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關公」張自忠:陣亡後日軍厚葬他,其夫人絕食七日隨他而去

2021-01-07 騰訊網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先鋒''。上世紀,祖國河山被日軍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百姓流離失所,生活艱苦,

但一批批勇敢的戰士們去往了前線,誓死捍衛國家領土。

其中被日寇冠上了''活關公''名頭的國民政府高級將領張自忠,在為國家殉節後竟然受到日軍的厚葬,其夫人得知噩耗痛心入骨,絕食七日隨他而去。

英勇抗戰

張自忠是山東臨清人,父親曾是清政府的知縣,對後代寄予厚望,希望兒子做一個忠誠之人。張自忠六歲就入了私塾,1910年進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當時的中國已經山河寥寥,列強虎視眈眈,國家處於巨大的混亂,

張自忠立志要救國救民

,不過在天津次年,就加入了同盟會。

身處亂世,張自忠覺得學法難以挽救大局,還是要手裡有實權,這時的他滿腔熱血,意欲報國,很快就進了東北車震的部隊。三年後張自忠投奔馮玉祥,逐漸顯露出了軍事才幹,在部隊裡如魚得水。

''九一八事變''後,張自忠的個人命運迎來了轉折點,從一名軍閥向抗戰救亡的民族英雄轉變。在日軍佔領北平後,張自忠南下到了蔣先生手下。

在日軍主力攻打臨沂後,張自忠率軍增援,他強渡沂河佔據東岸,發起突襲,同時城內部隊裡應外合,與日軍血戰七天七夜,最終成功牽制日軍緩解了臺兒莊守備軍的壓力。

之後張自忠陸續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戰績輝煌,從抗戰開始,

他的人生就與國家不可分割

,決心誓死捍衛民族尊嚴。

張自忠雖然是軍隊高級將領,但在戰場上向來是身先士卒,英勇殺敵,豪邁的氣概感染著每一個浴血衝鋒的戰士。上級曾多次勸告張自忠注意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他依舊走在走在最前方。

部下上諫請求張自忠珍重,他深受感動,表示日軍在中國如此猖狂就是因為中國人民不夠強硬,只要人人都能站起來,那必定可以將日本人趕出去。張自忠不怕死,他死了總會有新的將領接任,但日寇就會抓住機會前進一步,所以一刻也不能鬆懈。

在長期的對抗戰中,日軍充分領教了張自忠作戰的厲害,

他是日軍眼裡真正的對手,竟然生出了敬意,''活關公''的稱號就是日軍給的。

不幸犧牲

1940年,日寇為了控制長江要塞,反對''宜昌作戰'',日軍借鑑希特勒在歐洲戰場上大獲全勝的閃電戰策略,集結了15萬軍隊,妄圖迅速瓦解中國。4月29日,日寇正式出兵,國民政府部署在了襄河兩岸,張自忠守河西,但看著東岸形勢緊急,他決定增援對岸,臨走前他寫下了絕筆書。

渡河後,天下大雨,但勝利逐漸向中方軍隊傾斜,日軍為了打擊張自忠,調派兩個師團的兵力圍堵他。張自忠決定部分兩路,截擊日軍,但部隊無線電被日軍偵破,計劃被洩露。

日寇將張自忠在南瓜店包圍,兵力懸殊下,戰鬥已經沒有了任何懸念,部下願意拼死為張自忠殺出血路,保他一命,

但張自忠為了戰爭大局,堅守陣地。

5月15日,張自忠生命裡的最後一個夜晚,他借宿在當地百姓家中,想到沉重的局勢,外面層層包圍的敵人,他不禁悲從中來。夜裡睡不著,張自忠四處走動,讓副官給每戶村民發放了10塊大洋,

即便在最後的時刻依舊關心人民。

次日,日寇發起進攻,張自忠勇敢對抗,身邊的士兵一個個不斷倒下,張自忠像是殺紅了眼。最終,張自忠身中七彈,嘴裡依舊呼喊著''殺敵報仇'',為了不做俘虜,他拔劍自刎,壯烈殉國,時年四十九歲。

戰鬥結束後,日軍打掃戰場,確認國軍將領張自忠身亡後,他們先是爆發出了震天的慶祝聲,

接下來卻是長久的沉默與肅穆。

日軍師團長村上啟作命令隨軍醫生為張自忠將軍整理儀容,清洗乾淨他的面容,用繃帶包裹好屍體,命人在附近找來木匠趕製棺材,莊重地將張自忠的遺體收殮,安葬在了當地祠堂後的土坡。

