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藝術史:日本佛教美術時代的建築雕刻繪畫

2021-01-08 騰訊網

亞洲美術

日本美術

日本佛教美術時代是指公元385年由百濟傳入日本的金銅像為始,直到公元12世紀左右的數百年間。由於佛教地位在日本國的確立和發展,佛教題材成為這一歷史時期建築雕刻、繪畫的主要內容,產生了為數眾多的優秀作品和優秀作家。

佛教傳入日本對日本文化藝術帶來了極深遠的影響。隨著佛教傳播,我國建築的許多形式被日本採用,並不斷加入了他們自己的特點,建於奈良的法隆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國古都長安也一度成為日本京城建築的範本。

法隆寺

公元593年聖德太子攝政臨朝,他倡導佛教,廣修寺院,此後,一千多年來修築了許多佛教建築。這些建築造型莊嚴,結構精巧,布局合理,不僅能充分與佛教精神相吻合,而且顯示了日本人民的高度智慧。這些代表性作品有唐招提寺金堂、東大寺大佛殿、當麻寺三重塔、室生寺五重塔等。

唐招提寺金堂

東大寺大佛殿

當麻寺三重塔

室生寺五重塔

日本在佛教美術時代的建築,無論是寺院、神社、或者官廳、民舍大都是以木結構的各種穿榫組架為主。它們的屋脊結構,以其不同特點,被稱為所謂"切妻造"、"入母屋造"、"寄—V造"、"寶形造"等等各種類型。不過,無論哪種屋脊結構都是以大屋頂、大斜度為其特點的。公元1053年建築在宇治河畔的平等院鳳凰堂,中有頭驅,側有兩翼,似鳳凰展翅之勢,因此而得名。這是日本美術史上富於變化獨具匠心的建築範例。

平等院鳳凰堂

公元522年,我國梁代雕刻家司馬達等赴日造佛像,世代相傳。司馬達的孫子鞍作止利所造佛像成為日本佛教雕刻早期的最權威最典型的樣式。這些佛像臉型較長,杏眼,仰月形口唇帶著微笑,流露著沉靜和善良的美。鞍作止利的代表作品是藏於法隆寺的釋迦三尊像。

釋迦三尊像

公元7世紀末到9世紀末,日本的佛教雕刻直接受益於唐文化。這個時代佛教雕刻的寫實主義能力有顯著的提高,同時在材料的使用上也擴大了範圍,除傳統的金銅、石、木等外,塑像、乾漆、脫活乾漆等技法亦日臻完美。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很多,較早的有舊山田寺的佛頭、新師寺的師像、鶴林寺的觀音像等。稍晚的有法隆寺五重塔的塑造群像、興福寺乾漆造十大弟子、八部眾像,東大寺盧舍那大佛像,招提寺脫活乾漆鑑真和尚像等。其中許多造像姿態生動,表情細膩。特別是鑑真和尚像惟妙惟肖地表現了鑑真大師的精神和像貌,雕像中心空蕩,殼薄如紙,至今完整無缺。

東大寺盧舍那大佛像

唐招提寺——鑑真和尚坐像/脫活乾漆鑑真和尚像

公元1053年建造於宇治平等院鳳凰堂的阿彌陀佛像,造形圓滿柔和、穩健端莊,成為影響一個時代的典範作品。這種風格,因作者的名字叫定朝而被稱為"定朝式"。同時,在這座阿彌陀佛堂內的壁楣上的許多高浮雕,也是十分精彩的作品。

宇治平等院鳳凰堂的阿彌陀佛像

法隆寺有一件叫做玉蟲廚子的佛龕,佛龕側壁面上的一幅漆畫是《捨身飼虎圖》。這幅畫在黑漆的底面上,以朱、綠青、土黃三色製作,構圖明朗,造型概括簡練,對比鮮明,很好地顯示了材料的特點,是日本早期繪畫的傑作。

