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歷史上,沒有哪一場勝利比「臺兒莊大捷」來的更有意義。
在這場戰役中,裝備精良的日軍2個師團5萬多人,被以地方雜牌軍為主的中國軍隊,以悍不畏死的精神幾乎打殘!
這一次偉大的戰役,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隊的抗日決心和能力,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提振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是抗戰史上的第一座豐碑!
在張自忠被蔣介石懷柔招至麾下、韓復榘因丟土之責被處死後,丟了上海南京的蔣介石已退無可退,決心和日本再戰一城,狠狠地挽回面子。
1938年2月,日本天皇雖然對蔣「不和談、不打招呼就撤回大使」的舉動羞辱了,但他在內閣會議上仍比較理智:「武漢廣州是要打的,但今年以整頓擴兵為主,鞏固佔領區。」
日軍統帥部也提出在1938年8月以前,絕不能發動新的作戰,並施行擴兵計劃:「陸軍應建設60個正規師團,30個臨編師團,250個飛行中隊。」
在津浦線上逐散韓復榘部、一仗未打的西尾壽造卻認為,他報復的機會來了!
就在2個月前,南京的陷落讓徘徊在海上的日本海軍再也按耐不住,拋棄了和陸軍部的協議,率先向青島發起進攻,並很快佔領。
等陸軍部西尾壽造的第5師團抵達青島的時候,已經過去了9天。因為分贓不均,雙方在青島還發生了群體衝突。
憋了一肚子氣的西尾壽造把火撒在津浦線上,可韓復榘的部隊槍一響就不見了人影,宋哲元的人也一個不見。旅遊一樣追到臺兒莊一線的第5師團,決定加把勁拿下徐州這個軍事重鎮,挽回在海軍那裡丟掉的面子。
日軍大本營陸軍部悄悄同意了西尾壽造的計劃,卻沒有向統帥部(日本統一協調陸海軍的機構)匯報。
此時,佔領了南京的一部分日軍也接到陸軍部的命令,開始向滁州、巢湖等地進攻,企圖打到淮河,南北夾擊。
在皖南地區活動的新四軍接到上級命令,配合李宗仁防守在淮河一線的部隊,沉重打擊了這部分日軍,將其阻隔在淮河南岸,始終不得寸進。
李宗仁是第五戰區的最高長官,此時已經洞悉日軍的意圖,決定在臺兒莊一帶包圍進犯的西尾壽造軍團(共2個師團),打一個翻身仗。
為了挽回在淞滬戰場上丟掉的面子,國民政府調集了3個集團軍和2個師團,合計29萬人參加這場保衛戰。除了1個集團軍外,其餘參戰的部隊皆是地方軍隊。
他們中有韓復榘西北軍的舊部,有從北平撤退的張自忠部,有川軍的孫震部......相比淞滬戰役中央軍精銳齊出,這一次地方雜牌軍打日軍,外界幾乎沒人看好。
1938年3月10日,沿著膠濟線撲來的板垣師團(第5師團)進攻臨沂,防守的龐炳勳39師在飛機大炮的連番轟炸下苦戰了3天3夜,殺死殺傷敵軍2000餘人。
可是,面對板垣師團(1/3兵力)的裝甲坦克,龐炳勳部節節敗退,頑抗死守。到了14日黎明,遠在淮河流域的張自忠日夜兼程,趕來助戰。板垣師團損失慘重,敗走莒縣。
張自忠和龐炳勳往日曾有讎隙,面對共同的敵人,他們放下了個人恩怨,攜手抗敵。
日軍第5師團東路軍的敗退,給臺兒莊的李宗仁部創造了絕佳的機會。因為,此時的磯谷師團(第10師團)仍不知情,正沿著津浦線直奔羅網而來。
西尾壽造的計劃是,兩個師團夾擊臺兒莊,以日軍的精良裝備撕開臺兒莊的防禦,以軍團作戰的優勢向徐州推進。
板垣師團的失敗,讓他的計劃偏離了方向。
板垣師團是侵華日軍中赫赫有名的師團,建制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清、日俄戰爭。「七七事變」爆發後,被調來中國作戰,在1938年之前,這個師團曾一路擊潰過國軍30多個師,是日軍的王牌師團。
西尾壽造聽說板垣師團敗退,氣急敗壞地大罵板垣「廢物」。
從未受過如此大辱的板垣整軍再戰,3月25日再次猛攻臨沂。在龐炳勳和張自忠的精誠團結下,板垣師團再次被擊退,讓西尾壽造合圍臺兒莊的計劃胎死腹中。
在這一次戰鬥中,龐炳勳部損失慘重,被打得只剩下一個旅的兵力。張自忠的兩個師是戰場上的機動力量,損失相對不大,但卻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到了4月19日,臺兒莊戰役結束的第4天,板垣師團最後一次捲土重來。龐炳勳僅存的一個旅仍堅守臨沂,和突入城內的日軍展開了白刃戰,再一次擊敗了敵人。
在臺兒莊戰役中,龐炳勳部以無畏的死戰決心,在裝備、兵力均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多次打退板垣師團,為「臺兒莊大捷」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在另一條戰線上,日軍第10師團長磯谷於3月13日抵達滕縣,防守滕縣的川軍孫震部。
在抗日戰場上,川軍的悲壯和犧牲可歌可泣。他們沒有精良的武器,沒有統一的編制,甚至人手一槍都不能滿足。但是,他們卻擠出了300萬子弟進入抗日戰場,保家衛國,對他們來說絕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
孫震部的41軍(2個師)面對的是磯谷的主力,30多架飛機、2個中隊的裝甲坦克,瞬間就把滕縣化為一片火海。
師長王銘章悍不畏敵,親自在一線督戰死守。
師團上下無不奮勇,以劣勢之兵力硬抗日軍的裝甲大炮,傷亡慘重。李宗仁急派湯恩伯部支援,可惜,湯部主力距離較遠,未能及時進入戰場,痛失滕縣。
但是,川軍的名聲是打出來的。孫震部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仍然堅守了3天4夜,122師師長王銘章犧牲,旅及以上軍官戰死49人。但是,磯谷師團也是慘勝,在滕縣城下丟掉了2000多具屍體!
