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子中硬2.7m上下,便於遠投,也方便控魚。主線PE線3號是不錯的選擇,輪子繞線150m以上,那樣的話25Kg級別的鱤魚就沒什麼問題了。建議使用一段50-80cm的6-8號的碳線作前導,這樣可以充分發揮PE線強勁的釣力(需要使用GT結綁法)。
通常選擇米諾Minnow、波扒Popper和鉛筆Pencil,Minnow的攻擊成功率最高,水面系的路亞攻擊成功率則低,「啌」地一聲,路亞被彈出水面的情況時有發生。路亞大小視目標魚而定,從90mm到130mm均可選用,鱤魚貪吃,路亞大點也無妨,還方便遠投狙擊打水點。顏色上還是以自然色的為好,而水濁或光線暗時,則要用亮色,因為鱤魚主要以視覺發現獵物。
找鱤魚打水點是成功路亞鱤魚的關鍵,這與鱤魚的攻擊成功率較低有關。當然,這僅是個人觀點,歡迎拍磚。
常見網上帖子中有描述,「鱤魚生性兇殘貪婪,小魚一旦被它追擊,就別想逃走,統統成了它的腹中餐,……」
幾年路鱤實踐,發現這似乎不是事實。翹嘴鮊採取的攻擊方式是潛伏到小魚群下方後,突然開口吸食――這時嘴巴向上翹的優勢就發揮到了極致;而七星鱸在較深水域時,也是採取尾隨方式,跟蹤到小魚下方時,翻身掉頭,頭迎向小魚瞬間張口吸入;而鱤魚採取的攻擊方式是利用它強勁的泳力,強行追擊,將小魚逼入淺灘、死角等處後,到小魚身後張口就咬或者用它的銅頭進行撞擊――有時常見一個大水花外加「啌」地一聲後,血水向上冒,我還看到過半截活鰱魚連著魚泡在水面打轉!與前兩者不同的還有,翹嘴鮊和七星鱸是囫圇吞魚的,而鱤魚是嚼碎後吞咽的,在它體內比較少見整條的魚。
與翹嘴鮊和七星鱸相比,鱤魚攻擊的準確性很低,捕獵成功率並不高,夏秋釣獲的鱤魚空腹比例相當高――它是個拙劣的獵手,甚至路亞上來的一大半鱤魚,鉤子不在嘴裡,常常掛在嘴角、臉頰、鰭等上面。
因此,看到鱤魚攻擊打水時,這條鱤魚很可能剛剛又經歷了一次失敗!一時半會它不會立即遊遠,就在這打水附近尋找機會。如果這時有條「小魚」不知死活地從它眼前遊過,它豈能放過――再次發動攻擊!
實踐中,還發現帶「啌」聲的有聲打水,不如水中出現暗漩時上鉤率高,將路亞拋到此處,接下來常常就是驚喜了!
路亞鱤魚的時間選擇上,以清晨和下午二三點至天黑前為好,最好選擇清朗的大晴天,不要大風。通常只有在水溫較低時鱤魚才會在中午發動攻擊,實踐中,陰雨天路亞鱤魚似乎不理想。
與翹嘴鮊不同,鱤魚晚上通常不怎麼上鉤。實踐觀察下來,我們猜測,鱤魚是以視覺型攻擊為主的魚種,因此天黑後路亞狀況並不見佳,各地釣友路亞鱤魚的帖子中,也少有晚上路到的。
就一年中而言,夏秋季的七八九十月,是路亞鱤魚的黃金時段,此時的鱤魚食慾旺盛,捕食量大,正常天氣狀況下,三四點時,一定能在水面發現它打水追獵的身影!
這裡還要注意區分鱤魚和翹嘴鮊打水的區別,主要是打水的聲音與水紋的形狀。鱤魚的打水聲類似「啌」地一聲,魚體越大炸花越大,漩渦較大,表面炸花;翹嘴鮊的打水聲是「叭」地一聲,炸花較小。同時,鱤魚的強行追擊會讓水面的小魚發狂的四竄,而翹嘴鮊的攻擊通常只在失敗時才會令其中一條小魚蹦出水面。
標點選擇上,首要考慮就是打水處,原因前面已經講過了。實戰中觀察發現,水面的單叢蘆葦四周、淺灘與深水的交界處、河岔口等,最容易出現打水,原因就是這些地方小魚多,且淺灘上的小魚被追時無路可逃――《動物世界》節目中看到過黑白相間的殺人鯨衝上海灘獵食海豹的鏡頭嗎?鱤魚衝擊太猛時,也會如此。可怕!
路亞的操控路亞鱤魚,路亞本身的動作幅度要大,但收線的速度要慢――鱤魚總是咬不準!水面系的路亞,要把握節奏,有意識地留出停頓的時間,以協助鱤魚提高攻擊準度。當鱤魚攻擊路亞時,感覺是非常強烈的一頓,應該立即大力揚竿!如果揚到了空竿,要立即輕抖輕收路亞,鱤魚通常會發動第二次、第三次攻擊!
鱤魚的上顎非常堅硬不易扎透,三本鉤一定要用鉤條粗但鉤尖極銳的產品,在第一次揚竿後還可以補揚將魚掛牢。
卷線器的設定在釣線的可靠受力範圍內要略緊些,否則揚竿刺魚無力。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藍旗魚視頻網站!
精彩源自實戰!「走,小汐和你共路亞」,實戰派! 舉手之勞請轉發,你的關注是藍旗魚和小汐前進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