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拜金主義背後的親情,考驗更多的是人性

2020-12-15 喜書芳菲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只要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莎士比亞

莫泊桑,法國短篇小說巨匠,與契訶夫、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莫泊桑善於通過人物表情、行為、語言等揭示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通過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來描繪當下社會中人物的生活百態以及人性背後隱藏的深層次涵義。

簡單來講,這篇小說主要圍繞「我」的叔叔于勒貧富的變化,描繪出「我」的雙親——菲利普夫婦所做出的反應以及心理上的變化過程。從對金錢滿懷的希望到對希望破滅的失望,乃至對親情的認同到最後對親情的咒罵、怨恨和拋棄,無不影射出菲利普夫婦人性深處的劣根性。

01 精緻的拜金主義者——菲利普夫婦豐富的心理變化

【最初的人設】「我」的叔叔于勒,因為早年不務正業、揮霍錢財,耗盡家裡全部資產,甚至侵蝕掉「我」父親的錢財。家裡人一致認為于勒是無賴、壞蛋和流氓。

【人設的轉變】當到美洲的于勒寄來信說自己賺了錢,並願意補償「我」的父親——菲利普因他而受的損失時,家裡人興奮不已,尤其是菲利普夫婦。大家之前心頭的那個無賴于勒被認為是正直、有良心的人。

【人設的堅定,希望的火種】兩年之後,于勒第二次寄來的信成為了家裡的福音書,並每天念一念,向朋友展示。十年之後,隨著時間的流逝,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期望與日俱增。

「我」的母親常說:「等我們的好于勒回來了,家裡就會富裕的,總算這一家子出了一個能人!」「我」的父親始終重複他那句老話:「唉,要是于勒就在這條船上,那該多好!」

【人設的崩塌,希望的破滅】當一家人到澤西島旅遊時,菲利普發現牡蠣販子很像于勒。作者莫泊桑著力描畫了他的臉色和眼神:「臉色煞白」與「目光也很古怪」。當船長證實這個牡蠣販子就是于勒時,菲利普的臉色和眼神是:「臉色變得慘白」與「眼神驚慌不安」

仔細思考,我們不難釐出一條頭緒:

于勒揮霍無度(無賴)——于勒賺錢承認補償(正直)——兩次寄信表明心跡(希望)——確認于勒真實身份(失望)

整個小說在情節結構上,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圍繞于勒的命運展開了跌宕起伏的深刻描寫。最終的結局導致菲利普夫婦十多年的發財希望破滅,中途刻畫了他們急劇變化的複雜的內心活動,淋漓盡致地凸顯了他們夫婦內心精緻的拜金主義思想,也揭露出當下社會背景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念。

02 有時候,親情在金錢面前會顯得一文不值

從整個小說的故事推進和情節來看,菲利普夫婦對自己親弟兄于勒的態度或者認識是以這種思路來貫穿全文的:從最開始的無賴,再到正直,最後回歸於無賴。如此善變的心理活動,無非就是內心的金錢欲望在作祟。

「我想就是他,你待會兒去向船長打聽打聽。可一定要特別小心,別讓那無賴再來拖累我們。」母親突然變得非常憤怒,說:「我早就知道這個騙子幹不成任何正經事,早晚會來拖累我們,誰能指望達弗朗什家的人會有點出息。」

【親情的拋棄】當菲利普夫婦確認于勒身份之後,心頭十多年的希望頓時破滅。他們並沒有顧及骨肉之親,與狼狽不堪的于勒相認。相反,卻一改之前的態度,對這個失望的親弟兄表示異常地憤怒和嫌棄。甚至在最後,一家人旅遊完畢,為避免與他再次碰面,竟然改乘了其他輪船。典型的金錢主義思想在菲利普夫婦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寫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一個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

朋友小郭的父親有一個弟弟,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哪怕是父母過生日,平時也沒打一個電話予以關心問候。後來因為小郭爺爺老家的土地和房子被徵用,政府補貼了一百多萬。得知父親獲得了如此大的一筆錢財,小郭的叔叔,也就是小郭父親的弟弟,立馬趕回老家,打算與他的哥哥「分家產」。弟弟很直白,開誠布公,直接說明意圖,他「死纏爛打」,小郭的爺爺拗不過。考慮到小郭父親平時的孝心,爺爺就給父親多分了三十萬。那個常年在外的叔叔見自己的錢少了,就大吼大叫,時常找爺爺「麻煩」。本來就體弱多病的爺爺哪裡禁得起如此大的鬧騰。沒過多久,爺爺去世了。後來,小郭的叔叔就將小郭的父親告上了法庭......

