓自己看向外部的世界,還能讓自己與內在的小孩聯結,深刻洞察自己的內心。我們的人生歸根究底是記憶,是記憶中的各種片段和故事。分手後。很容易封閉自己,影視劇會讓我們看到其他的人生可能,釋放壓力。

有兩種影片可以喚醒心中的情緒,一種是能喚起力量感和希望感的,還有一種是小時候深深觸動自己的影片,有時候這兩種會重疊。

我比較喜歡看的電影是《怦然心動》和《城南舊事》,悲傷難過失望的時候,這兩部電影很治癒。

任何時候都要關注並照顧好自己的生理與心理,它們是相互影響的。

二、如何放下一段感情,繼續生活

過去是我們的一部分,不是必須要放下。我們要做的是讓過去對現在產生積極的影響。人們之所以放不下,有時是因為想要改變過去,有時是因為想要逃避現在。

作者在書中寫到,如果總是懷念過往,那就要看對當下的生活是否能給予積極影響,要關注自我感受和評價。只要彼此相愛過,留下記憶幾乎是必然的,可以帶著這些積極繼續生活。但如果留下的是疤痕,就要直面並且檢查和處理傷口,無法自控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心理諮詢。

人們對於疤痕的第一反應是遮擋和掩飾,因為它們並不美麗。但是你可以通過努力讓這些疤痕開出一朵花,或變成你獨一無二的生命圖騰。人生中什麼才是更重要的,激勵我們為自己的人生意義而活,才是更重要的。

放不下的感情,解決的方法也不是徹底割裂和遺忘過去。而是因為無法隔離過去,它始終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不必抵抗自己的本能,不必努力放下,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減少過去對當下的幹擾和消極影響,把人生的過往轉化為當下的養料和動力,去澆灌現在,去邁向未來,讓未來開花結果,給自己繼續生活的勇氣和動力。

三、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

《分手心理學》在第四章【看見自我,重建自我】中,有5方面內容:看見受傷的自己、總是自卑怎麼辦、如何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要總在模仿自己,做自由的自己,我把第5部分,建立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拆解說明。

作者在書中提到一個觀點:只要相愛,無論彼此最後是不是走向了分手,都一定會有傷害。

看到這個觀點,還是很震驚我。在我的潛意識中,相愛的兩個人,只有一方不愛了,才會對另一方仍然愛著的人產生傷害。

作者進一步闡述,因為深層的愛意味著你完全敞開了自己,你會用堅強的自己去愛對方,保護對方,同時也把自己最柔軟最脆弱的一面展現給對方。兩個陌生的、獨立的個體從相識到想愛,之後的每一分每一秒對彼此來說都是全新的時刻。全新就意味著挑戰,所以我們都需要擁有一個彈性的自我,也就是心裡彈性。

什麼是心理彈性?簡單來說就是8個字:始終成長,不懼傷害。

始終成長意味著對自我的覺察和認識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讓自我變得更強大,帶領自己走向新的人生目標。

不懼傷害意味著每當遭遇外部打擊或自我懷疑時,依然有堅定的信念和方法去應對打擊和懷疑。

當我們同時擁有這兩種能力時,就會始終向陽成長,就好比植物在光合作用下成長,擁有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具體怎麼做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呢?

作者在這一章寫到,只有明確自己的現狀和目標,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並能靈活運用。

每個人活著的目標都有三個元素:生存、繁衍、意義。簡單來說,生存就是活著,比如賺錢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繁衍就是有孩子,養育孩子,建立家族;意義就是感受到自我存在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都是有價值的。繁衍可能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的目標,但生存和意義這兩個目標基本每個人都會有。

建立心理支持系統,說白了,就是要關注內部和外部兩個模塊。

當個人在親密關係中受到傷害,遭遇打擊,迷茫的時候,也是內心最脆弱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需要外部模塊的幫助,比如父母、朋友、同事等。

在尋求外部模塊幫助的時候,要尋找有積極影響的模塊,尋找到的積極模塊越多,獲得外部支持的力量就越強大。在生活風平浪靜的時候就要有意識積累和發展這樣的外部模塊。當生活遭遇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可以求助外部模塊,讓自己的感情生活更平穩。

說完外部模塊,再來說說內部模塊。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精力管理、心智管理這四部分是內部模塊最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統。

情緒管理與需求和預期是否被滿足有關。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因為對方的冷淡而難過時,就是因為對方的冷淡態度不符合自己對愛情的預期。所以解讀情緒的角度就是分析自己和對方的預期。很多時候,一個人情緒平穩,是因為預期和現實相匹配

壓力管理的重點就是找出壓力來源,或者說壓力威脅。比如,不喜歡和父母相處,一見面就吵架,一想到回家就有壓力。或者自己單身很久,一想到年齡漸長,周圍朋友都結婚生子,就有壓力等等。只有直面這些壓力,找出壓力威脅才能不受控,調整預期及對自我的要求和限制,讓這件事對自己的精神威脅減少,壓力也會相應跟著減少。