川軍的頑強無畏,為李宗仁在臺兒莊調兵遣將、合圍日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也是臺兒莊戰役取得勝利的關鍵!
佔領了滕縣的磯谷師團已經得知李宗仁在臺兒莊嚴陣以待,但驕狂的磯谷絲毫不把他放在眼裡,在其餘部隊(板垣師團臨沂部)沒有匯集的情況下,糾集了4萬人大舉進攻臺兒莊。
從3月24日到27日,日軍連續增兵,終於在第3次攻入臺兒莊。在攻入臺兒莊後,磯谷師團才知城內守軍只有1個師,日軍在街巷戰中竟然付出了上千條性命。
惱羞成怒的磯谷廉介再次增兵,直到31日,仍然沒有拿下臺兒莊全城。
此時,李宗仁的外圍部署已接近尾聲,姍姍來遲的湯恩伯部主力剛剛運動到伏擊位置,李宗仁就於4月3日下達了總攻令!
陷入重重包圍的磯谷師團和板垣師團,仍試圖靠精良的裝備發起反擊,但陷入口袋的野獸又怎能全身逃脫呢?
是戰,李宗仁指揮16萬地方軍正面抗敵,13萬軍隊外圍配合,取得了殲敵11900多的輝煌戰績。
在此戰之前,無論是西方的軍事觀察員,還是國民政府內部,都對戰局抱著失望的態度。他們認為,通過「淞滬戰役」中央軍(主力)被擊潰的案例,「臺兒莊戰役」(主力為地方軍)更不可能取得勝利。
可是,這一戰竟然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取得巨大勝利,讓各界人士開始重新認識中國軍隊。
當李宗仁向蔣介石匯報此戰殲敵傷敵二萬餘人時,蔣介石大筆一揮加了一橫。當天的報紙上,就出現了「是役敵死傷三萬餘眾」的報導,並迅速擴散到中華大地,擴散到西方世界.....
蔣介石故意擴大戰果的行為無可厚非!
因為,彼時的中國近百年來備受外國列強的欺辱,每個人的心頭都積壓著太多太多的屈辱和怨氣,人人都期盼中國也來一場真正的大勝利,盼著直起腰來發洩一下這胸中的怒火。
臺兒莊捷報,全國各界、海外華僑一片歡騰。廣州、武漢等大城市,皆有幾十萬人舉行規模空前的盛大集會和遊行,歡慶勝利。
此時的日軍大本營陸軍部,一片沮喪情緒籠罩高參們心頭。
無論是被殲一萬多,還是三萬多,對威名赫赫的日軍來說,畢竟是第一次吃了大敗仗,是對士氣的致命打擊!
無論陸軍部如何竭力辯解,這不是一個敗仗,只是一次小小的差錯,一次小小的失誤。盛怒的日本天皇都聽不下去,臉上一陣陣發燒:蔣介石對他拋出的「橄欖枝」不發一言的羞辱,撤出大使也不通報的蔑視,再加上這一次只用地方軍就把日軍最精銳的師團打得丟盔棄甲......
似乎受到莫大恥辱的日本天皇,決定收回先前對內閣的指示,立即、馬上大規模擴軍增兵,狠狠地進攻,誓報臺兒莊一箭之仇。
自負的日本天皇不會想到,正是他的這一決定,徹底把日本推入毀滅的深淵!
抗日戰爭史是中華民族第一次受到亡國威脅的抗爭史,也是讓世界認識中國軍隊和抗爭精神的歷史窗口。八年抗戰,中華民族不僅沒有被刺刀和坦克嚇倒,更沒有被摧垮,反而越戰越勇,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自力更生的抗戰國!
王樹增大校的《抗日戰爭》忠實記載了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再現了中華兒女在戰爭中自強不息的偉大形象!
從歷史中汲取力量,在記錄中感受偉大,本文部分引用王樹增大校的《抗日戰爭》。
前情回顧:
01 南京失陷後,日本提和談為何被蔣介石拒絕?條件太侮辱人
02 日本軍國主義第一人:弱者發怒,揮刀向更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