至於後面的法庭宣判結局如何,我覺得不重要。重要的是,爺爺人沒了,家庭沒了,血濃於水的親情沒了。

現實生活中,親情在金錢面前會顯得一文不值。因為,在面對【親情】和【金錢】這兩個選擇的時候,大多數選擇了後者。

03 金錢至上的思維,人性的特質會暴露無遺

① 虛榮心

小說前面就對菲利普家庭作了描述。比如,處處都得精打細算,力求節儉;有人請吃飯,從不敢答應,以免回請。家裡的吃穿用,買的都是便宜貨,商店裡的清倉品……

然而,每逢周天,一家人都會衣冠楚楚到防波堤上去散步。父親身穿禮服、母親五彩繽紛、姐姐裝扮妥善,一家人行走在街上,神態莊嚴,一本正經,舉止凝重,腰板筆挺,雙腿繃直,如此這般跨步前進,似乎他們的儀態絕非小節,而是關係到某種宏圖大業。

而他們所謂的宏圖大業就是:【傻傻地看著遠方的遊輪,以迎接曾寫信承諾給他們經濟補償的弟弟于勒】!

②自卑心

據作者所言,二姐的婚姻,主要是因為于勒寄來了那封充滿希望的信。否則,那位年青的公務員不會看上家庭寒磣的二姐。當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確認于勒身份的時候,「我」的母親卻不假思索地說到:

「必須把孩子們支開。約瑟夫既然已經全知道,就讓他去把他們領回來,千萬要小心,別讓女婿知道這件事。」

與其說是菲利普夫婦擔心女婿知道于勒真實身份而退婚,倒不如說他們內心貧窮的那份自卑感在作祟。

③金錢欲

《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產生的主要背景是,當下法國的小資產階級許多面臨破產,甚至已經破產的尷尬窘困,這是一個很普遍的社會問題。許多不甘心的資產階級紛紛出海,遠赴其他國家或者大洲,以期賺取巨額財物再榮歸故裡。

在那個社會,很多人都懷揣著金錢的欲望,想為自己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榮歸故裡」。很多人不僅被強烈的金錢欲衝昏了頭腦,甚至還淪落為社會最底層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于勒就是作者想要刻畫的一個人物。相信于勒這個人物只是芸芸社會中廣大破產小資產階級中的一個縮影吧。

《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說是中學時代學過的一部作品。當時年紀小,只知道這是一位名人作家的小說,也是必讀的作品,對裡面的更深層次涵義知之甚少。時隔十多年,再一次品讀咀嚼,竟有別樣的收穫。

