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將關于禁閉的調查報導改編成戲劇,並在 Zoom 上演出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Nina Sparling 全球深度報導網

在伊朗被關禁閉一段時間後,莎拉·舒爾德開始探索禁閉意味著什麼,並圍繞這個主題創作了一系列作品。疫情期間,她將自己關于禁閉的劇作《盒子》搬上了 Zoom,將這個戲劇帶給正在經歷孤獨的全球觀眾,在線上空間營造出「集體見證」。

《盒子》裡 Rocky 的角色。圖片由莎拉·舒爾德提供

沒有慢慢拉開的帷幕,倫敦、芝加哥和雪梨的觀眾獨自坐在客廳、臥室和辦公室裡盯著屏幕。幾秒鐘的黑暗之後,出現了四個盒子,其中三個盒子出現了被關單獨監禁的人的輪廓。在第四個盒子裡,是新來的 Rocky,他的臉上充滿了恐懼和困惑,用一張混合了虛張聲勢和恐怖的臉回應其他人的嘲笑。

戲劇《盒子》(The BOX)就是這樣開始的,這是一部關於美國單獨監禁的戲劇,由莎拉·舒爾德(Sarah Shourd)創作,她的作品經常處於新聞、藝術和行動主義的交匯處,她本人也曾因在伊朗邊境徒步旅行時被俘而成為國際新聞。

作為一名記者和作家,舒爾德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致力於講述單獨監禁的故事,在《每日野獸》(Daily Beast)、《瓊斯母親》(Mother Jones)和《紐約時報》等媒體發表了多篇文章。而舒爾德將她多年來的調查報導進行了戲劇化處理,創作了戲劇《盒子》(The BOX)。

《盒子》劇照。圖片由莎拉·舒爾德提供

舒爾德經常從調查報導中獲得靈感,就像馬修·德斯蒙德(Matthew Desmond)著作《被驅逐》(Evicted)中對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住房不安全的深入研究,和塞沃德·達比(Seyward Darby)最近的新書《仇恨中的姐妹》(Sisters in Hate)——這本書講述了三名白人民族主義婦女的故事一樣。舒爾德還很欣賞「難以置信」( Unbelievable)這樣的項目,這是2015年 ProPublica 和馬歇爾項目對一起強姦案的調查,後來被 Netflix 改編成了同名網劇。

在《盒子》中,演員們將家裡的一角變成了特別的「劇院」,用冷光燈進行照明,在視頻會議軟體 Zoom 上進行表演。這是一部不斷發展並適應新形勢的戲劇作品,但舒爾德從未想過要將這部劇通過 Zoom,推向正在經歷因新冠大流行而感到孤獨的全球觀眾。

「儘管我們正處於這場全球疫情流行的中心,而這場疫情正以一種從未有過的方式孤立了我們,但最終我們還是連結在一起了。」 她說:「我們能接觸到的觀眾越多,我們的工作就能產生越大的影響。」

在劇中,舒爾德將事實和虛構融合在一起,傳達出了一種親切而感性的事實。在探索以非傳統方式呈現深度報導和研究的過程中,舒爾德希望不僅能接觸到更廣泛的受眾,還能讓觀眾以另一種方式來了解和應對美國單獨監禁的現實。通過戲劇,舒爾德找到了一種在傳統新聞故事中難以實現的共情深度。

「你必須能夠想像自己進入那個人的經歷,」她說。「它們不可能是某種遙遠而理性的東西。」

一個誕生於伊朗監獄的想法

記者、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薩拉·舒爾德。圖片由莎拉·舒爾德提供

創作《盒子》是一場自我療愈。2009年,她和兩個朋友在伊拉克庫德斯坦北部的一次徒步旅行中被伊朗軍隊抓獲,這場抓捕變成了一場引人關注的外交事件,儘管缺乏證據,但伊朗官員指控舒爾德和她的同伴從事間諜活動,她也因此在獄中度過了410天的孤獨時光。

經過協商後,舒爾德回到了美國,但她發現那次被囚的經歷讓人難以釋懷。她覺得迫切需要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以及在牢房中單獨囚禁一年多所留下的創傷。她的朋友圈裡沒有人能理解她所經歷的一切,她也沒有可以分享的社區來幫助她處理自己的創傷。

