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潘芳 徐楊柳
12月21日冬至,雙牌縣瀧泊鎮烏鴉山村,瀰漫著羊肉的香味。
今年57歲的村民蔣振國與妻子盧蓮花,忙著招呼客人,當天,他店裡接待40餘桌客人,還打包200多份。
特意從廣州市過來嘗鮮的李和平,對記者說:「冬至不吃牙山羊,一年四季都不爽!」
烏鴉山村以前叫牙山村,養殖黑山羊歷史悠久,烹飪技藝獨特,用大鍋開蓋燉煮整隻羊,再加上秘制的配料,做出紅燒羊扣、燉羊肉、炒羊雜、羊血湯、羊腦炒蛋、羊胎6種菜式,讓人垂涎欲滴,曾獲「永州金牌原味名菜」、永州美食業最佳傳統獎。所以大家仍習慣地稱之為牙山羊肉。
然而過去,因為交通不便等原因,烏鴉山村是省級貧困村。近年,在精準扶貧好政策的扶持下,村裡交通改善,離雙牌縣城、零陵區等不到半小時車程,特別是全縣旅遊興起,為牙山羊肉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
蔣振國是全村最早開辦牙山羊肉館的村民,在他的帶動下,全村發展6家特色羊肉館,並帶動村民們養殖黑山羊脫貧致富。
貧困戶徐德儀曾因病致貧,他見養殖黑山羊勞動強度不大,與貧困戶蔣石剛、蔣明海、王詩友等一起養殖黑山羊,每戶實現年收入10餘萬元。
通過開辦羊肉館、養殖黑山羊,2017年,烏鴉山村順利脫貧摘帽。如今,村民們正做大做強牙山羊肉產業,努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