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五個步驟重建自我

2020-12-23 李二姐談情說愛

作者:李二姐

同學小麗漂亮、賢惠、能幹,是個女強人,可是卻遭遇了婚變。她自己怎麼也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到底哪裡不好,為什麼丈夫就背叛了自己?

同學聚會上,她一直情緒低落,深陷離婚的傷痛中。

她說離婚讓她的整個世界坍塌了,感情的破裂使她體會到了傷筋動骨的疼痛。

她不相信,更不明白自己怎麼會遭到背叛。這令她充滿了深深的挫敗感,她開始自我懷疑,感覺自己再也不會相信愛情了。

一段親密關係的結束,對經歷過的人來說,除了是苦痛的回憶,更應該多一份成長。

心理諮詢師陳海賢老師說:

"親密關係是一場值得的冒險。所有的冒險故事裡都有危險,但這些危險不是重點,主人公藉由這些危險獲得的成長,才是重點。"

每一段經歷都是命運饋贈的禮物,就算是分手的苦痛,也同樣有獨特的價值。

只是,經曆本身其實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東西。

那麼,怎樣才能化悲痛為力量,化絕望為希望,走出分手的傷痛,獲得成長,重新擁抱幸福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本心理學著作《分手心理學》,就是教大家如何理性思考、重建自我的。

這本書的作者將引領讀者分五個步驟,一步步地深入思考,讓讀者在自我認知和親密關係方面不斷重建自我,進而走出傷痛,真正明白:

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親密。

第一步,從崩潰中爬起來

分手後,人的心理往往很脆弱。

對很多人來說,分手帶來的羞恥感會一直困擾在心頭,人們會想要傷害自己,心中充滿怨恨和悔恨。

分手後的憤怒最容易讓人傷害自己,而這種憤怒不僅包括對他人的憤怒,還有對自己的憤怒。

因為分手意味著對自己的否定,特別是當自己付出很多時,對方提出分手,不僅否定了這段感情,還否定了自己。同時,這種否定背後還有自己感受到的不公平和不甘心,於是產生雙重憤怒。

那麼,怎樣應對這種憤怒的情緒呢?

曹雪敏博士給出了兩點專業的建議。

一是使用空椅子療法(在眼前放上一把椅子,想像對面正坐著和自己分手的那個人,對著空椅子把想說的話一股腦兒地都說出來,不要修飾,也不要欲言又止,全都說出來),說出自己憤怒的話語,以平復自己的心境;

二是敘事療法中的日記療法,把自己想說的話都寫下來,留下"憤怒",這樣不僅不被憤怒控制,還有機會使用自己的憤怒。

分手後,除了情緒崩潰外,人的身體也在承受著痛苦。

如何讓身體走出痛苦?

曹雪敏博士在書中給了我們切實可行的辦法,比如,主動在熟悉的環境中製造陌生感、出去曬曬太陽、做些有氧運動、注意飲食、看自己喜歡看的影視劇等等,總之就是讓自己身體舒服,進而緩解心靈上的痛。

重建自我第一步小結:

重建自我的第一步,主要是管理好自己的大腦和身體,讓情緒放鬆下來,不做過激行為;

身體上的痛苦逐漸減少,以讓身心重新獲得活力和掌控力的感覺。

第二步,繼續生活

就算是情感世界經歷了驚濤駭浪,只要是天還沒塌下來,日子還得過下去。人要學著接受這一切,慢慢尋找自己的真心,重整旗鼓。

儘管現實殘酷,自我已經破碎不堪,但我們要知道,這段時間極為關鍵,因為這是人生的脆弱期,也是重塑自己對感情的理解、重建自我的最好時期。

讓生活繼續下去,降低感情破裂造成的幹擾,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用"坦白、捨棄和啟動"進行時間管理。

比方說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告訴自己,要把有限的精力都用在必須做的事情上,放棄對自己的高期待;試著找到每一件小事的"最小啟動',以緩解自己內心的壓力。

這個低迷時期的時間管理,就是本著"開始做了"就好,懂得先捨棄再啟動,更重要的是,這是在重整自我。

第二件事,用"主動放手"減少對前任的強迫性關注。

分手後,我們很容易想起前任,關注前任,甚至為此"感到困擾"。

其實,這種關注前任的行為,一方面是因為懷念,還有一個原因是想通過過去的戀情來認識自己,目的還是為了重整破碎的自我。

第三件事,用權力視角重新決定要不要複合。

千萬不要放棄對平等關係的追求,不要哀求對方複合,因為"求"來的,並不是真正的愛。

當我們做好上述三件事後,就會意識到,生活只要在繼續,未來就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美好和愛。

