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摔了一跤寫首詩,徒弟看見只蒼蠅也寫一首,都值得一讀再讀

2020-12-12 美詩美文

一生兢兢業業的大文豪陸遊在寫了萬首詩作後,終於得出了一個結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話說得是不錯的,千年文壇不少經典之作,都是憑著靈機一動寫出來的。

若不是尋心上人未果,當時還不入流的小詩人崔護,也不會一時傷感寫出「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若不是在宴席上看見好友妻的美好氣質,蘇軾也寫不出「此心安處是吾鄉」;若不是在酒宴上被白居易的詩戳中了傷心處,劉禹錫也不會當場就寫出「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正是這麼多「若不是」,成就了一曲又一曲千年經典。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兩首詩,也是兩首妙手偶成之作。話說宋代有兩位德高望重的詩僧,一位名叫茶陵鬱禪師,一位名叫白雲守端禪師,這二人是師徒關係。這兩人都有自己的成名詩作,而且兩首詩都是偶然所得。先說老和尚茶陵鬱的這首:

《悟道詩》宋.茶陵鬱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這是一首6言禪詩,當年茶陵鬱騎著頭毛驢過橋時,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沒想到這一摔卻讓他悟出了首禪詩。全詩短短24個字,卻流傳了近千年。首句中的「明珠」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後人也經常將其引申為才華。次句「久被塵勞關鎖」則是指人的佛法或才華被凡塵俗事蒙住,如美玉蒙塵。三、四兩句指的是一個人的佛性終究會有被發現的一天,到那時就能露出光澤,照顧山河萬朵。

茶陵鬱這首詩看似簡單,卻闡明了佛法的真諦。如果說師父因為摔跤寫出首妙詩已經夠有趣了,那他的徒弟小和尚白雲守端能寫出下面這首詩,則更有意思了。當年守端一直試圖參悟如何區分表象和真意,夜裡正巧看見一隻蒼蠅為了出房門撞上了窗戶,便悟出了這首詩:

《蠅子透窗偈》宋.白雲守端為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論詩文水平確實是高下立判了。因為這首詩無論是遣詞還是意境,都比師父高出了許多。詩的前兩句,是指蒼蠅之所以會撞到紙窗戶上,是因為窗戶透著光,它以為有光亮處就是出口,卻不知這樣根本是無法出去的。後兩句中,這只可憐的蒼蠅出不去能亂飛亂撞,終於被它找到了來時的路,從門口直接就飛出去了,這時它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直被那所謂的光亮給騙了。

這首禪詩的精華部分就在「始覺平生被眼瞞」一句。詩人認為修禪時,若總是被世俗表象蒙蔽雙眼,定然是修不成禪心的。只有保持初心,記得來時路,才能有所建樹。雖然說的是佛法,但用在我們今天的學習和工作中,也一樣適用,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初心,我們才能找到康莊大道。

