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主力深陷重圍,指揮官為何卻破口大罵?

2020-12-18 青梅史觀

1938年4月,舉世矚目的臺兒莊戰役進入收尾階段,國軍孫連仲集團軍在臺兒莊和日軍坂本順旅團、瀨谷啟旅團血戰數十日,已經元氣大傷。

但是孫連仲所部的死守臺兒莊卻成功地為國軍精銳部隊湯恩伯軍團爭取到了包抄日軍後路的時間,臺兒莊戰役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

此時孫連仲集團軍精銳幾乎損失殆盡,巨大的傷亡令久經沙場的集團軍司令孫連仲都無法面對,親自請求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可以讓自己麾下部隊後撤休整。

國軍戰前動員

但是李宗仁卻表示,戰局已經不允許國軍臨陣換防,要求孫連仲將所有運送傷兵的擔架救護隊全部送往前線,隨後李宗仁又在徐州城招募敢死隊馳援臺兒莊。

李宗仁以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名義下令,從戰區倉庫中拿出十萬大洋,無論招募到多少敢死隊成員,這十萬大洋全都按照敢死隊人數均分。

孫連仲見撤離休整根本沒有希望,索性向麾下部隊下令,前線各部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擋住日軍,即便在臺兒莊內全軍覆沒也在所不惜。

日軍前線部隊

在李宗仁的重賞之下,孫連仲又先後接收到了數百人的敢死隊,孫連仲向駐守於臺兒莊內的愛將池峰城下令,以夜色為掩護,向日軍發起反攻。

有了生力軍的加入,臺兒莊內國軍士氣大振,當晚便對日軍發起夜襲,日軍部隊猝不及防之下連連後撤,一直到天色大亮後才依靠火炮穩住陣腳。

與此同時負責包抄日軍退路的湯恩伯部也基本完成了作戰準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全殲了日軍坂本順旅團位於臺兒莊側翼的掩護部隊,完成了對臺兒莊日軍的包圍。

渡河作戰的日軍

1938年4月6日清晨時分,日軍瀨谷啟旅團正在準備對池峰城部發起進攻時,旅團長瀨谷啟突然發現,駐紮於附近的坂本順旅團已經蹤跡全無。

瀨谷啟旅團和坂本順旅團雖然共同進攻臺兒莊,但是這兩支部隊卻並非歸屬統一師團,而是分別隸屬於磯谷師團和板垣師團。

在前一日夜裡,湯恩伯軍團突然出現並全殲了側翼掩護部隊的消息令坂本順十分驚恐,坂本順意識到臺兒莊很有可能只是一個引誘日軍深入的誘餌。

日軍坦克部隊

而且坂本順還發現,自己和板垣師團的聯繫已經完全被切斷,就連彈藥補給都需要依靠附近的瀨谷啟旅團接濟,於是坂本順便心生退意。

當晚坂本順旅團在沒有告知瀨谷啟旅團的情況下逃離臺兒莊,湯恩伯部雖然奮力阻擊,但卻因為包圍圈尚未合攏,並未成功擋住坂本順旅團。

瀨谷啟發現坂本順自行撤離之後也意識到大事不妙,而此時李宗仁已經親自趕到臺兒莊郊外,親自指揮各部國軍圍殲瀨谷啟旅團。

國軍戰前動員

瀨谷啟顧不上斥責坂本順,急忙將前線的情況上報給師團長磯谷廉介,希望可以安排儘快撤離,但是磯谷廉介卻對瀨谷啟的撤離請求十分不屑。

磯谷廉介表示坂本順是板垣徵四郎的部下,擅自撤離自然由板垣徵四郎進行處置,但是瀨谷啟絕對不能擅自撤離臺兒莊,而這也是日軍司令官西尾壽造的命令。

瀨谷啟接到磯谷廉介的回覆之後破口大罵,瀨谷啟決定直接將磯谷廉介的回覆棄置一旁,無論師團指揮部做出何種決定,都要率部先行撤離。

日軍騎兵部隊

事實上,此時瀨谷啟旅團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為了突圍瀨谷啟甚至下令將傷兵的子彈擊中起來分配使用。

