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巴爾扎克就曾抱怨說:
我需要休息,讓我的大腦重新煥發活力,旅行能讓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須得有錢,為了賺到錢,我必須要工作...我陷入到了一個惡性循環裡,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
如今很多人就被困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憧憬著詩意和遠方,卻又不得不面對眼前的苟且。
這就是現實,越窮越要忙,可越忙卻越窮,成了多少人心中尷尬的痛?
1、為什麼你越忙越窮?
(1)思維方式,才是決定貧窮與否的根源
如果有一天你中了1000萬你會選擇怎麼花?
員工A,領了錢,花了三百萬買個房子,一百萬買輛車,兩百萬給父母養老,兩百萬去週遊世界,剩下的兩百萬就是留著給自己的養老錢。
員工B,中了1000萬後並沒有計劃著要買房買車,而是選擇自己開公司,把錢全部都投入到設備上。
因為這一筆投資和他自己的努力,他最終成為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房地產公司的老闆,現在的資產早已翻了好幾倍。
員工A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只想著怎麼花,沒想過怎麼利上生利,賺更多的錢。
員工B是富人思維,會想方設法的繼續創造財富而不是墨守成規只能看到自己所擁有多少錢。
思維方式,才是拉開貧富差距的根源。
(2)低效率勤奮,忙到沒有時間成長
在電視劇《上海女子圖鑑》裡有這麼一幕:
羅海燕做excel表格,不會用快捷鍵,一個數據埋頭算上半天,而旁邊的同事,用表格裡的算法公式,兩秒鐘就搞定。
這就是工作能力,做事高效是職場人最應該具備的素養。
什麼叫高效?
別人三小時完成,你只需要一小時,且質量還高,投入的越少,產出的卻越多,這就是高效。
而很多效率低下的人,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卻始終沒有太大的成長。
這就是差距,而且這種差距會越拉越大,正如有錢的越有錢,窮人越窮一樣。
(3)收入性價比太低,陷入貧窮死循環
在經濟學領域,有一個概念,「時間單位值」。
一個上班的白領月薪一萬,每天8小時工作,周末雙休。
一個攤煎餅的大媽,月薪2萬。
兩人一對比,攤煎餅的大媽比上班的白領掙得多多了。但真的是這樣嗎?
有人剖析了煎餅大媽的日常工作:每天凌晨5點起床;攤煎餅沒有休息日的概念,無論風吹雨打都要上班,為了能多掙點,必須要守到晚上9,10點,才能回家。
白領不用被風吹日曬,空調能擋住酷暑,每年都有出遊福利,每年都有年度體檢。煎餅大媽什麼都沒有。
白領月薪一萬,一個月工作22天,每天日薪是454元;每天工作8小時,時薪是56元。
煎餅大媽月薪兩萬,一個月工作30天,每天日薪666元;每天工作17個小時,時薪是39元。
財經作家瑋瑋說:「不要被高收入迷惑,很多人的高收入並不是由高價值勞動帶來的;他們高收入的背後,是高付出、高風險、高折舊,很多人是拿命在換錢。」
掙錢不能只看收入多少,而應該看單位時間收入的性價比。
越窮越要多花時間賺錢,越忙越沒有時間學習成長,便會越窮,這樣就會徹底陷入「貧窮的死循環」。
2、如何才能打破越忙越窮的怪圈?
(1)改變思維方式
《貧窮的本質》中有一段話:
窮人所陷入的困境與我們其他人的困擾似乎是一樣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堅定、拖延。的確,我們並不貧窮,受過良好的教育,見多識廣,但我們與窮人的差別其實很小,因為我們的認識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少得多。
要改變現狀,首先要改變思維。
人的認知帶寬是有限的,利用好我們的認知帶寬 ,減少我們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做的瑣事,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最重要的事情上。
不要為了省錢,把時間花在無謂的事情上,比如年輕的時候,為了找各種視頻資源,翻遍整個網際網路,而現在,我會花幾百塊錢,把幾個常用網際網路視頻VIP給買了,想看就看,節省的時間,做點別的事情,而不是在找資源的路上。
還有工作中,有很多瑣事原來都是自己做,現在發現有些事情可以分配出去,別人也可以做的很好,而把自己的時間用在最重要的事情。
(2)提高單位時間效率
曾經看到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比爾蓋茨走在街上,看到地上有一百美元,他應該會不屑於去撿,為什麼?
因為划不來,撿錢需要耗時1秒,而在這一秒內,他的身價已經上漲了兩百多美元。
高收入人群,時間單位值產生的價值,是低價值勞動的十倍甚至百倍。
我們要提升工作效率,從而使我們單位時間的收入增加!
在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制定一個to do列表,可以避免工作出現疏漏,忘記某些工作。
在記錄日程安排的時候,可以將每天的固定的時間任務記錄在筆記本上,隨機變化的工作任務記錄在便籤紙上,這樣方便查看和調整工作任務。
時常會增加新的工作任務,to do列表需要隨時調整。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程度進行分類,在時間和精力旺盛的時候,做重要緊急的工作,保證高質量的完成工作。
以結果導向,設定時間節點,例如每半個小時為單位,設置工作任務,倒著逼迫自己在規定時間完成。
(3)自我提升
電視劇《相愛十年》中,劉元去一家日本企業工作,最開始,僅是一家底層的行政文員,每天的工作是倒垃圾、擦桌子、擦樓梯、端茶送水。
除了做體力活,還要忍受同僚的冷嘲熱諷,每天都很累。
儘管如此,為了能在這家公司長遠發展,劉元還是擠出時間去報了一個日語培訓班,每天堅持學習。
一次偶然的機會,日企老大要去參加一次活動,需要劉元幫忙。劉元很自然地直接用日語和他溝通。日企老大非常驚訝:「劉元君,你日語很好呀。」
劉元滿面微笑,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此後,劉元在這家日企一路晉升,最終成為職位最高的中國員工。
所以,無論你處在什麼時刻,一定不要讓自己忙死,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意志力都耗費在無效重複之事上,也就是不要把所有精力都耗費在工作上。
每天留出時間,留出精力和意志力,給自己刻意訓練,讓自己時間增值。
3、寫在最後
於宙在書籍《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中有這麼一句話: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一件事情,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
大部分人看似的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
願你我都能成為富有成效的忙碌者,把短暫而珍貴的一生,變得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