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陣亡,百姓送殯蔣公痛哭,日軍戰機三次盤旋上空卻未投一彈

2020-12-23 騰訊網

張自忠,華北守軍第29軍38師的師長,他曾對他的上司宋哲元說:「你們成了民族英雄,我怕要成了漢奸」,此時是1937年7月28日,正是日軍已經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第二十一天。

在「七七事變」爆發前後,張自忠的頂頭上司也就是當時29軍的軍長,華北的實際最高行政長官宋哲元,認為日本雖有野心想全面侵華,但應該目前還不會,又出於想保存軍閥實力的想法,因此對日軍的侵華行為一直持著忍讓的態度,此外還不讓中央軍進入華北的地界,他一直以為只要他們稍稍讓步,稍稍示弱,便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殊不知,他缺乏對當前的局勢的正確分析,釀成大禍。宋哲元的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29軍的其他將領,也包括了張自忠,他們一直抱著這種態度消極應戰,消極防禦。

隨著戰爭不斷打響,在7月26日的晚上,日軍的駐軍司令就下達了一個讓中國軍隊在7月28日中午前必須全部撤出北平的命令,宋哲元才幡然醒悟過來:日軍這是要侵佔華北地區,將中國軍隊往絕路上逼啊!奈何日軍早已有侵佔華北的心思,做足了準備,而宋哲元的29軍之前因為消極抵抗,一時間混亂一片,儘管宋哲元立馬下達了防禦作戰的指令,也無法挽救其悲慘命運,在日軍攻打上來時,部隊竟然連防線都沒有完全展開,只能倉皇應戰,死傷慘重,連副軍長和132師的師長都犧牲在此次戰役中。一時間,北平外圍被攻破,所有陣地皆喪失了,在這危急關頭,宋哲元向自己的親信張自忠下達了鎮守北平和日本人談判拖延時間的命令,張自忠心裡明白只要留守北平,那便逃不過漢奸的罵名,可是迫於軍人服從命令的天職,張自忠只能執行命令。

在7月28日晚上,宋哲元留下四個團的兵力給張自忠,然後由自己帶領著大部隊撤退至保定。第二天,北平城敞開大門日軍毫不費力便進了城內;待日軍進城後,張自忠與日軍進行談判,因其之前便被宋哲元派去與日軍談判過,他對日軍的有些將領也不陌生,在談判中張自忠向日軍爭取到了不轟炸北平、不在城內駐紮軍隊的承諾,接著他便安排群眾和進步人士撤退。在此期間,日軍一直逼迫張自忠「通電獨立」,終於,在8月5日這天,張自忠完成了留守北平的任務,他躲進一家德國醫院等待時機秘密出了北平城,離開北平。

果不其然,待他出城之後,他便發現之前擔心的事情果然還是應驗了,南京政府痛批張自忠對北平城的不戰而棄,將他革職查辦,舉國上下皆罵張自忠是漢奸,報紙上也刊登了諷刺他的文章,軍中甚至有人建議將張自忠送上軍事法庭等等;幸運的是,經李宗仁、宋哲元的力保,張自忠被安排在了軍政部,這是一個閒差,如今這種局面也是在張自忠的意料之中,他深知自己必須得為放棄的北平城負責,他也知道自己對不起在保衛北平戰役中犧牲的戰士。

抗戰的形勢愈發嚴峻,張自忠自發請戰,他向蔣介石寫一封血書以示決心,張自忠是帶著贖罪的心態寫下的這封信,他也不知道蔣介石究竟能否同意他的請求,幸運的是事在人為,在李宗仁的極力推薦下,蔣介石同意張自忠上前線,張自忠便回到了自己原先所在的部隊,只是現在不叫38師,原來的38師被擴編成了現在的59軍。張自忠是帶著必勝的決心來的,也是帶著愧疚的心情來的,他對部下說今天他回來就是要帶著大家與日軍拼死決戰,男兒就應當時刻準備著為國家犧牲。

