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布魯塞爾9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駐歐盟記者 鞠輝)在9月14日舉行的中德歐領導人視頻會晤上,雙方確認將加快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目標。為落實中歐領導人達成的共識,雙方團隊將於9月下旬舉行新一輪談判,重點聚焦「可持續發展」和「市場準入」兩大議題。
作為中歐經貿關係的核心議題,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自2013年啟動以來,得到了雙方的高度重視,也備受各界關注。當地時間9月17日,張明大使在出席歐洲政策中心舉辦的「中歐關係的前景與挑戰」研討會時表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經持續了7年,目前一共舉行了31輪。從2019年12月開始,雙方團隊顯著增強了談判力度,基本上每個月都會舉行一輪會談,最近一次談判是在7月下旬舉行的。張明指出,談判迄今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公平競爭」項下的技術轉讓、補貼透明度、國有企業紀律三項議題談判基本完成。此外,在「可持續發展」和「市場準入」這兩個議題上,雙方分歧正不斷縮小。9月下旬雙方團隊將舉行新一輪談判,就這兩個議題尋找潛在著陸區。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歐方領導人,均積極評價歐中投資協定談判所取得的重要進展,並重申致力於年內完成談判,給歐中關係注入新能量。在歐方近日舉行的中歐關係背景吹風會上,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事務的高級官員將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比作檢驗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試金石」。該官員表示,「在雙方高層的直接有力推動下,談判已經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接下來將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儘管面臨不少困難,但我們對實現年內完成談判的既定目標保持樂觀」。
建交45年來,中歐經貿關係取得了長足發展。中國和歐盟人口分別達14億和5億,市場規模龐大。歐盟長期保持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地位。據歐盟統計局9月16日發布的最新數據,2020年前7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增長2.6%。中國首次超過美國躍升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同時,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場地位。中歐之間平均每分鐘的貿易往來超過100萬美元。在投資方面,中歐雙方也取得顯著進展,但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間和潛力。目前,歐盟對華投資僅佔歐盟對外投資存量的4%,中國對歐投資也只佔到歐盟吸收外資總額的2%。這顯然與雙方的經濟體量以及合作意願不匹配。
張明大使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歐投資協定如果能夠達成,將意味著中歐經貿關係在互利共贏基礎之上的重大提質升級,迎來嶄新的篇章,也充分說明大國經貿關係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有競爭更有合作。一份全面、平衡、高水平的協定,不僅會給中歐雙方企業和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客觀上也會為我們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提供新的契機和動力。他強調:「接下來,我們要加倍努力,把中德歐領導人會晤的共識化為行動、變為現實。」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