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VS全自動機器,傳統月餅受顧客青睞背後,是手藝人的匠心傳承

2020-12-16 阜陽情報站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雖然距離中秋節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但月餅作為中秋節的傳統美食,已悄然擺上了各個超市和賣場。

在流心奶黃月餅、榴槤冰皮月餅等新口味成為「網紅」的同時,堅持傳統手工製作的傳統月餅仍不乏擁躉。一邊是全自動的月餅機高效生產,一邊是手工搓揉包壓日產百公斤,傳統手工月餅受顧客青睞的背後,是手藝人的匠心傳承。

一波三折「裕昌祥」

「從曾祖父那一代開始,這個手藝到我這已經是第四代了。」裕昌祥掌柜龐軍說,他爺爺叫龐裕祥,1920年前後輾轉來到阜陽。在阜陽老北關租了店面,爺爺把自己名字「裕祥」拆開,中間加了一個「昌」字,叫「裕昌祥」。

「跟我家裕昌祥同時期的比較有名的果店還有兩家,一個叫南慶昌、一個叫北慶昌。」龐軍說,這兩家店掌柜都姓張,與他家是同鄉,都是從山西過來的,製作的產品也大同小異。建國後公私合營,南慶昌和裕昌祥組合成立冠潁食品廠。

龐軍說,公私合營後,他爺爺一直在冠潁食品廠上班,裕昌祥大約有30年沒有營業。直到1983年,以母親李玉玲的名義,申請了工商執照,重新開始製作果品糕點。「開始是推著車子賣,產品深受顧客歡迎,後來又有了固定的店鋪。」

2014年7月,龐軍的父親龐廣義病逝。之後因店面拆遷、龐軍生病等一系列原因,裕昌祥兩年沒有做月餅。

2016年,龐軍拖著病體,在北關租了一間小門面,堅持著做了一季月餅。闊別兩年的「裕昌祥」傳統月餅再次香飄阜城。

2017年,還是因為龐軍身體和店面的原因,加之龐軍的老母親需要照料,沒辦法繼續做月餅。

2018年,龐軍重整旗鼓,再次生產。新老顧客再次品嘗到裕昌祥月餅。至今年秋,裕昌祥連續生產了3年。

至此,老阜陽的南慶昌、北慶昌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只裕昌祥還在堅守傳承,成為阜陽為數不多的百年老店。

製作一塊月餅需要30多道工序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家做月餅,從4月20日就開始了,到做完正好半年的時間。」龐軍說,從櫻桃下來那一天,他們就要做櫻桃幹,一鍋櫻桃幹大概要經過一個月的時間,還需要有好天氣配合。

棗泥、豆沙熬製同樣費時費力。以熬製豆沙餡為例,先要採購上好的綠豆,清理雜質、浸泡、煮熟、去皮、熬製等。一大鍋豆沙,要用木鏟不停地翻兩個小時,稍微翻慢一點,就會焦糊,一鍋豆沙就全廢了。

豆沙在鍋裡翻滾,會把豆沙濺到牆上、房頂。龐軍要全副武裝,把全身裹個嚴實,只露兩個眼睛,不然會被滾燙的豆沙燙傷。因此,熬製餡料,不但要技術過硬,還要有力氣。

「還有熬油、蒸面、熬糖水,準備核桃仁、桂圓、青梅曲餅、桂花、糖玫瑰等,工序非常繁瑣。因此我們的產量一直上不去,雖然今年增加了產量,也只有8000斤左右。」龐軍說,雖然繁瑣,但還是想堅持老手藝,採用傳統的技藝,製作出那種老味道。

純手工製作月餅有30多道工序,很消耗體力。因此,多年來在裕昌祥當過學徒的人不少,但大多都沒有堅持下來。

前兩年,龐軍新收了兩個「90後」學徒。在龐軍的示範指點下,兩個之前從未揉過面的小夥子,經過兩三年的學習實踐,已漸漸掌握了月餅製作的基本要領。

龐軍的兒子龐旭大學畢業後在醫院工作,每逢周末就到店裡幫忙,幹活很賣力。龐軍希望兒子能學好祖上傳下來的手藝,等有了固定的門面,就換一個大烤爐,擴大生產規模,把裕昌祥傳承發展好。

