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炮這麼廢垃,長門的410炮不如俾斯麥380?長門戰列艦曾號稱最強

2020-12-16 騰訊網

導語:應粉絲朋友的邀請,在說完15寸炮後說一下日系410艦炮。無論是在哪一款海戰遊戲中,日系戰列艦都是各海戰遊戲的主線之一,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戰時期就有著名的大和級戰列艦,這艘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460毫米主炮,玩日系戰列艦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想衝著它去的。而歷史上日本除了大和級戰列艦外還有長門級戰列艦也是非常出名的,在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規定搭載口徑16英寸艦炮的7艘戰列艦中就有2艘日本的長門級戰列艦,而長門級使用的艦炮口徑不是16英寸(406),而是16.1英寸(410毫米),與後來的大和級一樣是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戰列艦。

長門級戰列艦上使用的艦炮最初名稱是「三年式40釐炮」,但實際口徑為410毫米,其目的就和《阿基米德大戰》裡說的那樣為了迷惑敵人從而把自己的口徑說得小一點,而還連同把26.5節的航速瞞報成23節,要不是關東大地震長門為了去救災高速航行時被附近的英軍艦發現,歐洲都還以為長門只有23節的航速。這款艦炮為45倍徑,全炮包括炮閂在內的部件長18.84米,火炮本身(包含炮閂等)重量為102噸,而長門級上整座雙聯裝炮塔的重量為1020噸。

在1932年的改裝中在2、3號炮塔上加裝10米長基線測距儀

長門使用的410艦炮使用219公斤的「二年式」無煙發射藥,一開始是使用1噸重的88式穿甲彈,後期使用的炮彈主要為1.02噸重的九一式穿甲彈,炮口的最大初速為790m/s,身管壽命為250發。除此之外後期還有配備「三式對空通常彈」,這一顆炮彈裡有1200髮長90釐米、直徑25釐米的小炮彈,打上天空之後炮彈爆炸內部的小炮彈延時爆炸,可在空中拉出一張巨大的彈幕網,不過對於身材小巧且高速機動的艦載機,其使用效果並不明顯,頂多就打個開門紅。不過對付空中的集群的轟炸機目標和岸上的目標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在美軍空襲吳港的時候,三式彈就撂下過幾架B-25轟炸機。

紅色的就是三式對空彈

三式對空彈的爆炸後的實際效果

而對於這款艦炮的穿深數據並不相同,在前段時間在聊俾斯麥的380艦炮的時候,就有網友表示長門的410艦炮比俾斯麥的380艦炮還廢垃,並說連俾斯麥的穿深都不如。看到這我就納悶了,這長門的艦炮的口徑好歹也是410毫米的啊,炮彈重量也有1噸多重,這怎麼也不比你俾斯麥的380口徑和800公斤炮彈差吧,就算你的倍徑長達52倍,但長門的219公斤的發射藥怎麼也比你俾斯麥的142公斤的發射藥多吧。於是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發現給出的數據為「1.5萬碼的距離上穿甲能力是406毫米,2萬碼為272毫米,2.5萬碼時為216毫米(原文)」,而這個數據也有不少人在介紹長門級戰列艦的時候引用。(註:1碼=0.914米)

但是我對比了一下當時「七大佬」16英寸艦炮的數據,發現不對啊,這美國科羅拉多級使用的45倍徑MK-5型406艦炮在18.5公裡的距離上的穿深為406毫米,英國納爾遜級戰列艦使用的MK-1型406艦炮在18.2公裡的距離上穿深為310毫米。考慮到納爾遜走的是高速輕彈的路線,它的炮彈的重量只有929公斤,在遠距離上的動能衰減要大於美日兩家。但是日本使用的九一式穿甲彈1.02噸的重量大於美國的1.01噸,在18.2公裡(2萬碼)的距離上怎麼會只有272毫米呢?這俾斯麥在20公裡的距離上都有364毫米的穿深,難道長門的410就真的這麼廢垃,真的連俾斯麥的380都不如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就繼續找關於日系火炮的數據,可能是日本在二戰時保密性非常強的原因,這類數據在網上並沒有多少,不過也不是沒有,最後找到的一組還較為合理的數據。在2萬碼的距離上穿深為424.1毫米,24萬碼的距離上401.3毫米,在26萬碼的距離上為383.5毫米(原文)。如果使用這個數據,那麼關於網上介紹在「七大佬」建造之初,在艦炮的威力上長門>納爾遜>科羅拉多的說法才成立,畢竟其在建造之初就是世界最強的艦炮。哪怕是在經過改裝後科羅拉多使用1.22噸的MK-8超重彈威力反超,那也是科羅拉多>長門>納爾遜,這長門怎麼也不會墊底啊。

