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武警浙江總隊杭州支隊執勤三中隊:尋找一面榮譽牆背後的故事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一條「回家」的路

  ■黃 暢 吳先德

  傍晚,78歲的嶽成波老人手挽菜籃出了門。

  菜地有點遠。他要先坐3站公交車,再走500米左右,中間還得連續穿過兩條馬路。車輛川流不息,老人過馬路時小心翼翼、左右張望。

  翻過一座小橋,眼前出現「武警浙江總隊杭州支隊執勤三中隊」的黑白色牌匾,菜地就到了。

  與其說老人是來種菜、摘菜,不如說是「回家」看看。

  54年前,一輛綠皮火車將嶽成波從皖南一個小鎮,拉到了位於錢塘江邊的這座營房。在這裡,他從一名士兵逐步成長為中隊長。這期間,他戀愛、結婚、生子……

  轉業後,嶽成波被安置在杭州。多年來,無論他調整到哪個崗位,無論部隊如何轉隸調整,始終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牽著他和那座墨綠色的小院。後來,嶽成波從當地煤炭局退休,乾脆將家搬到了中隊附近一個社區。

  清晨,老人時常將剛摘下的鮮嫩青菜送到中隊炊事班;吃完晚飯,老人總喜歡來營區院子轉一轉,和中隊官兵聊聊天。

  讓老兵牽掛的,除了一茬又一茬年輕的官兵,還有自己的同鄉兼戰友——蔡永祥。

  54年前的那趟列車裡,兩名來自同一個縣城的年輕小夥,身穿新軍裝,胸口別著大紅花,一路神採飛揚,相約在軍營建功立業。

  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年逾古稀的嶽成波安度晚年。而他的同年戰友蔡永祥,化成了營區前的一座英雄雕像,永遠留在了18歲。

  1966年10月10日凌晨,錢塘江大橋上,一輛從南昌開往北京的列車駛過。入伍不滿一年的士兵蔡永祥正在鐵軌旁站崗。突然,他借著列車燈光發現,距離哨位約40米的鐵軌上橫臥著一根大木頭。

  為了避免列車脫軌,蔡永祥跳下哨臺,飛奔過去,抱起木頭移出鐵軌。

  列車脫險了,蔡永祥卻被疾馳的列車撞倒,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

  蔡永祥犧牲後,嶽成波開始用另外一種方式替他的兄弟「活著」——他成了蔡永祥所在班的第3任班長,後來又當上了中隊第16任中隊長。

  之後,蔡永祥所在班有了第4任、第5任、第6任班長……然而,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這些班長們逐漸分散在大江南北,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視野。嶽成波老人,成了中隊官兵記憶中為數不多的蔡永祥所在班班長。

  「嶽老,您為什麼把家搬到中隊旁邊呀?」有人問。

  「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住遠了怕再過幾年,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老人嗓音有些顫抖。

  老人其實不用擔心找不到「回家」的路。在這個被他視為「家」的地方,老兵從未被忘記。

  如今,包括嶽成波在內,蔡永祥所在班40任班長的名字,都寫進了中隊榮譽室裡的名錄。

  「回家」的路更加通暢,老兵再也不怕他的戰友們走遠。他們的名字將永遠留在榮譽室裡,和這支中隊一樣,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尋找「蔡永祥」

  ■餘猛勝 王成濱 解放軍報記者 張海華  

  錢塘江大橋上,列車呼嘯而過,武警杭州支隊執勤三中隊士兵正在執勤。54年前,士兵蔡永祥正是從這個哨位奔向鐵軌,奮力將巨木移出,獻出寶貴生命。 袁天磊、謝炳興攝

  「周健!」

  「到!」

  「出列!」

  此刻,武警浙江總隊杭州支隊執勤三中隊榮譽室裡,一場特殊的儀式開始了。

  在全中隊戰友的注視下,原一班副班長周健,從指導員吳國源手中鄭重接過自己的姓名牌,轉身貼在身後的「歷任蔡永祥所在班班長名錄」上。

  「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能被寫進名錄裡。」望著磨砂底上印出的黑體方塊字,周健心中有著說不出的自豪。

