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以來, 張自忠是第一位戰死沙場的集團軍總司令。
張自忠將軍
在擊斃張自忠將軍後,日軍上下一篇歡騰。1940年5月16日深夜,日軍在漢口電臺上廣播道:
據前方戰報:大日本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在本日「掃蕩」湖北宜城溝沿的作戰中, 向敵三十三集團軍總部發動了決定性打擊而將其消滅。在遺屍中發現了支那大將張自忠總司令及其下屬幕僚、團長等多人, 同時繳獲大量軍事文件和軍用地圖, 收到極大戰果。
在歡喜的同時,日軍對英勇犧牲的張司令表達了崇高的敬意,這是在侵華新聞中極為少見的。日軍說:
中國事變爆發以來, 如此高級的指揮官戰死, 這是第一個。張總司令以臨危不驚、泰然自若之態度與堂堂大將風度, 從容而死, 實在不愧為軍民共仰之偉丈夫。
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 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 奉上了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 並將遺骸莊重收殮入棺, 擬用專機運送漢口。
日軍對張自忠將軍的英勇行為表達由衷的讚嘆與敬仰。他們認為張總司令有「堂堂大將風度」,是「軍民共仰之偉丈夫」。日本人尚武,對於英勇之士哪怕是敵人,也會尊敬、崇拜。對懦弱之徒,哪怕是朋友也會鄙視。日軍對張將軍的高度評價恰恰是日本國民性的體現。
張自忠將軍雖然戰死,但是他的精神卻戰勝了日軍。戰勝的日軍在心理上卻是失敗者。日軍第三十九師團全體官兵站在張將軍的遺體前默哀,「並將遺骸莊重收殮入棺, 擬用專機運送漢口」。
張將軍的「死」打掉了日本人一向輕視中國軍人的傲慢,也激發了中國軍人的鬥志。他選擇犧牲是有意而為之。早在犧牲之前,他就跟孫連仲說:「等待時機, 捨身成仁, 給全軍樹立一個榜樣」。後來他對部下訓話時也說:「我們軍人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才算完成軍人的責任。有機會, 我一定帶著你們找一條死路去。」
張將軍以「死」來喚醒中國人,震服日本人!不愧是中國軍魂!
張將軍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