1938年1月張自忠為59軍軍長,率領部隊為了接下來的徐州會戰集結於商丘,做最後的整頓。1938年2月,張自忠帶領著部隊在淮河防線一帶作戰,取得了勝利,這是他單獨領軍後的第一場勝利戰役;在參加臨沂會戰時,張自忠率部隊支援駐守於臨沂的曾在中原大戰中與自己有過節的龐炳勳部,在臨沂會戰中張自忠與龐炳勳不計前嫌,聯合作戰,最終重創了板垣第五師團—日軍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取得臨沂會戰的勝利,為之後的臺兒莊戰役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這幾場戰役中張自忠一直秉持著哪兒危險去哪兒,哪兒有需要去哪兒的原則,他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英勇頑強,向國家表明了自己堅定不移的決心,也因此建功無數,國民政府為獎勵他撤銷了他的所有處分,全國人民也都知曉了他是一個英勇抗日的戰士,就連日軍也聽說了中國軍隊中有一個名為張自忠的戰士。因為張自忠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也因他的赫赫戰功,他晉升為軍隊的高級指揮官—第五戰區右集團軍的總司令,作為集團軍的總司令,他自然是不需要再親自上前線作戰,就連李宗仁也專門提醒過他這一點,但是張自忠還是堅持親自到一線去指揮,以此鼓舞軍隊的士氣。

1940年5月,十五萬日軍兵分三路向第五戰區發起進攻,張自忠發布絕命書昭告全軍將士;在日軍攻下長壽店後,河東戰場一片混亂,與總部失去了聯繫,張自忠決定親自渡河督戰,他將副司令留下來坐鎮,留下一句「身為軍人,就是要看為國家死在什麼地方」,然後自己就帶著部隊行軍30公裡奔赴一線,到達河東岸後立即在一處草屋設立指揮部,與各方恢復了通訊,才使局勢有所好轉。熟料,由於張自忠的電令發的過於頻繁,暴露了其指揮部的位置,日軍竟然集結了三個師團的兵力一齊進攻這個臨時指揮部。

指揮部只好迎戰,但是由於連日作戰導致指揮部補給不足,甚至連吃飯都成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到5月13日的時候,糧食越發短缺,張自忠和部下一天竟然只吃了一把豆子;隨後張自忠便帶領著部隊轉移陣地,到了一個名叫方家集的地方與日軍激烈作戰,這時候張自忠的部隊僅僅只有1000多人,要對抗6000多人的日軍,數量懸殊巨大;禍不單行,本來趕來支援張自忠的軍隊卻被日軍半路攔截,情況十分危急。在15日的下午,張自忠又率領部下殺到南瓜店,日軍的主力部隊在16日對他們進行了猛烈攻擊,這時的指揮部除了東北面未被日軍包圍,其餘三面均被日軍團團圍住,張自忠的部下紛紛勸他撤退,但是張自忠說自己本就是奉命來追擊敵人的,怎有撤退這一說。

隨著傷亡愈發慘重,張自忠的身邊只剩下100來人,他的警衛團和手槍營均被派到東山去支援,這時候的張自忠已經身負重傷,但他依舊不退縮;他也知道援軍不可能到來了,眼看著士兵一個個倒在他面前,他強忍著疼痛,端起衝鋒鎗掃向日軍,用盡最後一點力氣儘可能多消滅幾個敵人,這時已是強弩之末,張自忠被日軍的機槍打中倒在血泊中,他衝部下喊道讓他們快走,自己已經不行了,但他的部下均表示要與司令共存亡。最終,張自忠靠著頑強的意志力從血泊中站起來,想去抓眼前日本士兵的刺刀卻被一枚子彈擊中頭部,身前的士兵也將刺刀刺入他的身體,他倒下了,這個勇猛頑強的身軀倒下了,再也沒有站起來,74師全軍於南瓜店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這位英勇頑強的將軍用他的犧牲完成了他身為軍人對祖國的承諾,他死在了抗戰一線,死而無憾,再也不用愧對曾經死在華北城的戰士,再也不用為丟棄華北而感到愧疚,他問心無愧。自他重新返回部隊到英勇犧牲這兩年,他時常奔赴在一線,始終拼命往前衝,哪裡危險往哪裡衝,作為一個血性男兒,他在戰場上與敵人決一死戰,他為祖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死而無憾,他是真正的勇士。張自忠將軍犧牲時年僅49歲,他的夫人李慧敏得知這個噩耗後說自己的丈夫是為了國家戰死在疆場,她不難過,她為丈夫自豪,自己雖然身為婦女,也應當如此,於是將家中事務全權交給張自忠的弟弟,自己則連續7天不吃不喝絕食而死,最終夫妻兩人合葬在重慶的梅花山麓。

