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佑: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寂寞求音

2021-01-19 溫州日報甌網
陳天佑:在書籍裝幀設計中寂寞求音

2011/01/12 15:19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19184

  他設計的書籍曾獲「中國最美的書」並被選送參加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比;他獲獎無數而始終未變的是對書籍裝幀設計的認真態度;他一直在自己的寂寞世界中孜孜求音,尋找生成於文本與紙材之間的符碼,將它們的意味貫通於藝術設計的起伏與節奏中……他就是北大方印務有限公司設計總監陳天佑。

  就在前不久落下帷幕的第三屆亞太及日本地區惠普數字印刷獎頒獎典禮上,由陳天佑創作和設計的書籍《寂寞求音》獲得了本年度惠普數字印刷書籍及手冊類大獎。在北大方印務公司裡見到他時,他正在專心致志地指導年輕人設計,這個素樸且充滿質感的男人一如既往地忙碌。「這是我階段性人生的一個總結。」他說。臉上是謙遜的微笑。

  這也許就是我的世界

  陳天佑出身於一個美術之家,受父親的影響學習繪畫。在他還小的時候,見得最多的便是父親的伏案繪稿的背影,也喜歡趴在桌角看著一張張畫稿誕生。而從事美術工作的父親也給別人設計一些掛件及工藝品之類的小商品,偶爾有些客戶來,還會跟陳天佑打趣開玩笑,叫他幫著畫稿子,雖然只是一個善意的調侃,但彼時稚氣未脫的他卻相當認真。「兒時的我總是認認真真地趴在那裡畫,雖然畫得什麼都不像,但聽到別人裝模作樣誇獎時,心裡那種自豪感油然而生。沒想到現在自己也真的做了設計這行。」陳天佑說。然而,這似乎又是順其自然的事。1999年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的他進入北大方印務公司開始從事書籍裝幀設計,正是憑藉著堅實的美術功底、良好的藝術感覺和勤勉態度,六年磨劍的他終於在2005年全面爆發。2005年,他裝幀設計的作品《書畫傳家三百年》獲第六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的優秀獎和第五屆中國大學書籍裝幀藝術整體金獎;同年,《溫州記憶》獲2005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並被選送參加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比。此後陳天佑可謂一發不可收拾。2006年,作品《行走泰順》獲第六屆中國大學書籍裝幀藝術整體「十佳最美金獎」;2007年,作品《永嘉風物》獲第六屆中國大學書籍裝幀藝術整體金獎;2009年,作品《大地飛歌》獲第七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大展優秀獎。「雖然做的是書籍設計,整天與書打交道,但那種認認真真的態度始終沒變。這也許就是我的世界,也註定了我現在所謀的『營生』吧。」陳天佑說。

  設計追求一種自然美

  11年的設計生涯,讓陳天佑在摸索和沉澱中明白了一個簡單道理:設計是服務於文本的,每幅設計作品首先需要的就是美。一本美的書應該是好的文字和好的裝幀設計的完美統一。

  與當下許多的書籍設計師的理念多有不同——他們或為了充分體現自身的價值,或為了配合書籍銷售,過分地追求設計感,大量地使用高檔材料,採用繁雜的工藝手段使書籍裝幀失去了原有的本質——而陳天佑的設計追求一種自然美。「美出於自然,莊子語:樸素而天下莫與之爭美。」陳天佑說,「專業的設計師對設計應該抱有一種天真的態度,一種非常自然純粹的態度。」在他看來,書籍裝幀設計不需要太多的形式包裝,裝幀設計不是一個簡單的外在打扮,而是一種對書籍文本的內在傳達。所有的設計最重要的是把握書籍的內涵,追求源於文本的自然美。「我在設計當中不願過多加入裝飾,不會為了設計而設計,材質等選用都是為了反映美的特質與本性。拒絕過度的商品價值的概念的輸入,拒絕把設計完全附庸到商品價值上去。」他說。這種裝幀設計觀,在他設計的作品《千年瑞安》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作品的封面去盡機巧,儘可能地減少設計的痕跡,顯現布與紙的材質效果。利用麻包邊,突出天然材質的樸素之美。