《捨身飼虎圖》

公元894年以後,唐的影響漸漸衰微,卻刺激了日本美術民族風格的發展。抒情細膩的筆觸和複雜多變的心理狀態的描寫,使一些文學作品獲得了很大成功。畫家們將這些文學作品畫成連續的故事性的長手卷,被稱為繪卷物,其中不乏優秀之作。《源氏物語繪卷》是繪卷物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和靈活多變的構圖,巧妙地安排了各類人物和環境。人物、道具的勾勒和設色,顯得華貴而真實,整個畫面透露出裝飾美。

《源氏物語繪卷》紫式部

繪卷的第十三面《鈴蟲》(二)的局部和《東屋》(一)局部。畫上出現源氏公子與賓客會見的場面,在側長椅上有吹奏樂器的娛者。

《源氏物語繪卷》蛉蟲

另一幅《東屋》(一),講源氏公子在東屋休憩、閱讀、撫琴等幾個不同的生活片斷。室內以屏風間隔。繪卷人物形象用線條勾勒,畫法頗具程式化。

《源氏物語繪卷》東屋

從公元7世紀起,隨著中日文化交流的頻繁,漢字逐漸被日本採用。先後有許多很有學問的日本人潛心研習漢字和書法,出現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批漢字書法名家。其中空海、橘逸勢、嵯峨天皇三人,被稱為書道三筆,他們遒勁秀麗的行草,大有我唐人高手的風度。在稍晚的時代還出現了根據日文假名書寫的假名書法。假名書法纏綿宛轉如遊絲,與日本詩風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民族性格很強的美術形式。