這對和尚師徒,雖然算不上是寫詩高手,但這兩首作品卻都夠經典,所以才會流傳至今。兩首詩用簡單的道理,告訴我們人生的真諦,確實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這兩首詩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陶淵明最經典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今天小編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陶淵明《雜詩》十二首裡的第一首。雖然陶淵明的《雜詩》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後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但《雜詩十二首·其一》卻以樸素無華的語言,道出了人生中的一些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下面我們便來一起看看陶淵明的這首《雜詩十二首·其一》: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以他為首的「江西詩派」,對於宋詩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後期很多的詩人都受到這一詩派的影響;譬如南宋時期大名鼎鼎陸遊、楊萬裡、曾幾等人,那都是這一詩派的繼承者。 這組詩一共有四首,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是寫得最好的一首,當時黃庭堅晚年回到故鄉江西修水隱居,過著一種悠然自得的生活,所以這首詩只是一首很普通的作品,詩人只不過是信手拈來,但是同樣寫出了新意
  •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悟出首千古名作,短短28字詮釋人生至理
    在千年文壇裡,有很多詩都是靠一時的頓悟寫出來的。隨便舉兩個例子,年輕的李商隱曾遍尋高僧求學,後終於在大師點悟下寫下了《北青蘿》,最後一句「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歷來被後世所推崇。而和尚契此在幫別人插秧時,也突然頓悟,寫下了首《插秧歌》,其中「六根清淨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成為千古名句。
  •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撞,大徹大悟寫下千古名篇,28字詮釋人生真理
    看見這個題目,可能大家會感到一陣惡寒,畢竟蒼蠅這種生物可算不上什麼嬌小可愛,現在城市裡比較乾淨,情況還稍微好點,記得小時候在村子裡的時候,到了夏季,會經常拿著蒼蠅拍到處拍蒼蠅,蒼蠅沒拍死多少,蒼蠅拍倒是用壞了好幾個。
  • 黃庭堅最引以為傲的一首詩,連蘇軾都稱讚不已,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在詩壇可謂是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其中的名篇佳作,那也是家喻戶曉,尤其是這首《寄黃幾復》,更是黃庭堅最引以為傲的一首傳世之作,整首詩意境高遠,同時也寫出了人世間最沉的友誼。今天當我們談論友誼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滑稽,唐朝詩人張謂的《題長安壁主人》寫得就極具諷刺意味,大部分人之間的友誼是用錢來衡量。
  • 杜甫畫面感很強的一首詩,四句連起來就是一幅畫,值得我們一讀!
    唐朝的詩人大多都是有功名,也都有著穩定的工作,但是杜甫什麼都沒有,一輩子風餐露宿,生活過得極為艱苦,不時還要朋友接濟,幸好他的朋友還不錯,也都時常幫助他,這才使得他在困難時能夠挺過去,最終寫下那些悽美而感人的詩篇。所以說一個人在這個世上,還是要多交一些朋友,老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悟出千古名作,短短4句,說透人生境界
    和尚看見蒼蠅往窗戶上撞,悟出千古名作,短短4句,說透人生境界和尚參禪不吃肉,和尚才開始都不曉得一聊起和尚,我們腦海裡會浮現四個字「吃齋念佛」,好像和尚天生就是要做這些事的。在很多中國人的眼中,和尚不吃肉喝酒的清規戒律仿佛是天經地義般的存在。但殊不知,早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並沒有規定和尚們必須素食。誰給佛添了規矩?
  • 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了一篇,但論意境,小和尚勝出
    不得不說,蘇軾的才思卓絕,文字功底深厚,但是並不是每次模仿都是那麼精彩。有那麼兩次,蘇軾技不如人,始終都沒有超越原作的精彩。除了那一首張志和《漁歌子》,另一首就是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這首《題梵天寺》。小和尚將此詩寫於牆上,後來蘇軾在偶然的機會看到這個作品,心中喜愛,就不自覺得仿做了一篇,卻沒料到,這一次我們堂堂大文豪沒有敵過這名不見經傳的小和尚。《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蘇軾但聞煙外鍾,不見煙中寺。
  • 韋應物很美的一首詩,只寫了尋常之景,但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意思是王維的作品,寫是很美,猶如一幅畫,而且是用文字構建,這也是極高的評價。要知道蘇軾是一位很有個性的文人,一般不太喜歡評價別人,可是讀了王維的詩,他感動不已,對他的評價也是最高。唐詩的美也是很獨特,無數的詩人,他們用文字構建心目中的美,寫世間獨一無二的美,正是這種美,讓唐詩有著一種獨特的魅力。