  「歷任蔡永祥所在班班長名錄」是一面榮譽牆,它的左邊是「歷任中隊指導員名錄」和「歷任中隊長名錄」。

  一班班長阮烈彪對周健說:「對於一個兵來說,能夠把自己的名字寫進中隊榮譽室,這個兵也就當『到位』了!」

  他們同樣清楚,這份榮譽源於蔡永祥,源於蔡永祥所在班,也源於「歷任蔡永祥所在班班長名錄」的出現。

  緣 起

  老兵不害怕退伍,老兵只是害怕部隊「忘記」自己

  如果沒有遇到那名老人,時任指導員吳昊或許這輩子都不會和「歷任蔡永祥所在班班長名錄」聯繫在一起,更不會花費3年時間苦苦尋找、核對名錄上每一個人的信息。

  2016年3月,老兵徐軍回訪中隊,吳昊接待了他。徐軍當兵時,中隊還沒有榮譽室。當聽說中隊新建的榮譽室裡存放著很多老照片時,老人執意要去榮譽室看看。

  或許是年代過於久遠的緣故,老人在榮譽室細細找尋了很久,都沒找到自己當年的照片或是同批戰友的信息。

  在「歷任中隊指導員名錄」牆上,老人指著一張照片說:「這是曹月華書記,他是我的老指導員。我是中隊蔡永祥所在班第7任班長。」

  這張照片,成了老人與中隊之間僅有的一絲聯繫。「就是不知道,現在的班長到第幾任了?」老人接下來的問題讓吳昊一時語塞。

  事實上,除了自己任期內的兩名班長,吳昊甚至連其他老班長的名字都叫不出來。

  「班長換得太勤了,如果沒有立過功或是有十分突出的表現,一般很難有機會將姓名放進中隊榮譽室。時間一長,自然而然就會被大家遺忘。」吳昊說。

  然而,蔡永祥所在班的班長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班長頭銜。

  蔡永祥犧牲後,《人民日報》以《一心為公的共產主義戰士》為標題褒讚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也正是從那時起,「一心為公」逐漸凝結成了中隊的建隊精神。

  多年來,一任又一任蔡永祥所在班的班長帶領戰友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蔡永祥身上一心為公的精神。一定程度上,這個班是蔡永祥生命的延續。

  可當時,除了榮譽室裡零星的幾張合照和蔡永祥所在班的現任班長,中隊官兵幾乎想不起來其餘歷任班長都有誰。

  2016年10月10日,中隊組織「蔡永祥烈士犧牲50周年紀念活動」。擔負活動會場保障工作的周健發現,很多來參加活動的老兵都稱自己是蔡永祥所在班的班長。但是,無論榮譽室或是隊史上,都未曾記載相關信息。

  老兵不害怕退伍,老兵只是害怕部隊「忘記」自己。對於一名老兵而言,當他的信息永遠從中隊消失時,他與中隊之間僅存的聯繫也就斷了。對中隊來說,當蔡永祥所在班班長們的信息被遺忘時,一心為公精神的傳承也有了缺憾。

  老兵被連隊記住的唯一途徑,就是給連隊留下些什麼。

  在執勤三中隊,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傳統」:官兵離隊前,總會想方設法給中隊留下些什麼。

  營區裡的香櫞樹,是老中隊長劉超從橋南移來的;一樓宿舍的空調上,至今寫著「退伍老兵王立榜敬贈」字樣……

  每當中隊門口的臺階有大理石裂開時,大家都會搶著去補。大家相信,留下一塊磚,也就留下了自己奮鬥的足跡。

  吳昊同樣想留下點什麼。如果說老兵徐軍的出現是一粒火種,那麼「想在離開前找齊歷任蔡永祥所在班班長的信息」則是吳昊和戰友們在內心備好的一捆乾柴。

  跋 涉

  這一刻,老班長們等得太久

  從1966年至今的半個多世紀裡,蔡永祥所在班到底曾有多少任班長?如今,這些人都在哪裡?怎樣才能找到他們?

