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方」,就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方氏大家族」,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方氏大家族。弘揚方氏文化,傳播方氏正能量,結識天下方氏宗親。
今年3月,全球方氏後人齊聚禹州方氏祠堂祭祖
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於河南一帶,默默無聞。直到西漢末年,他們逐漸東遷,在安徽形成望族。唐朝時,方姓人便已定居海外。他們的根,都在河南。宋代,福建莆田的方氏家族出了132個進士,成為各姓之冠。其中的28對「父子進士」,更是成為文壇佳話。方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方姓文化研究會的方為民說,方姓源於北方,盛於南方。先秦時期,方姓人活動在河南一帶;西漢末,方姓族人東遷至安徽,逐漸形成望族。
唐朝時,方姓人分布於中原、華東和江南各地;宋朝時期,方姓人則主要集中在福建一帶,同時,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也是方姓人的聚居地。
宋元之際,有方姓人為避亂遷至海南。方為民說,到明朝時,方姓的人口形成以浙江為中心,向四周發散的格局。
據公開數據顯示,方姓人大約佔了當代人口的0.36%,有400多萬。目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安徽、河南兩省,大約佔方姓總人口的34%。其中,安徽為當代方姓第一大省,佔方姓總人口的18.5%。
禹州方氏研究會會長方留栓說,早在公元669年,應新羅國王邀請,大唐皇帝就派翰林學士、文化使者方智攜帶「六禮」和「九經」東渡朝鮮半島。
「韓國方氏根在河南」,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曾在《百家講壇》中表示認同,他稱,韓國著名的溫陽方氏,就是從河南遷過去的。
到韓國後,方智成了「香餑餑」。因受到韓國多位學者的勸導,方智選擇定居韓國。相傳,他後來娶了張氏為妻,後裔約有十萬人。
1986年,有媒體報導,來自韓國等地的方氏族人,專程趕到禹州方氏祠堂尋根拜祖。
禹州方崗鎮宣傳幹事劉豔紅稱,在2009年清明節前夕,韓國方氏代表團就曾出席「方氏總祠堂第二期擴建工程奠基典禮」;2012年7月,韓國溫陽方氏宗親會秘書長方丙健帶領11人,專程到河南方崗鎮祭祖。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方姓名人242人,據統計,按名人比例,方姓名人率居第11位。「出國成榜樣,遷至南方一樣響噹噹。」方留栓很是自豪。
在宋代,福建莆田雖偏居東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名揚天下。有文獻記載,最早遷入莆田的方姓人,在莆田科舉史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據統計,兩宋319年間共舉行了118次進士考試,錄取進士約39000人,其中福建籍進士7000多人,名列全國第一。而只有三個縣的莆田,卻有970多人考中進士。
令人更意外的是,莆田方氏家族考中進士的有132人,為諸姓之冠。「28對父子進士、26對兄弟進士,讓莆田的方氏成為文壇佳話。」錢文忠讚嘆不已。宋朝莆田的方氏,個個是「學霸」。
莆田的方氏盛產「學霸」秘訣是什麼?如果能一覽宋朝時方略的萬卷樓、方萬的一經堂、方漸的富文閣等,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的方老師說,方略的萬卷樓又稱藏書樓,因藏書達5萬卷以上,故有「白杜萬卷藏書樓」之美譽。
萬卷樓是在宋天聖八年(1030年),由著名藏書家方峻在祖傳藏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到方峻曾孫方略時,藏書已擴充到1200箱。
方老師說,後來,方略的弟弟方翥辭官回家,閉門18年讀盡藏書,頗負盛名。
據史料記載,南宋史學家鄭樵著書立說時,曾多次到萬卷樓借書,最終完成歷史巨著《通史》,並與方翥成為好友。
歷史上,被「滅九族」並不鮮見,而被「滅十族」的,恐怕只有方孝孺。慘遭滅門之後,方孝孺是否留下直系後裔,一直是個謎。
宋朝「學霸」方姓最多!
方氏家族出132名進士!
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