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直5萬畝春播馬鈴薯定植在地 濟南破解農資運輸、人員調配難題...

2020-12-23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日訊 沒有往年人山人海的「大會戰」,僅用30天,濟南市平陰縣孝直鎮的5萬畝春播馬鈴薯便全部定植在地,為保濟南市民「菜籃子」再添一份力。疫情防控固若金湯,外地的農資如何運進來,本地的蔬菜怎麼賣出去,農業生產如何調配人手?全民戰「疫」背景下,全國各地紛紛立足實際,一手抓防控、一手保春播。

卡口「中轉站」讓外地農資進來

平陰縣孝直鎮是濟南市「菜籃子工程」示範基地,多年來,全鎮5萬畝無公害「馬鈴薯—夏玉米—大白菜」三作三收種植模式,畝均效益近萬元,是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為趕春季「菜荒價高」的好行情,多年來,孝直鎮的馬鈴薯都是一開春就播種。春節前,菜農們做好各種準備,只等節氣一到,就搶先播下這「希望的種子」。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春播節奏。人員不能聚集,農資無法購進,這承載著全鎮6萬農民收入和保濟南市民「菜籃子」的馬鈴薯,還種不種、怎麼種,就像一個大大的問號,擺到了孝直鎮主要領導的面前。

「疫情要防,土豆也得種。不種,濟南市民吃什麼,咱們農民靠什麼?」沒有任何猶豫,孝直鎮黨委書記胡茂國便定下了這樣的調子,並立即得到了上至領導、下至農民的一致支持。抓防控、保發展,成為全鎮幹部群眾的共識。

根據多年形成的種植習慣,春播馬鈴薯需要的肥料,勤勞的菜農早已備在家中,竹坯、薄膜等物資都是從周邊的東平、肥城等鄰縣現用現買。若在往年,村民一個電話,農資商就送貨到地頭,但是今年,疫情成為攔路虎,再加上孝直鎮本身就是一個「雞叫鳴三縣」的邊界鎮,鄰縣又檢測出確診病例,各村、各卡口守得固若金湯。

怎麼辦?放車進來,可能會傳播疫情;但不放車進來,馬鈴薯就沒法種。又一個兩難的「選擇題」被拋在了監測卡口。「很簡單!讓他們的車卸下貨,我們的人嚴格消毒,然後村民出車拉回來就是了。」於是,孝直鎮創造性地在東、南兩個卡口設置了中轉站,專門用於臨時存放各類農資。

設立中轉站,不花一分錢,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在當時交通管制還沒有放鬆的背景下,卻十分不簡單。胡茂國說,「這就需要黨員幹部勇於擔當。保春播就是保民生、保發展,再加上我們諮詢了專業機構,相信嚴格消毒不會造成疫情傳播,所以就大膽地幹了。」

農業生產「互助組」免千萬人次人員聚集

據悉春種馬鈴薯,涉及播種、灌溉、施肥、覆膜等多個環節,一氣呵成,用工很多。在以往,菜農們駕輕就熟地通過勞務合作社請「幫工隊」,一人一天100元錢。但是今年,疫情防控壓倒一切,人員不能聚集,播種馬鈴薯的工作量卻沒有減少,一家一戶最多只有兩三個勞力,顯然不能應付這繁多的工序。在田間地頭做技術指導時,孝直鎮鎮長蘇東潤和鎮農業辦主任孫久明發現了這一問題。

「外地人不能用,就用本地人」,孫久明的提議得到了蘇東潤的支持和進一步完善,「春播季節,村民大多不出村,誰家發燒、咳嗽藏也藏不住,就讓相互有需要的鄰居、地鄰組成互助組,有人的出人,有機器的出機器,相互幫襯著把馬鈴薯種下去。」農業生產「互助組」這一提議率先在孝直鎮和聖苑村試點,包了5畝地的村民王義軍夫妻倆和其他4戶村民牽手互助。

很快,這一創新便推廣到全鎮。他們進一步細化出「四二一」的互助規範,得到菜農們的一致響應。「四」就是四個不,有發燒症狀人員不用,年老體弱者不用,因疫情正在隔離人員不用,非本鎮人員不用;「二」就是兩個必須,幹活必須佩戴口罩,回家必須徹底消毒;「一」就是一個立即,發現有發燒人員立即隔離。從1月29日、王義軍種下全鎮第一粒馬鈴薯種子開始,到2月28日全鎮基本結束,總計5萬畝的馬鈴薯,僅用了30天,比往年的25天左右只多了5天。蘇東潤說,按一畝地平均用工2人算,全鎮就減少了10萬人次的人員聚集,還為農民減少了千萬元的勞務支出。一手抓防控,一手保春播,取得又一勝利。