  吳昊首先想到了老中隊長嶽成波。

  然而,由於年事已高,嶽老只記得第1任、第2任班長的名字,以及之後幾任班長的大致外貌和籍貫,姓名等關鍵信息卻記不起來了。

  吳昊沒有料到,「尋找之路」剛起步就被擱置了。接踵而至的大項任務和工作壓力,更是差點讓這件事畫上句號。

  吳昊所在的中隊,是武警部隊「執勤標兵中隊」,中隊建設主要以紮實的經常性基礎性工作見長。作為中隊主官,吳昊深知這一點。

  有人提醒吳昊說,找到老班長,自然是一件錦上添花的事;即便找不到,也不至於「傷筋動骨」。但是,如果為了這件事,中隊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出了紕漏,那可是要砸「金字招牌」的。

  「這是我的一個心願。心願不了,總感覺心裡過不去。」吳昊嘗試在工作和「心願」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工作筆記本的最後一頁,吳昊詳細羅列著已經找到的每任班長的信息,不少地方還打著問號。

  除了工作筆記本,每年的退伍季、考學季同樣會勾起吳昊更強烈的願望。

  2017年,蔡永祥所在班班長楊子雄被保送軍校。離別時刻,吳昊緊緊握住他的手說:「子雄,實在不好意思!臨走了,我都不知道你是第幾任班長。等我們找齊了,一定第一時間告訴你。」

  縱使希望渺茫,吳昊和中隊官兵們從未想過放棄。這不僅是他們心中的一個執念,更是軍人骨子裡特有的堅毅。

  大半年很快過去,官兵們想過很多辦法,始終找不到新線索。當尋找再次陷入僵局時,吳昊接到了一個來自安徽淮北的陌生電話。電話另一邊自報家門:「我是1987年退伍的老兵徐華。」

  從別的戰友那裡打聽到老中隊正尋找蔡永祥所在班的老班長後,徐華覺得,這件事非常有意義。在一個名叫「情滿錢江橋」的微信群裡,有101名老兵,他們大都是中隊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兵。

  吳昊清晰記得,自己剛進群發了一條自我介紹,屏幕瞬間就被一連串的「大拇指」刷屏了。

  這一刻,老兵們等了太久。更多時候,老兵掛念著自己的中隊,但中隊卻記不清這些老兵。

  很快,中隊官兵找到了第12任班長楊振斌、第13任班長章聲祥、第14任班長王耀春……

  2019年春節剛過,隨著第17任班長李偉的信息被找到,吳昊和戰友們終於收集到全部39任班長的信息。

  吳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已經上軍校的第38任班長楊子雄。

  點 燃

  蔡永祥所在班的每任班長身上都有一團火

  老兵們交流時,大家的話題離不開蔡永祥所在班。

  老兵杜振鵬給吳昊打來電話說,第26任班長何洪利,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老實肯幹。

  當兵那年,得知中隊附近街道有位孤寡老人,何洪利主動聯繫街道工作人員,提出由官兵們來照顧老人。

  之後3年間,每個周末何洪利都會和班裡戰友一起拎著水果和日用品去老人家裡,為她換洗衣物、打掃衛生,直至老人去世。

  「何洪利還有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詳細記著老太太的飲食習慣和日常作息規律……」

  放下電話,吳昊有些欣慰也有些失落。欣慰的是,老人去世後,他們與駐地附近的另一位孤寡老人武玉華結成了幫扶對子,已經陪伴老人走過了14個春秋;失落的是,之後的班長們再也沒有留下筆記……

  「傳統本身就是一個『易碎品』,講究的是代代相傳,一旦中間出現了斷層,要想再續上就很難了。」吳昊慶幸自己和戰友們堅持了下來,「如果當初放棄尋找,自己或許就永遠和這個傳統擦肩而過。」

  在接下來的尋找過程中,中隊官兵開始有意識地詢問班長們的事跡、了解中隊的傳統。

  此前,他們已經錯過太多,甚至一度將老兵們遺忘;此刻,他們不想再錯過任何一段精彩的故事,和那些應該繼承卻不慎遺落的傳統。

  剛到中隊時,吳昊就發現,各班都有個盛放理髮工具的小木盒。為了避免蟲蛀,他還專門給小木盒刷上了一層綠漆。

  這個「理髮箱」是何時出現的,現在的官兵們都說不上來。如今,「理髮箱」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主人」——第27任班長宋秀志。