  • 她與李清照都是「宋代四大才女」,一首詞亮點頗多,值得一讀再讀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自古以來,寫閨怨詩的文人墨客很多。如馮延巳(一說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李白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王昌齡的"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然而,無論男子怎樣揣摩體悟,總不及女子自身的體會真實深切。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李白曾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杜甫又說,「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而白居易也說,「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這一切如詩如畫的意境,彰顯了詩詞歌者對山水的熱愛。王維,亦是寫山水詩的一大高手,與眾不同的是,山水美景在他的筆下,總是那麼別具一格,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我個人是很喜歡李白,尤其是他獨特的個性,還有豁達的人生態度,那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當然李白也是一位悲情詩人,之所以這麼說,那是由於他在現實生活中,同樣是鬱郁不得志,並沒有受到重用;儘管當時的唐玄宗很欣賞李白的才華,可是他只是讓李白寫詩取悅自己,對於一位有著遠大人生志向的人來說,李白內心是痛苦的,他渴望建功立業,可以實現人生理想,可偏偏唐玄宗沒有重用他。
  • 元好問很著名的一首詩,寫心中偶像陶淵明,短短28字值得一讀再讀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元好問的一首詩,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最早知道元好問是從哪一首詩詞或者文章開始的呢?元好問針對這種情況寫下這一首《論詩三十首·其四》,用陶淵明這個鮮活生動的例子闡釋了自己心中詩歌的最高境界。陶淵明以崇尚自然和安貧樂道為自己人生的兩大準則,元好問這裡集中論述了陶「崇尚自然」這一特質。
  • 笨和尚悟不透「色即是空」,半夜見蒼蠅後大徹大悟,寫下千古名作
    唐朝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都比較喜歡宗教文化,而有個和尚自號寒山子就喜歡做詩,開篇一句「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後來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杜甫的的三吏三別,皆是受到了他的影響。笨和尚悟不透「色即是空」,半夜見蒼蠅後大徹大悟,寫下千古名作咱今天要說的也是宋朝的一個和尚,俗姓周,大家叫他白雲守端禪師。他自幼讀書,善寫文章,為人靦腆,性格拘謹。一看就是耐得住的好性子。
  • 老和尚送小和尚下山悟出首七律,句句大白話,千年來卻感動不少人
    那時候我把這對和尚的故事當笑話聽,如今我覺得他們的生活其實挺溫馨,因為我無意中讀到了一首頗有意思的唐詩。這是一首七律,詩名叫《送童子下山》,作者為唐代高僧金喬覺。提到這個名字大家或許還不太熟悉,但提起他的另一個稱號「金地藏」,大家應該就都聽過了,他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季老的「大師煉成」之路似乎沒有什麼特別,從小就很優秀,高中畢業同時考上了北大和清華,最後選擇了清華。此後,他筆耕不輟,翻譯外國小說,研究比較文學,研究佛法,有興趣的他都去學。有了學術的滋養,季老似乎一直不顯老,其求學精力之盛令人羨慕。
  • 明代不出名詩人一首詩:一讀則改容,再讀則下淚,三讀則斷腸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如果,讀到這些詩詞還不能打動你的話,那麼,請讀下面這首詩。此時一別何日見?遍撫兒身舔兒面。有命豐年來贖兒,無命九泉抱長怨。囑兒且莫憂爺娘,憂思成病誰汝將?抱頭頓足哭聲絕,悲風颯颯天茫茫。這是一首《賣子歌》,描寫遭逢飢謹,貧家為了自保只得賣兒的殘酷現實。
  • 語文素養90秒 ▏讀幾首關於春天的「迴文詩」,一切都要好起來了!
    春天是如此值得詩人歌唱,以至於詩人們會變著手法詠春。有很多詩人喜歡用「迴文詩」來表達心中的歡喜,讀來別有一番情趣。宋代詩人熊元素曾寫過一首詠春迴文詩,描繪春天景色:融融日暖乍晴天,駿馬雕鞍鏽轡聯。風細落花紅襯得,雨微垂柳綠拖煙。茸鋪草色春江曲,雪剪花梢玉砌前。同恨此時良會罕,空飛巧燕舞翩翩。
  • 唐朝一道姑愛上和尚,寫下一首大膽的求愛詩,最終收穫了愛情
    唐朝不像我們今天只要你愛上了一個人,那麼就可以大膽去追求,古人是不可能自由戀愛,大多都是要遵從父母之命,還有媒妁之言,畢竟婚姻不由已,戀愛也就變得很奢侈。不過凡事也有例外,譬如才女李冶就是一位奇女子,當年帶髮修行,看上了一和尚,還寫下了一首很大膽的求愛詩,最終是收穫了愛情。
  • 李賀最有氣勢的一首詩,開篇第一句就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賀是屬於那種天才詩人,少年時代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而且他只活了二十六歲,但是留下的作品,卻是驚豔了整個大唐詩壇,其中一些經典的詩句,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後世無數的詩人還引用過,例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男兒何不帶吳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