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應粉絲朋友的邀請,在說完15寸炮後說一下日系410艦炮。無論是在哪一款海戰遊戲中,日系戰列艦都是各海戰遊戲的主線之一,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有著名的大和級戰列艦,這艘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460毫米主炮,玩日系戰列艦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想衝著它去的。而歷史上日本除了大和級戰列艦外還有長門級戰列艦也是非常出名的,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規定搭載口徑16英寸艦炮的7艘戰列艦中就有2艘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而長門級使用的艦炮口徑不是16英寸(406),而是16.1英寸(410毫米),與後來的大和級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上使用的艦炮最初名稱是「三年式40釐炮」,但實際口徑為410毫米,其目的就和《阿基米德大戰》裡說的那樣為了迷惑敵人從而把自己的口徑說得小一點,而還連同把26.5節的航速瞞報成23節,要不是關東大地震長門為了去救災高速航行時被附近的英軍艦發現,歐洲都還以為長門只有23節的航速。這款艦炮為45倍徑,全炮包括炮閂在內的部件長18.84米,火炮本身(包含炮閂等)重量為102噸,而長門級上整座雙聯裝炮塔的重量為1020噸。
在1932年的改裝中在2、3號炮塔上加裝10米長基線測距儀
長門使用的410艦炮使用219公斤的「二年式」無煙發射藥,一開始是使用1噸重的88式穿甲彈,後期使用的炮彈主要為1.02噸重的九一式穿甲彈,炮口的最大初速為790m/s,身管壽命為250發。除此之外後期還有配備「三式對空通常彈」,這一顆炮彈裡有1200髮長90釐米、直徑25釐米的小炮彈,打上天空之後炮彈爆炸內部的小炮彈延時爆炸,可在空中拉出一張巨大的彈幕網,不過對於身材小巧且高速機動的艦載機,其使用效果並不明顯,頂多就打個開門紅。不過對付空中的集群的轟炸機目標和岸上的目標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在美軍空襲吳港的時候,三式彈就撂下過幾架B-25轟炸機。
紅色的就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對空彈的爆炸後的實際效果
而對於這款艦炮的穿深數據並不相同,在前段時間在聊俾斯麥的380艦炮的時候,就有網友表示長門的410艦炮比俾斯麥的380艦炮還廢垃,並說連俾斯麥的穿深都不如。看到這我就納悶了,這長門的艦炮的口徑好歹也是410毫米的啊,炮彈重量也有1噸多重,這怎麼也不比你俾斯麥的380口徑和800公斤炮彈差吧,就算你的倍徑長達52倍,但長門的219公斤的發射藥怎麼也比你俾斯麥的142公斤的發射藥多吧。於是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給出的數據為「1.5萬碼的距離上穿甲能力是406毫米,2萬碼為272毫米,2.5萬碼時為216毫米(原文)」,而這個數據也有不少人在介紹長門級戰列艦的時候引用。(註:1碼=0.914米)
但是我對比了一下當時「七大佬」16英寸艦炮的數據,發現不對啊,這美國科羅拉多級使用的45倍徑MK-5型406艦炮在18.5公裡的距離上的穿深為406毫米,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使用的MK-1型406艦炮在18.2公裡的距離上穿深為310毫米。考慮到納爾遜走的是高速輕彈的路線,它的炮彈的重量只有929公斤,在遠距離上的動能衰減要大於美日兩家。但是日本使用的九一式穿甲彈1.02噸的重量大於美國的1.01噸,在18.2公裡(2萬碼)的距離上怎麼會只有272毫米呢?這俾斯麥在20公裡的距離上都有364毫米的穿深,難道長門的410就真的這麼廢垃,真的連俾斯麥的380都不如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就繼續找關於日系火炮的數據,可能是日本在二戰時保密性非常強的原因,這類數據在網上並沒有多少,不過也不是沒有,最後找到的一組還較為合理的數據。在2萬碼的距離上穿深為424.1毫米,24萬碼的距離上401.3毫米,在26萬碼的距離上為383.5毫米(原文)。如果使用這個數據,那麼關於網上介紹在「七大佬」建造之初,在艦炮的威力上長門>納爾遜>科羅拉多的說法才成立,畢竟其在建造之初就是世界最強的艦炮。哪怕是在經過改裝後科羅拉多使用1.22噸的MK-8超重彈威力反超,那也是科羅拉多>長門>納爾遜,這長門怎麼也不會墊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