  無聲寂寞中叩求聲音

  從事書籍設計這麼多年,在陳天佑看來,書籍裝幀其實也是一種藝術創作,一種基於文本內涵的二度藝術創作。「我認為書籍設計也是個將美提煉的過程。設計出於創意,也是創立意象將我們所表現的主題升格化,創自然形象為審美象徵。所指能指,尋找生成於文本與紙材之間的符碼、將它們的意味貫通於設計形式的起伏與節奏中。正如畫家表現山水,畫家通過客觀的外景顯現內心觀照,將胸中氣象投射於作品之中。」他說。

  陳天佑特別欣賞陸機在《文賦》中說的一段話:「課虛無以責有,叩寂寞而求音。」如果將書籍文本比作一個寂寞的世界,那麼書籍設計者則應該像藝術家一樣,於無聲寂寞中叩求聲音。他說:「宇宙荒寒中是萬物萌動生機勃勃。從人文美學的角度講,正是藝術家以心靈的觸覺而深入自然靜默無言的死寂中。藝術家的胸中之氣和外在的宇宙萬物的本體與生命二者之間相互流通,相摩相蕩,才形成了審美意象的生命。」這一點,在他設計的作品《溫州記憶》一書上,體現得很明顯,雖然這本書封面元素不多,但花去陳天佑的時間最多。在設計中,他深入文本,充分把握記憶的特點,記憶作為意識形態的產物具有抽象性,陳天佑在封面設計時運用了墨點的元素,通過幾滴墨點在負面中濺化而以虛寫實,給大面積留白的紙張產生無限空間,反映「記憶」的深層內涵,墨點在紙面的滲化的意象趣味也正是應合了「記憶」的思維意識的延伸。

  三十而立,陳天佑用他的天分和勤勉成為書籍裝幀設計中的翹楚。然而,他並沒有滿足,「在自己的作品中,我努力追求形成一種空靈的格調,一種帶著東方人文美學獨有的氣質。」他說,「我依然在學習的路上。」一如既往的是他的謙遜。

  □鮑良兵

  

