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蒙冤之三:決戰臺兒莊的湯恩伯

2021-01-14 老周新視野

橡樹

經「流浪的橡樹」公眾號授權轉載

摘要:對於湯恩伯來說,最大的黑鍋,自然就是臺兒莊戰役中對他「見死不救」,「逡巡不進」的批評了,這種評價幾乎已經成了湯恩伯最大的標籤了,但是他在臺兒莊戰役中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圖10:抗戰名將湯恩伯

(接前文)

  這個題目一展開,似乎全然無法止筆。

  在之前,湯恩伯率部馳騁千裡,一路由南口抗戰、漳河打到晉中祁縣。這些戰例,因為幾乎都是湯恩伯部只手擎天,所以少有爭議。

  當然,這些戰例均可看出湯氏風格的戰法:集中軍力對敵要害作戰,不拘泥攻守得失,儘量擴大作戰對戰役、戰略態勢的影響。

  如南口會戰對日軍華北重兵的戰略牽制,漳河會戰對穩定魯南局勢和牽制日軍向南侵犯,以及被譽為「重修山西」的子洪口戰役等。在現在,卻幾乎銷聲匿跡。

  一代名將,終於不幸成為電影上不朽的「暴虐」、「無能」的湯司令,實屬歷史悲劇。

  湯恩伯將軍在歷史上有若干的「黑鍋」,就他練兵起家,圍剿紅*軍,參加抗戰以來,直到臺兒莊會戰爆發,戰績赫赫。

9、馳援臺兒莊,將軍由此背黑鍋

  他背上的第一口黑鍋,就是李宗仁回憶的臺兒莊會戰「黑鍋」。

  當年,李宗仁由美國響應統戰政策回國後,曾經多有著作對舊時同僚反戈一擊。當然,對於湯恩伯更不會手軟。

  李宗仁回憶臺兒莊會戰的敘述裡最刻薄的,莫過於指認湯恩伯臨敵「見死不救」,「逡巡不進」。

  最後,更是憤然寫到:「訓誡湯軍團長說, 如再不聽軍令, 致誤戎機, 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臺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放佛不是李宗仁大義凜然,以軍令相逼,湯恩伯就成了畏敵如虎擅自撤退的韓復榘了。

  由此,臨戰怯敵、畏縮不前這盆汙水,就此倒進了歷史——湯恩伯依然是那個英勇善戰的湯恩伯,汙水不過是汙了民族之後來。

圖11:抗戰神劇中關於湯恩伯的標配臺詞:見死不救

  淞滬會戰後緊接著南京失陷。

  於此,日軍華中派遣軍、華北方面軍以8個精銳師團(類似國軍軍建制,但裝備完勝中國起碼10倍)另3個旅團、2個支隊(相當於師、旅)約24萬人,分為兩個野戰集群,實施南北對進,企圖鉗擊徐州。

  這次攻擊,日軍控制津浦線以保障日軍全面侵略,控制隴海線以實現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南奪武漢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

  挾淞滬會戰、南京會戰得勝之勢,日軍躊躇滿志,大有一戰而達到壓服中國,實現終戰的戰略企圖。

  針鋒相對,國軍當然要力圖打破日軍會師。

  為此,蔣介石、白崇禧等人策劃了臺兒莊反擊作戰。

  即以「第3集團軍堅守濟南,爭取時間使5戰區主力部隊集結於兗州地區,準備對日軍展開全線反攻」。

  會戰策劃也有對不利的設計,即「如兗州反攻失利,亦可利用在徐州地區構築的防禦工事以抗擊日軍」。

  關於這場大戰,限於篇幅,不做會戰全程詳解(有空會專撰《臺兒莊會戰始末》,敬請期待)。僅就會戰態勢和湯恩伯對臺兒莊會戰影響,稍微闡述。

  當時,等各路國軍按照會戰策劃趕赴臺兒莊戰場,這才發現,由於山東韓復榘防區的大潰敗,日軍進展神速,已經雲集戰區。

  局勢和戰役策劃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國軍面對兩個選擇:冒險作戰;或者迴避日軍鋒芒。