惟獨存在日本不用文字去書寫的書法「円相」

書道三筆的作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天才畫家 杉山寧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杉山寧(1909-1993年)日本學院派天才畫家。被譽為日展"三山"(東山魁夷、高山辰雄)之一。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畫家的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日本畫聖富有「人情味」的大自然繪畫 東山魁夷【109】西方藝術史:日本著名浮世繪鬼才畫家愛畫「社會貓」 歌川國芳【109】西方藝術史:日本畫壇的「畫聖」「畫伯」 畫家奧村土牛【109
  • 西方藝術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安第斯建築雕刻陶器繪畫「116」
    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南美洲美術以中部安第斯地區為中心,包括秘魯和玻利維亞高原。安第斯地區文化繁榮於被沙漠和高山阻隔的眾多谷地之中,交通的阻隔導致了藝術風格上的眾多分支,直到印加帝國時期才趨於交流和統一。查文美術:與中美洲奧爾梅克文化同時,在南美洲玻利維亞高原也出現了查文文化。它繁榮於公元前1200—公元前200年,是南美洲最古老的文化。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宗達光琳派」俵屋宗達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宗達光琳派,對後來日本繪畫和工藝美術的影響深遠,表屋宗達、尾形光琳、酒井抱一被稱為宗達光琳派三代宗師。他的畫風由尾形光琳繼承發展,形成了日本繪畫史上有影響的宗達光琳派。《蓮池水禽圖》水墨畫,京都國立博物館藏他的代表作品是《田家早春扇面/農家早春圖》、《源氏物語屏風》、《蓮池水禽圖》、《四季草花圖畫箋》、《扇面貼交屏風》、《風神雷神圖》、《舞樂圖》、《關屋驃圖》、《牛圖》等。
  • 亞洲佛教美術泛論
    ,藏傳佛教美術的樣式,諸如金銅雕刻和唐卡繪畫反過來又較多地影響了尼泊爾,並使兩者的文化具有更多的相似之處。尼泊爾的佛教美術主要體現在建築和雕刻藝術門類上,繪畫則不多見。其佛教美術的塔寺大都集中在加德滿都。以斯瓦揚納寺大佛塔最為馳名(大約建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巨大的覆缽體上建一四面方形塔,塔身每一面上都有一雙巨眼,極具特色,令我們想起西藏江孜白居寺大塔的造型。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琳派」復興畫家 酒井抱一
    亞洲美術 日本美術 宗達光琳派建立在市民審美文化的基礎上,並吸收傳統美術中的裝飾美,將世俗藝術中色彩明朗的生命力和宮廷藝術的典雅風致相結合,產生出新的審美趣味。
  • 西方藝術史:日本世俗美術時代「宗達光琳派」尾形光琳
    亞洲美術 日本世俗美術時代 尾形光琳(1658~1716)日本畫家,工藝美術家。1701年以後,廣泛涉獵各家藝術之長,特別注重研習中國繪畫及雪舟的潑墨山水技法,使畫藝更加精深。作品有《紅白梅圖屏風》、《竹梅圖》、《杜鵑花圖》、《燕子花圖屏風》、《孔雀立葵圖》、《維摩居士圖》、《李白圖》、《大公望圖》,以及工藝美術品《千鶴圖》、《八橋嵌金漆盒》等。他繼承和發展表屋宗達的畫風,又被後繼者吸收和發揚,最終形成了宗達光琳派。
  • 西方藝術史:野獸派繪畫的領袖人物 從繪畫到剪紙 亨利·馬蒂斯
    他研究東方地毯和北非景色的配色法,並向日本繪畫吸取了許多平面裝飾性。他從東方藝術追求動感、表現強烈、無拘無束的觀點,漸漸發展成追求一種平衡、純潔和寧靜感。他後來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說:「我的作品好象一種撫慰,象一種穩定劑,或者象一把合適的安樂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勞。」馬蒂斯認為無論是和諧的色彩或不和諧的色彩,都能產生動人的效果。
  • 西方藝術史:拉丁美洲古代美術 最傑出的瑪雅文化藝術「115」
    建築:瑪雅美術最突出的成就是建築,但在不同的地區,瑪雅建築又呈現出不同的特點。蒂卡爾是位於瓜地馬拉境內的一個瑪雅宗教聖地,它繁榮於公元3世紀至9世紀。蒂卡爾主要由金字塔神廟和舉行儀式的廣場組成,中心區達16平方公裡。這裡的金字塔佔地面積不大,但陡峭挺拔,往往高出叢林40米左右,被人們稱為"叢林大教堂"。金字塔頂部的神廟很小,屋頂有一個巨大而高聳的石屋脊。
  • 日本佛像,到底有多美?
    公元6世紀,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便以銳不可擋之勢佔據了日本文化美術的主流,給一直信奉神道的日本帶來了巨大影響。日本的佛教雕塑與繪畫多帶有濃鬱的唐宋藝術遺風,然而中國終非佛教發源地,雖然日本佛教引流自中國,但在隨後的遭遇卻有所不同。中國佛教在北魏和隋唐鼎盛一時,從十六國時期一直到唐代,這段時間是中國佛像藝術最輝煌的時候。
  • 西方藝術史:德國表現主義繪畫 現代油畫家馬克斯·佩息斯太因
    《男人渴望的女人》《鏡子裡的舞者》《漁夫首領》《Rauchender Schweizer》1923年表現主義的畫家介紹,詳見本公眾號其他文章: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繪畫之父-生存死亡與壓抑的蒙克【126】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繪畫先驅 面具下孤獨狂歡的畫家 恩索爾【126】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畫家橋社創始人之一 埃裡希·赫克爾【126】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藝術家橋社創始人之一