張自忠將軍的遺體被奪回後,走水路送往重慶,途徑多地,當地百姓只要聽說張自忠將軍路過,一直長跪不起,為其送行。兩岸人民綿延數百裡,

日軍戰機盤旋在空中良久,始終沒有選擇轟炸

妻子殉情

張自忠將軍夫人李敏慧十七歲就嫁給了她,儘管她沒有讀過多少書,卻十分賢惠善良。李敏慧是在張自忠殉國後兩個多月才得知了消息,噩耗傳來,她痛不欲生。李敏慧溫柔而剛烈,她說對於張自忠戰死沙場並不難過,自是保衛國家,即便是一個婦女也應當出力。

不久她就整理好了家事,全數交代給張自忠弟弟張自明,

自己絕食七天而死,夫妻二人後來合葬於重慶的梅花山。

梅花山原址即雨花臺,是馮玉祥借用了明朝兵部尚書史可法抗擊外族侵略,殉國葬衣冠冢於梅花嶺而命名,山上遍植梅花,馮玉祥親自題字。

對於李敏慧的殉夫選擇以現代的眼光看待可能會很難理解,但臨危盡節,芳烈千秋,雖然古已有之。更何況李敏慧不僅僅是為了丈夫,更是將國家放在心上。在人民生活的土地上,曾經流淌著戰士們的鮮血,''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悲壯歷史讓人動容。

在丈夫馳騁疆場時,李敏慧辛苦照料一家老小,顛沛流離無人依靠,四年都沒能見丈夫一面,在張自忠戰死後,她先是安排好了身後事,才安心追隨丈夫,天長地久,他們去世後能永遠在一起。雖是舊時代的女性,

她卻是將國家大義裝在心裡

,只能以死表達對國家的熱愛,激勵前線將士英勇殺敵。

張自忠始終以國家利益為先,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以血肉之軀捍衛民族,他震懾了日方,讓他們不得不稱其為''活關公'',對於英勇殉節的將軍,他們尚還保留著尊重,將其厚葬。

丈夫本是家裡的天,為了國,就不得不舍下家,張自忠夫人在得知噩耗後,絕食七天七夜,追隨丈夫而去。生在和平的現代是幸運的,但我們依舊需要保持一顆愛國心,捍衛國家的主權不放鬆。