  宋秀志有一雙「巧手」,絕活就是理髮。中隊官兵的頭髮幾乎都是他理的,就連附近兄弟單位的戰友也經常慕名而來。每到周末,他還會帶上自己的「徒弟們」去附近社區,給大爺大媽們義務剪髮。

  為了方便歸置理髮工具,宋秀志專門用木頭給每個班製作了一個小巧的收納盒。

  原來,「理髮箱」背後還有這麼一段故事。

  究竟什麼是一心為公的精神?我們又該怎樣傳承好這種精神?隨著尋找的不斷深入,這樣兩個問題逐漸縈繞在官兵心頭。

  事實上,此時的中隊正處於「內憂」和「外患」的雙重夾擊之下,同樣迫切需要回答這兩個問題。

  作為老牌「先進中隊」,自從1996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塘江守橋模範中隊」榮譽稱號以來,中隊連續多年被總隊表彰為「先進中隊」。

  近年來,兄弟單位紛紛「異軍突起」,一躍而成「新先進」。這兩年,中隊擔負的任務有所調整,原有的建隊優勢正在被削弱;轉型之後,中隊發展的方向何在?

  整理歷任蔡永祥所在班班長的故事時,吳昊發現老班長們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標籤:老實、肯幹、覺悟高。

  這些關鍵詞與如今中隊提出的「五最」標準不謀而合——思想最紅、皮膚最黑、眼睛最亮、手繭最厚、口號最響。

  之後,中隊官兵萌生了另外一個想法:把歷任老班長的故事收集起來,彙編成冊,作為生動教材。

  2018年夏天,冊子做好了,中隊官兵給它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錢塘江守橋模範中隊」故事集》。之後,隨著中隊找到的老班長越來越多,冊子也變得越來越厚。

  傳 承

  比武場上沒有蔡永祥所在班班長的身影,就是中隊的「恥辱」

  2020年9月1日,是蔡永祥所在班第40任班長周健「走馬上任」的日子。

  接到命令時,周健正在送老兵返鄉的路上,剛剛和第39任班長蒿科澄在站臺上相互擁抱。

  得知自己當上蔡永祥所在班的班長這個消息,周健有些後悔:剛才臨別前,應該再向老班長多討教幾招。

  「比較輕鬆」是周健對自己入伍前兩年生活的概括。如果不出意外,今年9月他應該已經在家人安排的一家公司裡上班。然而,這一切卻因為一次「比武」徹底改變了。

  2018年夏天,支隊舉行年度群眾性大練兵評比競賽。按照比武規則,參賽選手由單位推薦和隨機抽選兩種方式產生。周健被抽到了。

  都說「軍人視榮譽重於生命」,周健同樣渴望能有一塊獎牌掛在胸前。

  那段時間,中隊將《「錢塘江守橋模範中隊」故事集》發到了每名官兵手中,周健很喜歡看。他發現老班長們個個都為了榮譽「不要命」——

  第15任班長沈學琪,在膝蓋扭傷的情況下,要求軍醫現場給膝蓋打了兩劑封閉針,堅持參加武裝五公裡考核。一路上他始終咬著下嘴唇。嘴唇被咬破了,流下的鮮血將他胸口染紅了一片。