而那個用刺刀刺死張自忠的日本士兵覺得眼前這個倒下的軍人絕非一般,於是他在張自忠的口袋裡找到了一支刻有名字的鋼筆,他大為震驚,將此事稟告給了他的上級,他的上級亦十分震驚,一名總司令竟然沒有逃跑而是戰死在了前線,他實在是不敢相信,請了與張自忠相識的專田盛壽前去核驗,專田盛壽說沒有弄錯,就是張君。也許是出於對一名軍人的尊重,日軍的師團長下令將張自忠的遺體擦洗乾淨,然後放進了一口上好的棺木,在場的日軍均對著張自忠的靈柩脫帽致敬,隨後便下葬,在墓地上立了一個木牌以示身份。

接著日軍便在漢口的廣播上插播了一條張自忠陣亡的消息,並表示了日軍對張自忠崇高的敬意。當黃維剛師長率援軍趕到南瓜店時張自忠已經去世了將近5小時,一眾官兵聽聞噩耗皆嚎啕大哭,在17日夜裡黃維剛率領敢死隊突襲日軍,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體,運送到快活鋪集團軍總部,軍醫重新清洗了張自忠的遺體,發現他身上總共2處刀傷,6處槍傷,軍醫對其做了藥物處理,再換上嶄新的軍裝,殮入上好的楠木棺材,護送前往當時的陪都—重慶。

在車隊經過宜昌時,群眾皆臂纏黑紗,在兩旁擺滿供桌香案自發送殯,就連日軍飛機在上空盤旋也無人躲避,日軍的飛機在空中盤旋了許久才離開,未投下一彈;張自忠的靈柩到達重慶碼頭,蔣介石和軍政大員臂纏黑紗在碼頭迎靈,船停靠後,蔣介石登上船扶著棺木流淚,起靈時親自扶靈執紼,將靈柩護送到碼頭上的公祭臺前。隨後蔣介石便通電全軍表彰張自忠英勇頑強的精神,並在後來追封張自忠為二級上將;共產黨亦在後來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

這位年輕的上將就這麼犧牲在了抗日的戰場上,但我想他臨死前一定是非常滿足的,可以為國戰死,他死而無憾,一如他曾多次拼命衝向前線一樣,他向所有人證明了他不是「漢奸」,他不僅贏得了國共兩黨的一致尊崇,還贏得了來自敵人的尊敬,更贏得了我們所有人的尊敬。