相關焦點

  • 張自忠將軍犧牲後,夫人絕食七日同赴黃泉,日寇也為之脫帽致敬
    英雄何惜沙場血,日寇驚呼「活關公」1938年初,張自忠在一片「漢奸」的斥罵聲中被「押解」回南京,馮玉祥、宋哲元為其極力申辯。蔣介石順水推舟,自此,原馮玉祥的老部下、宋哲元的左膀右臂被蔣介石收至麾下,升任59軍軍長。
  • 張自忠將軍:和日軍拼刺刀戰死,夫人李敏慧絕食七日殉情而亡
    張自忠將軍英勇殺敵的故事,很多人都介紹過,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將軍戰死後,他幾年沒有見面的夫人,一個沒文化的婦女卻不願意獨活,她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為將軍殉情。她認為自己應該和丈夫同生死:「張自忠為國家戰死疆場,我不難過。我雖然是一個婦女,也應當有份。」
  • 張自忠夫人李敏慧:17歲嫁給張自忠,丈夫犧牲後,她絕食7日而亡
    文|晨夕 1940年5月,日軍為了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的的運輸線,隨後集結三十萬大軍,在宜昌發起了棗宜會戰。 5月1日,抗日將領張自忠親自寫信昭告各部隊出戰: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
  • 張自忠:被敵人欺騙後逃了回去,跟李宗仁懺悔,沒想到一語成讖
    當他明白後,傾盡全力對抗敵人,最後戰死沙場,也令人唏噓與敬佩。 1890年他出生於山東臨清縣,家裡一直肯培養他,小時候讀四書五經,長大後到縣學堂讀書,隨後又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天津法政學校。 那個時期,考入大學前途自然不可限量,以後的生活也比一般人舒服,但年少的他,選擇棄筆投戎。
  • 張自忠陣亡後,日軍戰機3次飛到靈柩上空,卻未投射一枚炸彈
    送葬之時,日軍的戰機曾三次飛過靈柩上空,卻未投下一顆炮彈。接下來,我們好好聊聊,關於抗戰將軍張自忠的故事,他出生於1891年。6歲之時就被家人送去私塾讀書,其父親是個官員,去江蘇贛榆地區任職時,把他也帶了過去。1905年。張自忠的父親,因為政績比較好,晉升為五品官員。那時張自忠14歲,他性格剛烈且充滿正義感。後來,張自忠被送回了老家,其父親任職期間不幸病逝。
  • 張自忠將軍犧牲,日軍戰機三次飛臨宜昌,十萬祭奠群眾無一人躲避
    馮玉祥看他高大英武,儀表堂堂,還有一定的文化,很器重他,送他到軍官教導團學習了基本的軍事指揮後,開始不斷地提拔他。中原大戰的時候,張自忠就已經升任第六師師長。中原大戰結束之後,張自忠和一些不願意投降蔣介石的西北軍殘部退到了晉南地區。張學良率部入關後,將西北軍殘部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同年改編為國民革命軍20軍,宋哲元擔任軍長,張自忠擔任38師師長。
  • 張自忠陣亡,百姓送殯蔣公痛哭,日軍戰機三次盤旋上空卻未投一彈
    第二天,北平城敞開大門日軍毫不費力便進了城內;待日軍進城後,張自忠與日軍進行談判,因其之前便被宋哲元派去與日軍談判過,他對日軍的有些將領也不陌生,在談判中張自忠向日軍爭取到了不轟炸北平、不在城內駐紮軍隊的承諾,接著他便安排群眾和進步人士撤退。在此期間,日軍一直逼迫張自忠「通電獨立」,終於,在8月5日這天,張自忠完成了留守北平的任務,他躲進一家德國醫院等待時機秘密出了北平城,離開北平。
  • 張自忠將軍殉國後,他的妻兒遭遇了什麼
    民國初期,張自忠一直在馮玉祥手下工作。中原大戰後,馮軍大敗,西北軍殘部收編,張自忠任38師師長。1933年,張自忠隨二十九軍在喜峰口與日軍激戰七晝夜,擊潰日軍,取得了抗戰前中國軍隊與日軍罕見的勝利。這也是張自忠第一次與日軍交戰。七七事變後,抗日統一戰線逐步建立,張自忠為抗日大業盡心盡力。
  • 張自忠殉國後妻子絕食7天殉夫,長子7個兒子皆才,老四名字最特別
    這種氣壯山河的語句;他曾為保護百姓親自跳進河中參加水利搶險;他也曾率部殲滅日軍6萬餘人;他與戰士同甘共苦,他以身作則帶頭衝鋒,他虛心接受下屬意見,他甘於奉獻,敢於犧牲。5月1日張自忠將軍率部出戰,15日張自忠將軍及其部下1500餘人被日軍將近6000餘人包圍,後退入南瓜店長山。之後日軍在飛機大炮的猛烈炮火掩護下,對張自忠將軍所部接連發起9次衝鋒。16日,張自忠將軍身邊只剩下8人。下午4時,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後張自忠將軍的遺骸被奪回,經查驗之後發現張自忠將軍身上共有八處傷口。
  • 抗戰名將的遺孀們:張自忠英勇犧牲後,妻子絕食七天跟隨而去
    特別是那些英雄烈士的遺孀,在她們丈夫的生命中,她們是堅強的後盾,在丈夫去世後,她們仍然是一把利劍!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師長劉桂五,和日寇血拼,結果不幸陣亡。更可惡的是,日本人居然把劉桂五將軍的頭顱割去當戰利品,真是毫無人性。
  • 抗戰犧牲的我方最高將領,妻子聽聞噩耗絕食七日而死,夫妻合葬
