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與龐炳勳是是啥關係?臺兒莊戰役後龐炳勳為何投降日軍

2020-12-26 茅第說歷史

自從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的狼子野心一步步展現出來。先是製造了八一三事變,淞戶抗戰爆發,又是七七事變全面打響了抗日戰爭。

戰爭開始,因為日軍的裝備比當時的國民政府要強上許多。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攻佔了國民政府的首都。緊接著日軍為打通京浦路,而爆發了臺兒莊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有李宗仁,張自忠,王銘章。還有重點介紹的龐炳勳。

龐炳勳,字更長,早年是同盟會成員,參加過直奉大戰。

龐炳勳與張自忠是什麼關係?

首先,他們兩個都是西北軍出生,一開始都在馮玉祥將軍揮下。本來,兩個人關係都不錯,但1930年中原大戰。龐炳勳,被蔣介石收買了,突然對張自忠發起進攻,要不是衛隊拼死護衛。張自忠就差點成他的刀下鬼了。

在臺兒莊,臨沂戰場上龐炳勳與日軍板垣師團交峰但是雙方實力相差懸殊,臨沂危在旦夕。但是張自忠二話沒說率部解了臨沂之危。

龐炳勳臺兒莊戰役勝利後為何投降日軍?他是什麼人?是英雄還是漢奸?是真投降還是詐降?

首先,我們看龐炳勳這個人,他很有經商的頭腦。很會審時度勢。在寧漢分裂前,跟過汪精衛,然後偷偷地降了馮玉祥。在中原大戰中又轉投了蔣介石。

國民黨軍

在臺兒莊戰役中,龐炳勳在臨沂牽制了日軍板垣師團主力。從這一點上講他的確是個英雄,但他這人又很投機立場不堅定。

那麼他後來,怎麼投降日軍做了漢奸呢?

首先,在蔣介石眼中,龐炳勳始終都是一個雜牌武裝。日本人來之前,就是屬於異己份子。與日軍作戰,這些雜牌武裝在蔣介石眼裡就是炮灰。要武器,藥品,從來就沒有給充分。優先都給自己的嫡系。

所以,當時華北地區的那些北洋軍,收編過來的也對中央軍,不是很忠心,很多人心裡都有個小九九。1943年,岡村寧次對華北進行大規模掃蕩,龐炳勳成了重點照顧對象。

本來,龐炳勳在槍林彈雨中,過了大半輩子。這時候,年績也大了。肯定也想著,想保存點實力。畢竟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沒有軍權就什麼都不是。而且岡村寧次的攻勢也十分猛烈,龐炳勳邊打邊退。身邊的士兵,也死的死,逃的逃。

後來,龐炳勳也就成了一個光杆司令了,於是日本人請來了孫殿英來勸降。結果,被他臭罵了一頓。後來,還是日本人親自出馬。老龐看著外邊全是日本人。好漢不吃眼前虧,就降了日軍。客觀上講,龐炳勳投降,也不能全怪他。那個時候的,龐炳勳已經山窮水盡,沒辦法了。也有一種說法,是他投降日軍,其實是經過南京中統局同意的。是為了保存敵後,抗日的有生力量。等到時機成熟之後,再做計較。事實究竟如何,就只有他本知道了。

