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善業道經》白話文,若想成佛,先須落實此經!淨空老法師極力推薦!

2021-02-19 正心行

點擊譯上面「八千善士六和行者群「即可關注

   《佛說十善業道經》  

唐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我是這樣聽說的:一天,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位大比丘們,三萬二千尊大菩薩們一起。

●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當時釋迦世尊向龍王說:所有一切眾生,因為內心思想不同的緣故,造作出來的善惡業也不同,由於這樣所以有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等六道的生死輪迴。

●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

當時釋迦世尊向龍王說:所有一切眾生,因為內心思想不同的緣故,造作出來的善惡業也不同,由於這樣所以有天、人、阿修羅、地獄、畜生、餓鬼等六道的生死輪迴。龍王啊!你看這個大會與大海中形形色色各種類眾生,是否各別不同呢?像這些眾生,沒有不是由自己的心念,造作出善與不善的身業、口業、意業所致使的結果報應。

● 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

心意沒有形色,不可看見或者拿取,只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影相集合所生起,畢竟諸法無主體,沒有真正的自我與自我所有的一切。

● 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

心意沒有形色,不可看見或者拿取,只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影相集合所生起,畢竟諸法無主體,沒有真正的自我與自我所有的一切。眾生雖然各自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業,所現起的果報不同,在其中實在沒有能創作的主體。所以一切萬法的生滅變化,都是不可思議的。

● 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心意沒有形色,不可看見或者拿取,只是虛妄不實的萬法影相集合所生起,畢竟諸法無主體,沒有真正的自我與自我所有的一切。眾生雖然各自隨著自己所造的善惡業,所現起的果報不同,在其中實在沒有能創作的主體。所以一切萬法的生滅變化,都是不可思議的,自己的本性如幻如化,有智慧的人了知以後,就應該修集福德善業,由這樣所產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的果報身心,都會很端正莊嚴,看見的人都會真歡喜而不會生討厭。

●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復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

龍王啊!你觀看佛的身相,是從修集百千億種福德所生,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莊嚴相,放出光明顯耀而遍照,光明遍覆與會大眾,假使有無量億的自在天王與大梵天王,他們所放出的光明也都會被佛陀的光明掩蓋而不能顯現;凡是有瞻仰如來身所放光的人,莫不感到眼目眩晃。

●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習善業福德而生。

龍王啊!你觀看佛的身相,是從修集百千億種福德所生,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莊嚴相,放出光明顯耀而遍照,光明遍覆與會大眾,假使有無量億的自在天王與大梵天王,他們所放出的光明也都會被佛陀的光明掩蓋而不能顯現;凡是有瞻仰如來身所放光的人,沒有不目眩眼花。你又觀看這些大菩薩,美妙的色身又莊嚴清淨,這一切都是由修集很多的善業福德所生的果報。

● 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

這些天神、龍眾、夜叉鬼、乾闥婆音樂神、阿修羅鬼神、迦樓羅大鵬金翅鳥、緊那羅歌神、摩羅迦地龍等八部鬼神眾,都是有廣大威猛勢力的,也都是修集善業福德所生的果報。

● 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

現在在大海中所有的水族眾生,形體顏色粗劣鄙陋,形體大小,都是由自己內心起各種妄想惡念,致使身口意三業做出不善的罪業,由這樣的原因,就隨著所造的惡業各自感受果報。

● 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

你現在應當時常照我的話去修學,也應該使令一切眾生,了知通達因果報應,修持學習一切善業。

● 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你們對這些道理,應當有正見而心不動搖,不可再墮落在斷見與常見中,對佛法僧三寶能生長福田,應該生起歡喜心恭敬供養,如果這樣,你們也會得到人間天上的尊敬供養。

●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

龍王你應當要明白!菩薩有一個法門,能斷除一切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痛苦。

● 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

是那一種法門呢?就是在白天夜間恆常憶念,思惟觀察善法,使令一切善法,在心內念念增長生根,不容允有一分一毫不善的惡念參雜在心裡,這樣就能使令各種罪惡永遠斷滅,善法日日圓滿,時常可以親近到諸佛菩薩,以及所有的聖賢群眾。

● 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

所說的善法者,如果想要修得人身與天神的身體,或者要修證小乘聲聞羅漢的菩提覺道,或者要修證獨覺闢支佛的菩提覺道,或者要修證大乘的無上佛道,都必須依靠這個善法,做為修行的根本,才能修得成就,所以名叫做善法。

● 此法即是十善業道。

這個善法就是十善業道。

● 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慾、嗔恚、邪見。

是哪十種善法呢?就是所謂能永遠舍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慾、不嗔恚、不邪見。

●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

龍王啊!如果能舍離殺生的罪行,就能得到成就十種脫離苦惱的善法。

● 何等為十?