有堅守也有創新

中國烹飪大師王良才和裕昌祥老掌柜龐廣義是好友,對裕昌祥月餅的用料、口味十分了解。為保證裕昌祥月餅的口味,裕昌祥每年開爐做月餅,每種口味的月餅都先送一些給王良才品嘗,指出不足,以便及時改進。

王良才對裕昌祥月餅的評價是「甜而不膩,皮薄酥脆」,不像有的月餅,吃時不覺得甜,吃過卻甜得膩人。王良才希望龐軍堅持做真材實料純手工的裕昌祥傳統月餅,把百年老店傳承發展好。

「我父親在世的時候跟我說過,你就堅持做純手工月餅,要把這個牌子保護好,傳承下去。」龐軍說。

因為疫情,經濟發展受影響,龐軍擔心今年的月餅不好銷售。從目前的情況看,他的擔心是多餘的,他家的月餅早已預訂一空。市民王女士說:「我是裕昌祥的忠實粉絲,只要他們開爐製作月餅,我就會買點,喜歡那種味道。」

位於阜城潁河西路的尤記老北關月餅店(原老北關烘培坊),也是一家主打傳統手工製作的月餅店,至今已30多年。多年來,老闆尤桂平始終堅持傳統工藝製作月餅。全香油和面、手工調餡、人工包製、木質模具壓刻,每一塊月餅都工序嚴格,食材配比精確過秤,做出地道的老阜陽味兒。

與裕昌祥不同的是,尤桂平在主打傳統月餅的同時,為了適應顧客口味,不斷創新摸索,在原來的老五仁餡料上,還為不愛吃糖、不能吃糖的人群推出了無糖月餅,將冰糖換成了木糖醇,受到顧客歡迎,前來購買月餅的顧客不斷。