重建自我第二步小結:

重建自我的第二步關鍵在於放下這段經歷,繼續生活下去。

過去是我們的一部分,我們要做的是讓過去對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引領我們繼續探尋,獲得真正的親密和幸福。

第三步,尋找真正的真相

這一步的真正價值在於自我審視

蘇格拉底說過:

「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個人成長的源泉。

分手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契機,只有對這段逝去的感情進行仔細的審視,才能實現重塑自我的目的。

曹雪敏博士在書中跳脫單一的"愛與不愛"的視角,從"心理需求"的角度幫我們重新審視了那段關係

第一點,要弄明白一個問題——"他為什麼要離開你或出軌"。

對方為什麼會提出分手,或出軌,是這個人本身有問題,還是這一段關係有問題,還是他所處的環境有問題。

弄清這些問題,我們才能明白,在今後親密關係的經營中,是應該增強自己的識人能力,還是應該改進維繫親密關係的能力,其實這就是認識自己的過程。

第二點,認清現實—"感情的裂縫是怎樣產生的"。

一段關係由親密走向破裂,無外乎"變化盲視"和"背叛盲視"

也就是說,伴侶之間分手,和彼此都沒有看到"變化"和"背叛"有關。

變化,實際上發生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人的需求就很難得到滿足,自然為感情的破裂埋下隱患。

背叛,並非單指出軌的行為,而是包括所有故意背離幸福和親密的行為,比如,假裝看不到對方的難過、拒絕表達和溝通、忽視對方的付出和努力等等,這些行為都是背叛。

重建第三步小結:

分手的原因未必是兩個人完全不愛了,但一定和需求的變化有關。

只有了解了人的需求變化,才能理清分手的原因,發現真相。

這一步其實正是在審視自我,通過一段關係來加深對自己的理解,為以後重塑自我做好準備。

第四步,看見自己,重建自我

分手後帶來的傷痛,有時候可以隨著時間漸漸淡去,但是有些卻會長期纏繞在心頭。

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見自己,而這一步,是重塑自我最為關鍵的一步。

怎樣才能看見自己?最重要的一點,做到自我接納。

曹雪敏博士告訴我們:

"無條件接納的對象從來不是行為,無條件接納對象的是你的感受。"

自我接納,也就意味著,要看見受傷的自己。

對於自己難過和傷心的感受要做到不壓抑、不排斥,也不評價,而是試著找到這些感受正在告訴自己什麼,同時找到感受對自己和生活的啟示。

正如作者曹雪敏博士說的:

"感受其實是一個探照燈,既照亮那些快樂和幸福,也會提醒你關注自己內在警覺和受傷的那部分,提醒你做出行動來改變。"

怎樣才能重建自我?

重建自我意味著能夠自由地做自己,曹雪敏博士在書中給我們介紹了4個步驟:

其一,找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價值,比如工作中希望自己很傑出、生活中希望自己過得充實有意義、親密關係中希望自己獲得支持和愛等等;

其二,設定一個立刻就能做的小目標,比如看5頁書等等;

其三,設立一個中短期目標,比如前面說的"小目標"計劃堅持多久等等;

其四,設立長期目標。問問自己,希望5年後的自己是怎樣的,或10年後的自己是怎樣的等等。

如果我們按照上述步驟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重建自我第四步小結:

重塑自我的目的,就是重新思考人生目標,做出符合自己內心的選擇,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第五步,重新認識親密關係,再次出發

能夠用嶄新的視角看待愛和親密關係,意味著自我在成長

曹雪敏博士在書中強調:

"人們會在關係中認識自我,關係就好比人們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

而我們重塑自我,就是通過破裂的關係來認識自我,讓自己重新看待愛和親密關係,以再次出發。

曹雪敏博士通過"尋找相似性"和完成"修正模仿"練習,讓我們做出改變,逐漸走出原生家庭的桎梏,超越原生家庭。

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

在再次出發之前,我們一定要試著無條件地愛自己。

無條件的愛,只有一個地方存在,那就是對自己的愛。

也就是說,我們要對自己無條件地愛,包括接納自己的所有感受,然後根據感受發現自己想要什麼,再之後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真正想要的東西上