  第29任班長張玉峰,四百米障礙考核前膝蓋韌帶撕裂。他綁上兩條護膝,忍著劇痛跑完全程。

  第39任班長蒿科澄,備戰比武時不慎將手臂摔斷。出院不到一周時間,他就端著石膏站上跑道,人送外號「獨臂大俠」。

  ……

  究竟是什麼讓老班長們這麼拼命?在指導員「點撥」下,周健撥通了第29任班長張玉峰的電話。

  電話裡,張班長告訴周健:如果比武場上沒有蔡永祥所在班班長的身影,對中隊來說是莫大的「恥辱」。

  「奪得第一是勝利,取得第二是失敗。」中隊每次出徵比武前,都會在蔡永祥烈士雕像前喊這句口號。

  不久前,上級來檢查工作,中隊接連出現幾個問題。官兵們卯足了勁,想在這場比武中打個「翻身仗」。

  按照比武規則,每個小隊都要有一名主官帶隊參賽。在距離比武還有兩周時,中隊長吳國強的小腿在訓練中不慎拉傷,腫得比大腿還粗。吳昊臨危受命,接替中隊長參加比武。

  「說不慌,那是不可能的。」吳昊身體素質並不拔尖,而且此次比武的課目都不是他的強項。兩周時間能否補齊短板?吳昊心裡著實沒有底。

  吳昊給戰友們定下的目標是衝進「前五」,給自己下的死命令只有一個:跑第一。營區旁邊的月輪山上,每一個石階都留下了官兵們的汗水。

  比武當天,下起小雨。在步槍多種姿勢射擊課目中,吳昊打出了滿分的優異成績。

  第二天,吳昊不慎崴了腳踝。40米低樁網、2米深坑、200米衝刺……他忍痛往前衝,沒有落下一個身位。

  吳昊帶傷奮戰的這一幕,深深打動了一旁的周健。

  如果說《「錢塘江守橋模範中隊」故事集》中的老班長們離周健仍有些距離的話,那眼前的指導員就是身邊的「蔡永祥」。

  比武第3天,周健和其餘5名戰友圍在吳昊的擔架旁說:「指導員,您安心養傷!我們每個人只要再跑快20秒就夠了。」

  要知道,平時訓練想提高2秒成績都難,何況是20秒!雨淅淅瀝瀝下著,6名參賽隊員早已衝進了雨幕……那次比武,中隊奪得團體第一名。

  沒過多久,周健便向黨支部遞交了兩份申請書:一封是留隊申請,一封是加入戰鬥班的申請。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作者:黃 暢 吳先德等

 

