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心理學》:治癒失戀之痛的,不是時間而是成長

2020-12-18 嵐言知已

再理智的人,面對分手這件事,都難逃痛苦這一劫,就算你是提出分手的那個人。

為什麼分手會讓人那麼痛苦?面對分手後的傷痛,我們是該交給時間慢慢恢復,還是有其他更好的應對措施讓我們更快走出失戀的陰影,從容迎接新的生活和新的戀情?

時間也許會讓你不再難過,但不一定保證你不會重蹈這一次戀愛的覆轍,所以,你需要一位專業的導師帶你儘快走出分手的傷痛,同時重塑獨立健康的自我,分析分手的根本原因,並從中學會真正擁有一段幸福穩定的親密關係。

這本書會帶你找到自己的答案。《分手心理學》,一聽名字就是寫給正在經歷分手的人的。

作者曹雪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上海市心理學會會員,從事心理諮詢工作11年。她將自己長達5000個小時的諮詢經驗結合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深入淺出的給出治療失戀的良方。既有專業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也讓普通人能一讀就明白,讀完就能用。

書中關於親密關係和愛的本質的探討,我覺得不僅適合失戀的人,正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或者正打算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的人都值得一讀。

一段戀情結束,痛苦是必經之路。就像文章開始說的,就算提出分手的是你自己,你也會痛苦。為什麼呢?

其實,我們可以從客觀的生理角度來解釋,就很容易理解了。

兩個人在親密關係中會有快樂、激情、溫暖、依戀的感覺,這些感覺的產生依賴於人體內分泌的一些激素,比如多巴胺,催產素等等。就算你已經不愛或者因為受到傷害而提出分手,原本的這些激素會因為分離,不再分泌,身體就會因為激素缺乏感覺非常痛苦和難受,就像戒菸和戒毒的過程一樣。而這種難受的感覺交給時間就可以解決,給身體一個適應的過程,當這些激素經過一個周期的代謝循環後,慢慢就能恢復平靜。

所以,首先,我們要正視和接納分手很痛苦這件事,它是一個正常的生理反應。其次才是關於感情的思考。

作者在書中探討愛的本質時,提到一個心理學上的「具身認知」理論,意思是身體上的反應會強化我們心理上的感覺。比如經典的「吊橋實驗效應」,人們在能稍微激起恐懼反應的環境下更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其實是因為害怕等其他因素導致的心跳加速這些生理變化誤導了我們的感覺,以為那是愛的感覺。

這個理論同樣適用於分手時的痛苦感覺。

知道這一點,對於如何緩解失戀後的痛苦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你明白了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身體原因,所以不要自責和過度糾結愛情本身。

感情問題,最終其實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一次失敗的戀情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也是一次重塑自我、學習如何更好地經營親密關係的機會。

作者根據分手後的狀態給出了5個應對步驟。第一步,針對分手後的負面情緒給予急救。第二步,保障和維持低迷期的生活效率。第三步,從心理需求的角度重新分析上一段關係以及分手背後的真正原因。第四步,從心智模型的視角重建自我。第五步,帶你從心理科學角度重新認識什麼是真正的愛,如何更好地經營一段親密關係。而這是重新擁有一段幸福關係的關鍵。否則,人們很容易因為同樣的原因愛上一個人,最後又因為同樣的原因分手。

每一步都抓住分手者的需求,帶你在理智的分析中逐漸平靜下來,通過文字帶給你的思路,走出失戀的迷霧。重新獲得自我的成長。

關於分手,你可能有各種問題各種想不通想不明白,你幾乎都能在書中找到對應的答案。

分手讓人們產生的痛苦的負面情緒和狀態有哪些呢?這些情緒背後代表著什麼呢?

自責,憤怒,悔恨,怨恨,羞愧,悲傷,難過,焦慮,孤獨,空虛……甚至出現抑鬱、失眠。這些情緒的背後其實都映射了自己的某種心理需求。明白了這些深層次的心理需求,再配合使用一些心理諮詢中總結出來的有效的行為方法,你就能很快以正確的方式發洩和處理好這些情緒。讓自己不會在這些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再次被傷害。

如何讓生活能繼續正常進行?

失戀的人總是情緒低落,嚴重的時候甚至沒辦法處理正常的工作和人際關係。如果這個時候你想離開一段時間,沒有關係,逃離上一段感情熟悉的環境對你來說是有好處的。如果實在沒機會旅行,也可以把熟悉的環境重新布置一下。

先向相關的朋友和同事坦白自己遇到的問題,捨棄一些繁瑣的事務和流程儘量簡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流程,然後讓自己從最簡單的步驟開始讓進入工作狀態。

如果有想複合的想法該怎麼處理呢?