潁州晚報記者 方松高 文/攝

記者 龐誠 /攝

相關焦點

  • 傳統手工月餅,感受中秋文化
    一口手工月餅滿嘴醇香,透著質樸,回味悠長……中秋來臨,又到了家家戶戶買月餅過節的時候。
  • 英國經典皮具品牌TUSTING:一百四十年匠心傳承深受英國皇室青睞
    TUSTING不僅擁有傳承百年的牛皮鞣製工藝,更有近乎嚴苛的全粒麵皮選擇工序,且每一款皮具均在英國設計並製作完成。每一款皮具都是在北漢普頓的伯金翰郡設計、由當地經驗豐富的匠人手工製作的。其對品質的追求以及低調內斂的風格,一直受到英國皇室成員的青睞。
  • 大理大雲堂萬佛寺傳統手工月餅又開始做了,趕緊去參觀品嘗……
    不過這幾年,每年中秋節前開始做的傳統手工素月餅,以及素過橋米線,已經成了大雲堂萬佛寺新的品牌。特別是炭火烤的傳統手工月餅,每年都供不應求!    大雲堂的素月餅,完全不用機器烤箱揉面機之類,全部按照傳統工藝步驟、手工製作,經歷過傳統中秋節的人一嘗:「哇!這才是兒時的味道!中秋的味道!
  • 淮濱傳統年蠟手藝人張國甫:堅持手工制蠟46年
    「我親家在縣城住,他說縣城裡買的『機器』蠟不好使,專門讓我幫著買。還有,我們家一直在老張這裡買,幾十年了從來沒斷過。」老趙口中的「老張」正是淮濱縣期思鎮人士張國甫,今年72歲了。他1974年開始製作手工蠟燭,至今已有46年的歷史。「以前家裡窮,為了維持生計專門跑到臨縣跟製作手工臘的手藝人學了這個手藝。
  • 3位手藝人的匠心養成記,一人一技,一技一生|守藝福州
    近幾年開始,匠心逐漸成為了一個火爆網絡的詞彙。《我在故宮修文物》、《了不起的匠人》等一批記錄片向觀眾展示了很多手藝人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了不起的匠人》對於手藝人,所謂匠心,就是不懼枯燥和漫長;所謂匠人,就是一生只專注一件事。
  • 大師鼎力推薦的【金牌月餅】,花miao(喵)將軍月餅實力出圈!
    「2020 年度雲南省最受消費者青睞品牌月餅」兩項殊榮!花miao將軍月餅從食材甄選、製作工藝、品質把控,用心走好每一步的匠心,使得在場大師無一不對將軍月餅滇式老味新生的創新突破帶來的口感與品質給予了高度讚譽!哪個牌子月餅好吃?大師們已經給出了答案。
  • 傳統美食 ▎手工酥皮月餅:貫穿我們記憶的食物,每一口都是幸福!
    而琳琅滿目的月餅中,手工酥皮月餅成為了大多數人的心頭愛。每年到了天氣逐漸轉涼的季節,就是老夥記川派手工月餅和大家見面的時間。今年已經是老夥記上架手工月餅的第4年,大家肯定很好奇今年老夥記的月餅又有哪些新鮮的模樣吧。
  • 專訪四川內江手工毛筆製作人朱小勝:能做到極致絕不將就
    封面新聞 記者 黃曉慶一支手工毛筆的製作要經過選毫到刻字等多個流程,梳毛、齊毛、清毛、剃毛……等上百道工序,期間任一過程稍有疏忽,即會對毛筆的品質產生影響。想要做一支高品質毛筆,只能依賴人工製作,機器無法取代。
  • 一直受顧客青睞的混合咖啡
    創始於1971年的京都使用考究的自家烘焙咖啡豆,食物和點心也全部都是手工製作店內布置充滿濃濃「京都之韻」如今在深圳開設了海外分店除了較為精良的單品咖啡,前田家創新性的混合咖啡也是店裡的招牌,他像往常一樣總覽了菜單後點了杯「龍之助」,根據菜單介紹,這是款自開店以來一直受顧客青睞的混合咖啡,混合了巴西、瓜地馬拉及哥倫比亞三地莊園的豆子,不過他心理知道,驅使他點這款咖啡的不是咖啡背後豆子的「出身」,也不是烘焙混合豆子的工藝,而是這個名字很想蠟筆小新的全名「野原新之助」,他時不時會有這種看似無聊而幼稚的想法
  • 花喵將軍月餅實力出圈! 奪得【金牌月餅】殊榮
    花喵將軍月餅,在剛剛落幕的第十三屆「雲南省金牌月餅」評選活動中,一舉奪得「2020 年度雲南省創新金牌月餅」及「2020 年度雲南省最受消費者青睞品牌月餅」兩項殊榮。一路走來,堅持真材實料、秉承傳統與不斷創新,致力於為老百姓提供高品質的安全放心食品,方使得「花喵將軍月餅」深受消費者青睞,贏得了眾多良好口碑。
  • 洛陽一男子沉迷手工刻制印章,幾十年匠心依舊!
    數十年間,刻章早已演變為機械化作業,店主李普義卻仍然堅持手工刻制印章。此前,他的故事被@央視新聞官方微博、人民網、騰訊網等媒體報導,近日,不少人慕名從外地來找他刻章。當熱鬧和喧囂過後,在這方侵染了歲月痕跡的小店裡,他初心不改,匠心依舊。
  • 「匠人」父子檔:傳承溫州手工皮鞋縫合技藝