  • 西方藝術史:蘇聯美術現實主義著名雕塑家 葉夫根尼·武切季奇
    雕塑名為「Let Us 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鑄劍為犁應有日(它的底座上銘刻著:「WE SHALL BEAT SWORDS INTO PLOWSHARES」,譯為:鑄劍為犁)《鑄劍為犁》青銅雕像,1957年符切季奇的作品規模龐大,氣勢雄偉、立意新穎,別具時代風貌
  •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 心理肖像畫家 費德爾·羅科託夫「74」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18、19世紀俄羅斯美術18世紀下半葉的肖像體裁已誕生出所謂內心肖像畫的種類。在他最著名的肖像畫中有《亞歷山德拉·斯特魯伊斯卡婭肖像》,被稱為俄羅斯的蒙娜麗莎,並且無可否認是18世紀俄羅斯繪畫中最著名的作品。
  • 西方藝術史:古希臘雕刻
    所以希臘藝術主要成就表現在神與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廟建築。希臘美術的主要特點是無所不包的和諧與規律性,還有莊嚴與靜穆。它的主要標誌是人體美,希臘人為人類貢獻了高不可及的藝術典範之作。二、希臘雕刻藝術由於北方蠻族南下毀滅了克裡特和邁錫尼的文明,希臘人被迫重新創造自己的文明。希臘文明主要表現在希臘神話、建築和雕刻上。
  • 西方藝術史:日本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 鈴木春信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公元17世紀日本社會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財富的集聚和城市享樂生活的盛行,表現歌舞伎演員、藝妓、歌女和市民階層生活、名勝風景等的人物畫、風俗畫、風景畫發展起來了。鈴木春信(Suzuki Harunobu,1725-1770年)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早期代表畫家。本名穗積次郎兵衛,號長榮軒、思古人。致力於錦繪(即彩色版畫)創作,以描繪茶室女侍、售貨女郎和歌舞藝妓為多。受中國明末清初「拱花」印法的影響,在拓印時往往壓出一種浮雕式的印痕,自成風格,稱為「春信式」。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立體主義的藝術喬治·勃拉克(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法國畫家,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早期專注於印象派繪畫,在1906年轉向野獸派。他的立體主義則是受塞尚繪畫視覺真實以及畫面結構的影響,使畫成為一種建築,使對象成為某種比現實還要真實之物。他的立體主義作品色彩和諧,線條典雅流暢。題材多為靜物畫和風景畫,同時也是一位雕塑家、插圖家和舞臺設計家。《埃斯塔克的住宅》他野獸主義時期的風景畫不多,代表作有油畫《埃斯塔克碼頭》(1906年)。
  • 西方藝術史:英國美術浪漫主義畫家 威廉·布萊克的詩意繪畫
    19世紀歐洲及美國美術18、19世紀英國美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布萊克出生於倫敦一個小商人家庭,14歲時跟隨一名雕版家當學徒,沒受過專業美術訓練。他的主要藝術活動是應書商的要求製作書籍裝幀,也為自己的詩集插圖,大多是蛋彩、水彩、銅版以及少部分木刻。他在政治上同情法國大革命,對英國現實抱批判態度。他一生坎坷冷落,在曲折地表現自己的政治觀點的同時,也帶有濃厚的宗教情緒,這使他的作品蒙上一層神秘主義色彩。他為莎士比亞和彌爾頓的作品作插圖,但每幅畫都具有獨立的意義。
  • 西方藝術史:日本新古典主義的歷史人物畫家 安田靫彥「110」
    亞洲美術日本美術安田靫彥(やすだ ゆきひこ,1884 - 1978年)本名安田新三郎,是大正至昭和時期的日本畫家,與前田青邨齊名的歷史畫泰鬥。《王昭君》1947年《王昭君》1959年他也畫了很多人物畫和中式仕女圖,運用了日本畫傳統和心理學因素。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油畫家橋社創始人之一 施密特-羅特魯夫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畫家橋社創始人 埃裡希·赫克爾的悲劇性油畫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繪畫 面具下孤獨狂歡的畫家 詹姆斯·恩索爾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繪畫之父-生存死亡與壓抑的蒙克「126」西方藝術史:德國表現主義畫家中最有才華的恩斯特·基爾希納
  • 西方藝術史:表現主義先鋒派俄羅斯女性油畫家 馮·韋雷夫金作品
    西方藝術史:俄羅斯美術巡迴展覽畫派現實主義代表畫家 列賓Repin)。她在現實創作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情感元素,代表了普遍的時代精神。韋雷夫金的畫面經常出現這一幕:傍晚的街道上,一些身著黑衣戴黑頭巾的女人,背著拎著沉重的包袱,佝僂著背,從遠處走來或向遠處走去,拖著緩慢的腳步。畫面透露出濃重的精神意味。
  • 西方藝術史:英年早逝天才的義大利畫家莫蒂裡安尼的「無眼美女」
    莫蒂裡安尼受到19世紀末期新印象派、非洲藝術、立體主義等藝術流派和雕刻的影響,創作出深具個人風格,以橢圓體和曲線弧形為特色的優雅的人物肖像畫,而成為表現主義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之一。《持扇女子》他的作品構圖活潑多變,色彩豐富、柔和而富有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