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能武 劉明華 江彧傑
今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國際茶日」系列活動致信表示熱烈祝賀。習近平指出,茶起源於中國,盛行於世界。聯合國設立「國際茶日」,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茶葉價值的認可與重視,對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很有意義。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鑑,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國家生態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洪雅縣,積極響應,依託當地優良環境和悠久茶史,發布《綠色宣言》,出臺《洪雅縣有機企業認證管理及獎補實施辦法》等政策,多措並舉培育茶葉品種、提升茶葉品質,推動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目前,洪雅成為「中國最佳生態茶園」「中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茶業百強縣」「四川首個有機農產品示範縣」「2020川茶競爭力榜單·收益王」,洪雅茶品質量優良,洪雅茶市銷路拓展,洪雅茶業振興鄉村。
生態茶園
洪雅地處北緯30°的四川盆地西南,隸屬四川省眉山市,背靠峨眉山,坐擁瓦屋山,居於成都、樂山、雅安三地交界腹心地帶,幅員面積1896平方公裡,屬成渝經濟圈。
洪雅地貌呈「七山二水一分田」之勢,森林覆蓋率達71.04%,有大小河流達330條,年均氣溫16.8℃,境內空氣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國家I級標準,主要河流青衣江水質常年達Ⅱ類標準。境內氣候溫潤,空氣清新,海拔600米以上地域,其土壤 有機質含量達96.7g/kg,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等。
這片被譽為「綠海明珠」「天府花園」的蜀中樂土,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千裡連綿綠海,四時雲霧繚繞」的良好生態環境,孕育出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茶園。據測算,全縣有宜茶種植土地50萬畝,適宜開發有機茶土地達5萬畝。
茶史淵源悠久
洪雅種茶、制茶歷史悠久,在川茶發展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影響。
秦、漢時期就有產茶飲茶的風俗。到唐代,形成從洪雅經雅安、瀘定、康定、西藏再到尼泊爾的茶馬古道。東晉《華陽國志》記載:「漢時南安(當時洪雅屬南安)、武陽皆出名茶。」唐朝陸羽《茶經》記載:「眉州、洪雅、昌闔、丹稜,其茶如蒙頂制餅茶法」。以此為始,洪雅茶葉種植有文字記載迄今有1200多年。到乾隆、嘉慶年間,洪雅茶葉生產進入鼎盛時期,細茶(名優茶)成為貢茶,年產量為巴蜀之冠。
洪雅紅茶
嚴把茶葉質量關、技術關
作為「中國茶業百強縣」,洪雅茶葉在地面積達28.5萬畝。其中,有機茶認證面積12800畝,分布在海拔700米至1200米的深丘高山區。
截至目前,各茶園主栽茶樹品種有福鼎大白、名山131、福選9號、老川茶,搭配栽植安吉白茶、黃(皇)金芽、梅佔、奶白茶、水晶芽等特色茶品種。
為保障茶園產品的質量安全,洪雅強化部門聯合行動,嚴把質量關、技術關:
——政策上強化引導。2000年,洪雅就對外發布了《綠色宣言》;2019年,出臺《 關於全縣範圍內嚴格控制化肥和化學農藥使用,全面推廣有機肥和生物農藥的意見》,並對申報綠色、有機的茶葉基地在認證費用上給予大力支持。
——技術上全力推廣。為增強茶樹的越冬抗寒能力和提高茶樹的成活率,在技術上對茶園實施科學管理:推廣茶樹修剪、綠色防治及茶葉採摘新技術;普及茶地清潔、抗旱防澇、科學施肥知識,全面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替代化學農藥兩大行動。
——專業化茶園服務。藉助專業的茶葉管理公司,為茶園提供更專業、更科學的管理。目前,成立有洪雅天開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洪雅農幫農機專業合作社兩家社會化服務公司,已在全縣示範推廣,深受茶農歡迎。縣茶葉管理部門借勢提出奮鬥目標:發展有機高端茶園,3年內建成有機茶基地5萬畝、認證有機茶3萬畝,建設全省有機茶第一縣。
著力打造地方區域品牌