相關焦點

  • 巨炮大艦的誕生:戰列艦410毫米主炮,炮彈重達1.02噸
    【話說軍世】在一戰後期,海軍強國們開始發展主炮口徑更大,火力更強的戰列艦,其中美國率先於1915年開工了裝備406毫米艦炮的科羅拉多號戰列艦,日本也不敢落後,1917年開工了主炮口徑更大的長門號,成為了「海軍假日」期間巨炮大艦中的數據最強者。
  • 長門號戰列艦的「妹妹」:10門410毫米主炮,慘被自己人擊沉
    【話說軍世】在二戰開始之前,舊日本海軍在規模上是第三大海軍,前兩位分別是英國和美國,而當時的義大利、法國海軍在規模上要小於日本,而德國海軍的規模就更小了,而在重要的主力艦戰列艦方面,舊日本海軍同樣實力強大,擁有戰列艦10艘、輕重巡洋艦37艘。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長門級戰列艦,日本國民精神的象徵,未立寸功最後被兩顆原子彈擊沉
    第二個紀錄它是擁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戰列艦主炮,雖然號稱是18英寸的口徑,但是大和號戰列艦的火炮實際口徑為460毫米,而英國人裝備的18英寸實際口徑是457毫米,比大和號的炮要小3毫米。說了這麼多,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不是大和號戰列艦呢,其實不是,今天先不聊大和,我們聊聊聯合艦隊的「過氣網紅」——長門級戰列艦。
  • 1946年,被美軍繳獲的長門號戰列艦,開到太平洋當原子彈測試靶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海洋是各國爭奪的焦點,就拿太平洋地區來說,美國與日本都想要得到更多資源,但日本海軍自知海上實力不如美國海軍,於是他們制定了八八艦隊計劃,既動用國力建造大量大型戰艦
  • 長門級戰列艦: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擁有16英寸的主炮威力不容小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國都認為建造防護能力超強、火力超大的巨型戰列艦能有效打擊敵軍艦艇,日本也不例外,因此建造了新型的長門級戰列艦——長門號與其姐妹艦陸奧號。兩艦均採用了當時世界上口徑最大的410mm火炮。長門級戰列艦,是日本海軍按照「八八艦隊」計劃正式建造的第一級戰列艦。
  • 日本「長門」級戰列艦的前世今生和悲苦的命運
    不久,滿載排水量39000噸,裝備8門410毫米主炮、18門140毫米副炮和8門127毫米高射炮,航速高達27節的長門級戰列艦在圖紙上誕生了。長門級戰列艦首艦長門號於1917年8月2在海軍的吳工廠動工,三年後,即1920年11月25日完工交艦 。二、日本人深信: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日本人深信:長門號是世界最強的戰艦。
  • 德國海軍的驕傲,俾斯麥號誕生之日最強?就憑它380的小管子嗎
    不過這兩撥人幾乎很少認為俾斯麥號是當時最強的戰列艦,不過最近刷視頻的時候總能刷到「俾斯麥是二戰最強戰列艦」的歷史解說視頻,那麼俾斯麥在建成的時候真的是最強的戰列艦嗎?其實認為俾斯麥號戰列艦在建成的時候是世界最強戰列艦的這個說法並不是網絡上才有,就連以前央視在做二戰海軍歷史節目的時候,我就在電視上聽到這個說法。
  • 碧藍航線:彈幕被長門完爆的華盛頓,為什麼還能排到T0?
    華盛頓在碧藍航線中,也算是一個非常強的艦娘了,雖然她的輸出可能不是全戰列艦中最頂尖的,但是我們推圖時候用她自律推圖的時候,就是會莫名其妙地感覺她很好用,華盛頓的實戰手感,甚至比戰列艦輸出頂點的長門和君主都要好,這也是華盛頓長期在強度榜上都排在T0的位置的原因。
  • 難得一見的二戰德國戰列艦,380毫米雙聯主炮開火,海面掀起巨大波浪
    圖為1941年,剛剛服役的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正在測試380毫米主炮,作為當時德國最新的戰列艦,提爾皮茨號可以說寄託了海軍的諸多希望。 提爾皮茨號是俾斯麥級的二號艦,與一號艦俾斯麥號相比,二號艦對裝甲進行了進一步升級,防護能力更強,但這也讓它的滿載排水量增加2400噸,達到了5.29萬噸級別。