  無論如何,會戰策劃最初的全線反擊,已經絕無可能。

  雖然局勢變化,國軍還是有「利用在徐州地區構築的防禦工事抗日」的可能。李宗仁下決心打,應該是想到這點。

  蔣介石和白崇禧雖然支持李宗仁下了決心,但是都清楚局勢已經大變,不禁捏著一把冷汗。

  按照蔣介石、白崇禧的策劃和李宗仁決心,堅守臺兒莊、滕縣、臨沂,以側翼完成對攻擊日軍的包圍,繼而痛殲日寇,甚至「以收復魯中廣大地域」。

  實在不行,就地設防,打一場防禦戰,至少可以滯留日軍攻勢。

  然而,開戰之初,中日戰力差距懸殊之大;日軍突然投入戰場有生力量之多。隨蔣介石考察前線,而後,受命督戰徐州的白崇禧立刻發現局勢已然險惡。

  白崇禧對戰區形勢估計即為:敵強我弱。

  然則,淞滬、南京會戰已敗,國軍再無後退餘地。只有血戰。

10、漂浮不定,外線作戰,將軍破陣

  面對裝備、火力、給養全面領先的日軍展開的全面攻勢,由臺兒莊外圍開始,國軍各部次第以血肉之軀擋住日軍的攻擊。

  臺兒莊會戰之初,一切跡象似乎表明,這也是一場類似淞滬會戰、太原會戰一類的會戰了。在戰略上遏制日軍攻勢,在戰役上付出慘烈犧牲。

  唯一區別在於,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排兵布陣上確實有高明之處。

  不再是向心防守,給與敵人清晰的攻擊目標。在臺兒莊外圍設防,國軍一邊次第阻擊日軍會師,一邊往臺兒莊為中心退卻。

  最終,依靠縱深防禦,在臺兒莊力求打一個防禦反擊。

  在臺兒莊外圍堅守藤縣作戰中,川軍王銘章陣亡。西北軍張自忠、龐炳勳部在運河畔臨沂一帶和日軍往返衝殺,損失慘重。

  他們都是在臺兒莊縱深防禦體系展開的作戰。

  最後,日軍進逼臺兒莊,和堅守臺兒莊的國軍主力孫連仲部連日激戰。

  如此方面的作戰,是臺兒莊會戰的內線戰場。

圖12:馳援臺兒莊的湯恩伯20軍團

幾乎所有人談及臺兒莊會戰,認識都是一個「八一電影製片廠」的套路:

  愛國將領們前僕後繼,浴血奮戰,傷亡慘重。突然,軍號嘹亮,旗幟揮舞,然後不明番號國軍主力從天而降,然後,日軍大敗。

  其實,歷史遠不是電影那麼簡單。比如《亮劍》的「平安格勒大會戰」,我到現在都無法理解編劇、導演的「藝術戰爭」的靈感。

  當然,電影裡不明番號國軍主力,雖然不說但也知道,那應該正是湯恩伯。

  只是,李宗仁也好,影視劇導演也罷,他們或者不說,或者根本就不知道。

  再談臺兒莊會戰的勝利,拋開湯恩伯戰功,整個戰役無論怎麼描敘,都顯得支離破碎,甚至無法自圓其說。

  臺兒莊會戰,其實是由內外兩條戰線的戰事構成。內線、外線同樣慘烈。

  眾所周知,國軍在臺兒莊會戰重創日軍兩個師團。因此,很多人甚至以為會戰只是針對這兩個師團。

  其時不然。整個臺兒莊會戰,國軍在魯南戰場內、外線面對的日軍,遠不止兩個師團。而是分為兩個野戰集群的24萬日軍侵華主力。

  龐炳勳、張自忠、孫連仲、池峰城、王銘章等部次第投入內線戰場,這是李宗仁、白崇禧打防禦戰的高明。

  他們沒有拘泥向心防禦,從而,也不給日軍明確的攻擊目標。

  會戰之初,廣袤的魯南戰場,更多的日軍各部正在鬼祟機動,覬覦。因為不能判斷國軍主力所在,日軍主力也就無法有明確的攻擊目標。

  同時,國軍精銳也正在外線迂迴,運動,尋機待戰。

  臺兒莊會戰發起,湯恩伯第20軍團受軍委會直接電令,由晉豫各集結地,馳援徐州戰場。

  在20軍團各部中,第52軍關麟徵部距離戰區最近,率先抵達戰場。該部前衛旅在運河南岸布防,接應後續部隊預備集結。

  戰事一開,日軍即展開激烈攻勢。雖然國軍各部奮力抵抗,無奈地方部隊戰力有限,一時間各方告急。

  第五戰區司令官李宗仁立刻數次電令湯恩伯分兵支援內線。

  按照李白構思,第五戰區利用徐州地區防禦工事,對日進行大規模的防禦作戰。如果再有湯恩伯軍隊馳援,那麼,依靠縱深防禦不斷消耗日軍攻勢,最後,在臺兒莊進行防禦反擊,日寇必敗。