相關焦點

  • 入選語文課本的《我的叔叔于勒》和《百萬英鎊》,你看懂了嗎?
    飢腸轆轆的「我」捲入了兩個倫敦富商兄弟的打賭,將一張無法兌換的百萬鈔票贈予「我」一個月,看「我」在規定時間如何應對。結果「我」通過這張巨額大鈔,輕鬆地在英國立足,並聲名鵲起順當地躋身進倫敦的上流社會,並且利用自己的名聲順勢而為成功賺取了真正的一百萬,同時還收穫了美滿的愛情。《我的叔叔于勒》是以「我」從孩童的角度去感受家人對叔叔于勒的態度轉換。
  • 再讀《我的叔叔于勒》:窮在鬧市無人問,窮人的艱辛越早明白越好
    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圍繞著主人公于勒展現了金錢的崇高地位,以及社會底層者無力改變現實狀況的悲慘。1、底層的卑微者,沒有動作,語言和思想于勒是誰,也就是"我"的叔叔,菲利普夫婦本打算是來投靠這個叔叔于勒的,但是是在遊船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忽視了他。他們的眼裡只有漂亮太太吃牡蠣的優雅,旁人不值一提。
  • 從于勒叔叔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有個好哥哥有多重要
    前幾天重讀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從于勒的遭遇聯想到不少事。 于勒在美洲賺了點錢,後來卻淪為流浪漢,在一條船上賣牡蠣餬口。偶然撞見他的兄嫂將他視為「飛來橫禍」,避之不及,更不用說與他相認了。
  •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5課《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練習及參考答案
    3.依次填入句中橫線上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1)于勒叔叔把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吃得   之後,還大大佔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 (2)我發了財就會回勒阿弗爾的。我希望   ,那時我們就可以一起快活地過日子了。
  • 《三隻猴子》:親情疏離背後的人性拷問
    情節簡單,表演自然,錫蘭通過以小見大的手法將土耳其當下的社會背景以及人性中的懦弱與無奈呈現在觀眾面前。通過這部電影有人看到了欲望,有人看到了謊言,我卻更多關注這個悲劇家庭中親情關係的疏離。父親為了改善生活擅自決定替政客頂罪;母親為了滿足兒子要求,去向政客要錢卻身陷感情漩渦;兒子因窺見母親出軌邪惡的場面,洩憤殺人。
  • 不要懼怕拜金主義
    不再相信某個全能的神高於你,不再有比你個人重要的什麼主義,人不值得為某種理念犧牲,市場經濟讓人務實,它不停滿足個人的需求,使人活得更有尊嚴、更健康、更快樂。人人高喊信仰的時候,那種狂熱,倒更像置身於恐怖分子訓練營,信仰讓你死,你怎麼還會苟活?拋頭顱灑熱血去了。 批判完「信仰缺失」後,緊接著譴責「拜金主義」了,後半句是:……現在的人哪,眼裡只有錢了。
  • 不要試圖去考驗友情,往往最後考驗的是人性,傷的是感情
    有些人,總想著去考驗考驗友情來看下自己的人格魅力有多高,人緣有多好,殊不知,最終考驗的只會是自己,傷的是彼此的感情。友情是用來相處的,用來互相幫助的,不是用來考驗的,如果你交往一個朋友一段時間就想來考驗一下,那麼我會告訴你,最終慘敗的只會是你。因為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也不喜歡被考驗,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山高路遠知馬力,日久方能見人心。
  • 拜金主義何以在當下時代盛行?
    拜金主義是指以追求金錢為人生的最終旨歸的一種價值觀。拜金主義在當下社會十分盛行,諸如「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這樣的觀點層出不窮。儘管在人們的普遍價值觀中,拜金主義尚包含著貶義的色彩,但面臨著當下時代日益複雜人生困境時,好多人會私下裡贊同拜金主義的合法地位,認為沒有比錢更值得的東西。究竟是何種因素導致大眾價值觀的悄然轉變呢?
  • 《百萬英鎊》:一個底層男人暴富的背後,是作者對拜金主義的諷刺
    所以,亨利出手拯救勞埃德不僅僅是出於好心,更多的是幫助自己。隨著亨利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人知道亨利的存在,越來越多人渴望與他攀上關係。當亨利到飯店吃飯時,老闆對他說:「任何時候想來就來,想吃什麼就點什麼,帳可以賒著,想賒多久賒多久。」
  • 《斑點帶子案》,人性的貪婪,不必去考驗
