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鐵漢還是忘恩負義?雙麵湯恩伯賣父求榮,晚年悽涼病死日本

2020-12-23 掘史老師

湯恩伯是個什麼樣的人?

有人說他是「抗日鐵漢」,忠勇雙全。理由是,在抗戰期間,湯恩伯是少數令日軍最畏懼的國軍將領之一;湯恩伯部是令日軍畏懼的抗日勁旅,被日軍華北方面軍視為頭號大敵,湯恩伯第31集團軍被日軍稱為「精銳的中核兵團」。

有人說他是「草包」。內戰開始後,湯恩伯表現讓蔣介石很不滿,整編七十四師被全殲,張靈甫自殺成仁;渡江戰役時,湯恩伯的部隊也沒有守住長江天險,直到金門戰役湯恩伯才算挽回了一點顏面。

然而,這些都還不夠,其實湯恩伯還有「忘恩負義」的一面。

湯恩伯,原名克勤,字恩伯,出生於浙江的一個農村,祖上世代為農。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毫無背景的人,從由一個參謀迭次升為國民黨陸軍第 13軍軍長、第 20軍團軍團長、第31集團軍總司令。到解放戰爭時期,已官至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京滬杭警備司令。

湯恩伯之所以能平步青雲,陳儀的提攜可以說是至關重要。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值得湯"生當隕首、死當結蘋"的再生之父,卻被其恩將仇報,最終遇害。

1921年,湯恩伯隨同鄉童樂勳東渡日本求學。童回國前曾給湯留下一筆錢,湯以此為資金開了一家小飯店,維持學費與生計。但由於湯恩伯不善經營,經常入不敷出,經濟拮据,不得已於1924年退學回國。

回國後,經朋友輾轉介紹,湯恩伯結識了時任浙江省省長夏超,得夏每月津貼50元,繼續赴日完成學業。但因夏的經費完全由內弟熊湊宵掌握,熊為人吝嗇,只寄了幾個月便停止匯款。湯恩伯再次陷入窘境。無奈,又一次回國。

正在他走投無路之際,想起了同鄉、前浙江督軍呂公望,遂硬著頭皮懇求資助。呂見狀,便寫了一封親筆信,讓湯持函面見時任浙軍師長的陳儀。

陳儀慨然應允每月資助 50 元,供湯恩伯回日本完成學業。湯得此厚遇,不禁感激涕零,當即跪拜於地說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乃陳老也。學生願拜您為恩師,生死與共。"

之後,陳儀又將才貌雙全的外甥女黃競白許配給湯恩伯,湯恩伯又認陳儀為父。

1927年,湯恩伯學成回國。此時,陳儀已投靠蔣介石。經陳的大力引見,湯恩伯到了湖南,在陸軍第一師任學兵連連長。

1930年,南京中央陸軍學校成立教導師,在陳儀的鼎立推薦下,湯恩伯升任第一旅少將旅長。1932年,陳儀再次向何應欽舉薦湯擔任第89師師長。湯恩伯的大好前程由此開始,到 1941年的時候,已是遠近聞名的"中原王"。

有言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還是如此"非隕首所能上報"的知遇提攜之恩。

湯恩伯不止一次地賭咒發誓,自己定當竭盡所能,做牛做馬,以報陳儀的大恩。

然而,誰能想到,信誓旦旦的湯恩伯的真實面目,卻是一個負義小人。

1948年春,陳儀被蔣介石電邀至南京,委其擔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陳以年爭已高,精力不濟為由相辭。然而,經湯恩伯一再相勸,勉強承命,赴杭任職。

9月底,李濟琛派陳儀舊屬鄭文蔚持函從香港前往杭州,希望陳順乎歷史潮流,響應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脫離南京國民政府。

陳儀也早就看出國民黨軍隊已是窮途末路,心中早有主意。然而,他手上只有一個保安特務團,這點兵力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但是陳儀想到了湯恩伯,他充分信賴這個親手栽培的義子。陳自信憑他與湯恩伯的關係,"會聽我的話的,""他現在是京滬杭警備總司令,""他放棄抵抗,掉轉槍頭,那作用可就大了。"

