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位老師給學生補課,買了一套近二百平米的房子!」「我們這有個英語老師補課買別墅和門市房了!」……
「補課」二字,這是讓家長既愛又恨的兩個字:孩子補課,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家長可能覺得這個錢花得值;孩子補課,成績原地踏步,孩子的成績還是老樣子,那麼家長當然會做出一些比較極端的事情,比如舉報,比如到處黑補課的老師,甚至黑老師這一整個群體。
有些人認為,當教師最大的「福利」就是有機會有償補課。基於此,甚至有些人選擇讀師範院校、選擇當老師的初衷就是能夠有機會通過有償補課來過上了錦衣玉食、幸福安康的日子。
但是,補課這種事情是長久而且安全的事情嗎?當然不是。如果一個地區對補課現象嚴打的話,用過街老鼠來形容補課的老師一點也不為過。賭徒擔心在自己在賭桌上被抓個現行,嫖客擔心自己「辦事」的時候警察推門而入,老師更擔心教育主管部門在二話不說的時候「從天而降」。
或許你會說:「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別人補課都好好的你幹嘛不嘗試一番,但是違規就是違規,與其像過街老鼠一般還不如窮自在,我覺得自己當老師可以多追求一些心靈上的安寧。
不管老師是補課買二百平米的房子,還是老師補課後直接成了好幾套房子的「包租婆」或者「包租公」,至少這種老師的能力、膽識和人脈都是我比不了的。
為什麼說這種老師的能力是我比不了的?很簡單,能夠辦班補課,能夠讓一群家長心甘情願找其補課的老師,絕非教學能力泛泛之輩。只有教學能力比較強悍的老師才能躋身補課老師之列,至於那些所謂的「課上不講補課講」的老師,分分鐘都會被家長舉報到哭爹喊娘的地步。
為何說這種老師的膽識是我比不了的?這種老師一直在做我不敢做的事情:他們敢拼、敢闖、敢賭,他們猜測教育主管部門對有償補課現象如同打獵開弓一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他們確定只要自己補課的場所夠安全就應該沒事,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甚至也可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哪怕被現場「抓獲」,大不了挨個處分,至於開除解聘或者坐牢這樣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存在的事情。
為何說這種老師的人脈是我比不了的?這些老師在教育主管部門嚴查的時候立馬如同打遊擊戰一樣轉移「陣地」,是他們「未卜先知」還是其他的原因?估計只有他們自己才心知肚明,這其中的一些「人脈資源」在起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老師補課買二百平米房子或者買好幾套房子,說實話我並不羨慕嫉妒恨,這是那些老師的本事,我沒有眼紅的必要。但是作為一線老師,我覺得如果老師不是靠補課而是靠工資收入就能買房,那樣才是教育之福,至少在那個時候教師才會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對於這種觀點,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