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所作的戰略決策真的沒有獲得美國政府的授權,而是自己獨斷專行麼?這顯然不太可能!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撤職的背後可不單單是因為性格的原因,更是美國「驢象兩黨」政見分歧以及權力鬥爭的結果。
美國是一個典型的兩黨政治國家,自從美國現代兩黨政治格局確立以後, 民主黨與共和黨便輪番穿梭於白宮和國會之間, 成為了美國政治舞臺上的主角。在韓戰問題上,民主黨的態度比較謹慎,而共和黨則恰好相反, 他們不但主張美國應全面介入韓戰,還為此做著十分積極的努力。對於韓戰問題, 麥克阿瑟的觀點與共和黨一拍即合,這首先就與民主黨出身的杜魯門總統產生了比較大的分歧。
韓戰爆發之初, 杜魯門的最初目的只是為了將大韓民國恢復到戰爭爆發前的態勢,然而隨著聯合國軍在仁川成功登陸,朝鮮軍隊在軍事上節節失利, 麥克阿瑟的胃口越來越大。他不斷逼迫並引導美國政府將戰爭規模一步步擴大, 而這不僅改變了杜魯門政府有限介入韓戰的本意,也把美國拖進了一場「錯誤的戰爭」之中。麥克阿瑟在朝鮮戰場的所作所為滿足了共和黨的意願,但這必然會引起民主黨的反感。
隨後朝鮮戰場的形勢風雲突變,戰場局勢對聯合國軍愈發不利,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爭吵也隨之愈演愈烈。 民主黨對麥克阿瑟這個「始作俑者」本就厭惡至極,可老麥偏偏又喜歡沒事找事。在記者招待會以及新聞公報上,麥克阿瑟多次將聯合國軍失敗的責任歸咎於杜魯門領導的民主黨政府,他覺得杜魯門政府對聯合國軍行動範圍的限制才是軍事失利的根本原因。此論調一出,立刻贏得了共和黨的響應,於是共和黨趁機不斷宣揚美國政府介入韓戰的調門, 還為麥克阿瑟的軍事行動吶喊助威。麥克阿瑟與共和黨一唱一和的行徑徹底激怒了民主黨,也惹惱了杜魯門。
在韓戰問題上,杜魯門政府一貫認為, 「擴大對中國的戰爭, 就意味著對俄國人開戰」,進而很可能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這根本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麥克阿瑟作為一名軍人理應遵從政府的意願,可他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影響政府的全球戰略,杜魯門又豈能容他。在這種背景下, 杜魯門總統於1951年4月11日解除了麥克阿瑟戰區司令的職務,希望以此來掌控韓戰的發展態勢, 達到韓戰局部化的目的, 並以此捍衛民主黨政府的權威。
不管老麥是幾星上將,美國總統才是美軍的老大,跟老大對著幹尤其能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