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前有過一次失戀,那是她的初戀,對方是她大學時暗戀過的男孩子,兩人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重新聯繫上的。朋友是個很在意別人評價的人,做事也比較偏激。
一次她無意中聽到男友和朋友在微信上聊天說她配不上自己,朋友很生氣,就和男友大吵了一架,結果朋友這次發脾氣讓男友覺得他們不合適,便和朋友說了分手。
雖然事後朋友主動和男友認錯了,但男友已經重新找了女朋友。朋友分手後一直對這段感情耿耿於懷,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勁了,甚至還有輕微傷害自己身體的行為,例如在大冷天裡照樣洗冷水澡,身體不舒服也不願意去看醫生等。
最後還是一個學心理學的師姐幫了她,成功讓她變得自信和開心。那時候我才是真正感受到心理學的作用,也是從那一次開始,我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多看一些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以防未來有一天自己也會用上。
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種類非常多,最近我看到一本關於分手之後要如何走出傷痛的書籍,那就是《分手心理學》。這本書描述了在分手、出軌、家暴、激烈爭吵等發生後,指導傷痛者如何走出人生的脆弱期,進而重建自我。
一、《分手心理學》:關於分手後,如何重新出發,收穫真正的愛情
《分手心理學》作者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生曹雪敏,她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從事諮詢工作11年。
她在這本書中用最恰當的心理諮詢技術教讀者包紮傷口、認識自己、解決原生家庭問題,讓我們在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之後,重新出發,收穫真正的愛情。
因此,這是一本讓我們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那麼,我們分手以後應該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曹雪敏在《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裡都給出了答案。
她從心理學和腦科學角度,手把手教我們在關係破裂後認清自己,避免錯誤的解讀和處理,活出真正的自己,擁有持久的愛與親密。
二、分手心理學:教你如何走出傷痛,擁抱幸福的理性療愈書
「分手」這個話題並不算陌生,可以說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無論是主動分手還是被分手,你都會對你經歷過的這段感情印象深刻,不知道當時的你們是如何度過這個分手的時期的?
在《分手心理學》裡對分手有這樣的描述:有時候我們常常會忽視自己受傷的心,太快地療愈自己,然後在下一段感情中重蹈覆轍。所以分手後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應該只成為一段經歷。
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所以在每一段感情失敗之後,我們都應該從這段感情中認清自己,讓自己有所收穫。
以下是《分手心理學》裡對於分手後該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的四大步驟:
1、情緒急救:從崩潰中爬起來,克服自殘、羞恥感、怨恨等情緒
在經歷分手後,我們會發現自己有比較多的情緒,例如有自殘的傾向、憤怒、分手後的羞恥感不知道如何釋懷、會產生怨恨和悔恨的想法等,這些情緒會讓我們陷入奔潰當中。
因此,在分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處理好這些情緒,停止失控和自我封閉,減少觸景生情的痛苦,避免出現二次傷害。
例如要控制憤怒的情緒,可以採用「空椅子療法」,就是在眼前放一把椅子,想像對面正坐著和你分手的那個人,對著空椅子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再例如要控制羞恥感,我們可以採用「奇蹟提問法」來問問自己:假如有一天你醒來發生了一個大奇蹟,你變成了一個高自尊的人,你會做些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會對你的情緒有所幫助的。
2、先要繼續生活:維持低迷期的生活效率,降低感情破裂造成的幹擾
無論你正在經歷什麼,你都必須要生活。分手也只是親密關係破裂的其中一種,我們並不能因為我失戀了就得過且過,而是要繼續打起精神來,先要繼續地維持目前的生活。
那麼這個時間段要如何讓自己打起精神來投入到生活中呢?可以用「坦白、捨棄和啟動」進行時間管理,提高自己的效率;用「主動放手」減少對前任的強迫性關注。
坦白、捨棄和啟動是指可以跟周圍人坦白自己目前遇到的問題和煩惱,讓別人知道你並不是有意地針對別人;然後捨棄生活中沒有必要做的事情,專注於重要的事情;最後是開始行動起來,先要開始啟動,例如先開電腦,工不工作再說。
什麼是用「主動放手」減少對前任的強迫性關注呢?有些人在分手後還是忍不住想要關注前任或者前任的現任,如果分手後的你也有這樣的情況,可以主動把關注前任的行為設置時間去關注,這樣時間一長這種行為就會變得無聊,我們也會對這樣無聊的事失去興趣。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在分手後還是關注著前任,放不下前任,是因為過去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放下,我們要做的是,讓過去對現在產生積極的影響。
3、尋找分手的真相:跳出單一的「愛與不愛」視角,重新認識那段關係
親密關係破裂之後,在經歷了以上兩步,就開始進入第三步,也就是尋找分手的真相。
親密關係的破裂不是簡單的「愛與不愛」就可以解釋的,就好像一對情侶經歷分手不是「愛與不愛」就可以分析得清楚的,這裡面會有更多複雜的原因。
因此我們要跳脫單一的「愛與不愛」的戀人視角,從「人」的角度重新看待自己和對方,也從關係的視角重新看待愛情。例如:他為什麼要離開你或者出軌,感情的破裂是怎麼產生的,以及家長的反對究竟意味著什麼等。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說到的愛情三角理論:激情、親密和承諾。在感情破裂之後,如果想要知道對方愛不愛你,你就要問自己對方對你有這三樣東西嗎,或者你對對方有這三樣東西嗎?相信答案已經出現在你的腦海中了。
至於為什麼親密關係會出現破裂,那是因為生活本身一直都是在變化的,而雙方都沒有適應變化。例如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每個人在身份上和角色上都有變化,這些角色會讓你忽略掉對方此時的需求,就好像你是一個好同事好員工,但卻不一定是個好爸爸。
4、在平靜以後重建自我,用心理學的視角重新看待愛與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破裂之後,學會了如何調整自己和維持現在的生活,走出傷痛,還找到了關係破裂的原因,接下來就是如何重建自我,讓自己重新相信愛情。
在平靜以後,我們要學會自我關懷,減少自卑帶來的消極影響,學會自我接納。然後開始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做出你內心真正想要的選擇,讓自己得到成長和幸福。
用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待和思考愛與親密關係,會讓你不再只是沉浸於浪漫之愛帶來的感覺,而是認識愛、尋找愛和感受愛。
三、《分手心理學》的現實意義:在親密關係危機中,能學會了解自我、強大自我
一段感情的失敗並不能完全地否定自己,相反,當感情出現波折時,正是我們看見自我,重建自我的契機。例如有些人在感情破裂之後選擇了用事業重建自我。
正如《分手心理學》中所說的: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希望在每一次的親密關係危機中,你都能了解自我、強大自我。
相信這本書中所提供的的步驟和工具會讓你的思考更有效,也會更容易找到真相,解決問題,重新認識親密關係。學會愛自己、愛他人,蛻變後再從容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