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學霸」方姓最多 莆田方氏家族出132名進士

2021-02-20 方氏宗親總會

點擊上面方氏宗親總會即可加入全球方氏群!匯集天下方氏人,傳播方氏文化和正能量!

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於河南一帶,默默無聞。直到西漢末年,他們逐漸東遷,在安徽形成望族。唐朝時,方姓人便已定居海外。他們的根,都在河南。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個進士,成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對「父子進士」,更是成為文壇佳話。方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河南商報記者徐方方

漢末外遷

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

方姓文化研究會的方為民說,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在河南一帶;西漢末,方姓族人東遷至安徽,逐漸形成望族。

唐朝時,方姓人分布於中原、華東和江南各地;宋朝時期,方姓人則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帶,同時,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是方姓人的聚居地。

宋元之際,有方姓人為避亂遷至海南。方為民說,到明朝時,方姓的人口形成以浙江為中心,向四周發散的格局。

據公開數據顯示,方姓人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0.36%,有400多萬。目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南兩省,大約佔方姓總人口的34%。其中,安徽為當代方姓第一大省,佔方姓總人口的18.5%。

遠播海外

韓國方氏的根也在河南

禹州方氏研究會會長方留栓說,早在公元669年,應新羅國王邀請,大唐皇帝就派翰林學士、文化使者方智攜帶「六禮」和「九經」東渡朝鮮半島。

「韓國方氏根在河南」,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曾在《百家講壇》中表示認同,他稱,韓國著名的溫陽方氏,就是從河南遷過去的。

到韓國後,方智成了「香餑餑」。因受到韓國多位學者的勸導,方智選擇定居韓國。相傳,他後來娶了張氏為妻,後裔約有十萬人。

1986年,有媒體報導,來自韓國等地的方氏族人,專程趕到禹州方氏祠堂尋根拜祖。

禹州方崗鎮宣傳幹事劉豔紅稱,在2009年清明節前夕,韓國方氏代表團就曾出席「方氏總祠堂第二期擴建工程奠基典禮」;2012年7月,韓國溫陽方氏宗親會秘書長方丙健帶領11人,專程到河南方崗鎮祭祖。

父子進士

莆田方氏家族,出了132名進士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方姓名人242人,據統計,按名人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出國成榜樣,遷至南方一樣響噹噹。」方留栓很是自豪。

在宋代,福建莆田雖偏居東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名揚天下。有文獻記載,最早遷入莆田的方姓人,在莆田科舉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據統計,兩宋319年間共舉行了118次進士考試,錄取進士約39000人,其中福建籍進士7000多人,名列全國第一。而只有三個縣的莆田,卻有970多人考中進士。

令人更意外的是,莆田方氏家族考中進士的有132人,為諸姓之冠。「28對父子進士、26對兄弟進士,讓莆田的方氏成為文壇佳話。」錢文忠讚嘆不已。宋朝莆田的方氏,個個是「學霸」。

藏書萬卷

看「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莆田的方氏盛產「學霸」秘訣是什麼?如果能一覽宋朝時方略的萬卷樓、方萬的一經堂、方漸的富文閣等,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的方老師說,方略的萬卷樓又稱藏書樓,因藏書達5萬卷以上,故有「白杜萬卷藏書樓」之美譽。

萬卷樓是在宋天聖八年(1030年),由著名藏書家方峻在祖傳藏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方峻曾孫方略時,藏書已擴充到1200箱。

方老師說,後來,方略的弟弟方翥辭官回家,閉門18年讀盡藏書,頗負盛名。

據史料記載,南宋史學家鄭樵著書立說時,曾多次到萬卷樓借書,最終完成歷史巨著《通史》,並與方翥成為好友。

歷史上,被「滅九族」並不鮮見,而被「滅十族」的,恐怕只有方孝孺。慘遭滅門之後,方孝孺是否留下直系後裔,一直是個謎。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投稿  | 認為不錯點在看↘↘