  當然,這是一個設想。不料,湯恩伯並不接受這個命令。

  一方面,湯恩伯軍團馳援臺兒莊,一路確實人困馬乏。一方面,多與日軍惡戰的湯恩伯也發現敵我戰力懸殊,戰區局勢險惡。

  當然,湯恩伯敢於拒絕李宗仁軍令,是因為20軍團是受軍委會直轄。由此,後來第五戰區在未得到軍委會授權前,都只能通過軍委會調動湯恩伯部。

  這時,日軍在臺兒莊外圍次第展開的攻防戰中,尚未發現國軍主力。當然,也在就只好猶豫著、等待最後的決戰戰機。

  假設,湯恩伯部主力一開始根據李宗仁的意思,不知輕重深入內線。那麼,國軍內外線合兵,會很快給予日軍明確的作戰目標。

  如此,臺兒莊國軍必將限於被攻擊的被動。作為國軍最後的、寶貴的機動打擊力量,湯恩伯軍團勢必也為日軍攻擊陷入被動防禦。

  現在平心靜氣去看,湯恩伯部進入臺兒莊打一個防禦反擊,尚且未定。如此,單純防禦作戰,臺兒莊會戰打成第二個淞滬會戰,倒是非常可能。

  反之,湯恩伯軍團保持建制完整,轉戰津浦線,顯而易見有最大程度掌握戰場主動的優勢。

  縱觀抗戰初期,國軍若干會戰,以湯恩伯的南口會戰、漳河會戰和晉中會戰,每每以一戰而影響全局,其作戰之靈動、戰績之輝煌,似乎獨此一人。

  敢於如此「抗命」,也僅湯恩伯一人。

  是時,湯恩伯電請軍委會,希望能將20軍團全部投入津浦線,尋機作戰。為此,軍委會予以認同。

 湯恩伯軍團就此飄浮在日軍偵察視線之外,當然,也就飄浮在李宗仁視線之外。甚至,一度軍委會都不得湯恩伯軍團動靜。

  如此,當然也就順理成章,淡出了今天很多電影和教科書的視線。

圖13:1938年臺兒莊會戰前,蔣介石(中)、白崇禧(右)視察臺兒莊與李宗仁(左)合影

  其時,在晉中戰事後,湯恩伯以核心老部隊13軍一部為基礎,編組了軍團又一個主力軍,即王仲廉的第85軍。

  該部長途馳援抵達戰場,隨即,向內線實施攻擊支援。該部數度和日軍或正面、或側翼展開激戰,互相摸底。

  隨後,第85軍在魯南外線迂迴、機動,一路激戰,不斷撕扯日軍,吸引了大量本擬攻擊臺兒莊的日軍。

  可惜的是,第85軍在魯南外線作戰的同期,大約一個大隊的日軍繼續堅持攻擊臺兒莊,王銘章將軍死戰不退,力守藤縣陣亡。

  當時,因為裝備、訓練、、兵員和戰場支援火力,國軍和日軍戰力對比,大致是以軍對支隊,甚至聯隊;以師對聯隊,甚至大隊。

  藤縣失守,臺兒莊門戶大開,白崇禧認為是第85軍「因行程遙遠,未能及時趕到」藤縣。

  若干年後,李宗仁卻以此指責湯恩伯,是「見死不救」、「逡巡不進」。

  於是,湯恩伯坐視不救釀成王銘章將軍力守藤縣陣亡,成為一口歷史黑鍋。

11、反手制敵,20軍團鎖定勝局

  然而,事實絕非如此。在湯恩伯眼裡,可能作戰最看重的,還是力圖打破日軍南北兩個野戰軍群的會師,或者,製造戰機,尋求扭轉臺兒莊局勢。

  非但不會置重兵於藤縣死地,甚至,湯恩伯嫡系第85軍23團也為堅守嶧縣,掩護20軍團轉向臺兒莊會戰,團長以下死戰不退,全部陣亡。

  湯恩伯被屬下多稱「夥夫軍團長」,獎罰分明,尤得將士用命。

  我們今天坐慣了轎車、動車,根本無法想像當年湯恩伯部一路靠步行,動輒千裡行軍、作戰的任勞任怨。

  在日軍第5、10師團各部向臺兒莊外圍發起最初攻擊時,抵達戰場的20軍團也開始在外線積極作戰。