首先要辨別自己或對方想複合的真正理由是什麼?如果只是不適應單身生活、不甘心、或者被對方的新歡刺激而想複合,都不是明智的選擇。

如果是因為在分手後意識到對方是你真正在意的愛人,有很多你欣賞的優點,而對於未來你們很有信心能幸福,這種複合才有意義。

想要複合可以考慮從三個方面去著手:重新建立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印象,站在對方的目標和需求上去經營兩個人共同的目標,不經意地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改變。

到底為什麼會分手?

世界上沒有不變的愛情,因為人都是在成長和變化的。當我們愛的方式沒有根據環境的變化、人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慢慢就會滯後。愛情中的激情、親密、承諾三個元素也會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只有我們自己不斷做出改變和調整,才能讓愛保持在最合適的狀態。

如果兩個人不愛了,那肯定是自己的某些需求在愛裡得不到滿足了。我們不妨回頭梳理下,自己有哪些需求?對方知道嗎?我們向對方表達過嗎?用什麼樣的方式表達的?這樣的需求過分嗎?我們是怎樣回應對方的需求的?思考完這幾個問題,我們大概就能找到問題的癥結了。

當然,如果是那種一開始就潛藏著危機的感情,分手也許是明智的決定。比如遇到那些價值觀和行為近乎病態的人。比如在感情裡使用PUA手段的人、暴力傾向、成癮行為失控以及有人格障礙的人。

最重要的是重建破碎的自我。

經歷一次分手,情緒和心理都會經歷各種挫折,有過自我悔恨、自我懷疑,感覺自己也隨著感情的破裂變得破碎不堪。所以重塑自我非常重要。

首先要學會無條件接納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礎上學會真正的愛自己。一個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根據自己的感受,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需求是什麼?如何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圍繞生存、繁衍、意義和價值感三個方向一想,就很明確了。

然後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你真正想要的事情上。

通過向內管理自己的情緒、壓力,通過學習,構建更加成熟的心智模型。向外,盡力向那些積極的人際關係尋求支持,構建屬於自己的心理支持系統。讓自己擁有更好的心理彈性,應對傷害,不懼傷害,始終成長。

愛是什麼?如何更好地找到真愛,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

這是一個終極問題。關於愛的說法,眾說紛紜。我們不妨在作者的梳理中,撥開迷霧,從現實中來看看愛的真正核心。

愛從現實中發展而來,很多人卻被社會提倡的浪漫之愛迷惑,對愛抱有浪漫的幻想。

浪漫的感覺從何而來?心理學的很多研究表明身體的狀態會誤導我們的感覺。比如在晃動的吊橋上比在平靜的公園裡更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不是因為異性真的不同,而是因為吊橋會激起人們不被察覺的輕微恐懼,引起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的緊張感,而此時人們遇見異性便誤以為那是愛情的感覺。

這就是為什麼和另一半玩刺激的遊戲更能激發激情,而平淡的生活容易消磨愛情。

與其等待浪漫,不如利用這種規律為自己的愛情製造浪漫呢?愛需要經營,用行動就能去愛而不是坐等愛的奇妙感覺。

其次社會流傳的性別分工模板,也是誤導我們理解愛情分工的誤區。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一個現成的生活模板和愛情模板可以去複製。只有自己明確自己的目標和需求,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通過行動去愛。先從愛自己開始,愛自己的身體,滿足自己心靈的渴望,追求自己的價值和人生目標。

一旦走在這條愛自己的路上,你也就很容易遇見適合的愛人,而彼時你也更懂得如何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對方。