責任編輯:唐詩絮

相關焦點

  • 榮譽,「鋼刀連」的生命——記武警雲南總隊某支隊機動一中隊
    這是奉命守護邊境安寧、在此駐訓維穩的武警雲南總隊某支隊機動一中隊臨時營區。  透過升騰的硝煙,是一幅幅浴血奮戰的歷史畫卷。機動一中隊誕生於抗日烽火,歷經百團大戰、淮海戰役、兩廣戰役和西南剿匪等百餘次戰鬥洗禮,因戰功卓著,被中央軍委授予「鋼刀連」榮譽稱號。  「傳承鋼刀精神,爭當戍邊鋼刀!」一個個年輕的戰士面對那座屬於「鋼刀連」的榮譽室莊嚴宣誓。
  • 當一群人的青春遇見一面榮譽牆
    記者 陳利攝 鋪一條回「家」的路,點一盞前行的燈 三成人員由外單位轉隸而來,四成官兵調整到了新崗位,3個月後將迎接武警部隊軍事訓練一級達標考核……去年4月,剛剛履新的武警江蘇總隊機動支隊一位領導,面對支隊這些現實情況和工作任務,連續幾天夜不能寐。
  • 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五支隊興起學習全會精神熱潮激勵官兵崗位建功...
    原標題: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五支隊興起學習全會精神熱潮激勵官兵崗位建功——熱門話題大家談「全會堅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對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出重要戰略部署……」12月上旬,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五支隊組織的「深學全會精神、立足崗位建功」專題活動中,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成為官兵熱議話題。
  • 武警甘肅省總隊執勤支隊昌馬河執勤點深山哨所故事
    武警甘肅省總隊執勤支隊10名官兵常年駐守在這裡,守護著水庫的安全。  穿戈壁、爬山路、踩積雪,來到這個執勤點。「春天沙塵飛揚,一天進嘴二兩土;夏天蚊蟲叮咬,滿身滿臉都是包;冬天寒風刺骨,開水瞬間變冰棍」,是執勤點五六年前的真實寫照。近幾年,總隊大力推進正規化建設,積極改善基層官兵生活工作條件。如今,執勤點蓋起了新營房,現代化的執勤、訓練和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官兵生活條件大為改觀。
  • 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一支隊特戰中隊進行實裝拉動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超 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李川 通訊員 王煒 李超 許貴停)「嘟嘟嘟,嘟嘟嘟嘟,作戰A隊按反劫持預案集合……」日前,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一支隊特戰中隊作戰勤務值班室對作戰A隊進行實裝拉動,檢驗特戰隊員在多種複雜情況下的反恐處突和快速處置能力。
  • 夏日練兵忙 走進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十二支隊
    國防在線客戶端消息(馬玉強、龔海峰、聶偉濤、張震山)夏日炎炎,人們躲進了清涼處,但在烈日烘烤下的訓練場上,依然活躍著他們練兵備戰的身影,今天,讓我們走進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十二支隊訓練場,來感受官兵們撲面而來的「燥」熱氣息吧!翻越高牆訓練。
  • 拳拳報國志 悠悠寸草心——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十三支隊開展「母親...
    武警北京總隊執勤第十三支隊女兵。通訊員 謝越 攝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李永鵬 通訊員 謝越 馬騰) 5月10日,武警北京市總隊執勤第十三支隊官兵母親節前夕在鏡頭前曬出為母親準備的「母親節禮物」:一張張俊朗的笑臉承載著一份份濃厚的感情,帥氣的軍裝照,來自軍營祝福讓軍營充斥著母親節的氛圍。
  • 武警甘肅總隊定西支隊:燃燒吧,我的青春!
    武警甘肅總隊定西支隊官兵用實際行動兌現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的錚錚誓言,讓我們走進執勤一大隊執勤中隊看看吧……在夢想飛躍的徵途上,像過400米障礙,坎坷一個接著一個,但誰也不能阻止他們飛躍的夢想。一次次飛躍、前撲、爬起、摔倒、再爬起,卻從不會被擊倒在泥沙中。
  • 凜凜生威之虎——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某特戰中隊小記
    我和「我和忠誠有個約定」採訪團同伴們的又一個採訪目標,是武警甘肅總隊甘南支隊,是被譽為「高原猛虎」的武警特戰隊員。或許是知道我和同伴們的急切心願,走進甘南支隊的軍營,支隊長何劍首先就安排了特戰科目展示的觀摩,向我們亮出了特戰隊員的絕技。訓練場上,立著障礙牆、射擊靶。
  • 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特戰一中隊:以訓促戰 鍛造反恐制勝鐵拳