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

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

三、永斷一切嗔恚習氣。

四、身常無病。

五、壽命長遠。

六、恆為非人之所守護。

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

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

九、無惡道怖。

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是哪十種呢?

第一:對各種眾生普遍布施沒有怖畏。

第二:時常對於眾生會生起大慈悲心。

第三:永遠斷除一切嗔恨恚怒的習氣。

第四:身體時常無病苦。

第五:壽命會活得長遠。

第六:時常會受非人類的鬼神所守護。

第七:時常沒有可怕的惡夢,寢睡或者覺醒都很快樂。

第八:滅除一切結怨,怨恨仇害自然解除。

第九:不會墮落地獄、畜牲、餓鬼三惡道的恐怖。

第十:命終後必定上生天界。就是這十種功德利益。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隨心自在壽命。

如果能將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果者,以後成佛時,就會得到佛的隨心自在壽命要長要短無障礙的果報。 

● 複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偷盜的罪行,就能得到十種有保障而可信的善法。

● 何等為十?

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

二、多人愛念。

三、人不欺負。

四、十方讚美。

五、不憂損害。

六、善名流布。

七、處眾無畏。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九、常懷施意。

十、命終生天。是為十。

是哪十種呢?

第一:物質財產盈積充足,而且國王、盜賊、水災、火災、不可愛的敗家子,都不能消散毀滅。 

第二:多數人會敬愛懷念。

第三:別人不會欺負。

第四:十方的人都會讚美。 

第五:不用擔憂會受損害。 

第六:善良的名聲流傳遠布。 

第七:處在群眾心無畏懼。

第八:錢財、壽命、容色、體力都一切安樂,而且辯論口才具足沒有缺陷。 

第九:時常懷著布施救助的心意。

第十:壽命終了必定上生天界。就是這十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能得證清淨大菩提的智慧。

● 複次龍王。若離邪行,即得四種智所贊法。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邪淫穢行,就會得到四種智者所稱讚的善法。

● 何等為四?

一、諸根調順。

二、永離喧掉。

三、世所稱嘆。

四、妻莫能侵。是為四。

是哪四種呢?

第一: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器官,都很調順。

第二:永久遠離糾紛諠鬧與內心的掉舉散亂。

第三:受世人所稱讚。

第四:妻子沒有人能侵犯。就是這四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佛丈夫隱密藏相

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能得到佛身大丈夫男根隱密不露的藏相。 

● 複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贊法。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打妄語的罪業,就能得到八種天神所讚嘆的善法。

● 何等為八?

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

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

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

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

五、得勝意樂,三業清淨。

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

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

是哪八種呢?

第一:口常清淨,發出優缽青蓮花的香氣。

第二:被一切世間人所信仰伏從。

第三:所發的言語可成為證明,受人間天上所敬愛

第四:時常用愛語安慰眾生。

第五:心意能得到殊勝的安樂,身口意三業都很清淨。

第六:說話不會錯誤過失,內心時常歡喜愉快。

第七:所發出的語言必受他人尊重,人間天上的人都會一一奉行。

第八:智慧莊嚴殊勝,沒有人能超越制伏他。就是這八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語。

如果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會得到如來真實不虛的語言。  

● 複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兩舌挑撥的罪業,就能得到五種不可破壞的善法。

● 何等為五?

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

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

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

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

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是為五。

是哪五種呢?

第一:得到不被破壞的身體,因為沒有人能傷害他。

第二:得到不被破壞的家庭眷屬,因為沒有人能破害他。

第三:得到不被破壞的信用,因為順於本份所修的道業。

第四:得到不被破壞的法力道行,因為所修的道行很堅固。

第五:得到不被破壞的善知識,因為不曾欺誑迷惑別人。就是這五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正眷屬,諸魔外道不能沮壞。

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以後成佛時,就會得到正信的眷屬,一切魔的眷屬,都不能阻礙破壞。

● 複次龍王。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惡毒的口業,就能成就得到八種清淨的善業。

● 何等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詞美妙。

五、言可承領。

六、言則信用。

七、言無可譏。

八、言盡愛樂。是為八。

是哪八種呢?