相關焦點

  • 張自忠陣亡後,舉國送英靈,日本戰機在靈柩上空盤旋三次未投一彈
    在日軍進入北平城時,張自忠憑藉著自身的才華使日本將領答應了不轟炸北平城的要求,他又派遣自己的手下秘密把城中百姓安全的送出北平城,可以說張自忠在維護北平城安全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張自忠陣亡後,日軍戰機3次飛到靈柩上空,卻未投射一枚炸彈
    送葬之時,日軍的戰機曾三次飛過靈柩上空,卻未投下一顆炮彈。接下來,我們好好聊聊,關於抗戰將軍張自忠的故事,他出生於1891年。6歲之時就被家人送去私塾讀書,其父親是個官員,去江蘇贛榆地區任職時,把他也帶了過去。1905年。張自忠的父親,因為政績比較好,晉升為五品官員。那時張自忠14歲,他性格剛烈且充滿正義感。後來,張自忠被送回了老家,其父親任職期間不幸病逝。
  • 張自忠將軍犧牲,日軍戰機三次飛臨宜昌,十萬祭奠群眾無一人躲避
    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29軍奮起抵抗,在和日軍的戰鬥中,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等高級將領先後陣亡,北平外圍陣地紛紛失守。為全殲29軍,華北,東北日軍紛紛出動,蔣介石也下令29軍後撤,避免全軍覆沒。為了讓29軍大部分安全撤退,宋哲元懇求張自忠留下來,和日軍進行周旋,為29軍拖延一個星期的撤退時間。
  • 「活關公」張自忠:陣亡後日軍厚葬他,其夫人絕食七日隨他而去
    上世紀,祖國河山被日軍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艱苦, 但一批批勇敢的戰士們去往了前線,誓死捍衛國家領土。 其中被日寇冠上了''活關公''名頭的國民政府高級將領張自忠,在為國家殉節後竟然受到日軍的厚葬,其夫人得知噩耗痛心入骨,絕食七日隨他而去。
  • 張自忠:49歲身中16彈犧牲,日軍停戰保護遺體,蔣介石為他痛哭
    在這些英雄中有一些不僅讓敵人聞風喪膽,更因其驍勇善戰、大義凜然而讓敵人肅然起敬的人物,張自忠就是這樣一位徵服了敵軍內心、令敵我都敬佩的英雄,他犧牲時身中16彈,蔣介石扶棺痛哭,日軍為護他遺體停戰一天。雄心壯志自小養成1891年,張自忠出生在山東臨清唐元村的一個官宦家庭。
  • 張自忠殉國之前,遇到什麼狀況,怎麼跑到日軍後面去了?
    雖然手上能控制的部隊寥寥無幾,但是渡河組織失去聯繫的部隊,對日軍進行反擊是他這個集團軍司令應該做的事情。這裡要給大家提前說一個問題,有人說張自忠殉國,有一種自動尋死的意思,一血平津時代的非議。其實這種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對1940年的張自忠來說,根本不需要以死明志這件事,經歷三年的鏖戰,他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早就贏得蔣介石,身邊統帥部以及社會輿論的信任。
  • 9·18|今天,昆明上空又響起了警報,警醒著每一個人
    那個晚上,日軍用陰謀打開了中國大門,霎時,槍炮四起,裝備落後、漢奸出賣使得東北三省迅速淪陷,百姓流離失所,500萬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繼而舉國上下憤然反抗。張自忠,山東臨清人,字藎忱,人如其名,一位縣令之子出身的公子哥,見時代動蕩、民族危亡而投筆從戎,用了26年時間,從最低級的士兵,一步步做到上將,最終以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仍然親自帶兵主動出擊日寇,最終陣亡於湖北襄陽。
  • 張自忠率29軍創造奇蹟,擊碎日軍的不敗神話,去世後被追封為上將
    張自忠的一生便如他名字中的「忠」字,一般無二,忠於民族,忠於國家,不畏強暴,最後壯烈殉國。在他年少的時期,便尤為喜歡《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忠肝義膽。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張自忠先是考入北洋法政學堂,沒多久,便加入革命的隊伍中去。
  • 張自忠49歲壯烈殉國,犧牲前一刻留下6字遺言,叫人心疼
    國難當頭,勇救仇人 淮河戰線吃緊,日軍從三路夾擊徐州,張自忠被調至李宗仁的第五戰區。這也是他回到軍隊後的第一戰,為一雪前恥,全軍上下士氣高昂,勢不可擋。日軍南路受挫,退回淮河南岸,在淝水河畔,張自忠首戰大捷。