相關焦點

  • 龐炳勳與張自忠的恩怨情仇!臨沂保衛戰,血戰臨沂,衛我中華!
    臨沂反擊作戰結束後,張自忠軍他調,龐炳勳繼續固守臨沂。臨沂保衛戰是臺兒莊大捷的重要基礎!龐部後於1939.4——1943.4駐軍山西晉城市,再後被日軍俘獲變節。1945年曲線投蔣獲允。後居住在臺北市,與孫連仲合開一家餐館度日。1963年1月12日,龐炳勳逝世於臺北,時年85歲。2、張自忠,科班出身!
  • 龐炳勳:從抗日名將到日軍俘虜,抗戰勝利後在臺灣開餐館度日
    臺兒莊戰役中,雜牌弱旅第三軍團迎戰日軍第一主力板垣師團(即日軍第五師團),以傷亡1萬餘人的代價,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為戰役勝利立下大功。龐炳勳本人也因此功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一枚。1939年9月,龐炳勳升任國民革命軍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27軍、第40軍和新5軍(孫殿英)三個軍,戰鬥力一般。
  • 抗日戰爭臺兒莊大捷,日軍距離勝利僅臨門一腳,為何卻主動撤軍?
    抗日戰爭時期,臺兒莊大捷作為國軍首次挫敗日軍進攻,意義十分深遠,蔣介石甚至一度認為,臺兒莊戰役的勝利便是抗日戰爭的轉折點。但是實際上,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遠沒有蔣介石想像的那麼簡單,國軍之所以在臺兒莊取得最終勝利,日軍指揮的失誤其實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抗日戰爭徐州會戰內幕,臺兒莊大捷後,國軍為何卻迅速戰敗撤離?
    寺內壽一接到命令後,當即下令以板垣師團為先鋒,仍舊從臨沂方向率先對國軍發起進攻,為此板垣師團特意將此前在青島地區執行警備任務的第九旅團調到臨沂。臺兒莊戰役時期,日軍第九旅團因滯留青島而始終未能參戰,因而始終保持著齊裝滿員的狀態,反而駐守臨沂的國軍仍舊是臺兒莊戰役時期的龐炳勳和張自忠兩支部隊。
  • 臺兒莊戰役:李宗仁的口袋陣如此明顯,為何瀨谷旅團還是往裡面鑽
    徐州會戰歷時近三個月,這其中包括了著名的滕縣保衛戰、臨沂戰役、臺兒莊大捷等戰役。本期圖解戰爭史就來講述臺兒莊戰役。龐炳勳部馬法五第39師難以抵抗,張自忠親自率59軍前去救援,在臨沂多次擊退第5師團進攻,故第5師團決定一部繞過臨沂,配合藤縣南下的磯谷第10師團夾擊徐州門戶臺兒莊地區的孫連仲第二集團軍,繼而孤立臨沂的龐炳勳與張自忠部。
  • 臺兒莊大捷;得知國軍主力是地方雜牌軍,日皇叫囂著要狠狠報復
    這一次偉大的戰役,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隊的抗日決心和能力,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提振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是抗戰史上的第一座豐碑!在張自忠被蔣介石懷柔招至麾下、韓復榘因丟土之責被處死後,丟了上海南京的蔣介石已退無可退,決心和日本再戰一城,狠狠地挽回面子。
  • 臨沂戰役時日本「鋼軍」被打得有多慘?張自忠電報透露詳情
    面對日軍第五師團的進攻,龐炳勳部展開了頑強抵抗。3月9日,久攻不下的日軍第五師團再次增兵5000人,並派第二十一旅團長坂本順少將赴第一線督戰。然而,正是這個坂本支隊最終被中國軍隊打得狼狽逃躥,差一點就被全殲。
  • 張自忠率29軍創造奇蹟,擊碎日軍的不敗神話,去世後被追封為上將
    張自忠的一生便如他名字中的「忠」字,一般無二,忠於民族,忠於國家,不畏強暴,最後壯烈殉國。在他年少的時期,便尤為喜歡《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忠肝義膽。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張自忠先是考入北洋法政學堂,沒多久,便加入革命的隊伍中去。
  • 蔣介石要求必須奪回張自忠將軍遺體,崗村寧次下令:停止飛機轟炸