第一:所說的話不乖違適度。

第二:所說的話都對人有利益。

第三:所說的話必定契合真理。

第四:言語詞句都很美妙。

第五:所說的話都可以承受領會。

第六:所說的話可以相信採用。

第七:所說的話不會被人譏笑。

第八:所說的話全部都是令人可愛,別人樂於接受。就是這八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就會具足如來清淨梵音的聲相。

● 複次龍王。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花言巧語的口業,就能得到三種決定不變的果報。

● 何等為三?

一、定為智人所愛。

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

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

是哪三種呢?

第一:決定被有智慧的人所喜愛。

第二:決定能用智慧依照事實回答所問。

第三:決定在天上人間所成就威德是最殊勝的,因為所說的話沒有虛妄不實的花言巧語。

就是這三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就能得到如來一切所授記的果報,絲毫都不會荒唐而捐棄。 

● 複次龍王。若離貪慾,即得成就五種自在。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貪求欲望,就能得到成就五種自在滿足。

何等為五?

一、三業自在,諸根具足故。

二、財物自在,一切怨賊不能奪故。

三、福德自在,隨心所欲,物皆備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獻故。

五、所獲之物,過本所求百倍殊勝,由於昔時不慳嫉故。

是為五。

是哪五種呢?

第一:身口意三業自在滿足,因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具足圓滿。

第二:財產寶物自在滿足,一切怨仇盜賊都不能搶奪去。

第三:福報德行自在具足,能隨心所欲,因為一切物品都能具備滿足。

第四:國王的權位自在滿足,任何珍貴奇妙的寶物,各方都會來奉獻。

第五:所獲得的物品都超過所希求的,甚至超過百倍的殊勝,這是由過去世不慳貪不嫉妒別人的緣故。

就是這五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三界特尊,皆共敬養。

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在三界內是特別尊貴殊勝的,天上人間都會共同恭敬供養。  

● 複次龍王。若離嗔恚,即得八種喜悅心法。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嗔恨恚怒心的意業,就能得到八種喜悅的心法。

● 何等為八?

一、無損惱心。

二、無嗔恚心。

三、無諍訟心。

四、柔和質直心。

五、得聖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眾生心。

七、身相端嚴,眾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為八。

是哪八種呢?

第一:沒有損害惱亂的心。

第二:沒有嗔恨恚怒的心。

第三:沒有鬥諍訴訟的心。

第四:有柔順溫和本質正直的心。

第五:能得到聖者的慈悲心。

第六:時常作利益安慰眾生的心。

第七:身體相貌端正莊嚴,眾人都共同尊敬。

第八:以和氣忍辱的緣故,能快速生到清淨世界。就是這八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無礙心,觀者無厭。

如果能將這所修的功德,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就能證得沒有障礙的心,觀看的人不會生討厭而起歡喜心。  

● 複次龍王。若離邪見,即得成就十功德法。

再說!龍王啊!如果能舍離愚痴邪見,就能得到成就十種的功德善法。

● 何等為十?

一、得真善意樂、真善等侶。

二、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

三、惟歸依佛,非餘天等。

四、直心正見,永離一切吉兇疑網。

五、常生人天,不更惡道。

六、無量福慧,轉轉增勝。

七、永離邪道,行於聖道。

八、不起身見,舍諸惡業。

九、住無礙見。

十、不墮諸難。是為十。

是哪十種呢?

第一:能得到真正善心的快樂,得到真誠善良的善知識。

第二:深信因果報應,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始終都不敢做惡業。

第三:只專心歸依佛教,不再歸依其他的天神外道等。

第四:把持正直的心正見的心,永遠脫離一切吉兇的疑惑羅網。

第五:會時常生在人間天上,不會再墮落地獄、畜生、餓鬼三惡道中。

第六:具足無量福慧,展轉增加殊勝。

第七:永遠舍離邪魔外道,實行佛法聖道。

第八:不起虛幻的五蘊之體而生身見執著,舍離一切惡業。

第九:安住在無礙的正確見解中。

第十:不會墮落各種的災難。就是這十種。

● 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如果能回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修證,以後成佛時,會速證一切佛法,成就自由自在的神通法力。  