相關焦點

  • 宋朝「學霸」方姓最多! 方氏家族出132名進士!威武!
    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個進士,成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對「父子進士」,更是成為文壇佳話。方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方姓文化研究會的方為民說,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在河南一帶;西漢末,方姓族人東遷至安徽,逐漸形成望族。
  • 方氏家族簡介
    晚唐另一支遷莆方姓為古歙人方廷範官長樂,被封金紫光祿大夫"。生7子,其中6子皆仕,時稱"六桂聯芳",尊方廷範為"六桂之父",後裔稱"金紫六桂方氏"。該支方氏的一些外遷支派以"六桂堂"為堂號.宋明時期,莆田方氏科舉盛況空前,科甲人物競達360(進士和舉人)多人.兩宋方氏有28對父子、26對兄弟中進士,進士多達132人.居莆田諸姓之冠.
  • 【一方望族--雲霄縣方氏】
    還有現代化學教育先驅方錫疇民國任雲霄縣長方克莊中央教育部秘書方志懋縣參議會議長方志賢曾任松溪、邵武縣長,國民黨海外黨務總幹事方鍾徵 還據《雲陽方氏譜牒》記載,自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起至清光緒末(1908年)的400多年間,登科仕第者(舉人、進士)30多名,庠生、監生共193名。
  • 莆田六桂堂
    據史志和姓氏譜系,洪氏出於唐堯時的共工,江氏為虞舜時伯益的後裔,翁氏為周昭王庶子諡(又名庶任),被賜姓翁為開基始祖。方氏為神農氏八世孫帝榆罔後裔方雷氏,另一支則源於周代卿士方叔。龔氏起源於神農氏後裔的共工氏。《萬姓統譜》有載「龔氏之先共氏,避難加龍為龔、望出武陵」。汪氏為春秋時魯國大夫汪候的後裔,這些都是有史可證的。
  • 莆田宋代阮氏出了23位進士!
    莆田右廂驛前街阮巷(今城廂區龍橋街道太平社區龍門)人。阮遵孫,阮之才子。宋紹聖元年(1094)畢漸榜進士。知建陽(今屬南平)縣,縣多宦族,刻薄強狠,初窺伺邑官,隨其所欲而啗之,於是,予奪悉出其手。阮駿既視事,律己以嚴,發奸摘伏,鋒銷角折,一無敢犯,號為「霹靂手」。中大夫周熊力薦其才,謂阮駿治績居最,擬除潮州,謗者不已,乃出監台州稅,處之怡然。
  • 方氏堂號大全,看看你屬於哪一個?
    堂號方姓最有名的堂號,是「壯猷堂」和「正學堂」,分別取自於周朝方叔和明初文學家方孝孺的典故。據不完全統計,方姓的堂號有河南堂、壯猷堂、正學堂、六桂堂、衍慶堂、敘倫堂、孝思堂、存雅堂等100多個堂號。 4、嶽陽方氏之始遷祖澄,五代後唐同光二年,由南昌播遷嶽陽。 ●壯猷堂:河南·洛陽。方姓最有名的堂號之一。據有關史資和《方氏宗譜》記載,來自周朝方叔家堂。雷公63世孫方叔,輔周宣王中興,帶三千兵馬攻打楚國,名震天下,被蔭封為「壯猷元老」,在《詩經》中有《小雅·採芑》歌之。不少支系宗譜上的《壯猷堂》、《元老堂》即來源於此。
  • 【家族文化】桐樅方姓到底有多少分支?
    ○字輩,名字表示家族輩份的字(多為名字中間的字),俗稱派。其意均為修身齊家。安民治國,吉祥安康,興旺發達。字輩是中國傳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種特別「禮」制,它一直延續到現代。○由於各種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後,世人對字輩譜變得陌生,這種現象在年輕一代更為明顯。○小編為你整理了桐樅方氏家族簡介及字輩派行,一起來看看吧。
  • 方家人你知道嗎?
    點上面「方氏總群」加入方氏家族!
  • 這是目前最全方氏家族介紹!有補充請底部留言
    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據《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今浙江 定海縣東),其後以邑名「翁」為姓。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陽興福裡(今莆田市北高竹莊),為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閩國 年間(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
  • 方姓人你可能不知道,方家有個沿襲300年的習俗
