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歷史裡,人們耳熟能詳的是平型關大捷、臺兒莊大捷等,而衡陽保衛戰論戰爭慘烈程度和殲滅日軍的數量,實際上超過了這些戰役,卻因為最終沒能守住衡陽,後世少有人所知。
一、戰爭力量對比和戰果分析
臺兒莊戰役,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中國軍隊人數佔據絕對優勢,裝備上不及日軍,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方傷亡約5萬餘人,斃傷日軍約2萬餘人 。
衡陽保衛戰,中國保衛衡陽的為殘餘的第十軍1.7萬人,日軍進攻的精銳11軍總共有11萬人,中國軍隊以少戰多,血戰47天,中方傷亡1.6萬人,日軍死亡2萬人,傷近6萬人。
從參加雙方力量對比和傷亡人數可以看出,衡陽保衛戰完全超過了臺兒莊戰役,中方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堅守47天,讓日軍的傷亡人數超過了中國軍隊。但臺兒莊戰役中方兵力是佔據絕對優勢的,最後獲得了勝利,雖然傷亡大於日軍,但暫時保住了徐州,日軍被迫撤退。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
有人把衡陽保衛戰稱讚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我認為這貶低了衡陽血戰。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約170萬人及各型槍炮,守衛蘇聯紅軍約200萬人及各型槍炮,蘇軍人數上佔據優勢,還有後勤補給和寒冷的冬天的幫助,最終取得了勝利,而蘇軍自身傷亡大約100萬人,德軍傷亡大約50萬人。
從參戰兵力傷亡數據上對比,衡陽保衛戰的難度和戰果超過了莫斯科保衛戰,當然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這也極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擊侵略的決心,這個意義十分重大。
至於南京保衛戰等更是不能比,南京保衛戰的中日雙方兵力對比是15萬:5萬,卻只守了12天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最後喪心病狂的日軍對中國30餘萬軍民進行了大屠殺。
二、衡陽保衛戰第十軍取得如此大戰果的原因
我們在想第十軍為何能以區區1.7萬人守住衡陽47天,讓日軍付出如此慘重代價。
第一、首先守城的第十軍是一支在抗戰初期和74軍齊名的部隊,也叫泰山軍。第十軍首任軍長李玉堂畢業於黃埔一期,是一位抗日名將,在第三次長沙會戰期間,第十軍死守長沙城,把十餘萬日軍主力吸引到了長沙城下,從而為薛嶽調到大軍圍殲日軍主力創造了戰機,取得了抗戰以來的最大規模殲滅戰。
繼任軍長方先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3期步兵科,相繼參加北伐戰爭、中原大戰、臺兒莊會戰、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軍事行動。在第三次長沙會戰出力最多的就是方先覺的預備第10師,他戰後因出色的戰功被提拔為第10軍軍長。
1943年11月,第10軍奉命馳援常德友軍,由於戰區長官薛嶽越級指揮,直接破壞了方先覺制訂的作戰計劃,使得第十軍部隊遭到慘重損失,為此方先覺多次與薛嶽發生爭吵。薛嶽後來以增援常德不利,將方先覺撤職,另委其親信方日英接掌第10軍。這些行為遭到第10軍官兵一致抗議,前任軍長李玉堂直接將10軍的實際作戰情況上報至軍委會。經過調查,第10軍在常德會戰中所作的貢獻得到了肯定,蔣介石還特送方先覺一匾,題詞「忠義表天地」。
第二、方先覺臨危受命,忍辱負重,勇於擔當大任;1944年,損失慘重的第十軍1.7萬人奉命到衡陽休整,被撤職的方先覺重新擔任代理軍長。此時日本為了扭轉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勢,打通從中國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調集50萬大軍,開始了侵華以來在中國戰場上最大規模的進攻,中國守軍一路敗退,日軍先後佔領鄭州、許昌、洛陽等,到了6月中旬連長沙都淪陷了,日軍的兵鋒直指衡陽。
蔣介石曾對方先覺說:「我信任你,你只要堅守衡陽兩周,就算完成了任務。」方先覺日夜奔波,實地觀察地形,研究防禦重點地段。他認為東南方五桂嶺前面雖是開闊地,但山嶺險峻,易守難攻,應作為防禦重點。方先覺為了鼓舞士氣,同時便於指揮戰鬥,將前敵指揮所設在距五桂嶺僅200米處。戰鬥打響後,五桂嶺果然成為日軍進攻的重點目標,日軍進攻損失慘重。
第三、守軍提前挖掘好完備的工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方先覺戰壕。這是一種斷崖加壕溝的天才設計的防禦工事,需要把面對日軍衝鋒的一面山坡,本來是個斜坡面,直接削斷,使之變成直角90度的斷崖;斷崖的接地面繼續深挖,挖一個15米寬、15米高的壕溝。方先覺壕前方還有地雷區、鐵絲網、柵欄區、反坦克壕,甚至挖好的水塘等等。
方先覺戰壕
日軍要攻打的時候,首先要突破前方地雷、鐵絲網,這時會遭到守軍機槍的掃射;日軍突破之後,前面有壕溝阻攔,想要繼續進攻,需要在壕溝上架長梯,爬斷崖。守軍這時就會扔出手榴彈,長梯很容易被炸斷,日軍會掉進壕溝。壕溝裡一般插有鋼刺、竹籤,掉下來的人不死也傷,裡面存活日軍,因為壕溝面對守軍的一面是垂直90度的斷崖,根本無法射擊守軍,15米的深溝想爬也爬不出來。
第十軍守軍對待壕溝裡日軍,繼續用手榴彈招呼,裡面日軍只能被動挨打,所以日軍一場進攻下來,損失極為慘重,手榴彈成為了日軍的噩夢。
第四,這也離不開第十軍全體官兵堅強的戰鬥意志,全軍1.7萬人,抗擊近6倍於己的日軍,血戰到最後;此戰雖敗,但以死傷1.6萬人讓日軍付出8萬人的傷亡代價,方先覺已經盡了自己的職責,主要的責任不在於他,能在衡陽裡面死守47天就是奇蹟。
在外無援軍,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方先覺等一批高級將領為了保全傷兵,向日軍投降,第10軍被俘官兵沒有遭到大規模的屠殺,方先覺後來輾轉回到重慶,受到蔣介石的表彰。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堅守衡陽的守軍是英勇的,衡陽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紀連海曾經評價:誰言投降不丈夫?
衡陽保衛戰是中國整個抗戰史中作戰時間最長、雙方傷亡士兵最多、程度最為慘烈的城市爭奪戰之一,也是日本戰史中記載的唯一一次日軍傷亡超過我軍的戰例。這場戰役極大震撼了日本朝野,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因此下臺。這場血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信心,不該被我們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