  首戰沙溝、韓莊,繼戰嶧縣,復戰嶧縣、棗莊以東。20軍團各部和包括第5、10師團在內的多支日軍主力部隊接戰。

  湯恩伯用兵,向不拘泥進退得失,共退全在我方。其湯氏風格作戰,戰法飄逸,或攻、或峙、或守,全無定法。

  日軍數度與湯恩伯部惡戰,終究無法捕捉決戰機會。

  無意之間,在第5、10師團各部對臺兒莊實施向心攻擊的同時,日軍多部野戰軍團一再因為目標不明確而貽誤戰機。

  臺兒莊會戰戰後,日軍南北兩大作戰集群未能完成會師,很大程度,也有湯恩伯外線作戰,撕扯日軍,混亂日軍之努力。

  其間,湯恩伯部有慘烈犧牲。湯恩伯部即有和絕對優勢日軍正面野戰的膽略,相比同期國軍,戰損相對要小——從第13軍開始,到20軍團,湯恩伯部只有撤退、轉進,沒有潰敗。

  由此,在外線縱深,3月26日,湯恩伯抓住日軍空隙,猛攻嶧棗,日軍守城大半被殲滅——直到此刻,日軍這才判斷,徐州戰場有兩支部國軍主力。

  一支,是棗莊以東機動作戰的國軍精銳。另一支,是棗莊以南,隨著日軍猛攻不克,力守臺兒莊孫連仲部自然也就為日軍重視。

  由此,日軍一面以第5、10兩個師團對臺兒莊實施更猛烈的向心攻擊。一面不得不礙於嶧棗一帶受湯恩伯部國軍牽制,集結重兵預備作戰。

  到4月1日前後,會戰局勢對國軍變得明了。

  這個時候,在內線的孫連仲部堅守臺兒莊,血戰不退,精疲力竭中苦苦支撐。

  在李、白、湯等看來,假設臺兒莊失守,繼淞滬會戰、南京會戰之後,又一次會戰的失敗,勢必導致抗戰大局再次頹廢,後果不可想像。

  湯恩伯此間的機動一直在為突襲臺兒莊預備。而湯恩伯的預備,必然已經和李白有著充分的交流。否則,李、白也不會決心死守臺兒莊。

  守城莫過池峰城。

  面對日軍一浪猛一浪的攻擊,孫連仲部將池峰城率部死守。池峰城組織最後可戰將士組成決死突擊隊,對日軍發起多次逆襲,為臺兒莊勝利爭取到最後的時間。

  ——後來,池峰城被「歷史原因」,死於1955年北京監獄。

圖14:臺兒莊巷戰

  3月31日,湯恩伯部主力在棗莊以東分兵再次擊退側面日軍。隨後,虛晃一槍,以第52軍一部北上,迎戰日軍南下的沂州支隊。

  這很短的一二天內,日軍面對湯恩伯部若干動作,已然眼花繚亂。

  距離臺兒莊最近的日軍瀨谷支隊甚至坐地防禦,以準備和第20軍團決戰。甚至臺兒莊大戰最熾,該部日軍都著意防範20軍團,坐失進軍臺兒莊的良機。

  日軍猶豫、彷徨和無從捕捉目標下決心。攻入臺兒莊的日軍,因為差最後一波攻擊力量,數度強攻不得手,失去最後取勝希望。

  等瀨谷支隊明白上當,調轉方向進入臺兒莊參加作戰,國軍已經調整布放,日軍攻擊再無明顯進展。

  抗戰勝利,國民政府為湯恩伯敘功記載為「湯軍團長恩伯指揮主力軍隊,迂迴棗嶧等處,側擊敵軍,獲取勝利之基礎。」

  這時,湯恩伯各部完成集結,突然揮戈,以20軍團主力分路馳援臺兒莊。

  得此佳音,蔣介石、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均倍感驚喜。

  一夜之間,因湯恩伯各部在外線機動、作戰,把日軍撕扯分散。原擬臺兒莊打一場苦苦支撐的防禦作戰,變成了國軍全面優勢的對敵夾擊作戰。