1949 年1月27日,陳僅特派外甥丁名楠帶親筆信趕往上海,勸湯恩伯起義。

另外,還在一張不大的紙片上擬寫甲乙兩款共五項建議,即∶甲(1)釋放政治犯。(2)停止修築工事。(3)保護一切屬公財物,不得破壞。乙(1)按照民主主義原則,改編所屬部隊。(2)取消×××(指列入、戰犯名單上的某人),給予相當職位。

湯恩伯接信後,表面上木動聲色,對陳僅回覆說,不日將來杭州策划起義,暗地裡卻將陳儀的還尚蒙在鼓裡。他滿懷希望地等了一個星期,卻不見湯的影子,便再次派丁名楠持親筆信去上海見湯,並介紹胡允恭一同前往。

胡允恭到滬後,很快探聽到湯思伯的真實態度,連夜趕回杭州,向陳儀說明,情況有變,請他從速採取措施,以策安全。

但陳儀並不相信,他對胡允恭說,"恩伯和我的關係,你是知道的,他簡直是我的兒予……這次我來浙江,還是聽了他的勸告。"

然而,他最不願意相信的事情,卻成了千真萬確的事實。

2月 17日,蔣介石便密電改組浙江省政府,陳儀和他的親信一律被免職。

2月21日晚,陳僅乘車去上海,途中被特務暗中跟蹤。按照蔣介石電令,23日上午毛森帶領 30餘名特務來到陳儀的寓所,將衛士、副官全部繳械,予以扣押。第二天,陳儀被押往衙州,27日又移解回上海,30日被綁至臺灣。

時任參謀總長林蔚勸他寫悔過書認錯,然陳決不屈服,他心中明白,自己恐怕要人頭落地了,但對於死,他是無畏的。他曾對家人說過,"我一生糊塗,只有這次做對了!"

1950年6月 18日,陳儀從容就義,臨死高呼∶"人死,精神不死!人死,精神不死!"

然而,出賣恩人的負義小人湯恩伯,受到蔣介石的特殊嘉獎,讚譽他忠於領袖,"大義滅親"。

南京失陷後,他在國民黨眾多名將中,"備受重用",蔣介石命他把守上海。

敗退臺灣後,湯恩伯因為忘恩負義而備受黃埔系的排擠,只混了個「戰略顧問」的虛職。

晚年的湯恩伯擔任臺灣駐日本軍事代表,由於身體不好先後做了三四次大型手術,最後一次手術時已經身無分文,湯恩伯只好向給老朋友胡宗南借錢治病,胡宗南手頭也不寬裕,於是他在臺灣向同僚籌集醫藥費。