精力管理其實也是生活中常見的時間管理或者是對拖延行為的管理。正確的時間管理是指需要做事情的精力和所需的時間是否匹配,如果一件事情需要60分的精力,而自己只有40分的精力,那就要適當做調整。平時要觀察自己的精力值,評估一件事情需要耗費的精力,在合適的時間點投入精力做這件事。

心智管理的兩個關鍵詞:規則、價值。規則對人是有束縛的,常常包含應該去做、不得不做的潛意識;而價值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包含了自己的興趣、熱愛在其中。很多親密關係的衝突往往都是規則的衝突,這個時候需要建立反省心智,經常反省自己在衝突發生的時候,自己的意識導向。

《分手心理學》對受到創傷後的心裡修復,有很好的自我療愈作用。全書從內部看見自我,重建自我,找出問題真相,到尋求外部幫助,重新認識親密關係,再次出發,繼續生活做了很詳盡的分析。一本書在手,可以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如果你正處在創傷後的迷茫期,不妨看看這本《分手心理學》,一定會有所釋放,化危機為轉機,走出傷痛,獲得擁抱幸福生活的能力。

#有沒有在生活中運用了心理學知識#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創傷後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心理陰影?
    你是否遭受過創傷事件,並且產生心理陰影呢?你是如何走出來的呢?所謂創傷後應激障礙,指的是個體經受突發的、緊急的事件,令個體直接陷入手足無措、孤立無援的境遇,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反覆出現當時的場景。個體長時間處在心理陰影中,哪怕事件已經結束很多年,仍然會心有餘悸。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也不利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一個總是抱著過去不放的人,他的心理年齡也就停留在了那一刻。那麼,經歷過創傷後,產生應激障礙該如何走出自我呢?完全沉浸法個體產生心理陰影之後,在腦海中呈現的往往只是創傷事件中的幾個片段。
  • 《分手心理學》:走出感情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
    其實這是我們的思維在作怪,誰說分手就是失敗呢?那麼,如何才能走出分手的誤區呢?還是心理上的依賴對方?還是因為你們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加深了矛盾的激化,導致對方的最終離開?分手雖然是痛苦的,但是,與其忍受彼此的傷害,做著無力的挽救,不如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斬斷情絲。佛語有云: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
  • 受過傷害,就要痛苦一輩子嗎?丨創傷後要如何修復
    所以有時,一場車禍、一次手術在人們內心裡或許是威脅,但有人卻能夠視為普通經歷;而有時,一次分手、一場大病人們常常認為是普通經歷,但有人卻感知到極大的威脅。但不論事情本身如何,當人們遭受這些傷害之後,會經歷怎樣的感受是有一定共性的。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重建自我」五步法可以幫到你
    很多人因分手導致情緒失控,會有傷害自己的行為,但這並不全對,因為還有一些人在分手後出現自傷行為,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在表達自己的痛苦。其三,分手後,讓自己的身體走出痛苦。分手後,除了情緒崩潰外,人的身體也在承受著痛苦,讓身體走出痛苦,曹雪敏博士在書中給了我們切實可行的辦法,比如,主動在熟悉的環境中製造陌生感、出去曬曬太陽、做些有氧運動、注意飲食、看自己喜歡看的影視劇等等,總之就是讓自己身體舒服,進而緩解心靈上的痛。
  • 《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再理智的人,面對分手這件事,都難逃痛苦這一劫,就算你是提出分手的那個人。為什麼分手會讓人那麼痛苦?面對分手後的傷痛,我們是該交給時間慢慢恢復,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應對措施讓我們更快走出失戀的陰影,從容迎接新的生活和新的戀情?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朋友分手後一直對這段感情耿耿於懷,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勁了,甚至還有輕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例如在大冷天裡照樣洗冷水澡,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去看醫生等。最後還是一個學心理學的師姐幫了她,成功讓她變得自信和開心。那時候我才是真正感受到心理學的作用,也是從那一次開始,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多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以防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會用上。
  • 怎樣走出童年心理陰影?必須讓心理成長,成長核心是讓人格健全
    怎樣走出童年心理陰影,原生家庭跟心理問題息息相關。奧地利知名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的一句名言最充分的就是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療愈,不幸的人要用一生去療愈童年的創傷!這種創傷也許是心理疾病,也許是人格障礙,在大部分人身上帶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我們難以意識到這是原生家庭給自己施加的傷害,當問題無法被看到,那也就無法被解決。
  • 如何在逆境中反彈,在創傷後成長丨《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強大》
    《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是由英國諾丁漢大學心理學教授,心理治療與諮詢研究小組負責人撰寫的關於創傷後成長心理學的書。從生理機制上研究創傷,並且正視創傷,從創傷中獲得成長,是這本書對遭遇創傷的人的意義所在。第一、創傷會給人生帶來什麼影響?