 本來趾高氣揚圍攻臺兒莊的日軍10師團瀨谷支隊,頓時變成了被湯恩伯軍團和守備臺兒莊的孫連仲部,雙向夾擊的絕地孤軍。

  就在國軍一片歡呼準備圍殲突入臺兒莊的日軍之時,卻又風雲變化。

  日軍第2軍司令官西尾壽造大將接到來自臺兒莊的告急,當即命令在臨沂作戰的坂本支隊中止進攻,以主力向臺兒莊方面增援。

  受命支援臺兒莊的坂本支隊繞過臨沂第59軍張自忠部防區,以及龐炳勳軍團防區,向臺兒莊攻擊救援。

  這一重大軍情,張自忠等沒有發現,當然也沒有通報。

  臨沂保住了,成就了張自忠將軍的臺兒莊戰功。但是,繞過臨沂的日軍直抵湯恩伯腹背,卻給20軍團帶來致命的威脅。

  等到湯恩伯和李宗仁協調準備總攻擊前夕,這才得到負責警戒的騎兵團報告。湯恩伯眼見腹背受敵,不得已之間,只得再次轉出外線。

  坂本支隊先頭部隊隨之突入臺兒莊,日軍士氣為之一振,發起更猛烈攻勢。孫連仲部再次遭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激戰更烈,國軍傷亡慘重。

  忠厚的孫連仲甚至發出「給西北軍留點種子」的懇求。同樣無奈的李宗仁也無退路,他咬牙不允,同時,也因情況不明,數次電告以軍令威逼湯恩伯。

  頗具對日軍作戰經驗的湯恩伯並沒有立刻遵命。

圖15:臺兒莊守軍以血肉之軀對付日軍坦克的敢死隊

  這個故事,後來經李宗仁演繹,成為湯恩伯在臺兒莊會戰中,第二口黑鍋。

  「訓誡湯軍團長說, 如再不聽軍令, 致誤戎機, 當照韓復榘的前例嚴辦。湯軍團才全師南下。然此時臺兒莊的守軍已傷亡殆盡。」

  這句李宗仁晚年的評語,成為中國電影電視劇界出臺兒莊會戰作品的標配臺詞!

  臺兒莊激戰正酣,湯恩伯在幹什麼?

  此間,他督率各部以臺兒莊為中心,以扇面展開。一面阻擊、包圍坂本支隊主力進入臺兒莊,一面在尾部「席捲」,反手一拍,打掉了坂本支隊後衛部隊及後勤線。

  無疑,這是臺兒莊會戰非常耀眼的戰功。可惜,少有記載。

  大戰在即,未經軍委會、五戰區同意,雖是應急無奈之舉,但是,湯恩伯這次獨斷機動,留下是非多多。後人不知情況,也多以此斥責。

  唯獨多年以後,白崇禧為之感喟:「湯恩伯司令用兵適宜,當敵攻擊臺兒莊之際,迅速抽調進攻嶧縣而逞膠著狀態之兵力,反包圍臺兒莊之敵人與孫連仲部相呼應。同時,並調關麟徵、周碞二部擊破敵人由臨沂派來解圍臺兒莊之沂州支隊,於任務完成後,仍回師臺兒莊,此為其用兵靈活、合宜之處。」

  到4月2日,湯恩伯再次完成攻擊部署,會同孫連仲部和國軍其餘各部,對現在增加了坂本支隊先頭部隊的臺兒莊,以及坂本支隊主力發起了總攻擊。

 苦戰連日,到4月6日凌晨,湯恩伯部第52軍攻擊逼近了日軍瀨谷支隊指揮部。坂本支隊主力也被湯恩伯部糾纏、圍攻,無法和瀨谷支隊聯絡。

  這天傍晚,日軍戰史記載的臺兒莊「沉重撤退」開始。

  日軍瀨谷支隊開始潰敗,被湯恩伯打掉後勤的坂本支隊主力也處絕境,在多路國軍攻擊下,彈盡糧絕,也只好奔逃。

  次日,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下達了追擊作戰的命令。湯恩伯第20軍團與第2集團軍相互配合,對嶧縣方向開始攻擊。