「點對點」供銷讓菜農增收翻倍

記者了解到,作為濟南市的「菜籃子」,春節前,孝直鎮大大小小的冷庫裡存著2萬多噸馬鈴薯、大白菜、蘿蔔等蔬菜,再加上農民自持部分,全鎮最少庫存3萬噸蔬菜。如此海量的庫存,有沒有滯銷和菜賤傷農?對此,他們給出的答案是,「孝直蔬菜不愁賣,質優價高走全國」。

疫情期間,來往孝直的運菜車從未停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孝直鎮給出的信號不是叫「停」的紅燈,而是「測體溫、點對點」的黃燈。在確保安全的大前提下,各監測卡口工作人員幫菜商聯繫到相應的農業生產合作社,電話通知他們來領人,直接「人對人、點對點」地去裝菜,然後再「護送」出境,安全、掙錢兩不誤,雙方皆大歡喜。同時,疫情期間的蔬菜賣出了高價,孫久明說,以白菜為例,春節前批發價0.7元/公斤,春節後1.7元/公斤,翻了一番還多。馬鈴薯、蘿蔔的漲幅也是這樣。據悉,現在他們搶種下的5萬畝春馬鈴薯,按眼前的防控形勢來看,預計頭茬的價格不會低於4元錢/公斤,而往年的平均價是3元。