    1933年長城喜峰口戰役是張自忠第一次同日軍交戰,部隊出發前,他召集全師營以上的幹部開會,慷慨激昂地說:「日本人並沒有三頭六臂,只要我們全國軍民齊心協力,與日寇拼命,就能將日寇打出中國去!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為國捐軀,重如泰山!
  • 張自忠:49歲身中16彈犧牲,日軍停戰保護遺體,蔣介石為他痛哭
    張自忠十四歲那一年,已是豪情壯志的少年,父親張樹桂對張自忠的成長感到欣喜,對張自忠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更是深感欣慰。兒子已長大成人,可以離開父親身邊到廣闊的天地間歷練人生,實現人生抱負。父親張樹桂署理贛榆知縣後,便將張自忠送回了臨清老家。
  • 鐵血上將張自忠親臨抗日前線與敵廝殺直至以身殉國
    張自忠將軍 1940年5月,在攻佔武漢後,日軍集結30萬精銳繼續進犯,妄圖一舉殲滅抗日主力,國民革命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 激烈的戰鬥中,第33集團軍在日寇飛機大炮的轟炸下傷亡慘重,張自忠不顧部下勸阻親率部隊戰鬥在第一線,5月15日,張自忠所部1500人被6000餘日軍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裡村。日軍連續發動九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殆盡,自己左臂也被打傷。
  • 一位抗日名將被淪為漢奸,日本投降後,他向蔣介石請求戴罪立功
    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不少的中國漢奸,接下來給大家說一位曾經的「抗日名將」,戰敗後被日軍活捉當了漢奸,他就是龐炳勳。龐炳勳本來是一位聲名非常顯赫抗日名將,其名字都被外國媒體報導讚揚。不幸的是這樣一位優秀的抗日名將,卻因為貪生怕死最終淪為漢奸,不由得讓眾人感到惋惜。
  • 李宗仁的高光時刻:臺兒莊血戰,帶領這支部隊把日軍打的服服帖帖
    一個月後,南京失守。一時間,日軍氣焰甚囂塵上,馬上把打通津浦路作為下一步的進攻重點。為此,南方日軍北上,北方日軍南下,力圖在徐州會合。面對危如累卵的徐州,李宗仁想:「抗戰至此已是千鈞一髮的關頭,我若能在津浦線上將敵人拖住數月,我軍重新部署戰局,抗戰則可繼續。如果在津浦路上我軍的抵抗迅速瓦解,則敵人可直趨武漢,囊括中原,則抗戰前途不堪設想。」
  • 張自忠49歲壯烈殉國,犧牲前一刻留下6字遺言,叫人心疼
    國難當頭,勇救仇人 淮河戰線吃緊,日軍從三路夾擊徐州,張自忠被調至李宗仁的第五戰區。這也是他回到軍隊後的第一戰,為一雪前恥,全軍上下士氣高昂,勢不可擋。日軍南路受挫,退回淮河南岸,在淝水河畔,張自忠首戰大捷。
  • 張自忠陣亡,百姓送殯蔣公痛哭,日軍戰機三次盤旋上空卻未投一彈
    奈何日軍早已有侵佔華北的心思,做足了準備,而宋哲元的29軍之前因為消極抵抗,一時間混亂一片,儘管宋哲元立馬下達了防禦作戰的指令,也無法挽救其悲慘命運,在日軍攻打上來時,部隊竟然連防線都沒有完全展開,只能倉皇應戰,死傷慘重,連副軍長和132師的師長都犧牲在此次戰役中。
  • 出奇制勝:論曼斯坦因奇襲阿登森林與張自忠臨沂保衛戰之異曲同工
    法國人拍的六集紀錄片《天啟:第二次世界大戰啟示錄》及國產電影《血戰臺兒莊》,都是不可多得的二戰題材影片,絕大部分情節有史料可考,甚至部分對白都符合史實。希特勒看後甚是不悅,德國軍人已經淪落到如此地步了嗎?居然要用一戰時用過的招數來同法國開戰。馮·曼斯坦因提出了大膽的計劃,德軍繞過馬奇諾向北,奇襲與比利時交界處的阿登森林,越過阿登森林,從後方包抄英法聯軍。
  • 臨沂第一戰,龐炳勳的軍隊,面對的日本軍是誰,最後戰況如何?
    龐炳勳來到臨沂之後,將其指揮所設置在南關省立鄉村師範學校,並以此為中心構筑前進陣地和主陣地,派一個旅駐守城北的諸葛城,一個旅駐守東相公莊,城內是補充團,炮兵以及直屬部隊,駐紮在城南軍部附近。剛到臨沂不久,龐炳勳就接到李宗雲的電話,從青島撤下來的部隊,正在莒縣與日軍廝殺,讓其立即派人增援,於是龐炳勳派出了兩個團。在路上,中日雙方遭遇進行了一場大戰,出現了一點小意外。按照之前拿到的情報,龐炳勳知道,遭遇的這個敵人是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