    也許我的考慮是多餘的,我一直認為人們不應該把沒有自立能力的女孩託付給諸如繼父、後爺爺之類的人照顧。沒有親情的聯繫,指望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對自家的孩子照顧有加,這是對人性的考驗。而這種考驗的結果,有可能收穫滿滿的感動,也有可能收穫意外的驚恐與無盡的傷痛。
  • 又到蠣肥上市時 ‖ 吃著透鮮(xuan)的蠣肉,我想起了《我的叔叔于勒》
    說起牡蠣,想必大家又能記起《我的叔叔于勒》裡吃牡蠣的情景,那極致的吃法,想必又勾起了你的無限饞緒了吧?在我們海陽,最原生態的吃法是在礁石上直接打下來的海蠣子就著玉米面餅子吃,一個海蠣子一口焦黃的餅子,那滋味,那留在唇齒之間的感覺,簡直了!
  • 《檀香刑》:殘酷的刑罰背後是人性的撕裂,是對人性的體恤反思
    在一次次剝示這些刑罰變異本質的同時,莫言又以濃鬱的體恤情懷,反思了人性中豐富與複雜的內質,並將這些內質投置在親情與欲望之中,以種種撕裂的方式,使它們不斷地處在自我煎熬與自我折磨的矛盾狀態。01 人性在親情中的撕裂小說中的三個重要角色孫丙、趙甲和錢丁,通過眉娘這一特殊的紐帶,分別變成了親爹、公爹和乾爹。儘管這「三爹」在倫理關係上還顯得有些暖昧,但這種特殊的角色身份,使他們構成了一種傳統意義上的親情關係。
  • 《夜色溫柔》:解讀菲茨傑拉德美國夢的破滅,與拜金主義的揭露
    我看不清什麼花兒在我腳下,也望不見什麼花兒在枝頭掛,但是,在溫馨的黑夜,我卻能猜想這個季節的每一種芬芳,那就該有香草、灌木和野果樹的花。這些都使得人們更為重視這部作品,並且對於其背後的價值與迷幻,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與解讀。主人公迪克的生命在《夜色溫柔》這部作品中展開。
  • 不要高估親情,不要低估人性
    孫儷賣的第三套房,是座老洋房,賣家是一對老夫妻------宋爺爺和江奶奶,在他們那裡,我看到了最美的愛情,也看到了惡毒的人性。這套房子最早屬於三姐妹,江奶奶是老小,她的兩位姐姐都已經去世,產權自然就成了她們兒子的,也就是江奶奶和兩個外甥共有這套房子的產權。
  • 科比去世八個月,妻子把母親趕出家門:別高估親情,別低估人性
    背後推手,是她的親生母親。前幾天瓦妮莎的生母索菲婭上了一檔電視節目,淚聲俱下的訴說自己被女兒掃地出門:「瓦妮莎告訴我需要我離開我居住的房子,並且她還跟我說她想要回她的車,並且現在就要」。節目播出後,瓦尼莎發布聲明,宣布與母親斷絕關係:「現在我看清了,與我母親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比痛苦還難以言說,我希望有關我們個人關係的一切都到此為止」
  • 曉語——你認為的親情是什麼?
    這是愛情,這是婚姻,情侶通過結婚也會成為親情,只是它比普通的親情更進一步,擁有使雙方心動的愛情一體化聯繫這是組建的家庭,有了家庭之後,就都有了親情。親情,是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姑姑嬸嬸等等之間的感情,從互不相識的素人通過組織家庭,變成了一家人,之間有了親情,相互陪伴,相互關心。
  • 中華民族須警惕享樂和拜金主義
    中新社青島九月二十一日電(記者趙海燕)中國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世貿組織研究會會長薛榮久在這裡舉行的「二000年世界華人論壇」上演講時呼籲,隨著財富的增加和獲取財富手段的增多,中華民族必須警惕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泛濫,必須升華出一種超越感性、超越享樂的高尚的精神追求。
  • 拜金主義腐蝕掉了中國人的靈魂
    環球網還就此發起了一項在線調查,結果顯示,80%的受訪網民承認中國是第一「拜金主義」國家。多數人認為,「GDP至上觀念」、「忽視傳統文化教育」、「法制建設滯後」以及「西方國家影響」是導致中國拜金主義泛濫的原因。其實一個人拜金並不可怕,但是得有一個「靈魂」,這個靈魂也許是真愛,也許是正義,也許是良心,也許是其它的品德。
  • 真相曝光後我看到人性醜陋
    大家有沒有見過被金錢蒙蔽的親情呢?人情這東西,本是人性中美好的東西,在親情、友情和愛情的氛圍中,我們感覺無比的溫暖和幸福,也是我們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源泉,讓我們倍感和諧美滿。而背後的這個推手,正是她的母親。前幾天,瓦妮莎的生母索菲婭上了一檔電視節目,聲淚俱下地訴說自己被女兒掃地出門:「瓦妮莎告訴我需要我離開居住的房子,並且她還跟我說,她想要回她的車,並且現在就要。」
  • 要看透人心,人性經不住測試,感情經不起考驗
    揭秘人性,解析情感,一針見血;想要閱讀更多文章,就點擊右上角藍字關注我吧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任何關係一旦遇到利益,立刻就會現出原形。假如一個男人追你,窮追不捨,信誓旦旦,非你不娶,怎麼樣才能擺脫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