「我需要把自己的痛苦轉移到比自我更大的事情上,」她說。「我還需要去一個社區——或者一個運動——去建立連結,所以我不會單獨做這件事。」

一部分是出於建立一個倖存者社區的願望,一部分是因為她對自己在美國各地監獄中發生的那些司空見慣的事情感到憤怒,舒爾德於是開始報導美國監獄中禁閉的情況。

通過禁閉觀察(Solitary Watch)這樣的團體,她找到了一個社區,她所了解到的東西讓她感到驚訝和憤怒。在美國,估計每天有8萬到10萬人在經歷單獨監禁。監獄可以將人們隔離數年,使他們遭受聯合國認為的酷刑。當警衛或監獄長決定使用單獨監禁作為懲罰的時候,沒有審判或陪審團。

「單獨監禁是整個監禁制度的最深層的部分。」 舒爾德說: 「當涉及到精神疾病時,它真正顯示了不單單是整個系統的失敗,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失敗,以及我們如何處理和防止暴力循環的失敗。」

舒爾德開始接觸美國各地被單獨監禁的人。她寫信,與倡議團體聯繫,並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擔任了三年的訪問學者——這有助於支持她對禁閉作為懲罰手段的深入調查。

舒爾德與15個州的約75名被監禁者有過接觸,並親自探訪了許多人。其中有十二人願意定期來信、電話和拜訪。隨著舒爾德繼續她的調查工作,她不知道結果或最終產品會是什麼,但她想儘可能多地收集案例。

直到禁閉觀察組織的吉恩·卡塞拉(Jean Casella)建議將戲劇作為一種呈現形式,舒爾德才開始將她的研究轉化為一部戲劇。

「這是一個有點荒唐的嘗試,」舒爾德在談到寫一部關于禁閉的戲劇的決定時說。「禁閉意味著沒有生命,而戲劇就是行動。」

但是戲劇和藝術對舒爾德來說並不陌生,她認為通過這樣一種積極而親密的媒介講述一個關於單獨監禁的故事有巨大的潛力。

「(在戲劇中)你實際上就在一個人的身體附近,演員的身體是輸出故事的管道。」 她說:「這讓人們的認知距離明顯縮短。」

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舒爾德發表了不少關于禁閉的報導。但她表示,儘管自己重視並欣賞新聞對事實的不懈關注,但嚴謹的新聞報導將難以傳達單獨監禁的情感現實。她開始融合現實和虛構,並開始撰寫《盒子》

舒爾德從插畫師兼記者 Molly Crabapple、藝術家 Laurie Jo Reynolds 和作家 Katherine Boo 那裡獲得了靈感。像義大利的 Graphic News 和 ProPublica 的 Heartsaver 等項目也提供了探索講述新聞故事的創造性方法。通過使用圖形小說、插圖和互動遊戲等工具的方式講述新聞故事,讓舒爾德的心願成為可能:不僅要接觸新的受眾,還要通過各種互動方式講述故事,讓受眾可以參與其中。她將其稱之為「新聞啟發」(journalism-inspired)。

「我們絕對需要深入現實,」舒爾德說。「沒有理由不把現實和最富有感染力的故事結合起來,用新的方式帶給受眾。」

在她的調查過程中,加州北部的鵜鶘灣州立監獄(Pelican Bay State Prison)開始絕食抗議。之後抗議遍布整個監獄系統,全州數以千計的囚犯連續幾周拒絕進食,其中一小部分人大約兩個月沒吃東西。

舒爾德與幾個相關人員進行了溝通,也接觸了絕食抗議的幾位組織者,之後意識到這些事件可以為她想講述的關於單獨監禁的戲劇提供一個敘事弧。

從劇院到你的客廳

《盒子》的第一版在Z空間上演。圖片: Carla Hernández Ramírez

經常支持新興藝人的舊金山 Z 空間,在2016年舉辦了《盒子》的首場演出。這部兩幕的作品共有九個演員,充滿了沉重的聲音設計,旨在突出單獨監禁的情感創傷。

製作結束後,舒爾德意識到,如果想讓更多的觀眾欣賞這部劇,就必須要縮減這部劇的規模。其後,她開始著手製作一部非常不同的作品,將演員人數減少到五人,並進行了重新配置,使戲劇更具移動性和適應性。

