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攝影報導
提及化工企業,大家往往會聯想到排汙和伴隨而來的環保問題。如何從根本上杜絕這種情況的發生?對此,長壽區生態環境局、重慶電科院能源大數據中心攻關研發了「電力大數據+環保」監測系統,只需給企業產汙和治汙設備上安裝兩枚小小的電量採集器,就可對設施進行實時監控、掌握。
▲電力工人通過電力大數據「偵查」企業排汙情況,輔助環保部門進行監管
電力大數據如何進行「偵查」
12月16日,國網重慶長壽供電公司聯合長壽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前往晏家工業園區,為威立雅長揚有限責任公司安裝調試環保設備—電能採集裝置。
據了解,長壽區作為國家西部最大的重化工基地,高汙染、高能耗企業眾多,其中40餘家被納入重慶重點排汙單位。
長壽區生態環境局執法隊長方久林介紹,過去他和同事們都是採用日常巡查+「雙隨機」突擊抽查+市民舉報的「三位一體」方式進行監管,但由於人力物力資源緊缺,難以實現對企業行為全時段、全覆蓋監控。
如何緩解執法人員的壓力?長壽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年初,長壽供電公司積極推動「共享型企業」建設,提出「電力大數據+環保」的設想,於是聯合長壽區生態環境局、重慶電科院能源大數據中心攻關研發了「電力大數據+環保」監測系統。
通俗來講,這是依靠企業產汙和治汙設備上兩枚小小的電量採集器,以及後臺統一的環保設備運行監控平臺,具有實時監控、即時報警、實時查詢、系統分析的功能。運用該系統後,企業成了汙染治理和數據供應的雙重主體,供電公司扮演著大數據渠道和平臺服務商角色,而生態環境局依靠電力大數據可以讓企業環保設施運行情況盡在掌握。
而電能採集裝置可以將產汙和治汙設備上的電能數據回傳至「電力大數據+環保」監測系統。通過兩套設備運行情況的實時對比、實時分析,一旦兩者出現明顯偏差,預警信息就會同時發往生態環境部門和排汙企業,提醒監管介入、企業整改。
▲電力工人通過電力大數據「偵查」企業排汙情況,輔助環保部門進行監管
降低企業成本還能保安全
據長壽生態環境部門相關人士介紹,以長壽為例,如果全區企業使用環保在線監測聯網裝置的話,設備費用加上運行維護成本要上千萬,而「電力大數據+環保」監測系統只要通過對設備電量的採集,就能精準分析出設備的運行情況,從而有效判定企業排汙狀況,與在線聯網監控相比,該系統在安裝和運營成本可降低70%以上。此外,疫情發生後,特別是中小微型企業,用大數據監管,能有效避免企業生產過程中因環保設備故障帶來的意外損失。
「運用電力大數據開展環境治理,將政府、電網企業和汙染企業三方緊密聯繫在一起,可以實現多環節聯動效果,讓環境治理可以閉環運作。」長壽供電公司首席專家張召濤介紹,「環保部門可以快速了解汙染企業生產排放指標,汙染企業也可以根據電力大數據,實時調整生產運行方式,確保達到排放標準。」
▲電力工人通過電力大數據「偵查」企業排汙情況,輔助環保部門進行監管
截止目前,長壽全區第一批已有8家中小微企業試點接入了「電力大數據+環保」監測系統,採集產汙、治汙設備運行數據30多萬條,有效數據率達100%。「現在企業治汙設備什麼時候開、什麼時候關,有沒有單獨偷開排汙設備,我們一清二楚,以前大半個月才能收集到的信息現在通過長壽供電公司傳送的分析結果就能及時掌握。」長壽區生態環境局執法隊長方久林說。
下階段,國網重慶長壽供電公司將繼續加快數據共享融合,優化企業汙染排放量化算法,深化電力大數據在環保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推廣「電力大數據+環保」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