●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

當時世尊又向龍王說:如果有大乘菩薩能依照這十種的善業,在修持菩薩道的時候。

● 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能舍離殺生的罪行而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富有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長壽不會夭折短命,不會被任何一切怨仇盜賊所損害。

●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因為舍離偷盜的罪行而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富貴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所獲得的一切都是最殊勝沒有人可以相比,都能具備積集所有諸佛的聖法寶藏。

●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直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

因為能舍離不是梵行的邪淫而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他的家人眷屬都能守貞節而順從,對他的母親與妻子,沒有人敢用淫慾心去看視她們。

● 離虛誑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

因為舍離虛誑的妄語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又能脫離眾人的毀謗,攝持如來的正法,依照他的誓願所希求,任何所做都必定能得到結果。

●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諍。

因為舍離挑撥離間的話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裕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家庭眷屬都會和睦相處,有共同一樣的志向與歡喜,永遠不會乖違諍鬧。

四不行業:

一、不說是非。二、不聽是非。

三、不傳是非。四、不得妄語。

● 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

因為舍離了粗魯惡毒的語言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所有一切群眾,都會很歡喜歸依,所說的話都會被人相信接受,沒有人會違抗拒絕。

●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因為舍離了沒有意義的花言綺語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所說的話都不會虛偽假設,眾人都會尊敬接受,又能善巧隨方應變教導,斷除各種疑問迷惑。

●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堅固,具大威力。

因為舍離了貪慾追求的心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會惠施喜舍給眾生,信心慧解都很堅固,具有很大的威德法力。

●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諸根嚴好,見皆敬愛。

因為舍離了嗔恨恚怒的心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同時能迅速自然成就了沒有障礙的心智,六根莊嚴美好,所看見的人都會生敬愛心。

●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恒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因為舍離了邪見顛倒的愚痴心又能實行布施救濟的話,就會時常有充足豐富的財寶,而且沒有人能侵佔搶奪,永遠會投生在正見又敬信佛教的家庭裡,能見佛聞法,供養一切僧寶,時常不會忘失自己所發的大菩提心。

● 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

這就是菩薩大士所修持菩薩道時,實行十善業,又能布施救濟來莊嚴道行,所獲得的大利益。  

● 龍王,舉要言之,行十善道。

就是這樣,龍王啊!舉出綱要來說,能實行十善業道。

● 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

又用戒律來莊嚴大道的話,就能生起一切佛法真實的利益,又能圓滿所發的廣大誓願。

● 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

又修持忍辱行來莊嚴大道的話,就能證得佛的圓滿音聲,又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

● 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又能以精進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破除魔障怨結,深入佛法寶藏。

● 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

又修持禪定來莊嚴道行的話,能產生憶念不忘、智慧、慚愧心、輕鬆安適。

● 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

又修持智慧來莊嚴道行的話,能斷除一切分別所生的虛妄錯見。

● 慈莊嚴故,於諸眾生,不起惱害。

又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仁慈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對一切眾生就不會生起惱怒傷害的心。

● 悲莊嚴故,愍諸眾生,常不厭舍。

又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悲愍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就會憐愍一切眾生,時常救度不會生厭捨棄。

● 喜莊嚴故,見修善者,心無嫌嫉。

又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隨喜心來莊嚴道行的話,看見別人修持善行,內心不會嫉妒嫌棄。

● 舍莊嚴故,於順違境,無愛恚心。

又修持四無量心當中的舍離執著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對於順心與違逆的境遇,都不會生起貪愛與嗔恚的心。  

● 四攝莊嚴故,常勤攝化一切眾生。

又修持菩薩的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他來莊嚴道行的話,就會時常勤於攝化一切眾生。  

● 念處莊嚴故,善能修習四念處觀。

又修持四念處的觀身不淨、觀心無常、觀受是苦、觀法無我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善於修習四念處的禪觀。

● 正勤莊嚴故,悉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

又能修持四正勤的已生惡令斷滅、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長,以此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全部斷除一切不善的惡法,成就一切善法。

● 神足莊嚴故,恆令身心輕安快樂。

又能修持四神足的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以此莊嚴道行的話,就會時常使令身心輕鬆安適快樂。