  • 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但不是戰列艦的巔峰之作
    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與羅德尼號戰列艦率先炮擊,前者356mm主炮和後者的406mm主炮炮彈,先後都砸到了俾斯麥號艦上,俾斯麥號上380mm主炮不是被摧毀,就是故障導致不能發射
  • 演習場長門體系稱王!
    在碧藍航線的演習場中也慢慢的普及開來,重櫻隊也成為了無數玩家痛恨的毒瘤隊伍之一……由於長門的彈幕技能是40%概率的「big seven」彈幕,雖然傷害很強,但是由於實際上觸發概率只有40%,所以所有的指揮官們是不會把長門用作彈幕船來使用的。通常都是帶mk6特化炮擊或者是雙410折中一下來作為主炮的。
  • 《碧藍航線》戰列炮哪個好 戰列炮排行一覽
    適合艦娘:君主、腓特烈大帝、厭戰·改、長門 2、試作型雙聯裝406mmSKC主炮T0 外號大帝炮,高爆彈,裝填時間很短,每次射擊2顆炮彈,共射擊1次(每個主炮底座),散布小範圍隨機,炮彈AOE範圍適中,白值優秀;艦炮補正優秀,護甲補正優秀,獲取難度高,適合絕大多數道中環境使用,兼顧裝填時間和傷害的主炮,適合給主炮觸發彈幕的艦娘使用
  • 英美日都有研發18英寸炮,卻只有日本使用,大和號戰列艦的460艦炮最強
    首先先提前說一下單位換算的問題,日本可能是想在單艦的性能上超越其他國家的艦炮,所以在長門級和大和級戰列艦的主炮上都採用了比別人大一點的口徑,所以長門的是16.1英寸,大和的是18.1英寸,都比英制16、18英寸大0.1,不過今天都將其歸到16英寸炮中。
  • 過目難忘的「海上違建」:日本海軍「扶桑號」戰列艦的生命歷程
    提起日本海軍戰列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鋼鐵巨獸「大和號」,在這艘以大和民族命名的巨艦在廣島吳海軍工廠下水26年前,日本海軍自行建造的第一艘超無畏型戰列艦也在同一地點舉行了下水儀式,這艘寄託了日俄戰爭勝利後日本海軍強國夢想的軍艦被命名為「扶桑號」。
  • 長門號的一生,二戰日本海軍永遠的旗艦,即使是核爆也沒能摧毀她
    大部分玩家對於遊戲中R系VII級戰列艦長門(鯊)都不陌生,她曾是第七代聯合艦隊旗艦,作為舊日本海軍(IJN)的驕傲,其歷史上的地位甚至超過大和!而且作為戰爭結束時IJN唯一還能動的戰列艦還兩次欣賞人工太陽!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長門號的一生。
  • 這艏奇特的戰列艦,成為擊沉「俾斯麥」號的主要力量,一戰成名
    在華盛頓會議的談判中,日本強烈要求保留其已經接近完工的「陸奧」號戰列艦,最終英、美、日三方相互讓步,日本可以保留和繼續建造「長門」級戰列艦,美國則可以完成2艘在建的「科羅拉多」級戰列艦,而英國獲得了建造2艘新戰列艦的指標。1922年2月6日,《華盛頓海軍條約》正式籤訂,各海軍強國的海軍力量受到嚴格的限制。
  • 為什麼日本投降後,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都不給中國
    日本投降以後,作為戰敗國,其武裝力量被徹底解散,武器裝備全部收繳由盟國處理,日本的海軍自然也在其中。此時的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已經無法和當年風光時相比,殘存的軍艦隻有戰列艦4艘、航母6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驅逐艦41艘,其他還有潛艇、炮艦等。
  • 列表比慘:大和號的日本「姐妹」們二戰中的下場
    【話說軍世】自明治維新到1945年戰敗,日本海軍共有10個級別24艘戰列艦服役,此外有10艘繳獲的戰列艦曾在日本海軍服役;從1913年到1942年開始計算的29年裡,日本海軍共建成戰列艦12艘,是日軍參加太平洋戰爭的主力戰艦,本文僅統計參與到二戰時代的日本戰列艦,以及它們的各自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