    武警新疆總隊某支隊特戰一中隊:以訓促戰 鍛造反恐制勝鐵拳 2020-12-23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習主席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武警...
    前不久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共青團幹部」的該中隊下士張曉明感慨道:「這場疫情防控鬥爭是一次大考,作為革命軍人,就是要立足本職、練強本領,時刻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武警北京總隊執勤官兵在三尺哨臺見證盛會召開,大家一致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關於「做好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工作」的重要指示,全力打造精銳之師,忠誠履行職責使命,確保首都政治核心區絕對安全。
  • 武警北京總隊:網絡平臺託起教育「新矩陣」
    「英雄的陣地,鋼鐵的山,摧不垮,打不爛,敵人要前進比登天還難……」12月下旬,記者走進武警北京總隊執勤六支隊二十中隊,官兵唱響名為《五音山之歌》的隊歌,歌聲鏗鏘嘹亮,催人奮進。「戰歌傳唱70年,不同時代的唱法旋律略有變化。」
  • 武警湖南總隊衡陽支隊:比武促教錘鍊優秀教練員
    連日來,武警湖南總隊衡陽支隊教練員比武火熱進行。比武現場,該支隊執勤四中隊中隊長彭凱在「一班哨組織與實施」課目示教作業中,針對受訓官兵特點,全程採取問題牽引、情況誘導等方法,藉助了「智慧磐石」系統,帶領官兵訓中研、研中練,贏得考官和現場觀摩人員的一致好評。
  • 「天劍」出鞘——記武警河北總隊機動支隊特戰一中隊
    武警河北總隊機動支隊特戰一中隊的官兵們,正在這條路上開展極限體能訓練,扛圓木、翻輪胎、提彈藥箱……官兵們利用嚴寒天氣,不斷向體能、心理極限發起衝擊。  特戰一中隊是一支有著光榮歷史和優良作風的部隊,從解放戰爭中走來,歷經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重大戰役戰鬥。
  • 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教育扶貧紀實
    大愛橄欖綠情滿三江源  ——武警青海總隊玉樹支隊教育扶貧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尚傑本 報通訊員 程衛斌 任澤輝地震寶寶取名為「小希望」,意喻堅強地度過災難,「小希望」丹巴仁青成了玉樹中隊官兵的牽掛,新兵下連教育裡也用了「小希望」的故事來講述過去的那一場災難,每年參加紀念活動和「小希望」生日成了中隊官兵固定的儀式。「小希望,九歲了!」新任職的中隊政治指導員王皓傳承著這一親情。  在玉樹,因為地震失去父母雙親的孩子稱為地震孤兒。
  • 武警湖南總隊衡陽支隊:退伍老兵向哨位告別儀式
    為使退伍老兵永葆軍人本色,激勵留隊官兵繼承老兵愛崗敬業精神,牢記職責使命,8月29日,武警湖南總隊衡陽支隊各基層中隊組織退伍老兵向哨位告別儀式,為滿服役期戰士的軍旅生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敬禮,為執勤戰鬥過的地方再敬最後一個軍禮!」隨著中隊長戴詩雄的一聲令下,全體退役老兵神情肅穆,莊嚴地向哨位行最後一個軍禮。讓我再敬一個軍禮在告別儀式上,各基層中隊幹部對退伍老兵們幾年來默默無聞的工作進行了回顧,對他們辛勤的付出表示感謝。
  • 指揮「雷霆掃毒」、保衛核電站……來看看特區背後的捍衛者故事
    此次論壇以《深圳崛起背後的國防力量》為主題,首次邀請深圳「沙頭角模範中隊」、「拓荒牛下的哨兵」等駐深武警部隊和優秀官兵代表,共同講述駐深武警部隊伴隨特區成立而組建,隨著特區崛起而壯大、擔任改革開放的捍衛者,勇立深圳發展時代潮頭的真實故事。同時還邀請到著名時事評論員、軍事大咖來到活動現場。
  • 尋找「蔡永祥」
    錢塘江大橋上,列車呼嘯而過,武警杭州支隊執勤三中隊士兵正在執勤。54年前,士兵蔡永祥正是從這個哨位奔向鐵軌,奮力將巨木移出,獻出寶貴生命。 袁天磊、謝炳興攝「周健!」「到!」「出列!」此刻,武警浙江總隊杭州支隊執勤三中隊榮譽室裡,一場特殊的儀式開始了。在全中隊戰友的注視下,原一班副班長周健,從指導員吳國源手中鄭重接過自己的姓名牌,轉身貼在身後的「歷任蔡永祥所在班班長名錄」上。「從未想過,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能被寫進名錄裡。」
  • 武警青海總隊黃南支隊精準落實年度訓練計劃
    武警青海總隊黃南支隊精準落實年度訓練計劃嚴摳細訓立起真打實備導向解放軍報訊 朱宗利、夏天雨報導:初冬某訓練場,武警青海總隊黃南支隊機動中隊官兵,正按照《周工作安排表》有條不紊地進行軍事訓練。
  • 解讀:武警一個大隊、一個中隊、一個支隊分別有多少人?
    在我國武警的編制分為:中央最高為武警總部,現設司令部(副大軍區級)、政治部(副大軍區級)、後勤部(正軍級)、各專業警種指揮部(正軍級)及各機動師。屬於正大軍區級,由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實行中央軍委-武警部隊-部隊領導指揮體制。省級總隊(師級,每個省僅一個)人數其實沒有固定的數字,完全根據任務和性質確定。市級支隊(團級,每個地級市一個);一個支隊就不好說了,一般有9-10多個中隊,甚至20多個中隊,一般有800-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