但是即便如此,瀨谷啟旅團仍舊在國軍的包圍圈中損失慘重,特別是臺兒莊內部的日軍更是被池峰城部死死拖住,幾乎被全部殲滅。

臺兒莊戰役結束後,日軍僅在臺兒莊周邊損失人數便有七千餘人,徐州的軍事觀察團認為日軍總傷亡應該一萬六千餘左右,前線國軍士氣為之一振。

參考資料:《大東亞戰爭全史》、《抗日戰爭》等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內幕,臺兒莊大捷後,國軍為何卻迅速戰敗撤離?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在淞滬會戰慘敗僅數月之後,便發起了規模浩大的徐州會戰,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家喻戶曉的臺兒莊大捷。日軍運兵軍列1938年初,華北日軍第二軍司令官西尾壽造下令板垣師團和磯谷師團兩大主力南下攻取徐州,日軍與國軍在臺兒莊、臨沂等地血戰一月有餘,國軍成功擊退來犯日軍。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距離勝利僅臨門一腳,為何卻主動撤軍?
    抗日戰爭時期,臺兒莊大捷作為國軍首次挫敗日軍進攻,意義十分深遠,蔣介石甚至一度認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便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但是實際上,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遠沒有蔣介石想像的那麼簡單,國軍之所以在臺兒莊取得最終勝利,日軍指揮的失誤其實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臺兒莊大捷;得知國軍主力是地方雜牌軍,日皇叫囂著要狠狠報復
    在抗戰歷史上,沒有哪一場勝利比「臺兒莊大捷」來的更有意義。在這場戰役中,裝備精良的日軍2個師團5萬多人,被以地方雜牌軍為主的中國軍隊,以悍不畏死的精神幾乎打殘!日軍第5師團東路軍的敗退,給臺兒莊的李宗仁部創造了絕佳的機會。因為,此時的磯谷師團(第10師團)仍不知情,正沿著津浦線直奔羅網而來。西尾壽造的計劃是,兩個師團夾擊臺兒莊,以日軍的精良裝備撕開臺兒莊的防禦,以軍團作戰的優勢向徐州推進。
  • 抗日戰爭徐州大撤退,日軍主力屢戰屢敗,國軍為何卻危如朝露?
    1938年4月,徐州會戰進入僵持階段,日本華北方面軍對臺兒莊發起的第二輪進攻因為無法突破滇軍防線而徹底失敗,日軍指揮官西尾壽造、磯谷廉介等人被解除職務。但是在此之後,徐州國軍最大威脅便從日本華北方面軍轉變成了日本華中方面軍,華中日軍為了攻佔徐州直接投入了四個師團的兵力。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抗日戰爭臺兒莊戰役,國軍火炮捉襟見肘,日軍為何卻認為數不勝數
    但是在臺兒莊戰役結束後,負責進攻臺兒莊的日軍指揮官卻聲稱,國軍部隊在臺兒莊投入的炮兵部隊已經達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僅被日軍炸毀的火炮便數不勝數。反觀臺兒莊戰役時期的日軍炮兵,日軍部隊為了增強火力,在臺兒莊集中了半個旅團的重火力部隊,以至於日軍炮兵的數量甚至超過了步兵。
  • 殲滅日軍數量超過臺兒莊大捷,孤軍以少戰多,血戰47天創造奇蹟
    中國抗日戰爭歷史裡,人們耳熟能詳的是平型關大捷、臺兒莊大捷等,而衡陽保衛戰論戰爭慘烈程度和殲滅日軍的數量,實際上超過了這些戰役,卻因為最終沒能守住衡陽,後世少有人所知。一、戰爭力量對比和戰果分析臺兒莊戰役,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國軍隊人數佔據絕對優勢,裝備上不及日軍,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
  • 抗日戰爭詭異變局,徐州會戰國軍大敗,日本攻勢為何卻日漸無力?
    蔣介石雖然嚴詞拒絕了日本所提出的要求,但是民國內部高層卻早已經是驚弓之鳥,紛紛勸說蔣介石接受和談條件,此時李宗仁在徐州取得臺兒莊大捷。國軍挖掘陣地臺兒莊大捷後,民國抗戰士氣為之一振,蔣介石為擴大戰果,下令調集全國可戰之兵到徐州和日軍進行大決戰,數十萬國軍由此雲集於徐州。
  • 抗日戰爭第四次長沙會戰,日軍主力傾巢出動,薛嶽為何毫無準備?
    抗日戰爭時期,薛嶽因為前三次長沙會戰而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而這個自比嶽飛的國軍名將卻在第四次長沙會戰中馬失前蹄,長沙也落入日軍之手。1944年初,日本統帥部制訂並下達了著名的「一號」作戰計劃,準備趁國軍主力集中於西南滇緬邊境之時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攻佔重慶和成都,迫使蔣介石投降。