相關焦點

  • 設計閒談 那些好玩的書籍封面,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就連魯迅、徐志摩等眾多文壇巨匠都是它的粉絲,而這本「The Yellow Book」後來也作為著名的先鋒雜誌留名於英國文學史上,許多人把它看作是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開端。    那一本書的裝幀設計應該是怎樣呢? 一部分,設計得傳統而拘謹,從瞥到封面的第一眼,就能猜到裡面的大致內容是什麼樣的,似乎沒有什麼新意。
  • 西夏刻書的種類、特點、裝幀與版面
    如貞觀六年刻印的《音同》,是現知"刻字司"刻印最早的書籍,有初編本、改編本、整理本、增訂本、重校本等5種版本之多。二:私人刻書。從西夏文字典籍《音同"跋"》中文們可以考證出西夏有私人刻書。西夏官方刻書因為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於是私人翻刻官刻書籍。私人刻書為個人出資刻印的書,多為民間著述但已經不在"刻字司"刻印的工匠。也有私人刻本的佛經,多為漢文佛經。當然還是以文化教育、民俗書籍為主。
  • 蝴蝶裝、旋風裝、捲軸裝……古書裝幀原來這麼百變!
    梵夾裝是伴隨著佛教一起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一種書籍裝幀形式,也是十九世紀中國引進西方書籍裝訂技術之前唯一引入的一種外國的書籍裝幀形式。這種裝幀大量應用在佛經中,故稱經折裝。但這種偶然的形式中蘊含著必然的因素,就是為滿足人們使用和攜帶的方便,而從捲軸裝中隱約出現了冊葉裝的萌芽,所以它是中國書籍裝幀形式過渡的一個例子,不能稱為旋風裝的固定式樣。
  • 彭冠英《絕境鑄劍》央一熱播,觀眾心疼陳天佑
    其中,彭冠英飾演了一個不斷成長、不屈不撓的革命者陳天佑,真性情、真果敢贏得眾多網友誇讚,使其留下深刻印象。陳天佑中彈負傷 革命一波三折近日更新的劇情中,大洋壩村被屠村,獨立營決定保護群眾討還血債,在追捕周煥文的行動中,陳天佑不顧李化成反對,搶先和唐運龍等二十五名戰士一起偽裝民團進入周家,不顧自身安危孤身作戰,不幸中彈負傷昏迷。
  • 感受現代設計之美!江蘇優秀平面設計展亮相
    12月15日,「尋計江南」——江蘇優秀平面設計展亮相南京江蘇大劇院美術館,全國設計界中堅力量的近40位江蘇優秀平面設計師的80套本平面設計作品集中展出,涵蓋海報作品和書籍裝幀作品,其中不乏國內外大型比賽的獲獎設計,讓觀眾充分領略現代設計的藝術之美
  • 圖書館舉辦「中國書史系列講座」第2講「中國古籍的起源與裝幀形制...
    李致忠界定正規書籍是以傳播知識、介紹經驗、闡釋思想、宣揚主張等為目的,經過編纂而用文字書寫、刻印在一定材料上的著作物。以此為衡量尺度,他引用《隋書·經籍志》《尚書》《史記•孔子世家》《漢書》等傳世文獻中的記載,將中國典籍產生的時代鎖定在距今2500至4000年前這段時期。李致忠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書寫載體的發展過程:春秋之前,竹簡、木牘以及帛書皆有使用。
  • 二鼠幣「亮彩炫透卡」裝幀版 或比武夷山紀念幣來的快一點……
    集郵者公眾號收藏愛好者的聚集地因為有你,所以精彩         最近市場上都在YY武夷山幣的事情不但如此,更有提前交易的情況紀念幣市場可見最近還是有點寂寞畢竟沒有新幣發行的消息其實期待遙遙無期的武夷山
  • 隨手翻|E005 中世紀書籍中的圖畫
    正文2018年4月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的展覽《設計英語:中世紀書籍中的圖畫》(Designing English: Graphics on the Medieval Page )審視了早期英文書籍從手抄到裝幀的創作過程如何被看作是圖形設計的先鋒實踐。
  • 精美裝幀,精益求精
    「包封」是圖書的外包裝,是圖書設計中的重要元素,接下來我就以《我在天津的32年》這本書為例,為大家介紹一下包封的設計理念。我們的圖書設計工藝一直走在行業前端,團隊發揮專業優勢,踐行匠人精神,構思策劃、討論分析、制定方案、創意設計,每一個設計風格都結合圖書主題。
  • 他用傳承千年罕見的裝幀工藝再造出一部32篆金剛經,將歷史復活
    █龍鱗裝,初聞以為是服裝款式,經了解後才知道它是出現於唐代中葉的一種裝幀形式。它存在時間短暫,但極具意義,對後世乃至當今書籍裝幀都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但由於歷史原因,一度不為外人所知,如今得以復原,今天來了解一下這背後的故事。
  • 文字排版在書籍畫冊設計中很重要
    小 結一本書籍畫冊往往會包含不少的圖片,這些圖片可以讓畫面更有魅力,還可以比文字更直接地呈現信息。對於圖片的排版最好多一些變化,避免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讓畫面看起來很死板,沒有活力。圖片要注意和文字之間的協調搭配,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避免圖片影響文字效果。