2019年,她將修改後的作品帶到阿爾卡特拉斯島,這是一所前聯邦監獄的所在地,在那裡她不得不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工作。她將這部作品帶給了那些經歷過單獨監禁的人及其家人,為人數少得多的觀眾表演了一個更安靜、更親密的版本,這些觀眾也經常在演出後參加討論。

舒爾德從未計劃過為這部戲劇製作 Zoom 版本,當普利茲中心的常務董事娜塔莉·阿普爾懷特(Nathalie Applewhite)第一次建議重新製作這部劇時,她退縮了。普利茲中心在舒爾德在阿爾卡特拉斯島製作期間開始資助舒爾德的工作。

「我對在Zoom上做戲劇的想法的第一反應是發自內心的拒絕。」 舒爾德說::「對我來說,這似乎是個噱頭。」

她擔心在劇院的共享空間中而呈現出的集體見證會在數字格式中消失。對她來說,劇院在時間和空間中讓人們有了共享的時刻。在 Zoom 上創造這種體驗感覺不僅困難而且有害。

但是舒爾德一直在想著這件事,並開始把它視為一個機會。此外,新冠疫情的共同經歷迫使我們許多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待在家裡,獨自一人,這本身似乎是一種接觸集體見證的方式,就像把舒爾德吸引到劇院的集體見證一樣。

她開始思考如何在 Zoom 上表演的視角和深度。她把視頻畫面想像成牢房門上的一個縫隙,被單獨監禁的人可以通過這個縫隙與外界進行交流:對他們來說是一扇窗戶,對觀眾來說是一扇封閉而私密的窗戶。當演員表演時,我們可以看清他們的酒窩、皺紋和口水,但無法看到他們完整的身體,只能看到囚室和部分身體。

該劇在Zoom上連續上演了三次,最後一場演出後,舒爾德和該劇演員達米恩·布朗(Dameion Brown)進行了後續對話。布朗在劇中扮演黑豹黨成員 Ray,黑豹黨是美國民權運動期間開始活躍的黑人政治組織,Ray 是一個被判19年單獨監禁的角色。

布朗年輕時曾被單獨監禁,出獄後轉向劇場藝術,目前在馬林莎士比亞公司(Marin Shakespeare Company)等公司演出。

他的搭檔,扮演 Rocky 的泰倫斯·史密斯(Terrance Smith)在這部劇中找到了深深的共鳴,因為新冠流行將許多人都推向了不熟悉的孤立狀態,他將父母房子的一個角落改造成了囚室舞臺。

史密斯說:「(內心)有一種東西能引起共鳴……人們在自己專屬的盒子裡面,不能真正擁有人際關係,有的只是對它的渴望。」

目前,舒爾德預計《盒子》不會有更多的表演,而她正在計劃一場名為「隔離之旅的結束」( End of Isolation Tour)的線上路演,她希望一旦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就可以進行。

「不管你對人做了什麼,不管你多麼努力地試圖切斷他們與世界的聯繫,人們最後都會找到互相連結的方法,」她說:「人們有一種難以置信的想與他人交流的渴望。」

作者簡介

Nina Sparling 是舊金山的一名記者和音頻製作人。她專注於平權和自然資源方面的報導,作品見於《巴黎評論》(The Paris Review)、《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和《時尚》(Vogue)發表,音頻作品也在美國NPR和首都公共電臺(Capital Public Radio)播出。

