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斯霸王龍的兇殘可謂名聲在外。
它會用又長又鋒利的牙齒撕咬獵物,一口可以撕掉重達230公斤(500磅)的肉。而且,儘管它體型龐大,但百米速度恐怕未必會比人類百米短跑紀錄保持者尤賽恩·博爾特(Usain Bolt)慢多少。簡而言之,它或許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高效的殺戮機器。
但如果一項新的研究結論屬實,這種印象可能就需要略作調整了。
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布魯斯·羅斯柴爾德(Bruce Rothschild)研究了雷克斯霸王龍捕食獵物時留下的牙印後發現,這種動物有時會放棄血腥而殘酷的殺戮,展露出頑皮的一面。
他的分析表明,雷克斯霸王龍可能也會嬉戲玩耍,或者參與一些明顯的娛樂活動。這一點與當今時代的一些爬行動物和鳥類非常相似,而與之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其他恐龍或許也存在類似的行為。
羅斯柴爾德首先注意到,之前的一些報告顯示,在覓食點發現的恐龍骨骼上的牙印,與單獨發現的骨骼上的牙印存在差異。
在覓食點,雷克斯霸王龍的牙印主要留在肉或骨髓較多的部位。他們還發現,當代的掠食動物在捕食獵物時也會採取類似的措施,例如肢解骨架、咬碎骨頭、扭斷骨骼,並留下深深的牙印。
但孤立存在的骨頭上的牙印更有可能來自營養並不豐富的部位,而牙印的形態也與捕食時並不一致。
羅斯柴爾德對枕髁上的牙印尤其感興趣,這種球形骨頭位於頭蓋骨的後下方,裡面沒有骨髓。
他重新分析了之前對8隻角龍身上的牙印進行的研究(這種恐龍臉上有角,脖子上還有骨質褶皺,三角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並親自檢查了加拿大皇家泰瑞爾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的另外3具恐龍化石。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牙印都來自6500萬年前滅絕的雷克斯霸王龍,因為沒有任何化石證據表明,還有其他掠食動物能夠留下如此大的牙印,而且還要與這些被捕食的恐龍生活在相同的時期和相同的地點。
羅斯柴爾德表示,不同類型的骨骼及其上面留下的牙印提供了重要線索,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恐龍的行為。
「如果我吃一塊雞肉,肯定不會吃骨頭末端的軟骨,因為味道並不好。在覓食點發現的骨頭也表現出同樣的狀況。」他說。
「但如果你看看那些獨立出土的骨頭,尤其是骨節部位,就會發現牙印的形態和特徵完全不同,骨頭沒有破裂,意味著它們採取了不同的行為。」
羅斯柴爾德隨後採用了小說中虛構的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慣用的推演法。福爾摩斯有句名言:「排除一切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令人難以置信,那也是真相。」
羅斯柴爾德在《民族學、生態學和進化學》(Ethnology,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總結道,由於之前的研究已經排除這些印記是由腐蝕和風化形成的,所以,「推演法只剩下了一種可能:骨骼上留下的這些牙印是由嬉戲玩耍造成的。」
這應該是第一次有研究人員提出恐龍喜歡玩耍的想法。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現代爬行動物(包括奧裡諾科河鱷、幾種巨蜥和科摩多龍)和鳥類(尤其是食肉鳥)也存在類似的活動。
「我認為這可以擴大我們對雷克斯霸王龍,甚至其他恐龍生活習性的認識。」羅斯柴爾德說,「很多動物都會玩耍嬉戲,包括我們的寵物,所以肯定存在這種可能。」
然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史蒂夫·布魯賽特(Steve Brusatte)卻表示,這項研究並沒有提供充足的證據來證明這一假設。
「這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這些牙印還有其他一些解釋,例如,霸王龍在分解獵物時會將它們的頭部撕下。」
維基百科
微信號:aiiwan
「維」字意為系物的大繩,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網際網路,「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建築物的底部。「維基百科」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