在真實地愛自己,才能夠真正地熱愛身邊的這個世界,

進而找到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親密之愛。

結束語

在感情世界裡,從來就沒有一勞永逸。

要想享受感情的甜蜜果實,必須得悉心經營,這當然離不開每一天的努力和不斷學習。

不過就算一段感情關係結束,現在分手了,我們也要明白:「分離」並不全是生活的災難,每一次喪失都是自我覺醒最好的時機。

覺醒之後,人們將迎來更有能量、更自在的生命體驗。

一段關係的結束,也是下一段關係的開始。在破裂的關係中更容易發現真實的自我,並真正發展出擁有親密關係的能力。

我們要始終相信:愛依然在,好的親密關係也在

《分手心理學》用理性的智慧傳達出關於自我成長的科學理念和實戰方法,想獲得更多精彩而實用內容,不妨一讀。

李再見,哲學碩士,曾做過教師、編輯。

終生學習踐行者,關注兩性關係和女性自我成長。

給人撫慰心靈的溫暖和力量,歡迎關注,歡迎評論轉發。

相關焦點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重建自我」五步法可以幫到你
    《分手心理學》這本書就是她藉由"分手"帶給我們更好的思考,讓我們在讀完以後對親密關係有了更新、更完整的理解,也讓我們的自我更加完整和堅韌。曹雪敏在書中通過五個步驟,給我們闡釋了分手後重建自我的過程,每個步驟都對應著有關"自我"的理解。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種類非常多,最近我看到一本關於分手之後要如何走出傷痛的書籍,那就是《分手心理學》。這本書描述了在分手、出軌、家暴、激烈爭吵等發生後,指導傷痛者如何走出人生的脆弱期,進而重建自我。她在這本書中用最恰當的心理諮詢技術教讀者包紮傷口、認識自己、解決原生家庭問題,讓我們在擁有愛與被愛的能力之後,重新出發,收穫真正的愛情。因此,這是一本讓我們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那麼,我們分手以後應該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曹雪敏在《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裡都給出了答案。
  • 《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再理智的人,面對分手這件事,都難逃痛苦這一劫,就算你是提出分手的那個人。為什麼分手會讓人那麼痛苦?面對分手後的傷痛,我們是該交給時間慢慢恢復,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應對措施讓我們更快走出失戀的陰影,從容迎接新的生活和新的戀情?
  • 《分手心理學》:在傷痛中成長,需要時間,但更需要方法
    我很慶幸,等到了我的藥:《分手心理學》。《分手心理學》,書如其名,這是一本教人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從心理學和腦科學角度,手把手教人在關係破裂後認清自己、對方和關係,避免錯誤的解讀和處理、活出自己,為迷茫中急切尋找答案的人帶來理性之光。這本書的作者,曹雪敏女士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上海市區心理學會成員,從事心理諮詢工作11年。
  • 《分手心理學》:走出感情的困境,活出自己的人生
    那麼,如何才能走出分手的誤區呢?人民郵電出版社這本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的《分手心理學》可以為你指點迷津,幫你走出誤區。作者曹雪敏結合腦科學研究和心理學中經科學循證證明有效的多種技術,幫助你重建自我,甚至是修復長期存在的問題。01 認清自己,走出誤區斯滕伯格認為愛是激情、親密和承諾。
  • 《分手心理學》:那些分手的人,到底在糾結什麼?點破人性的真實
    」有時候,你以為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人,無法釋懷的感情,其實不過一場自我欺騙的笑話罷了。有些人註定只能與你走一小段路,有些情註定杯水情緣、點到為止。想要獲得美好的愛情與婚姻,那麼你得學會怎樣走出傷痛、擁抱幸福。
  • 分手心理學解讀:《愛的釐米》徐秀蘭為什麼會誤解丈夫整整30年?
    在情感生活中,遇到分手、誤解如何解開心結,走出傷痛,擁抱下一站的幸福是每個人一生的必修課之一。《分手心理學》是作者曹雪敏新近出版的一本書籍,剛出版就受到不少讀者的好評。這本書被喻為「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愛人,更要學會如何從一段失敗的情感中走出來,重建更好的自我。
  • 人生最艱難的時候,是分手時,人生最精彩的時候,是走出後
    這本《分手心理學》的誕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作者也旨在幫助那些在愛情中被傷害的人如何更迅速地走出,找回原來更優秀的自己。我們要想擁有自己的幸福,找到正確的愛情觀和屬於自己人生的意義,就必須學會走出傷痛。《分手心理學》講到的:有自我,才能有愛情;能獨立,才能有愛情!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總是忍不住關注前任和前任的現任怎麼辦?
