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誌,是指放在墓裡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刻。陝西有一個墓誌,卻揭露了1320年前,武則天的殘忍行為,這個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史書果然沒有騙人。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帝,同時她也是一個頗有爭議性的人物。司馬光曾經在《資治通鑑》上有記載,一代女皇武則天,毒殺了自己的親兒子李弘,但是這個歷史,卻沒有在《舊唐書》中出現,那麼這個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李弘是一個性情敦厚的皇子,從小單純天真,不相信世界上有人真的可以狠心殺死自己的親人,他的這種無暇,讓唐高宗李治十分喜歡,原先交給武則天的權利,也在慢慢收回,交到自己兒子手上,有了讓他繼位的想法。
但是這些都被武則天看在眼裡,武則天是一個對權力很痴迷的人,坐在這個位子上的人,無一不想更進一步,為了避免自己的兒子,爭奪自己的皇位,她和兒子展開了爭鬥。而李弘雖然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但也不想成為一個傀儡,所以母子二人的矛盾越發激烈了起來。
上元二年四月,李弘突然在宮中暴斃,死的時候才24歲。
很多人覺得是武則天毒死了自己的兒子,但是武則天的勢力強大,很多人是敢怒不敢言,而且也沒證據證明她就是兇手,所以這件事就一直存在疑點。
這個謎團,一直到1995年,在陝西發現了一個關鍵性的證據,唐朝著名大臣閻立德之子閻莊的墓志銘上寫著一句話:豈意彼蒼冥昧,福壽徒欺,積痗俄侵,纏蟻床而遘禍;浮暉溘盡,隨鶴版而俱逝。
大概意思就是說,當時作為太子家令的閻莊受到了牽連,與李弘一同橫死,如果李弘是正常死亡的話,自然也不存在牽連一說,所以才說這是武則天不齒行為的鐵證。史書上寫得果然沒有騙人。
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價值,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因此,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利用空餘時間多讀讀,畢竟,在所有的史書中,《資治通鑑》是一本很有深度的史書,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古人的一生,去了解自己的得失,以史為鑑,加深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更加熱愛生活。
通過《資治通鑑》,我們可以學習前人的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只要學好了,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閱讀文言文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我朋友就曾經對我抱怨過,每次讀文言文的書籍,她都要抱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的差查,這樣才知道什麼意思。
所以這裡,我給大家推薦一套《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臺灣大學國文教授、博士生導師黃錦鋐領銜主持,集中臺灣地區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
編纂此書的學者都是國學大家,所以這套書絕對不是市面上那種粗製濫造,夾帶私活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我作為歷史愛好者,覺得入手這一套是非常划算的,因為這一套書做活動,一套6本,原價198,現在讀者只要99,就可以帶回家了,真的非常值。
書本身的價值很高,如果大家能夠讀一遍,那麼對自己將是一個很大的提升,所以這裡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讓自己的人生添一些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