  國軍追擊戰持續到4月15日撤離嶧縣,至此,臺兒莊會戰宣告結束。

  是役,日軍困守臺兒莊「皇軍」全部「盡忠天皇」,包括155毫米榴彈炮在內的重武器和輜重全部被損。該戰,被日軍稱為日俄戰爭以來首次慘敗。

12、將軍百戰死,壯士千古哀

  當然,總結臺兒莊會戰的文字有很多。這裡不贅述。

  通過會戰簡單的分析,不難發現李宗仁當時急令之突兀、離奇。隨即,對湯恩伯將軍「見死不救」、「逡巡不進」兩口黑鍋,自然也有新的認識。

  瀨谷支隊一部於3月24日開始攻擊臺兒莊,該部主力一直為20軍團在棗莊、嶧縣攻擊牽制,尋求決戰而不能投入臺兒莊。

  1、李宗仁3月26日要求20軍團火速合圍臺兒莊日軍,實則是要湯恩伯放棄正面瀨谷支隊,轉身回擊瀨谷支隊一部。仔細一想,足夠荒唐。

  2、李宗仁在29日繼續下達要求20軍團火速合圍臺兒莊日軍命令。此刻,臺兒莊之日軍只有瀨谷支隊3個大隊,3000餘人。

  瀨谷支隊主力依舊在嶧縣與第20軍團對峙。同時,第5師團坂本支隊繞過張自忠防區,轉攻第20軍團腹背。如此命令,頗為魯莽。

  3、李宗仁第三次命令合圍,即30日所謂的嚴令。此刻,瀨谷支隊主力正在往臺兒莊機動,即將到達。

  而坂本支隊主力,則幾乎抵達湯恩伯部背後之千鈞一髮時刻。

  ——假設,最初湯恩伯部匯入內線戰場,幾輪激戰,就算消滅區區瀨谷支隊一部,國軍難免重蹈淞滬、太原會戰舊路,只有撤退。遑論臺兒莊大捷?

  ——假設,湯恩伯部在坂本支隊腹背攻來,按照李宗仁要求,不管不問,向前蠻攻,更是荒唐。

  其實,臺兒莊大捷後,國軍主力暴露,依然不敵日軍主力,後來見好就收,只得進行徐州突圍。足見湯恩伯戰場抗命,確實有李宗仁指揮失誤的因素。

  可以說,如果湯恩伯完全執行李宗仁的命令,臺兒莊會戰可能是類似淞滬會戰、太原會戰的大會戰。

  如此,在正面對日軍侵略進行戰略上的遏制,但是,更慘烈的犧牲在所難免。淞滬會戰、南京會戰、太原會戰後,這樣的犧牲,中國是否還能承受,不得而知。

  縱觀臺兒莊會戰,內線國軍頑強抵禦,外線國軍機動攻擊相互相成。

  白崇禧在總結臺兒莊會戰,認為:若論功行賞,湯恩伯進攻機動,包圍迅速,孫連仲部堅強防守,奮勇殺敵,皆戰守同功。

  無疑,臺兒莊會戰最後的勝局,靠湯恩伯軍團奔襲重擊鎖定。為此,日軍評估湯恩伯多以漢朝名將周亞夫比喻。

  周亞夫判定七國之亂的戰法,和湯恩伯馳援臺兒莊會戰鎖定勝局的戰法,大有異曲同工之妙。有空閒,讀者不妨翻看了解周亞夫的故事。

  臺兒莊會戰後敘功,湯恩伯和20軍團兩位軍長關麟徵、王仲廉,均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戰後一個多月,20軍團得以加強,改編為31集團軍,湯恩伯任總司令。