    但是這些關注是偶爾為之的就沒有關係,如果超過了某個限度就會成為一個問題。當然這些是不是問題,都由你說了算。不要給自己隨便貼上有問題的標籤,只要你的行為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擾和傷害,不違反基本倫理和法律規則,你的行為就是自由的。
  • 分手帶來的羞恥感如何釋懷?2個步驟手把手教你找回自信
    這是一本讓人走出傷痛的理性療愈書,從心理學和腦科學角度,手把手教你在關係破裂後認清自己、對方和關係,避免錯誤的解讀和處理,活出自己,為迷茫中急切尋找答案的你帶來一縷理性之光。一、 分手帶來的羞恥感如何釋懷?
  • 走出分手後的心理創傷,不懼傷害,始終成長
    《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讓我知道其實只談一次戀愛就結婚,也未必是件糟糕的事情,失戀讓人痛苦。作者曹雪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她11年的諮詢中,累積來訪1000多人,她也在多年的諮詢實踐中,總結出如何從分手失戀的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走出傷痛,重新擁抱幸福。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無論多麼痛苦,都不要做這件事
    文/學乃身之寶分手,是痛苦的,無論是提出分手的一方,還是被分手那一方。因為結束一段親密關係,本身就帶著傷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對於有些人來說,分手就像被刀子割傷一樣,帶著傷痛生活,但這時無論多麼痛苦,都不要做這件事,那就是自我傷害,因為太不值得。
  • 分手後,該不該迅速開始新戀情?
    有關分手的困惑,這本書裡都有答案。一本從心理學的角度,手把手幫助你走出傷痛的療愈書。理性、科學,而充滿溫度。這本書適合誰讀?但三天後,他就找了個新的。因為按朋友的話說,他「感覺快活不下去了,必須立刻投入新的戀情」。這其實是他受傷的、破碎的「自我」沒有得到重建的表現。這個觀點,來自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分手心理學》。
  • 《分手心理學》:分手、複合、再分手,男女分手後該不該複合?
    她覺得男友不重視自己了,兩人開始經常吵架,小梅提出分手,男友就坐車過來哄她複合。就這樣反覆幾次後,當她再次提出分手,男友卻沒有主動找她複合,過了一個月後,她就聽到男友學校有個學妹追他,倆人已經在一起了。
  • 分手心理學:再難過也得說再見,再不舍也要大步向前走
    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有一段,千頌伊被分手後,她的情緒經歷了五個階段:憤怒——否定現實——妥協——憂鬱——接受。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人的生活秩序很難不受到影響,於是乎就出現了許多搞笑的畫面。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樣真的不正常嗎?
  • 分手後,如何做,才能停止怨恨和悔恨?
    因為自我不夠真實和完整,所以無法真正地相愛;因為自我無法平和地享受獨立,所以強迫性地苛求親密、卻無法擁有真正的親密。  這本《分手心理學》會提到分手、冷漠、出軌、感情消失等是怎麼發生的,但更會集中於「自我」在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比如說,當感情發生變化時,你和他,你們兩個人之間,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想複合,需分析複合原因且牢記挽回三要點
    分手之後,他特別不甘心,他心裡想著,我年輕,我學歷高,我人長的帥氣,他怎就非得要和我分手呢?不甘心、太不甘心了,我一定要把她重新追回來。抱著這種心理,他開始了對她的死纏爛打,殊不知,這樣做,反倒起了適得其反的作用,讓他女朋友對他更加的反感了。3、覺得自己無法遇到更好的人了。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想成功複合,你要弄清對方的三個隱秘想法
    如果想尋求謎團背後的答案,那就來讀讀《分手心理學》這本書吧。不要被書名所迷惑,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分手,而是告訴你如何在分手後療愈自己,認清自己和對方的情感關係,找到分手的真正原因,並重建自己的內心秩序,重新收穫美好的愛情。
  • 《分手快樂》的梁靜茹走出9年婚姻,分手後,會變得更好嗎?
    今天,我們不談離不離婚的問題,而是說說如何走出分手的痛苦,成為更好的自己。這裡我用的是「分手」,因為分手的概念更廣。不僅僅是夫妻,也可以是情侶,還包括對方的離世。月有陰晴圓缺我將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爬出痛苦的坑、起步向前走、成為更好的自己。
  • 分手後如何快速從情傷走出?心理學教你善用「解離」修補受傷的心
    分手帶來的巨大傷痛是很多人都曾經歷的事,此時此刻世界上也有很多人正在為了失戀的悲傷掉著眼淚。失戀的痛苦可能會讓你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影響到你的成績、甚至是工作,這樣的狀況讓你感到非常無力。到底怎麼做才能儘快走出失戀的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