分手是一段戀情的結束,更是自己的一個新的開始。願這本書能帶你走出失戀的傷痛、重塑幸福自我。

我是嵐言知己,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分手後,女人一般經歷三個階段,特別準
    感情從最初的彼此吸引,到熱戀的如膠似漆,如果不能瓜熟蒂落,結成連理,就會演變成陌如路人的冷漠,或者相愛相殺的仇人,這就是「愛之深、情之切」。  經歷過分手痛苦的女人,才能懂那種心如刀割的劇痛,分手後的女人,一般都會經歷這三個階段,特別準。
  • 8000字心理學乾貨,幫你洞悉本質、迭代認知,走出失戀之殤
    問話者是一個「情場浪子」,但依然難逃錐心之痛。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之前都是走腎,而那一次,是走心。其實,「失戀」這個詞並不準確,更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親密關係的斷裂」,任何一個人,只要走了心,在失戀時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痛苦,它本質上是一種心理創傷。
  • 心理學:失戀後無法放下一個人,根本不是重情,而是眼界太窄
    初戀美好得冒泡,失戀卻著實令人難熬。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多數人失戀後的狀況幾乎都差不多。不要以為這是巧合,其實是有科學原因和道理的,這就是生物心理學上所說的「失戀戒斷反應」。
  • 心理學:失戀會給大腦造成傷害,用科學方法分手,不傷害對方
    芝芝為知之。如果喜歡本文,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喲~芝芝心理會持續為你更新專業和有趣的心理學知識,以幫你應對紛繁的世界。失戀,可以說,是「精神上的死亡」。即使是自己主動提出的分手,那個曾經愛著TA的自己,也會在心中死去。
  • 治癒失戀最好的辦法絕不是放下……
    正當何以琛享受甜蜜美好愛情的時候,趙默笙因家庭變故,被父親送往國外進修,趙默笙的不告而別,讓何以琛陷入失戀的境地,非常痛苦。失戀帶給人的痛苦絕不亞於任何一次重創,記得以前看過一本心理學書籍,那本書的作者就曾經提到自己大學失戀的事情。
  • 為什麼分手後心會痛?用科學方法減輕分手不適,慢慢走出失戀陰影
    分手的時候,你都是用什麼方法走出來的呢?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用科學方法,讓你減輕分手後的不適,慢慢地走出來。分手之後,身心都很痛,是有科學根據的。科學家用核磁共振儀掃描一群剛分手的人發現:當他們看到或提到前任時,所做出的各種情緒反應(如生氣、哭泣、遺憾或難過)與身體受傷疼痛的反應是來自大腦的同一個區域。也就是說,分手之後的人們因為心太痛了,他們的大腦以為他們正經歷著身體上的痛苦。為什麼分手心會痛?關於分手後心為什麼會痛,至今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有一種假說:身體會分泌荷爾蒙,同時啟動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
  • 《分手心理學》:在傷痛中成長,需要時間,但更需要方法
    肉體的痛,不是痛。精神的痛,才是痛。 那些過往,像鈍刀子割肉,總在不經意間一遍又一遍地戳我心窩:我們之間,算愛過嗎?如果不愛,那些甜算什麼?如果有愛,那些苦算什麼?是我不夠好嗎?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時至今日,我已離婚多年。但是這些問號,始終縈繞心頭,讓我無法釋懷。 人若放不下過去,就難看得到未來。 心病,需要心藥來醫。
  • 「分手後,別刪前任」對不起,你沒深愛過,不知失戀的痛
    今天我被朋友問起,分手後,要不要刪除前任的問題?我在想這個問題不用糾結吧,分手後,你留著前任在你通訊錄裡有什麼意義呢?也許很多人分手後,沒有刪除前任,是因為他們在等,等一個可能會複合的奇蹟。曾經我有一個深愛我的男人,可是我等來的不是我們結婚吧,而是我們分手吧。最讓人傷心的不是爭吵,而是他平平靜靜裡就突然地說,我們還是分手吧。我沒有去挽留,因為我知道他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開口的,我不想被分手後,還在他面前那麼狼狽,所以只有在深夜裡我才敢失聲痛哭。
  • 分手後如何走出傷痛,再次相信愛情?《分手心理學》告訴你怎麼做
    在《分手心理學》裡對分手有這樣的描述:有時候我們常常會忽視自己受傷的心,太快地療愈自己,然後在下一段感情中重蹈覆轍。所以分手後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應該只成為一段經歷。經曆本身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
  • 《分手心理學》:那些分手的人,到底在糾結什麼?點破人性的真實