    方姓是燧人氏風姓支。燧人氏始立「番」,辨方正位,故其字上「方」下「人」,即「人方」,其地崑崙山稱「方」山,繼承者為方夷、方雷氏、防風氏、房氏,並創立方牙、方舟。方氏至今有近4700年的悠久歷史始祖方雷後逐漸分衍成兩個姓氏「方姓」和「雷姓」源於姜姓,出自遠古帝王神農氏裔孫雷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為氏。
  • 方氏家譜匯總!方家人一定要看看!太全了!
    一山衍派六桂聯芳上聯典指傳說中的方氏起源。相傳炎帝神農氏的八世孫帝榆罔的長子方雷氏,因協助黃帝伐蚩萬有功,被封於方山(今河南省嵩山一帶),成 為方氏的始祖。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固始人方廷範的六個兒子仁嶽、仁載、仁瑞、仁逸、仁遜、仁遠相繼都中了進士,時人稱「六桂聯芳」,稱方廷範為「六桂之 父」。
  • 【卓氏頭條】 卓氏家族簡介
    廣東潮汕卓氏——晉翁晉華兄弟元代落籍峽山潮汕卓氏大都來自福建莆田。莆田人卓晉翁、卓晉華兄弟於元代(1279-1368)由莆田遷徙入潮,落籍潮陽縣大宅(今峽山鎮)。傳至他的孫子卓西河於明正統年間(1436-1449)分創惠來都東安(今惠來縣惠城鎮)。卓西河長子卓良朋、次子卓良友後來又遷居陸豐曲清、華美另創基業。
  • 卓氏家族簡介
    廣東潮汕卓氏——晉翁晉華兄弟元代落籍峽山潮汕卓氏大都來自福建莆田。莆田人卓晉翁、卓晉華兄弟於元代(1279-1368)由莆田遷徙入潮,落籍潮陽縣大宅(今峽山鎮)。傳至他的孫子卓西河於明正統年間(1436-1449)分創惠來都東安(今惠來縣惠城鎮)。卓西河長子卓良朋、次子卓良友後來又遷居陸豐曲清、華美另創基業。
  • 他姓方,也是方姓唯一的百歲開國將軍,他是誰?
    在革命年代,我們方姓也有不少軍人前赴後繼,為了新中國,他們捨生忘死,建立了不朽功勳!當代方姓的人口已達到450多萬,為全國第六十二位姓氏,其實往年方姓出自方雷氏。神農炎帝十一世孫即八代帝榆罔長子曰雷,黃帝伐蚩尤時,雷因功被封於方山(今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於方山後,稱方雷氏,子孫以地為氏,分為雷姓和方姓。 方姓有一些史學家統計是15位開國將軍,方強、方正平2位中將和13位少將。
  • 方氏宗祠總匯&第一部(全國)
    出前殿經兩側甬道升數級臺階至中殿,殿門正中額曰「議事廳」,中設木桌一排,木椅一圍,供合族之人圍坐議事之用。中殿後牆正中懸掛中堂一幅,中為方氏始祖雷公畫像,旁配對聯,字為柳楷,聯語及書法皆甚精工。聯及字,為族孫方應展所撰所書,畫像據知者云為應展之兄所畫,一門兄弟,書畫合璧,甚為難得。我方家世代奉儒守官,雖罹朱棣之禍而官聲不顯,然儒業承傳歷久不衰,此聯可證。
  • 【璩方氏】 被遺忘的桐西望族
    桐城文化具有獨特的家族傳承特徵,歷來有「張、姚、馬、左、桂林方」五大政治家族和「方、戴、劉、姚」四大文學家族之說。對此無需在這裡作過多的評說,因為對上述政治和文化家族的研究已經見慣於各種媒體和宣傳資料。然而,桐城文化博大精深,其外延和內涵遠超乎人們的想像,至今還有豐富的歷史積澱急需我們去挖掘。
  • 潘贊化與璩方氏​
    自從那時,我才是第一次聽到潘贊化這個名字,並不知道他與我璩氏還有淵緣呢。潘贊化是民國初期桐城的地方要員。他的老家是桐城練潭潘家樓,本人出生在天津。他既是方姓的外孫,又是方姓的女婿。不過,更確切地說,他既是璩姓的外孫,又是璩姓的女婿。桐城的方姓很多,有桂林,會宮,魯谼等。與潘贊化有淵緣的這個方姓,原本就是姓璩,是桐城璩姓的二房。
  • 莆田林氏進士名錄
    莆田林氏進士名錄自唐貞元七年(791)林藻中進士成為閩人進士之始,至清光緒廢科舉止的1145年中,莆田一邑中進士者多達2000多人,其中狀元11人,又有武狀元11人。尤其宋、明兩代,莆田科甲鼎盛於八閩,總計有1941人,其中狀元9人,榜眼4人,探花5人。其中莆田林氏就有231人,另有特奏名65人,推恩特奏名2人,射中推恩1人,賜進士1人,特賜進士1人等70人。
  • 軍城留芳:莆田華亭山牌始祖黃豐宋隆興癸未科特奏進士黃豐後裔
    仙錫諱洲號厚卿行火十七龍公乳名敵長子分居烏林後坑遊洋龍溪方氏孺人出為晉邑後坑之祖卒葬後坑山之原子一潘山裔居東石湖頭鄉黃宅仙舉諱濤字雲賓號檗卿晚號鶴臯行火十八龍公乳名敵次子居仁和檗谷遂為檗谷之祖潯海施氏出卒葬煙墩山之原子二長諱子文次諱子海仙逸諱瀛號永卿行火十九龍公乳名敵季子司教於南漳卒於官裔居龍邑觀音山北溪頭黃宅潯海施氏出楷公字仙林晚號雷峰行火二十徼長子承父命居興化軍城西雷山巷黃太常寺卿第宋崇寧癸末年四月十三日生宋淳熙乙巳年十月廿八日卒配謝氏子三長乾之號漳江居西林城溪塘次兌之號漳濱裔居龍溪沙阪沙洲季巽之號漳溪居軍城分衍吳縣黃厝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