欲神足─希慕欲樂。

勤神足─精進無間。

心神足─一心正念。

觀神足─心不馳散。

四神足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

● 五根莊嚴故,深信堅固,精勤匪懈,常無迷妄,寂然調順,斷諸煩惱。

又能修持五根的信心、精進、憶念、禪定、智慧來莊嚴道行的話,對佛道就會深信而堅固,精進殷勤不懈怠,永遠不會迷失忘記,心地寂靜安然調順,斷盡一切煩惱。

五根是生聖道的根本,故名五根。

       五根:

一、信根─信心生長。

二、進根─精進生長。

三、念根─憶念生長。

四、定根─禪定生長。

五、慧根─智慧生長。

● 力莊嚴故,眾怨盡滅,無能壞者。

又修持五力的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來莊嚴道行的話,眾多的魔怨都會全部消滅,一切都無能破壞的。

五根堅固發生力量,叫做五力,能破三界之諸惑。

       五力:

一、信力。

二、精進力。

三、念力。

四、定力。

五、慧力。

信力─信力能破邪信。

精進力─精進力能破懈怠。

念力─念力能破邪念。

定力─定力能破亂想。

慧力─慧力能破三界諸惑。

● 覺支莊嚴故,常善覺悟一切諸法。

又能修持七覺支的選擇正法、精進、法喜、輕安、憶念、禪定、行舍不著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時常善於覺悟一切萬法。

      七覺支:

一、擇法菩提分。

二、精進菩提分。

三、喜菩提分。

四、輕安菩提分。

五、念菩提分。   

六、定菩提分。

七、舍菩提分。

擇法菩提分─智慧簡擇法之真偽。

精進菩提分─勇猛心,力行正法。

喜菩提分─心生善法,而生歡喜。

輕安菩提分─除去身心粗重煩惱,而得輕快安樂。

念菩提分─時時觀念正法,令定慧均等。

定菩提分─心唯一境,而不散亂。

舍菩提分─舍離一切虛妄法,而力行正法。

● 正道莊嚴故,得正智慧常現在前。

又能修持八正道的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證得真實的智慧,而時常顯現在目前。

八正道又名八聖道,是八條聖者的道法,修此八正道,可證得阿羅漢果。

       八正道:

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

正見─正確的知見。

正思惟─正確的思考。

正語─正當的言語。

正業─正當的行為。

正命─正當的職業。

正精進─正當的努力。

正念─正確的觀念。

正定─正確的禪定。

● 止莊嚴故,悉能滌除一切結使。

又能修持停止散亂心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全部洗滌消除一切纏結煩惱。 

● 觀莊嚴故,能如實知,諸法自性。

又能修持觀照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如實了知諸法空無自性。

● 方便莊嚴故,速得成滿,為無為樂。

又能修持善巧方便來莊嚴道行的話,就能迅速修成圓滿有為法與無為法的法喜快樂。  

● 龍王,當知此十善業,乃至能令十力、無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圓滿,是故汝等應勤修學。

龍王啊!你應當要明白!這十種的善業,甚至能使令佛的十力,佛的四無畏,佛的十八不共法,一切佛法,都能修得圓滿,所以你們應當勤修十善業道。

       佛十力:

一、知處非處智力。

二、知三世業報智力。

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

四、知諸根勝劣智力。

五、知種種解智力。

六、知種種界智力。

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

八、知天眼無礙智力。

九、知宿命無漏智力。

十、知永斷習氣智力。

       佛四無畏:

一、一切智無所畏。二、漏盡無所畏。

三、說障道無所畏。四、說盡苦道無所畏。

  何謂十八不共法?佛的十八種功德法,惟佛獨有,不與三乘共有,故云不共法。

  佛十八不共法:

一、身無失。

二、口無失。

三、念無失。

四、無異想。

五、無不定心。

六、無不知已舍。

七、欲無減。

八、精進無減。

九、念無減。

十、慧無減。

十一、解脫無減。

十二、解脫知見無減。

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

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

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

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

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 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

龍王啊!譬如一切城市、都邑、聚集的村落,都必須依靠大地才能安立居住,所有一切藥草、花卉、樹木、叢林、也都是依靠大地才能得到生長。

● 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鹹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這十種的善業道理,也如同大地一樣,所有的人類天界的善報也都依靠十善業而安立,一切聲聞阿羅漢果、獨覺與緣覺,以及大乘的菩薩行,一切佛法,都共同依靠這十善業的大地開始修起,最後才能成就各種的果位。  