湯恩伯的宿敵陳誠十分感慨,找蔣介石特批了三千美元。1954年 5月,湯因病客死日本。

相關焦點

  • 湯司令出賣義父,被蔣介石槍斃於臺灣,是信仰堅定,還是賣父求榮?
    陳儀將軍那麼,陳儀和湯恩伯有何歷史淵源關係呢?湯恩伯原名湯克勤,早年家貧,曾在浙軍陳儀師中當一名排長。不久,浙軍被北洋軍閥孫傳芳打敗,遂失業,改名湯恩伯。正當他職業無著,處境維艱之際,其同鄉富商童樂勳欲出資尋一人結伴東渡扶桑求學。湯恩伯即毛遂自薦,於1921年春,陪伴童樂勳東渡日本。開始學習日語,希望進入士官學校。但是,當時中國留學生想進入該校學習,需有軍閥官僚保薦之類證件。湯未被接納,於1923年改入明治大學法科攻讀政治經濟學。不久,童樂勳學成回國,分手時饋贈資予湯。
  • 湯恩伯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湯恩伯死後,蔣介石用10個字評價他
    1900年陳儀到日本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學習,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參加了浙江獨立運動。民國成立後,陳儀因為首義之功被推舉為浙江都督府陸軍部長兼陸軍小學校長。 那個時候,湯恩伯是浙江體育學校一個窮困潦倒的貧民學生。為了能夠繼續求學,家境貧寒的湯恩伯多次找陳儀求助,請求他資助自己讀書。那時候的湯恩伯極為勤奮上進,儼然一個貧困人家有志青年的模樣。
  • 主業抗日,副業辦中學的王仲廉將軍,湯恩伯讚譽他為李廣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位將軍成為一股清流,他的主業是抗日作戰,打擊日寇,副業是辦了一所學校,收容魯蘇豫皖邊區戰區流亡學生,造就學子達3000多人,成就中國教育抗戰一段佳話。他就是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王仲廉將軍。
  • 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晚年,成了名將,可晚年悽涼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民族英雄,到了晚年卻十分悽涼。所以這位名將到底有多悽慘呢?背後又有著什麼辛酸血淚?今天就來說一下,我們的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晚年生活。不過王氏性子火爆,想法多,這一點戚繼光先前也是知道的,但是他沒想到這個火爆剛烈的性子成為他晚年含恨而終的重要原因之一。好景不長,王氏雖然給戚繼光誕下一女,但之後肚子卻一直都沒有動靜。眾所周知,在古代,沒有兒子傳宗接代那可是大事。
  • 新四軍四師叛變的三團職幹部,帶二千人投降湯恩伯,三人下場如何
    這個師曾有三位團職幹部叛變,帶二千人投降湯恩伯,這三人後來下場怎麼樣? 七七事變後,耿蘊齋參加動員民眾抗日工作,蕭縣淪陷後,他舉起抗日旗幟,組織近百人的遊擊隊。
  • 湯恩伯兵敗如山倒,俘虜太多,來不及收容,解放軍是怎麼處理的?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湯恩伯和胡宗南一樣,都是戰績平平、鮮有勝績的平庸之輩。確實,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湯恩伯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勁了。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手握數十萬重兵,居然不戰而逃,37天時間,丟了38座城,令人瞠目結舌。
  • 你早晚得明白,女人晚年的悽涼,源於你的「大方」
    所以你早晚得明白,女人晚年的悽涼,源於你的「大方」在感情上太大方太容易得手的東西,從來都不會讓人太過於珍惜,也許剛開始對方還會把你當個寶貝一樣四處炫耀,可是新鮮感一過,你對他就不會再具有吸引力,他很快就會把你拋棄。
  • 普京日曆日本賣脫銷 「鐵漢柔情」圈粉大批日本女性
    普京日曆日本賣脫銷 「鐵漢柔情」圈粉大批日本女性  Evelyn Zhang • 2019-11-13 08:03:37 來源:前瞻網 E5673G0
  • 湯恩伯手握5個集團軍50萬人馬,為何抗戰四年未消滅日軍一兵一卒?
    說起湯恩伯,大家都知道抗戰期間他出任了魯蘇豫皖四省邊區總司令官,主要負責山東江蘇河南安徽的對日作戰,手下5 個集團軍50萬人馬。 在抗戰相持4年期間,湯恩伯對日軍沒有放過一槍一彈,更沒有打死日軍一兵一卒,反而對當地老百姓橫徵暴斂,被當地老百姓列為「四災」之首(湯災,水災、旱災,蝗災)。 湯恩伯作為蔣的死黨,自然是蔣反/動政策的最堅定執行者。抗戰期間對鄂豫皖蘇區進行多次「圍剿」,在蘇區製造了多個「無人區」。
  • 抗日時期做日軍翻譯,晚年移居日本的「叛徒」,最後怎麼成了英豪
    ▲抗日戰爭場景繪畫(局部)不過很少有人知道,抗日戰爭時期,臺兒莊戰役勝利的背後,離不開一個人。他默默無聞地隱藏在敵人的心臟上,做日軍的隨性翻譯,一邊被兇猛的日寇緊盯著一舉一動,一邊還承受著「漢奸」、「賣國賊」、「叛徒」的罪名,遭受無數人的辱罵。他是夏文運,一個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偉大愛國英豪。
  •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為啥不替父報仇?晚年說出「兩個字」