圖16:一代名將湯恩伯

  抗戰,湯恩伯幾乎一直擔當著救火隊長的重責。擔任31集團軍總司令後,湯恩伯部依然是民國軍委會直轄的抗日主力。

  由此,湯司令長期駐節河南,他將迎來被人黑透了的「水、旱、蝗、湯」,以及被「繳槍」的歷史。

  天負忠良,心哀如斯。

相關焦點

  • 臺兒莊之戰中的湯恩伯,究竟是膽大妄為還是運動戰天才?
    而且,徐州也是京滬交通大樞紐,據之為基地可四面出擊。徐州之戰,遠非一城一地之得失。韓復榘被軍法處決,但日軍已經到魯南邊界了。日軍的謀略是先攻下臺兒莊,再圍取徐州。從臺兒莊出發不用一天時間就可兵臨李宗仁長官部所在地——徐州。
  • 臺兒莊大捷中不聽指揮的湯恩伯,究竟是膽大妄為還是運動戰天才?
    而且,徐州也是京滬交通大樞紐,據之為基地可四面出擊。 徐州之戰,遠非一城一地之得失。韓復榘被軍法處決,但日軍已經到魯南邊界了。日軍的謀略是先攻下臺兒莊,再圍取徐州。從臺兒莊出發不用一天時間就可兵臨李宗仁長官部所在地——徐州。
  • 湯恩伯和李宗仁究竟有著怎樣的恩恩怨怨?
    李宗仁是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而湯恩伯曾為第二戰區閻錫山司令長官所轄的第十三軍軍長。他們彼此私人之間並沒有交集,主要是湯恩伯在奉令支援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會戰和隨棗會戰中,藐視長官、擁兵不前,使李宗仁的作戰計劃無法貫徹。為此,李宗仁痛心疾首!?滕縣保衛戰湯部「溜走」為上策。
  • 主業抗日,副業辦中學的王仲廉將軍,湯恩伯讚譽他為李廣
    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位將軍成為一股清流,他的主業是抗日作戰,打擊日寇,副業是辦了一所學校,收容魯蘇豫皖邊區戰區流亡學生,造就學子達3000多人,成就中國教育抗戰一段佳話。他就是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王仲廉將軍。
  • 南北東序幕戰為臺兒莊大捷奠定勝利的基礎,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三場發生在南北東的序幕戰,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做好了鋪墊在臺兒莊所打的這場戰鬥,只是一系列戰鬥的最高潮。在此之前,還有南北東三個外圍戰場的序幕戰,也打得十分光輝慘烈。正因為如此,最後,才有臺兒莊的具體勝利。我們都知道,臺兒莊之戰是在「南京大屠殺」之後發生的。
  • 抗日名將為國捐軀,間接促成臺兒莊大捷,陣亡後蔣介石親筆題詞
    之後他的部隊被整編,參加了震驚中外的臺兒莊戰役。 臺兒莊戰役的背景是當時日本已經佔領了南京,但是卻沒有佔領南京與北平之間的戰略要地徐州,這就導致在華東地區的南北戰線被國軍分割,所以日本必須要想盡辦法佔領徐州,而要佔領徐州就必須要攻打臺兒莊,在這個背景下臺兒莊戰役爆發。
  • 臺兒莊戰役:李宗仁的口袋陣如此明顯,為何瀨谷旅團還是往裡面鑽
    福榮聯隊集結在臨城,準備與赤柴聯隊主力共同進攻臺兒莊。瀨谷支隊進攻臺兒莊3月24日,日軍發起了攻勢,其赤柴聯隊的沂州支隊(第二大隊)在向臨沂方向挺進時在郭裡集遇到湯恩伯軍團第85軍一部包圍。與此同時瀨谷聯隊主力正在猛攻臺兒莊,但受到池城峰31師頑強阻擊。
  • 抗日戰爭魯南血戰,日軍宣布攻佔臺兒莊,師團長為何卻心驚膽寒?
    通常而言前線指揮部和後方失去聯繫,便意味著前線部隊已經全軍覆沒或徹底潰敗,換而言之臺兒莊很有可能已經被日軍攻佔。搬運裝備的日軍按照國軍既定的作戰計劃,李宗仁準備讓孫連仲部固守臺兒莊,擋住日軍去路,然後由中央軍精銳湯恩伯部迂迴到日軍後方進行包抄圍困,最終前後夾擊全殲日軍。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距離勝利僅臨門一腳,為何卻主動撤軍?
    此時日軍另一路的磯谷師團在攻陷了川軍駐守的滕縣後,按照預定計劃抵達了臺兒莊外圍,只要板垣師團趕到,徐州國軍根本無力堅守,只能撤出徐州。負責徐州戰事的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為了保住徐州,計劃在臺兒莊以蔣介石親令支援徐州的中央軍孫連仲部和湯恩伯部,布下口袋陣,伏擊日軍。
  • 臺兒莊戰役即將打響,結果出現師長叛逃,川軍將領範紹增直接槍斃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著名的臺兒莊戰役發生的一件事情。李宗仁將軍1938年3月日軍集結部隊開始沿著膠濟鐵路南下,意圖染指南方各地,在此重要關頭,國民黨高級將領李宗仁決定和日軍進行大決戰,並且將地點選在了臺兒莊附近。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主力深陷重圍,指揮官為何卻破口大罵?