● 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陀說完這部經以後,鹹海娑竭羅龍王,以及大會的一切大眾,世間上的天神、人類、阿修羅鬼神等,都生大歡喜心,相信接受如法奉行。

佛說十善業道經

六和行者每日早晚定課

【落實扎穩三根】《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 視頻版mp4

《六和行者每日早晚定課》+[懺悔回向] 六和敬祈禱文-- 淨空老法師領眾讀誦


淨宗三寶

無量壽經讀誦 淨空老法師恭讀+六和敬早課+六和敬晚課

《海會聖賢》72分鐘

淨空老法師拜凈修捷要共修(46分鐘)+地鐘念佛(加贊佛偈)

祈願: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

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國無盜賊,無有怨枉。

強不淩弱,各得其所。

儒釋道三根學習資料下載連結:http://pan.baidu.com/s/1bABlTk

點擊「閱讀原文」學習《佛說十善業道經》( 全149集)淨空老法師主講、

相關焦點

  • 3D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
    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無論大乘、小乘佛教都視此經為基礎教材。《十善業道經》,中文版本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施護所譯《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為同經異譯,本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典,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
  • 穩紮三根共修《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視頻+原文
    《佛說十善業道經》視頻(建議WIFI下恭看)時長25分鐘>《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唐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經文摘自《乾隆大藏經》第六十七冊、七九五頁)如是我聞。佛說此經已,娑竭羅龍王及諸大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奉行。感恩恩師的諄諄教導,恭祝恩師六時吉祥、法體安康、久住世間,教化有情!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
  • 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唐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 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
  • 3D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2553期】
    即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獲取極大利益,這個方法就是修行十善業道,十善也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法,無論大乘、小乘佛教都視此經為基礎教材。《十善業道經》,中文版本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施護所譯《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為同經異譯,本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
  • 不可不讀的佛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說十善業道經本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佛為海龍王說一切法靡不由心,應修十善,遂廣明十善功德,及攝一切佛法。
  • 佛說十善業道經—複次龍王,若離貪慾...
    【前文連結】   佛說十善業道經—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
  • 【穩紮三根共修】《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 短視頻+原文
    【穩紮三根】,恭請您一同共修:《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佛說十善業道經》(淨宗學院發布共修版,一起跟讀也同樣在共修)《佛說十善業道經》視頻(建議WIFI下恭看)時長25分鐘《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 唐于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譯  (佛說十善業道經 經文摘自《乾隆大藏經》第六十七冊、七九五頁。)
  • ​藏經閣|十善業道經
    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復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
  • 【重要收藏】淨空法師:助念很重要! 助念中陰得度 現金身佛相 往生的眾生無量無邊
    要真信切願,抓住阿彌陀佛,咬住佛號,拼死念佛,不回頭,大步向前走,聽佛召喚,上法船,見彌陀。 在超拔結束時,弟子在佛前跪下,勸導鄭居士的妻子發願,從當下起守孝、盡孝,終身十齋日吃素念佛,從紮根開始,好好修行。並把黃警官《太上感應篇彙編》講經存儲卡交給她,讓她誦《彌陀經》、念佛,在生活中好好落實。
  • 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62:復次龍王,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