  • 「作」的背後,藏著怎樣的心理創傷
    這件事給她的心靈留下了一個隱性的創傷,成年後,只要遇到類似的事情,幼年被拋下的恐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激發出來。只不過,兒時的她只能無助哭泣,而成年的她通過憤怒、向對方宣洩情緒來捂住這道傷疤。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潛在心理創傷」,指成長過程中,那些看似平常、甚至毫不起眼的事情,卻在無形中帶給你的傷害。
  • 被父母虐待:不必原諒不必和解,用五步療愈法走出創傷,重塑自我
    每一個受創者內心都有一個悲傷的自我無論是顯性虐待還是隱性虐待,都可以引起嚴重的後果,會造成受虐待一方,心理、精神上產生原生家庭創傷,甚至造成一家幾代人代際創傷,形成不健康他們的心靈烙刻著傷疤,有些不知不覺又把「父母的虐待模式」複製到自己的小家庭裡去,以同樣的方式傷害子女。他們厭惡父母,卻往往活成了父母的樣子,成為最討厭的自己。為了幫助這些背負著創傷的孩子重獲新生,心理學專家金尚寫作出《走出原生家庭代際創傷》這本書,這是國內第一本研究代際創傷的專著。
  • 如何修復孩子的心理創傷?
    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過傷害,都需要被療愈和被滋養。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傷害。或許現在的我們已經為人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還是會有意無意傷害自己的孩子。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會對一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影響。那麼,該如何療愈孩子內心的創傷?
  • 兒童創傷後應激障礙不可忽視
    起初家屬沒有發現孩子的異常,可大約1個月後孩子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安靜沉默且不再活潑好動,經常拿著家人的手機翻查關於疫情內容。 父母下班回家,他因為害怕父母把病毒帶回家就躲得遠遠的,必須等父母洗了手、換好衣服才敢靠近他們。不允許家人進他的房間,不願意面對面和父母溝通,脾氣變得暴躁易怒,經常失眠做噩夢,也不願意走出家門,不管家人怎麼勸說都不敢出門。
  • 心理諮詢:一個人從創傷到被治癒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威爾被父母遺棄、被繼父家暴,並在多個寄養家庭間被扔來扔去,這種被遺棄的痛苦導致他產生嚴重的心理創傷,造成多種反社會傾向與行為:性格叛逆、惹是生非、情感隔離,並且打架鬥毆、自欺欺人。藍波為了不浪費他的數學天賦,請了很多心理學專家為威爾做輔導,但是威爾十分抗拒,專家們都束手無策。
  • 心理諮詢師:如何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
    心理陰影:總會莫名其妙地想起以前受過的傷害,真的很崩潰從事心理諮詢多年,除了因厭學、網癮等青少年問題前來做家庭治療的來訪者,還有一類心理問題比較集中,那就是心理陰影。心理陰影指的是一個人被某件事情傷透了心或者受到了傷害,從而無法忘記的不好的記憶。再去想起或做這件事以及與這件事有關係的事情時,都會非常痛苦、非常害怕。前段時間就有兩例這樣的求助者前來度麥心理,解決心理陰影的問題。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那麼,怎樣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化絕望為希望,走出分手的傷痛,獲得成長,重新擁抱幸福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心理學著作《分手心理學》,就是教大家如何理性思考、重建自我的。第一步,從崩潰中爬起來分手後,人的心理往往很脆弱。對很多人來說,分手帶來的羞恥感會一直困擾在心頭,人們會想要傷害自己,心中充滿怨恨和悔恨。
  • 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男人分手2個月的心理
    分手,是一種煎熬,有的人在痛苦中始終不能自拔,對於男人來說感情不是全部,所以沒有女人那麼脆弱。那麼,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呢?如果經歷了一段美好的感情之後,自己內心是非常珍惜的,但是如果因為什麼原因不得不分手,只能說是一種遺憾。
  • 和平分手後男人的心理
    分手是存在男女情侶之間才會發生的事情。當一個人不愛了,那分手是在所難免的。現在許多情侶最希望的是和平分手。不要摻雜太多的怨恨。真心祝福彼此才是最好的分手結果,和平分手後男人心理和女人是有所不同的。有的人覺得男人會更痛苦。
  • 專訪災害防禦心理專家祝卓宏:疫情會留下怎樣的心理創傷?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按照國際的統計,95%的人在大的應激事件後都會產生這種創傷應激反應,但只有10%左右的人,會產生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不容易自愈,如果不接受正規的治療或是幹預,可能會持續多年難以療愈。」至少十條心理熱線、數千位心理諮詢師正在提供針對當前疫情的心理援助。
  • 李連杰前妻離婚後多年才愛上別人,離婚後如何走出創傷?
    然而兩年後的1989年,李連杰在美國遇上了另一個」可以為她死,為她不要名不要利「的女人智利,為了智利,他將黃秋燕和女兒拋在美國,一個人回了香港。儘管在後來的採訪中,李連杰都說自己對不起前妻。但1991年,他還是向懷孕中的黃秋燕提出了分手。幾乎沒有拒絕過李連杰的黃秋燕這一次也答應了。
  • 分手後女人斷絕一切聯繫方式,是什麼心理?
    1可能她從來都沒有愛過你,所以分手後還可以心平氣和地和你做朋友;2 或者是她太過愛你了,對你們還未死心,心存希望。3不想失去你的消息,就想默默地看著你,你的一切,過的好不好!分手後斷絕一切聯繫方式,我覺得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和處理方式。而且通常就是為了開始新的生活才會這樣做。採用這種方式一般而言是基於以下三種心理。第一, 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