    俗話說得好,虎父無犬子,這家庭環境對於下一代的影響非常巨大。我國古代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比如楊門虎將、嶽飛父子等等。而說到近現代,就不得不提東北王張作霖父子了。在軍閥混戰的民國時期,張作霖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硬是在東北闖出一番天地,成為全國皆知的東北王。
  • 臺兒莊之戰中的湯恩伯,究竟是膽大妄為還是運動戰天才?
    按岡村寧次的說法,他與湯恩伯交戰多次,對湯在一翼受攻擊時仍敢於直插日軍腰腹的戰法頗為心悸,這指的是湯恩伯最擅長的側擊運動戰。在抗戰前兩年,日本軍部認為胡宗南第1軍名大於實(畢竟在上海48小時就被打殘了),湯恩伯的部隊實際上是中央軍的首席,也就是中國軍隊的王牌。
  • "日本資本主義之父" 澀澤榮一
    擁有"日本企業之父"、"日本金融之王"、"日本近代經濟的領路人"、"日本資本主義之父"、"日本近代實業界之父"等一項項桂冠。出身埼玉縣的豪農家庭。早年曾參加尊王攘夷運動,由於精明能幹,被德川慶喜重用,1867年隨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之弟訪問歐洲,回國時德川幕府已經倒臺。1868年,澀澤榮一創立日本第一家銀行和貿易公司。1869年到大藏省任職,積極參與貨幣和稅收改革。
  • 將軍蒙冤之三:決戰臺兒莊的湯恩伯
    雖然局勢變化,國軍還是有「利用在徐州地區構築的防禦工事抗日」的可能。李宗仁下決心打,應該是想到這點。  蔣介石和白崇禧雖然支持李宗仁下了決心,但是都清楚局勢已經大變,不禁捏著一把冷汗。  按照蔣介石、白崇禧的策劃和李宗仁決心,堅守臺兒莊、滕縣、臨沂,以側翼完成對攻擊日軍的包圍,繼而痛殲日寇,甚至「以收復魯中廣大地域」。
  • 日軍公認的中國戰神,日本代表贈刀以示尊敬,可為何他晚年悽涼?
    現如今,我們在提起日本,可能很多人的心裡都是非常牴觸的,畢竟他們入侵中國,在中國的土地上犯下了很多不可饒恕的罪行。不過儘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很多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還是很深的,除了一些習俗,自古以來,很多的中國人也是倍受日本人尊敬,像古代的王陽明和孔子等人在日本的地位都是很高的,倍受尊敬。除此之外中國近代有一位將軍,在日本人眼中被認為是中國的軍神,崗村寧次還將自己的佩刀送給他,以表尊重,不過這位將軍晚年卻是十分的悽涼。
  • 臺兒莊大捷中不聽指揮的湯恩伯,究竟是膽大妄為還是運動戰天才?
    這時作為外線預備隊的湯恩伯和孫連仲的部隊剛剛開過來。軍情緊急,孫連仲部立刻就被填到了滕縣。湯恩伯被擺在了外圍,承擔起尋覓戰機反守為攻克敵制勝的重要任務。 按岡村寧次的說法,他與湯恩伯交戰多次,對湯在一翼受攻擊時仍敢於直插日軍腰腹的戰法頗為心悸,這指的是湯恩伯最擅長的側擊運動戰。 在抗戰前兩年,日本軍部認為胡宗南第1軍名大於實(畢竟在上海48小時就被打殘了),湯恩伯的部隊實際上是中央軍的首席,也就是中國軍隊的王牌。當然,這是王耀武第74軍還沒冒出來之前,第18和第5軍沒有更多戰績的時候。
  • 她母親是民國第一美女,老公是三軍總司令,晚年悽涼慘澹,客死於寺廟
    在民國歷史上,除了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之外,還有一些悽涼唯美的悲慘故事。有人將中國的民國時期比作一個大染缸,裡面光怪陸離、氣象萬千,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
  • 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來問路人:日本人打到哪了?
    因為武器裝備落後,和日本鬼子打仗吃了不少苦頭,很多抗日英雄,因為身受重傷,只能提前退伍。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一位,就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位老兵,因為受傷,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問路人第一句話就是:日本人打到哪了?
  • 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時問路人:日本人打到哪裡了?
    導語:抗日老兵隱居深山60年,晚年出山時問路人:日本人打到哪裡了?在抗日戰爭時期,當時老百姓都度過了一段比較艱苦的日子。在當時,這些抗日士兵肩負重任,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日安寧的生活。今天要講述的就是一位抗日老兵的經歷,當時有一名叫做李良田的年輕人,當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良田在25歲時毫不猶豫的加入到了抗日的隊伍中,成為了一名抗日戰士。李良田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一心要把日軍趕出國門。有一次,由於在和日軍的戰爭當中受到重傷,因此,李良田只能聽從上級的安排,回到自己的家鄉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