    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2:人惟不能豁然貫通,於是人各異心,心各異見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3: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為異端,懷挾私心,紛爭角勝而不相下。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9:持此風教。以周寰區。則編戶億千。仁人百萬。而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10: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11:斯言也。蓋以勸善者。
  • 楞嚴經常識:淨空楞嚴經譯文
    國內有個同學寫了一封信,我昨天看到了,邀請我講《楞嚴經》。三十六年前,1977年,我第一次到香港就是講《楞嚴》,《楞嚴》是我年輕時候主修的一部經典,我好像講過七遍。以後講《華嚴》,講過《法華經》大意,我記得好像留有六十個光碟,《法華經》大意,《華嚴經》留下的光碟四千多個小時。八十五歲開始,把《華嚴經》停了,專講《無量壽》,為什麼?那些大經佛說得好,我們沒有辦法依照那個經修行。
  • 香港《大公報》整版報導淨空法師
    是故,復興佛教之教育本質,為吾等責無旁貸之天職。茲敬述其方法如次:第二、佛陀教育首重德行。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又曰「法賴僧傳」,當今佛教之急需,無過於培養弘法師資人才一事。弘法人才又以具備德行為最要;若其道德涵養尚不及世間之君子賢人,則與之並立即相形自慚,又遑論弘法利生矣!
  • 東亞文明是中國,中國是主(淨空老法師)
    ,老子談空說天乘,故中土去此二乘而成三乘(黃念祖大德)弘揚佛法,如果你把佛法的根救起來,你的功德太大了(淨空老法師)一千年來用「儒、道」代替小乘方法是行得通的(淨空老法師)提倡「儒釋道」三教是一家,這是有根據的(宣化上人)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印光大師)孔子、老子很有水平,玉皇大帝來聽法(黃念祖大德)
  • 佛菩薩的事業是教育,佛陀教育(淨空老法師)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七十二集)2000/9/2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072(淨空老法師)這麼參加念佛七,念到彌勒下生,還是業障纏身(黃念祖大德)在斯裡蘭卡看到了佛教的希望、看到了世界的希望(淨空法師)中國一條龍的教育(淨空老法師)末法僧徒之衰相(虛雲老和尚)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是善事,仔細一分析後果不堪設想(淨空法師)佛法的載體是漢字文言文,要救佛法先救文言文,先救漢字(淨空法師
  • 東寶·仲巴活佛為淨空法師造住世祈禱文!恭請為師父上人...
    我們現在的心很骯髒垃圾桶,把這個全部清理乾淨,把阿彌陀佛請進來【重要學習】匯集 紮根 淨空老法師:年輕人一定要扎三個根。「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是佛說的話,佛不承認你【道德講堂 七天課程】全集 收藏學習 轉載分享 功德無量 網絡線上微信群學習班 神奇教程、救命寶典、改變命運、福被子孫……《了凡四訓》 改變命運的秘訣 印光大師、淨空法師、曾國藩、稻盛和夫推薦的人生必讀書【重要收藏學習】淨空老法師:改變命運心想事成《了凡四訓》大意 文字版《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必須認真修學,才能趨吉避兇,轉災禍為吉祥
  • 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57:復次龍王,若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缽華香
    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2:人惟不能豁然貫通,於是人各異心,心各異見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3:慕道者謂佛不如道之尊,向佛者謂道不如佛之大,而儒者又兼闢二氏以為異端,懷挾私心,紛爭角勝而不相下。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9:持此風教。以周寰區。則編戶億千。仁人百萬。而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10: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一天學一句《十善業道經》-11:斯言也。蓋以勸善者。
  • 以正視聽|淨空老法師出家史料!
    文|清淨心現在網絡上,有人編造大量謠言誹謗淨空法師,甚至質疑淨空法師的比丘身份,說淨空法師沒有剃度師、沒有受比丘戒,或不具備比丘資格等等,說的煞有介事,雖然真正了解淨空法師的人看後只是付之一笑,可確實有很多人輕信了誹謗,其中不乏佛教內的法師、居士。最近閱讀了臺灣佛教界領袖、德高望重的湘籍高僧道安老法師《遺集》(臺北松山寺 1980版)。
  • 如何建立信仰 | 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金蓮花」二等獎獲得者普濟法師講經
    28位講經法師登臺說法,其中15位法師獲得「金蓮花」一、二、三等獎。微信今天分享「金蓮花」二等獎獲得者中國佛學院2019級本科學僧如律法師的講經內容。末學如律是中國佛學院學僧。非常高興能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所學。末學的題目是如何建立信仰,依據的經典是《十善業道經》。
  • 佛說梵網經
    詔天竺法師鳩摩羅什。在長安草堂寺。及義學沙門三千餘僧。手執梵文。口翻解釋。五十餘部。唯梵網經。一百二十卷六十一品。其中菩薩心地品第十。專明菩薩行地。是時。道融道影三百人等。即受菩薩戒。人各誦此品。以為心首。師徒義合。敬寫一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欲使仰希菩提者。追蹤以悟理故。冀於後代同聞焉。
  • 【佛教經典】佛說梵網經卷上·菩薩心地品上(1)白話文
    釋迦牟尼佛禮畢問道:「這世界中,地上及廣大無邊際的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欲修佛道,然以何『因行』,方至佛果?證得佛果之時,又是何等境界?」(這裡僅為略問,在大部六十一品中,對成佛真因種子有詳細地論述)。  那時候,盧舍那佛聞此請教,非常歡喜,即將一切諸佛,一切菩薩成佛道,證佛果之根本——正定,顯現於大眾,令其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