閃電新聞記者 曲一歌 通訊員 趙軍 青山 報導

相關焦點

  • 春播糧食麵積9億畝 ,重點種子企業產能已達六成
    3月5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稱,春播糧食麵積大約在9億畝左右,佔全年糧食麵積一半以上,按時保質的完成春播任務,對全年糧食生產至關重要。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稱,目前,春耕期間農資最主要的問題是交通不暢、企業要復工和基層農資店要營業,特別是封閉管理的村,農資進不去。
  • 芳華鎮6萬畝秋馬鈴薯陸續上市
    「我家今年種了60畝秋馬鈴薯,有馬鈴薯收割機,一天可節約50個工,既省力、又節省成本,預計收入15萬元。」正在田裡收秋馬鈴薯的種植戶楊寶枝高興地說。時下,正是秋馬鈴薯成熟採挖的季節,走進陸良縣芳華鎮萬畝馬鈴薯綠色優質高效示範種植基地,空氣中瀰漫著馬鈴薯特有的氣息,種植戶有的拔枯苗,有的用收割機來回收穫馬鈴薯、有的挖馬鈴薯、有的分類裝袋、有的搬運……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該鎮農業技術人員引導種植戶科學種植,從馬鈴薯品種、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大技術培訓指導,使群眾種植積極性逐年提高。
  • 【服務】提前關注,奈曼春播氣象~
    【服務】提前關注,奈曼春播氣象~ 2020-04-13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年蘭州市馬鈴薯產業總產值10億元!農民種植馬鈴薯人均貢獻500元...
    其中20多萬畝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與貧困區域高度重合,通過品種技術集成改造提升和增產增收的潛力巨大,種薯生產呈穩步發展。全市現有馬鈴薯持證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43家,脫毒種薯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年生產種薯10萬噸,貯藏能力6萬噸。依託甘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市縣種子機構,篩選出了一批抗旱耐病中晚熟品種,以及適合北繁南種的中早熟品種,建立了搭配合理的良種結構,使全市馬鈴薯品種結構逐步優化。
  • 今年蘭州市馬鈴薯產業總產值10億元!農民種植馬鈴薯人均貢獻500元以上
    穩定提高了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目前,全市共種植馬鈴薯40萬畝。其中20多萬畝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與貧困區域高度重合,通過品種技術集成改造提升和增產增收的潛力巨大,種薯生產呈穩步發展。全市現有馬鈴薯持證企業6家,專業合作社43家,脫毒種薯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以上,年生產種薯10萬噸,貯藏能力6萬噸。依託甘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和市縣種子機構,篩選出了一批抗旱耐病中晚熟品種,以及適合北繁南種的中早熟品種,建立了搭配合理的良種結構,使全市馬鈴薯品種結構逐步優化。
  • 保山騰衝:布穀鳥叫催農忙,春耕春播正當時!
    在中和鎮樊家營大坪地3畝多的大豆夏播示範田裡,騰衝市農業技術推廣所的高級農藝師謝偉正在給豆農們示範大豆種植技術。「你們的溝要撈寬點,做到三十公分寬、三十公分深,溝底也要鏟撈平了,有利於今後水流通。」眼下,又到了大豆夏播時節,謝偉和他的同事們帶領當地群眾起溝、攏墒、撒肥、播種,一切按技術規範耕作,有條不紊。
  • 2018年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和分布情況
    根據山西省統計年鑑(2001-2010年)資料統計,山西省馬鈴薯平均年播種面積 363萬畝(2002年最高471萬畝,2006年最低228萬畝),總產量234.45噸,平均單產647千克/畝。2010年山西省種植馬鈴薯255.3萬畝,總產達212萬噸,平均畝產830千克。山西馬鈴薯主要分布在呂梁市、朔州市、忻州市和大同市的20個縣(市、區),其種植面積平均超過5萬畝。
  • 河源 紫金縣今年春播 農作物30.3萬畝
    紫金縣農業農村局預計,今年全縣春播春種農作物面積30.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22.5萬畝,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面積共7.8萬畝。目前,紫金農戶已將田地除草、修壟並疏通了水渠,全縣已培育早稻秧苗約1.6萬畝。紫金縣擁有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2個,省級菜籃子基地4個,市級菜籃子基地8個,現有蔬菜種植面積3.2萬畝,主要種植菜心、芥藍、彩椒、辣椒和西蘭花等蔬菜。
  • 2021年我縣計劃種植馬鈴薯19萬畝
    本網訊(記者徐可、通訊員田紅傑)1月12日,記者從鹹豐縣馬鈴薯高質量暨馬鈴薯+玉米+X綠色高效種植模式培訓會上了解到,2021年我縣計劃發展馬鈴薯19萬畝。在曲江鎮土落坪村舉行的培訓會吸引了來自全縣各鄉鎮(區)農業服務中心的負責人、馬鈴薯生產經營主體共計50餘人參加。
  • 安徽各地大力發展專用糧 打造1400萬畝專用糧基地
    省農業農村廳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全省春播意向面積1262.9萬畝,結構呈現進一步優化特點。  「以前大戶買水稻種子最看重產量。現在首先要看米質和口感,產量倒是其次了。 」在肥東縣,石塘鎮下胡農資店老闆黃俊新反映。 「全縣落實專用品牌小麥生產33萬畝,全部由龍頭企業根據加工需要指定品種,與大戶籤訂合同。 」太和縣農委副主任李懷法告訴記者。
  • 黑龍江推進農資企業開復工 打通農資運輸梗阻
    黑龍江推進農資企業開復工 打通農資運輸梗阻 2020-03-08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運管工作目標前移 學生乘車難題破解
    有部分學生坐車到縣城時已是下午5點左右,再轉車到陳漢、北浴、柳坪、佐壩等地區就非常困難,而且學生從復興車站還要轉到縣城新北站乘車,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10月10日,學校就此問題向縣教育局呈送專題報告,請求上級有關部門能出面協調解決學生乘車難題。  接到報告,縣教育局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親自與宿松縣道路運輸管理局對接,縣運管局立即響應。
  • 春耕在即,在此疫情衝擊下還望為農資運輸留條路!
    提要:疫情持續蔓延,春耕也近在眼前,農資運輸情況讓人擔心春節之後隨著天氣轉暖,農田也將迎來春耕,不過今年情勢卻有所不同,疫情衝擊下的農村顯得格外的冷清,剛剛村裡轉了一圈發現大街上一個人影都見不得,當然這是值得欣慰的,因為在如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各地實施封村的策略確實有效
  • 農業技術┃馬鈴薯栽培技術要點
    適合我市種植的春播馬鈴薯品種有中薯3號和興佳2號等。中薯3號從出苗至收穫65~70天,畝產一般2000㎏以上;興佳2號春播從出苗至收穫60~80天,畝產2500㎏以上。     選擇地勢平坦,耕層深厚、疏鬆的壤土。播前提早一個月左右進行大田犁耕凍曬,播種前當天或前一天進行旋耕,整細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