    一雙頂級的手工皮鞋最重要的是手工縫製工藝。在溫州,有一「工匠」父子檔傳承發揚溫州縫合鞋技藝,給該手藝「縫」上了「非遺」標籤,續寫著溫州皮鞋背後的匠人故事。守藝 完善溫州縫合鞋技藝歐泊鱷手工鞋工作室位於市區墨斗小區一樓,創始人陳文華是國家一級鞋類設計師,也是溫州縫合鞋技藝的非遺傳承人。「我師傅做手工鞋,師公做手工鞋,到我這裡,算第三代。」
  • 匠人「父子檔」 傳承溫州手工皮鞋縫合技藝
    一雙頂級的手工皮鞋最重要的是手工縫製工藝。在溫州,有一「工匠」父子檔傳承發揚溫州縫合鞋技藝,給該手藝「縫」上了「非遺」標籤,續寫著溫州皮鞋背後的匠人故事。 「我碰到過很多老一輩手藝人,他們的『守藝』精神給了我繼續做匠人的動力。」陳文華說,自己堅持做手工鞋受到老一輩手藝人的關注。例如上海的一個製鞋老師傅,特意把制蠟的秘方寫給他;溫州一位83歲鞋工阿婆來店裡,手把手教授他「搓鬃毛」;還有位老師傅剛從醫院出院,就送來了一塊「狗鏈子皮」,講授制皮工藝,這些都讓他受益匪淺。
  • 開訂啦丨濟寧老味月餅·百年傳承
    百年慶三恆,經典老味道   傳承了五代人的慶三恆來自於京杭運河畔,依然保持著傳統手工工藝,是本地著名的老字號。   老式酥皮月餅的味道就是記憶裡童年的味道,一口咬下去,滿嘴的香甜暈開,如同幸福一樣讓人滿足……
  • 這個中秋,月餅我只選它:好食材大師制,復古又時尚,花喵將軍月餅!
    市面上的月餅太多了,挑得我眼花,不過,非得選一款高端大氣上檔次、價廉物美味道佳的好月餅不可!你可有推薦?」A:「那必須是選擇花喵將軍月餅!它由國家級名廚監製,不僅嚴選食材,傳承了滇味月餅的經典口味,還獨家研發出了加入玫瑰醬、金耳、蛋黃的口味。那包裝又復古又時尚,價格還特別親民,趕緊下單吧!」
  • 龍華古法手工月餅,到底隱藏著多傳奇的美味?
    掐指一算,離中秋賞月時又近了幾分,月餅季即將霸屏,千年古剎上海龍華古寺的淨素月餅不僅口感超好,經由高僧大德的佛力加持,更是吉祥滿滿哦。從食材的源頭到堅持古法手工製作,一切,只為給你最好的。還有,還有,還有,清澈的山東一級壓榨花生油、無添加劑的江蘇麵粉、反滲透淨化設備裡汨汨而出的淨化水……「小夥伴」們投奔的是一群茹素靜心的古法匠人,毫無違和感地一頭扎進千年歲月打磨傳承下來的龍華手工秘笈裡,只為,共同成就一枚,有信仰的月餅。
  • ​武漢丨找到四家冒著「死磕精神」的手工月餅,買來送禮不如自我犒賞
    ▲ 古法原香,老口味、老月餅,感受手工技藝的溫度。「80年代,為增加產量,使用機器製作月餅之風剛剛興起。機器做的坨坨,自然是比不上手作來得有生命。」王姐一邊輕輕的切開我最瞧不上的五仁月餅,一邊如是說。老武漢的傳統月餅其實只有三種餡,豆沙、火腿、五仁,其中以五仁月餅最為出名。
  • 商丘磚雕藝人潘明生:堅守傳承手工製作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海峰 實習生 朱雷通 如今傳統磚雕手藝受到機械化衝擊,但商丘磚雕藝人潘明生仍堅守傳承手工製作,堅持手工刻制四合院,樓臺寺廟等古建築。6月10日,在商丘古城陳家大院裡,記者見到了潘明生,他告訴記者:「現在磚雕活都是機械化了,傳統磚雕也越來越不賺錢。」邊說邊拿著刻刀一上一下刻著。潘明生介紹,他手裡的這把刻刀還是在初學時,徽派磚雕大師梅志光送給他的,後來壞了一次, 他把刀頭留下來,又重新做了個,這把刀主要是用來修邊,對於一些死角,空間小的地方會用到它。
  • 義亭月餅:在堅守中傳承 在創新中前行
    在義烏,襲用古法手工製作的義亭月餅,守望著古老而淳樸的義烏味道,在堅守中傳承,在創新中前行。 義亭是義烏的「糧糖之鄉」,物產豐富,義亭做月餅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1954年,義亭供銷社食品廠就成立了月餅生產作坊,是當時義亭唯一能夠生產蘇式月餅的單位。過去由於長期物質匱乏,製作工藝複雜的月餅是一年中難得嘗到的美味。每到中秋時節,供銷社就騰出三四間房子,僱傭周邊的糕點師傅集中生產。
  • 這家店的月餅,真的很「爛」……
    這塊看起來貌不驚人的叉燒皇,來自傳承了四代人的手藝。在高速發展的現在,港華依舊堅持全手工製作月餅,只為保留正宗的客家味。全手工製作的叉燒皇月餅步驟繁瑣,所謂慢工出細活,雖然手工製作慢,但幾十年傳統的客家味依然能夠體現在指尖之間,就連餡料也是用手拌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