全球深度報導網

cn.gijn.org

工具 | 數據 | 調查 | 深度 | 可持續

原標題:《她將關于禁閉的調查報導改編成了戲劇,並在 Zoom 上演出》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海倫·米倫將參演線上戲劇,劇目改編自《哈姆雷特》
    新京報訊 英國時間7月13日,據外媒報導,曾獲坎城國際電影節、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海倫·米倫將參演一部線上戲劇《奧菲利亞的秘密愛情生活》(The Secret Love Life of Ophelia)。
  • 日本戲劇大師鈴木代表作《酒神》將在露天長城劇場演出
    日本戲劇大師鈴木代表作《酒神》將在露天長城劇場演出 2015-10-11 01:14: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10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以天地為幕、以群山和長城為背景的露天劇場,這就是即將在古水北鎮長城劇場上演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由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導演的根據古希臘戲劇改編。
  • 長詩《闖海歌》被改編為戲劇音樂會
    12月27日,由《詩刊》社主編、詩人李少君的長詩《闖海歌》改編的《大海》戲劇音樂會在北京演出。2019年,長詩《闖海歌》被改編成話劇《大海》,再現了滿懷理想的一代「闖海人」。導演鄧菡彬希望將來自海邊的、帶著鹹鹹海風的大型沉浸式音樂劇濃縮成冬日北京屋頂下與朋友私密分享的活動。
  • 薩特的《禁閉》,為什麼說「他人即是地獄」?
    一生著作浩瀚恢弘,國際影響最深遠當首推戲劇創作。其戲劇可讀性強,能抓住世人所關注的重大現實問題。境遇劇是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在戲劇體裁上的具化,在境遇劇中,薩特會有目的地為戲劇中的人物設置出一種進退維谷、生死兩難的困境。
  • 央華戲劇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首演,編劇萬方談感受
    央華戲劇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眼下正在海口進行演出前的「衝刺」,曹禺先生的女兒,《雷雨·後》的編劇萬方心裡既緊張又興奮,她從沒奢望過自己的作品可以和父親的作品同臺演出,「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這樣的共同演出需要特別合適的機會,恰巧落到我頭上了。」
  • 2020年陝西省基層文藝院團戲劇導演研修班結業並舉辦匯報演出
    匯報演出之改編話劇《家別梅》(片段)匯報演出之原創小品《老飯桌》經過為期4個月的培訓與實踐教學,12月8日,2020年陝西省基層文藝院團戲劇導演研修班結業典禮在西安西演雲劇場舉辦,並通過匯報演出的形式將所學所得集中呈現
  • 2020年陝西省基層文藝院團戲劇導演研修班結業匯報演出舉行
    集體合影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夢榆在結業典禮上表示,此次培訓切實提高了基層戲劇導演人才的專業水平和業務素質,取得了紮實的成效。陝西省藝術研究院院長丁科民在結業典禮上致辭,希望學員們將結業作為起點,在未來的日子裡努力拼搏,更上一層樓。
  • 文化廣場2020年末演出季公布,承包一季戲劇體驗
    此次年末演出季將自12月起延續至明年2月初,65天的演出周期囊括3大板塊、9部作品、40場演出,從時間跨度、劇目品類到數量均為歷年之最,集中展現國內戲劇高品質,呼應文化廣場「以音樂劇演出為主,時尚經典藝術為輔」的藝術追求,成為真正的演出「季」。
  • 那些由經典小說改編而成的舞臺劇,你看過幾部?
    無一不是人們心中的經典之作以下是由原著改編而成的舞臺劇,在豆瓣讀書上,都是評分8.6以上的佳作,來看看你都看過幾部呢?負責整理姑姑遺物的阿笙,開始調查松子的一生。從中學教師到風俗女郎,松子一生都在追尋名為愛之物,被家人驅趕,遭情人拋棄,被命運百般羞辱,卻始終對人心無戒備。對於愛,她不懂什麼叫絕望,只知道要勇敢地去追尋。
  • 王安憶把1943年的暢銷小說《風蕭蕭》改編成話劇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18年原創演出季話劇《風蕭蕭》4月20日在上海藝海劇場首演。該劇由著名作家王安憶根據徐訏同名小說改編。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海軍梅武將軍攜機密文件突然抵達上海,引起各方關注,為探明究竟,愛國人士紛紛出動,於是一個在「孤島」上海發生的故事拉開帷幕。
  • 金尼爾將主演戲劇《殺死一隻知更鳥》,電影版派克是男主
    新京報訊 (記者 李妍)2月26日,據外媒消息,百老匯戲劇製作人宣布,美國影星格雷戈·金尼爾將從4月21日開始接替現任男主演艾德·哈裡斯出演戲劇《殺死一隻知更鳥》,而哈裡斯將在此兩天前進行最後一場演出。
  • 69臺291場精彩演出 鈴木忠志開啟大劇院國際戲劇季