  • 張自忠:被敵人欺騙後逃了回去,跟李宗仁懺悔,沒想到一語成讖
    那個時期,考入大學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以後的生活也比一般人舒服,但年少的他,選擇棄筆投戎。 敵人沒有停下,立即對北平大規模進攻,因為之前的商談讓二十九軍有所鬆懈,根本沒想到對方玩這一出。 第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跟其他幾位高級將領以及3000餘名官兵全部陣亡,28日,宋哲元等人率部倉皇南撤,北平淪陷。 而這時候張自忠誤信「以張自忠代宋哲元,即可和平解決事變」的說辭,滯留在北平。
  • 張自忠夫人李敏慧:17歲嫁給張自忠,丈夫犧牲後,她絕食7日而亡
    隨後,張自忠率2000多人出戰,此去他們也是報著有去無回的決心,一路奮勇殺敵,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 5月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此時張自忠部下只剩下1500多人,日軍則有6000多人,面對多出自己三倍的敵軍,張自忠沒有絲毫的畏懼之色,仍帶著將士們奮力抗戰。
  • 二戰中,雙方陣營陣亡的級別最高的將領都是誰?中國這位是大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後期演變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法西斯國家之間的戰爭,也是很多被侵略國家與侵略者之間的戰爭。全球所有大國都卷了進去,全球因此而喪生的人高達6900萬。那麼在二戰期間參戰各方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都有誰呢?
  • 1940最傷痛一幕:奪回張自忠將軍遺體,我們的英雄我們安葬!
    5月9日,他親自指揮三十八師,以傷亡500多人的代價,突襲了日軍輜重部隊的指揮所,大量殲敵,繳獲甚豐。12日,張自忠接到李宗仁的電報,命令他迅速率部截擊襄河東岸向南運動的日軍。在後續部隊尚未跟進的情況下,為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截擊日軍的先頭部隊,張自忠親率第七十四師的三個團向方家集、南瓜店一帶推進。此時在襄河東岸的中國軍隊,只剩下張自忠的部隊了。
  • 張自忠:背漢奸罵名,曾為躲愛國學生藏進廁所,棗宜會戰以死明志
    5月14日,張自忠率領的集團軍與日軍發生遭遇戰。15日凌晨,經過一晚上殊死拼搏後的集團軍6000名日寇圍困在溝沿裡村,此時我軍部隊僅剩1500餘人。 當天上午,日軍發動攻擊,因為敵我力量懸殊過大,戰爭情況異常慘烈。下午3時,張自忠身邊的士兵已大部陣亡,他本人也被炮彈所傷。
  • 張自忠和張治中,傻傻分不清!
    投軍不同竟兵戎相見張治中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曾四處奔波流浪,做過學徒當過警察。張自忠張自忠前線陣亡,張治中親寫唁電1935年張自忠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淪陷以後,張自忠結束了歷時兩年的從政生涯,回到南京軍隊。此時,張治中也初涉政壇,出任國民政府湖南省主席。抗戰爆發後,張自忠屢次重創日軍,威名遠揚。張治中也回到軍中,就任委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執掌蔣介石的軍事處置大權。
  • 張自忠殉國80年,全國多地都以其姓名命名道路
    但當張自忠做了市長後,他卻為天津人民出了一口「惡氣」。據《檔案大觀》記載,1936年夏,在天津英租界內,發生英國巡捕毆打中國人力車夫的事件,一時間全市譁然。張自忠對人力車夫深表同情,於是下令通知英租界內數千中國人力車夫一律不許在英租界內營運。採取這一報復措施後,使英租界內交通困難。英國領事館向天津市政府交涉,請求解決。
  • 佐佐木友次的二戰划水錄:9次神風特攻9次生還,最後活到92歲
    眾所周知,神風特攻隊是二戰末期的日軍為了抵抗美軍,挽回戰敗局面,利用日本人傳統的武士道精神,遵循「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的要求,對美國艦艇編隊進行自殺式襲擊的特別攻擊隊。一般來說,只要被選為神兵特攻隊成員,基本也就宣告死亡了,鮮有能逃得性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