    1938年4月,舉世矚目的臺兒莊戰役進入收尾階段,國軍孫連仲集團軍在臺兒莊和日軍坂本順旅團、瀨谷啟旅團血戰數十日,已經元氣大傷。但是孫連仲所部的死守臺兒莊卻成功地為國軍精銳部隊湯恩伯軍團爭取到了包抄日軍後路的時間,臺兒莊戰役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 臺兒莊大捷!你不一定知道的背後真相是這樣的!
    臺兒莊戰事吃緊,李宗仁急電湯恩伯,叫他從後面「側擊南犯之敵」。此時湯恩伯軍團在哪兒?3月27日,湯恩伯已分出兩路攻擊,關麟徵部鄭洞國第2師主攻棗莊,張軫第110師襲嶧。就是在攻打嶧縣時,前一年在南口血戰的羅芳珪團長,在與副團長李友益指揮作戰時,為日軍炮彈擊中,兩人雙雙殉國。棗莊那邊遭日軍頑抗。
  • 湯恩伯軍團,抵達徐州之前,在幹什麼?抵達之後的任務是什麼?
    湯恩伯被提升為第20軍軍團長之後,軍委會給了他一個85軍的番號。湯恩伯,非常的聰明,他並沒有把新單號給新部隊,而是給了第13軍。又把第13軍的番號給了張軫的部隊,而自己還兼任著第十三軍的軍長。 所謂新部隊老番號,老部隊新番號,要成為湯恩伯擴充軍事實力的一個隱秘做法。當時湯恩伯部隊中的所有士兵在左臂章上,都繡了一個「伯」子,用以區別其他部隊。
  • 臺兒莊敢死隊隊長沉浮錄(上)
    五、血戰隨著戰幕拉開,外圍戰的進行,王範堂已經弄清楚指揮部的意圖,也清楚了自己所在的第二集團軍在這次大戰中所承擔的壓力:要死死地守住臺兒莊,拖住敵人,並給敵人以大量殺傷,才能保證會戰的勝利。要以區區三師,不足兩萬,裝備低劣的部隊來對付二三萬裝備優良的侵略軍,戰況之激烈、任務之艱巨是可以想見的。
  • 抗日名將,臺兒莊大捷功臣
    臺兒莊大戰期間池峰城(31師師長)、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司令)、田鎮南(30師師長)將軍合影(從左至右)活捉曹錕1924年秋,馮玉祥聯合胡景翼、孫嶽發動「北京政變」,推翻了直系新頭目、賄選總統曹錕。事變之前,馮玉祥提升孫連仲為衛隊旅旅長,管轄手槍團、學兵團、炮兵營三個單位。孫親自率手槍團化裝為接運糧餉部隊,由古北口潛回北京。10月22日晚,孫連仲的參謀長王德晉宴請曹錕的衛隊團團長張漢臣。
  • 湯恩伯兵敗如山倒,俘虜太多,來不及收容,解放軍是怎麼處理的?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湯恩伯和胡宗南一樣,都是戰績平平、鮮有勝績的平庸之輩。確實,在抗戰後期和解放戰爭中,湯恩伯的表現實在是太差勁了。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手握數十萬重兵,居然不戰而逃,37天時間,丟了38座城,令人瞠目結舌。
  • 滇軍60軍血戰臺兒莊:35000多人參戰,傷亡高達18844人
    面對部隊攻堅無法得手的困局,李宗仁也非常頭疼,因為第2集團軍在臺兒莊防守作戰中已經損失慘重且裝備較差,無力攻堅;而湯恩伯的第20軍團雖然武器較好,但歷經大戰也攻堅乏力。因此,中日兩軍陷入了短期的對峙中。
  • 他是臺兒莊敢死隊三位倖存者之一,為何遭受十年牢獄之災?
    1938年3月份,臺兒莊戰役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一師在師長池峰城的率領下,頑強抵抗,連續擊退日軍一個師團的進攻。但畢竟敵眾我寡,形勢危急,池峰城向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緊急求援。孫連仲緊急派遣30師師長黃樵松率第三十師馳援臺兒莊。30師抵達池峰城的指揮部,日軍已經攻入臺兒莊城牆之內了!城內的31師官兵陣亡大半,形勢正是千鈞一髮之際。面對危機,池峰城迅速做出部署,他派遣時任31師176團三營營長的仵德厚。組織敢死隊,用肉搏戰擊退日寇。
  • 女記者赴臺兒莊採訪,結識抗日將領,戰地情誼延續八十餘年
    他從小就常聽母親提起,抗戰時,在臺兒莊前線,她遇到了一位英勇傑出的覃將軍,之後她與覃將軍有過幾次重逢。覃將軍多次對困境中的母親伸出援手。孫宇立說,我小時候常有機會陪同母親到銀行提款、存款,母親曾告訴過他,「辦銀行事務的象牙印章是覃異之送我的。」張鬱廉的祖籍是山東掖縣平裡店朱由村,1914年出生在哈爾濱,兩歲半時,母親去世,從小被寄養在一個白俄家庭,所以她精通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