  • 激蕩中萌芽,開放中重建 ——「新文化運動與設計啟蒙展」在中國...
    圖書刊物的出版與裝幀、鉛印漢字的規範與推廣,對新文化的傳播產生起到重大作用。新文化不僅是新思想的倡導,更是新文體、新文字的催生。圖書印製,催生了後來的書籍裝幀、平面設計,啟蒙著新市民社會的心智和文化。他從三個方面對新文化運動與思想啟蒙的關係作了深刻解讀:設計啟蒙是新文化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啟蒙是社會美育的重要方法和重要內容;設計啟蒙培養了一代新的知識人及其全面的感受力。
  • 那些誕生於「黃金時代」的書籍封面設計
    ——理察·霍利斯今人認為,書籍封面能夠引起讀者興趣,能夠傳遞書中內容的情感或主旨,這其實是在20世紀才形成的概念。早期的書籍封面是用布或皮革等材料做成的硬封皮,封面上除了標題和作者外別無他飾。《省察先生》克諾夫出版社1947年出版作者:保羅·瓦萊裡封面設計:阿爾文·勒斯蒂格1954年,在沃克藝術中心出版的《設計季刊》上,勒斯蒂格寫道:「不僅傳統書籍和當代書籍中的設計元素是相同的,就連影響二者質量的因素也是完全一致的。
  • 平面設計教程之書籍封面設計案例分享
    平面設計中有關書籍封面設計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設計產品。如何才能讓自己設計出來的書籍封面設計,更加有吸引力呢?下面眾圖網為大家分享一個書籍封面設計案例,希望能幫助大家。①以16開(正度: 185 mmx 260mm )精簡裝書籍設計為例。
  • 武夷山紀念幣普制幣裝幀銷售事項公告
    、東吳黃金集團有限公司)獨家承辦裝幀銷售工作。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裝幀樣式  (一) 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紀念幣裝幀冊  備註:武夷山幣裝幀產品零售定價以成本為基礎,成本包括紀念幣面額、中標溢價、裝幀成本、資金成本、物流成本及各項稅費等。
  • n音鍛鍊—通過內求獲得超常智能
    n音鍛鍊可以使人體發生多層次的躍遷變化, 不僅可以祛病強身,而且還可以開發潛在智能。需要指出的是,在秦漢以前樸素氣學時期的 古典氣功中,內求的含義是泛指通過一定鍛鍊方法來增強自身的正氣、智慧與能 力,屈原在《離騷·遠遊》中說:「內唯省以端操兮,求正氣之所由」。不過,古 人未把這一過程正式稱為內求,而是稱為「反求諸己」或「反諸己」。如《孟子·離婁》 中說:「古人先求諸己,而後求諸人」。《論語》中說:「君子求諸己」。
  • 武夷山紀念幣裝幀卡幣曝光!價格公布!
    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裝幀樣式(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紀念幣裝幀冊(產品以實物為準,以上為效果圖展示)(二)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武夷山紀念幣雙枚套裝,成本包括紀念幣面額、中標溢價、裝幀成本、資金成本、物流成本及各項稅費等。
  • 回望百年前,「新文化」開啟「新設計」
    因此,在那個歷史年代,圖書刊物的出版和裝幀、鉛印漢字的規範和推廣,對於新文化的傳播產生了重大作用。而當時這些書籍也以新的設計、新的裝幀方式、新的文圖排版,展現出新文化運動新的精神品格,令人耳目一新。 「民族的覺醒首先表現為平等和平民意識的覺醒,而設計,尤其是書刊設計既是平等和平民意識覺醒的產物,又是平等和平民意識覺醒的推手。
  • 書籍封面怎樣設計才耐人尋味?
    TYPO25印刷書籍設計。25歲的年輕設計師魏遼選擇了自己生活中的25個主題來展示其印刷和編輯作品。設計思想是通過使用鮮豔的顏色和字符來構造姓名的漢字的主要視覺效果。這本小說經常被認為是他的最佳著作之一,它代表了一個未來的美國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書籍被取締,而「消防員」則焚燒任何被發現的書籍。解釋了標題:「華氏451度-書本著火,燃燒的溫度...」主角蓋伊·蒙塔格(Guy Montag)是一名消防員,對審查文學和破壞知識的作用感到失望,最終辭職了並致力於保存文學和文化著作。點線設計松本清則的長篇小說。
  • 西安工程大藝術設計專碩考研初試科目「624設計理論」如何學習?
    >四、車船製造業的設計與規範五、建築技術與建築特色的形成六、諸子百家思想中的造物觀念七、《考工記》的成書背景及設計思想五、金屬製品的奇巧設計六、冠服形制與女子妝飾七、織錦織綾紋樣設計與「陵陽公樣」八、漆器與家具設計九、唐代書籍裝幀設計十、趙州橋的設計特色十一、雜糅南北風格的五代十國設計十二、中外設計文化的交流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