  • 抗日戰爭魯南血戰,日軍宣布攻佔臺兒莊,師團長為何卻心驚膽寒?
    不過在原計劃中,孫連仲所部需要阻擊的只有日軍磯谷師團一部,誰都沒有想到日軍司令官西尾壽造為了儘快攻佔臺兒莊,竟然額外抽調板垣師團前往支援。日軍的突然增兵直接打亂了國軍的作戰計劃,負責包抄的湯恩伯軍團也因為突發情況而暫時撤離,以免陷入日軍的圍攻之中。
  • 抗日名將為國捐軀,間接促成臺兒莊大捷,陣亡後蔣介石親筆題詞
    不可否認的是,抗日戰爭中,整個川軍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川軍名將的故事,他也是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高級將領之一,他的名字叫王銘章。
  • 抗日戰爭長衡會戰,前線國軍彈盡糧絕,日軍主力為何卻鎩羽而歸?
    在長衡會戰中日軍投入八個師團的兵力,而國軍由於主力大多被抽調組建民國遠徵軍而實力大減,曾取得三次長沙大捷的薛嶽也只能坐視長沙淪陷。隨後日軍繼續向衡陽進攻,國軍第十軍軍長方先覺受蔣介石之親命堅守衡陽,方先覺在衡陽挖掘出了令中外震驚的防禦工事「方先覺壕」。
  • 萬家嶺大捷,國軍幾乎全殲日軍一個師:踩著屍體走,河裡都是血
    ▲張古山大捷 10月9日,日軍出動航空兵向萬家嶺地區空投,此次空投的不是糧食藥品,也不是彈藥,而是基層軍官,這項命令直接發自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大將
  • 臺兒莊戰役後龐炳勳為何投降日軍
    自從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的狼子野心一步步展現出來。先是製造了八一三事變,淞戶抗戰爆發,又是七七事變全面打響了抗日戰爭。戰爭開始,因為日軍的裝備比當時的國民政府要強上許多。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攻佔了國民政府的首都。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蔣介石精銳盡出,前線國軍為何卻仍節節敗退?
    徐州會戰初期,在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指揮下,國軍取得了臺兒莊大捷,但也暴露出了國軍主力部隊的位置,日本人不怒反喜,在徐州發去全面大決戰。日本陸軍參謀本部認為,臺兒莊戰役日軍之所以慘敗,是因為華北日軍和江南日軍沒有進行配合作戰,進攻徐州南方的荻洲師團和進攻北方臺兒莊的磯谷師團毫無聯繫。
  • 抗日戰爭廟行大捷,前線國軍瀕臨崩潰,日軍為何卻因此一敗塗地?
    1932年2月,由於淞滬抗戰中前線日軍表現不佳,日本軍部特意下令由老將植田謙吉接手淞滬日軍總司令一職,率領日軍金澤師團前往上海。隨著日本對淞滬的再次增兵,蔣介石也下令將麾下德械師第八十七師和第八十八師以及教導總隊整編為第五軍,由張治中率領馳援淞滬的蔣光鼐第十九路軍。
  • 抗日戰爭中的六次重大會戰,中國軍隊付出慘重代價才換來的勝利
    03、徐州會戰 交戰時間:1938年1月至5月 戰況: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徐州為中心的津浦路(天津至浦口)、隴海路(寶雞至連雲港)沿線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臺兒莊大戰最為著名。
  • 南北東序幕戰為臺兒莊大捷奠定勝利的基礎,它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引言:發生在1938年4月初的中日臺兒莊大戰,是二戰前我國民族對入侵帝國主義無數次抗戰中,規模最大,也是最乾淨利落的一次軍事勝利;同時也是日本陸軍建軍以後,第一次被打得丟盔卸甲的一次敗仗。可見,於歷史而言,臺兒莊大捷的歷史意義非凡。
  • 1938年臺兒莊戰役中,中國軍隊傷亡5萬人,那麼日軍傷亡多少呢?
    臺兒莊地理位置特殊,地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企圖夾擊徐州的一大突破口。而臺兒莊大捷也是中國軍隊的著名戰役,在這場戰役之中,我軍傷亡5萬餘人,日軍傷亡多少呢?真相確實是殘酷的。
  • 抗日戰爭中犧牲最高級別將領,妻子悲痛絕食7天而亡,合葬梅花山
    1938年,一則「臨沂大捷」的新聞震驚海外,全中國人民為之振奮,因為這場戰鬥是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中國人取得的第一次大捷。但是令人悲痛的是在此次戰役中,我國犧牲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將領,此人就是時任59軍軍長張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