    相信他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他就是張自忠將軍。可歌可泣的是,他的妻子在聽到噩耗後,悲慟不已,竟絕食七日而死,死後夫妻合葬。革命伉儷的故事最讓人心動也最讓人心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那場讓張自忠將軍喋血的戰役,勿忘革命英烈!抗戰初期,我們碰到了一個強大而又經常出現的對手,也就是"板垣師團"。
  • 張自忠犧牲後妻子絕食7日殉夫,如今第三代後人全都是大才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物,就是英年早逝的張自忠烈士。他的妻子在得知丈夫犧牲的消息後,悲痛欲絕,選擇追隨丈夫一起離開了人世。如今,張自忠的後代都已漸漸老去,他們過得怎麼樣呢?正文1891年8月,張自忠在我國山東省出生。
  • 張自忠犧牲後,妻子閉門絕食7天而亡,現在第三代後人個個是人才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人是英年早逝的張自忠將軍。聽到丈夫犧牲的消息後,妻子悲痛交加,選擇閉門絕食七天而亡,跟隨著自己的丈夫離開了人世。現在,張自忠的後人漸漸老去,他們現在過得如何呢?1891年8月,張自忠出生在我國山東省。
  • 張自忠49歲犧牲後,妻子絕食而亡,4個子女一輩子默默無聞
    張自忠的父親是身有官職的官場人士,從小張自忠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六歲的時候就去私塾裡讀書,加上父親對張自忠的嚴格要求,張自忠一直懷有雄心壯志。他在青年時期受到的教育都是關於忠義的,那些歷史上為了國家大義奮鬥的人,都是張自忠佩服的人物,他雖然年紀小,但是立志要成為那樣正義的人。
  • 張自忠戰死沙場,妻子絕食而死,一門忠烈為何曾背負漢奸罵名?
    1940年5月1 6日, 著名抗日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犧牲於南瓜店十裡長山,張自忠將軍的離去,不僅震動了國共高層,就連當時的日本侵略者都對其表達了十足的敬意,日方不僅暫停空襲一日以避免破壞張自忠的遺體,在事後還用酒精仔細清洗其遺體並鄭重下葬。
  • 張自忠95歲高齡的女兒,曾反對鄧超飾演父親,理由只有7個字
    1891年8月11日,張自忠出生在山東臨清唐元村一個官宦人家,入讀私塾。年輕時就讀於傳統學堂,忠孝、仁義等傳統道德,深植於他的心田。張自忠以獨立思考為起點,閱讀了《三國演義》、《說唐》等著作,對書中人物的忠義俠行產生了嚮往。事實上,從一開始,似乎就決定了他未來的人生道路,忠義俠客並非其人生詮釋。
  • 張自忠將軍戰死後,日軍在他的屍體前做了什麼?
    抗戰以來, 張自忠是第一位戰死沙場的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在擊斃張自忠將軍後,日軍上下一篇歡騰。1940年5月16日深夜,日軍在漢口電臺上廣播道:據前方戰報:大日本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在本日「掃蕩」湖北宜城溝沿的作戰中, 向敵三十三集團軍總部發動了決定性打擊而將其消滅。在遺屍中發現了支那大將張自忠總司令及其下屬幕僚、團長等多人, 同時繳獲大量軍事文件和軍用地圖, 收到極大戰果。在歡喜的同時,日軍對英勇犧牲的張司令表達了崇高的敬意,這是在侵華新聞中極為少見的。
  • 張自忠將軍犧牲後,其子孫今何在?大多定居國外,有一個身價千萬
    張自忠是我國著名的將領,死在戰場上的他用儘自己的最後一絲力氣抵禦日軍,即使是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了很久,撐到極限之後被攻進來的日軍包圍,最終實在無力抵抗的他終於倒下再也沒有站起來。而張自忠的行為和精神也得到了敵軍的欽佩,即使是嗜殺成性的日本人也被這樣偉大的人格打動,他們將張自忠的屍首帶走後並將其厚葬,還在他的墓前默哀。但之後中方還是通過武力奪回了張自忠的屍首,將他運送回中國安葬,畢竟在中國落葉歸根是傳統。
  • 今天,他抗日殉國七十八載
    經過「血戰臨沂」「隨棗會戰」「冬季攻勢」之後,張自忠於1938年探望在重慶賦閒的老長官馮玉祥,在臨別時給馮玉祥磕了個響頭,涕淚橫流道:身中五槍、兩發炮彈碎片與一刀後,張自忠將軍就此殉國,時年49歲。蔣介在石朝天門碼頭祭拜張自忠兩個月後,將軍的夫人李敏慧聽聞噩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李敏慧死後,馮玉祥親自出面,安排將夫婦二人一起合葬在重慶梅花山麓。
  • 張自忠殉國之前,遇到什麼狀況,怎麼跑到日軍後面去了?
    雖然手上能控制的部隊寥寥無幾,但是渡河組織失去聯繫的部隊,對日軍進行反擊是他這個集團軍司令應該做的事情。這裡要給大家提前說一個問題,有人說張自忠殉國,有一種自動尋死的意思,一血平津時代的非議。其實這種說法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對1940年的張自忠來說,根本不需要以死明志這件事,經歷三年的鏖戰,他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早就贏得蔣介石,身邊統帥部以及社會輿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