    有人七情六慾,跟曾經心愛的人分手,我們自然會痛苦不堪、餐飯不思,整個人就像是凋零了的植物,沒有一絲生機與活力。但,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重感情嗎?不是的,正如張小嫻所言,「有時候,你不是對離開的那個人痴心一片,而是對自己情深一往,受不了傷害。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總是忍不住關注前任和前任的現任怎麼辦?
    但是這些關注是偶爾為之的就沒有關係,如果超過了某個限度就會成為一個問題。當然這些是不是問題,都由你說了算。不要給自己隨便貼上有問題的標籤,只要你的行為不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擾和傷害,不違反基本倫理和法律規則,你的行為就是自由的。
  • 分手以後,如何快速走出失戀的陰影,重新振作起來?
    談過戀愛的人都應該會有這樣的經歷:和對方分手以後,感覺自己完全變成了一個廢人,並且這種廢不是短時間的廢,而是很長的時間裡都一直很頹廢,無法振作起來重新開始生活。即使你感覺自己已經走出來了,已經徹底的忘了對方,但是當再次偶遇他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跨過失戀這道坎,並且感覺好像永遠都跨不過去了一樣。
  • 女生失戀患心肌病變症候群 胸口痛渾身無力
    「我心像刀割一樣痛,心碎了。」南寧某高校大三學生真真(化名)上周失戀,失戀後她不吃不喝,不哭不鬧,在宿舍靜靜地呆著。殊不知,到了第2天,她渾身乏力,呼吸急促,被同宿舍的同學立馬把她送去醫院。經過醫生綜合檢查,她被確診患上了「心肌病變症候群」。
  • 《分手心理學》:走出分手的傷痛,「重建自我」五步法可以幫到你
    所有的冒險故事裡都有危險,但這些危險不是重點,主人公藉由這些危險獲得的成長,才是重點。"而親密關係中最大的危險,就是分手。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分手來獲得成長。那麼,這個成長是怎樣獲得的呢?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曹雪敏認為,經曆本身其實並不能讓人獲得經驗和成長,對經歷的思考和理解才是最有用的東西。《分手心理學》這本書就是她藉由"分手"帶給我們更好的思考,讓我們在讀完以後對親密關係有了更新、更完整的理解,也讓我們的自我更加完整和堅韌。
  • 走出分手後的心理創傷,不懼傷害,始終成長
    《分手心理學》這本書,讓我知道其實只談一次戀愛就結婚,也未必是件糟糕的事情,失戀讓人痛苦。作者曹雪敏是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她11年的諮詢中,累積來訪1000多人,她也在多年的諮詢實踐中,總結出如何從分手失戀的心理狀態中,解脫出來,走出傷痛,重新擁抱幸福。
  • 和平分手是什麼感覺,「被分手」又該如何從失戀中走出來?
    「我愛的人,現在已不是我的愛人」,誰都沒有錯,相識相知到相愛,並不一定可以走到最後。與其留戀對方,不然快刀斬亂麻,該斷則斷!無論是「和平分手」還是鬧掰後分手,被分手(處於劣勢的失戀者)又該如何走出失戀的傷痛呢?
  • 剛失戀的人如何治癒情傷?我下載了這個交友軟體
    就在幾天前,我和我的男朋友分手了,從高中到大學畢業,從校園步入社會,我曾以為他是我的青春和未來漫長歲月都不可或缺的那個人。但兜兜轉轉,我們還是走丟了。終究,還是沒能熬過所謂的七年之癢。剛失戀的那個晚上,我是怎麼度過的?
  • 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男人分手2個月的心理
    分手,是一種煎熬,有的人在痛苦中始終不能自拔,對於男人來說感情不是全部,所以沒有女人那麼脆弱。那麼,男人走出失戀需要多久呢?如果經歷了一段美好的感情之後,自己內心是非常珍惜的,但是如果因為什麼原因不得不分手,只能說是一種遺憾。
  •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無論多麼痛苦,都不要做這件事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分手後,會想傷害自己呢?以及怎樣防止傷口惡化,對其進行包紮呢?今天的文章,我就結合復旦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諮詢師曹雪敏的《分手心理學》這本書來具體說說。只要痛還在,關係就沒結束。就像那些失戀後,把自己灌醉的人,他們就是想通過酒精讓自己麻木,避免直接面對分手這件事,只要自己不去想,關係就還在,只是那是在自欺欺人罷了。自我傷害的原因之二,博取同情,目的是讓對方來安慰自己。只要對方還在意自己,關係就沒結束。
  • 失戀後的日子怎樣繼續習慣孤獨?不是不愛了,而是回不去了
    我最近常常處在痛苦或者思念的邊緣,大概只是因為失戀的緣故。我一直認為自己失戀後的感覺與他人不太一樣,認為自己的感覺會更痛苦,更加留戀。因為失戀本身的痛苦會讓我將過往的美好放大,似乎是一種本能,變得更加痛苦。那感覺像是挖了一勺巖漿直接澆潑到心上,燙下好多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