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4日,在同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其他歐盟領導人的視頻會晤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中歐要堅定不移推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對此義大利國際關係學者、洛倫佐·德·美第齊學院副教授法比奧·馬西莫·帕蘭迪表示,中歐對話符合各方利益,顯示出雙方改善合作、加強對話的意願。
今年是中歐建交45周年,在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的時刻,雙方領導人的會晤對外釋放出和平、開放以及合作的信號。帕蘭迪指出在現在這個時刻,中歐領導人舉行的會晤格外重要,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單邊主義給國際關係帶來的負面影響,只有對話合作才是解決之道。
他說:「(中歐領導人對話)從未像現在這麼重要。(因為)歐盟和中國是國際政治經濟重要的兩極。中歐對話對於目前深陷危機的義大利經濟和歐洲經濟至關重要,對話符合世界各個大國的利益,也符合小國的利益。」
△義大利洛倫佐·德·美第奇學院副教授法比奧·馬西莫·帕蘭迪 (資料圖)
帕蘭迪指出,中歐雙方在經貿領域的貿易平衡和市場開放方面,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消除誤解和分歧需要雙方抱有善意,不能一方面要求中國更多開放市場,一方面對中國的投資加強審查。雙方領導人在本次會晤期間決定打造中歐綠色夥伴、中歐數字合作夥伴顯示了雙方選擇改善合作、加強對話,而不是相互封閉的意願。
他說:「今天中歐建立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和中歐數字領域高層對話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好在)歐洲有很多人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中歐關係,衷心和中國一道和平共處,支持多邊主義。」
秉承開放發展的理念,中歐雙方致力於在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並取得了積極進展。中歐領導人在14日的會晤上宣布正式籤署《中歐地理標誌協議》,歐盟方面於近日曾表示這是一份歷史性協議,反映了雙方的開放精神。
對此帕蘭迪認為,此舉為雙方未來籤訂更多相互認證協議邁出了第一步,而要想在投資協定談判上取得更多進展,取決於雙方能否進一步加強戰略夥伴關係:「我認為中國在放寬外資準入門檻上已經取得了很多實在的成果,要取得進一步成果取決於雙方能夠進一步加強戰略夥伴關係,而不是退變成戰略對手,以及歐盟能否勇敢地迎接中國帶來的機遇。從規模上看,這些機遇只有中國市場能夠提供,沒有其他選擇。」(總臺記者 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