    原標題:鈴木忠志開啟大劇院國際戲劇季   隨著夏日正式到來,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又將拉開大幕。6月6日至9月22日,國家大劇院將迎來12臺42場中外好戲,中國、日本、俄羅斯、德國、英國等國家的戲劇人匯聚一堂,日本導演鈴木忠志的話劇《李爾王》將帶領中國觀眾開啟夏日戲劇之旅。
  • 《酒神狄俄尼索斯》將映 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亮相
    媒體見面會   搜狐娛樂訊(肖旋/文)根據古希臘戲劇改編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將於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古北水鎮長城劇場舉辦三場演出。10月10日下午,該劇的導演——現年76歲的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親赴北京參加媒體見面會,與中國著名戲劇藝術家、教育家、中央戲劇學院名譽院長徐曉鍾,著名評論家史航、周黎明,以及優秀青年戲劇導演黃盈等中國戲劇人一起,暢談戲劇藝術深厚的文化傳統。鈴木忠志表示,他希望能做出既不屬於西方也不屬於東方,而是把兩者融合在一起,產生新的定性。
  • 2020第三屆北京劇院戲劇節暨兒童戲劇嘉年華將於12月18日開幕
    戲劇節內容包括開幕式和戲劇嘉年華「童眼觀劇」「戲潤童心」「童戲未來」主題活動,將為兒童提供全面感受戲劇魅力、體驗和學習戲劇的機會,也將成為兒童劇和戲劇教育行業人士碰撞火花、共謀發展的平臺。戲劇節是北京劇院持續貫徹國家文化強國戰略、落實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美育工作要求、進一步發揮劇院社會服務功能的有效舉措,旨在推出優秀兒童戲劇作品,推動兒童戲劇文化交流與合作,促進包括兒童、學校、校外機構、演藝院團在內的多方力量,助力兒童戲劇相關產業鏈發展。
  • 創作談:我是這樣將《盤古開天地》語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的
    至今,許許多多課文都有改編的課本劇,唯獨《盤古開天地》卻鮮能見到。課本劇是把課文中敘事性的文章改編為戲劇形式,以戲劇語言來表達文章主題。要有人物,有對話,有矛盾衝突,有戲劇情節。課文《盤古開天地》全篇500餘字,人物只有盤古一個,改編起來十分困難。課本劇要忠於課本,不能面目全非,但也不能全套照搬。人物、情節根據需要都應有調整、變動。
  • 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名作《酒神狄俄尼索斯》將上演
    人民網北京10月12日電  (記者黃維)金秋十月,北京最好的季節,到迷人的古北水鎮,坐在以天地為幕,以群山和長城為背景的露天劇場,觀看由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導演的根據古希臘戲劇改編的《酒神狄俄尼索斯》,無疑將是最讓人期待的文化盛事。
  • 國產經典電影《霸王別姬》將被美國改編成音樂劇
    國產經典電影《霸王別姬》將被美國改編成音樂劇!作曲家Jason Robert Brown曝光了選角細節,目前已經確定了四位主要角色,包括程蝶衣、段小樓、菊仙和關師傅,現正在公開選角,範圍為亞太裔演員或歌手。並提出了試鏡要求,要有很強的唱功、音域、現場實力和控制力。
  • 小劇場啟幕 ▏戲劇片段、臺詞賞析第三輪
    話劇《家》是曹禺根據巴金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故事發生於「五四」前後,當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風起雲湧、激烈動蕩的歷史轉折時期。中國當時還很封閉,四川成都的高公館還維持著一派死水微瀾的平靜假象。根據電影《你好瘋子》改編的話劇片段我們每個人在很小的時候都會有很多想像出來的朋友,有的時候,他們會成為我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那個人…她不捨得離開他們(她們)
  • 2017國家大劇院戲劇季將啟 鈴木忠志等大師作品受邀登臺
    中新網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高凱)2017國家大劇院戲劇季即將啟幕,5月25日,大劇院發布了此次的劇目安排,鈴木忠志等戲劇大師作品將受邀登臺。  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是大劇院打造的專屬於戲劇的藝術品牌,自2015年創辦至今雖僅僅兩年,但已先後呈現了9個國家和地區、24個院團的149場精彩演出。
  • 山東省第二屆校園戲劇大賽精彩紛呈
    濟南市歷下實驗小學帶來了英語情景劇《花木蘭》的表演,節目從前段時間上映的迪士尼影片《花木蘭》中獲得靈感,用全英文對白的形式,將花木蘭的故事濃縮成了十幾分鐘的情景短劇。小演員們的對白流暢、發音標準,並且節目還加入了舞蹈、音樂演奏等元素,真可謂是別出心裁。此次比賽中,眾多戲曲節目的湧現成為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