作為全國無公害綠茶生產基地縣、重點產茶縣的洪雅縣,大力建設「高山標準化有機茶基地」,讓高山有機茶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洪雅堅持走生態有機綠色發展之路。制定《洪雅縣茶業發展規劃》和《洪雅縣有機企業認證管理及獎補實施辦法》。邀請四川省農業大學、四川省茶科院、杭州中農質量認證有限公司等,對全縣有機認證主體開展綠色防控、品種選育、有機申報知識培訓。通過茶業中心指導、鄉鎮監管、企業自檢,已開展有機茶復認證7800畝,已完成有機茶新認證土壤取樣和材料申報5000畝。2019年,有機茶認證面積達12800畝,且有上千畝茶地獲歐盟、日本等有機茶認證。
洪雅茶葉內含物豐富,含茶多酚、咖啡鹼、兒茶素、胺基酸等物質。目前,全縣主要以生產加工綠茶為主,兼有紅茶、黃茶、白茶及黑茶等品味獨特的茶葉。
洪雅綠茶富硒,硒含量達0.9mg/kg,2011年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相比周邊區縣同期同品種的茶葉,芽頭更大,口感、色澤、香味更較好,且不帶草腥味。
洪雅紅茶味道醇和,湯色紅亮,香氣悠長。
洪雅黃茶屬輕發酵茶類,黃葉黃湯,滋味醇濃。
洪雅白茶外形秀雅,回味鮮爽甘甜,胺基酸含量高達15種。
洪雅黑茶滋味醇厚、菌香濃鬱,低氟安全(氟含量69mg/kg,遠遠低於國家控制標準300mg/kg)。
依託這些品味獨特的茶葉,洪雅在推廣上做足功夫。推行「洪雅茶葉區域公共品牌+企業自主小品牌」雙牌運作模式,提升洪雅茶葉產品整體形象。目前,已培育出峨眉雪芽、屏羌、雅雨露、蜀茶、容敏瑤等一批中國馳名商標、中國質量獎、四川名牌等有機綠色品牌。同時,整合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著力打造以「洪雅綠茶」為主的地方區域品牌。目前,地方區域品牌已在全省嶄露頭角。在2020年四川茶博會組織開展的」金獎茶葉」評選活動中,洪雅茶葉獲得金獎的品種達6個。分別是:洪雅聚友茶廠生產的奶白茶,四川蜀茶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生產的蜀茶·東坡、銀針,洪雅西廟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稀秒谷·竹尖,洪雅屏羌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有機綠茶,洪雅縣童姥么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的綠茶和純手工碧螺春,四川省雅雨露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瓦屋紅葉斬獲金獎。
茶葉採得下、製得出、交易暢
當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時,洪雅縣農業農村局帶領茶企勇於擔當,一邊抗擊疫情,一邊逆行而上穩步推進春茶生產與營銷,讓茶葉採得下、製得出、交易暢。
在前期,一方面開展大規模摸底調查,了解茶葉鮮葉預收購量、幹茶預生產量、外地客商來洪情況,為復工復產做準備;另一方面印發《關於應對新冠疫情做好春茶採摘及茶企復工的通知》,規範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程序,既抓好疫情防控又抓好茶業生產。同時,通過茶業龍頭企業、「新聯會」示範帶動,引導全縣茶企、茶農提前做好檢測、消毒防護、登記造冊等工作。
在茶葉交易方面,一是向外地茶商發出《一封家書》,通過鄉鎮「一對一」「點對點」對接,並在新媒體平臺發布,誠邀各地茶商來洪交易。二是為茶商提供接機、接站和疫情防護等服務。三是指導本地茶企和經營戶主動與縣外商企聯繫,通過微視頻拍攝採摘加工過程,通過快遞等方式開展交易代理服務。
縣農業農村局茶葉管理部門及時向全縣茶企發出《做好茶業生產的倡議書》,引導茶企、茶商保價收購,讓茶農安心採摘與加工;統一為茶商和科技人員等提供通行證明,保障貿易暢通;優選10家茶企參與中國茶業流通協會組織的協會網站推銷;協調金融機構提供信貸服務,為茶企等提供貸款700多萬元。系列舉措,進一步促進了洪雅茶企復工復產,實現了疫情防控與春茶生產兩不誤。
有感於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洪雅茶企在縣農業農村局和縣人才服務中心的牽頭組織下,積極為奮戰在一線的「戰役勇士」送去茶葉,讓洪雅茶溫暖防控一線的英雄們。疫情期間,洪雅茶企共為「戰役勇士」1000餘人次送去愛心茶葉100餘公斤,攜手抗疫,堅信抗疫必勝。
進一步拓展市場營銷
洪雅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上級號召,梳理了一批標誌性產業,以開放姿態轉型升級,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等開放大格局。洪雅茶葉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洪雅品牌茶葉贏得各地消費者青睞。洪雅茶企與江蘇、浙江、河南等地客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茶葉產品走俏京、津、滬、深等大城市,並遠銷非洲,受到茶客商一致好評。
發揮「中國最佳生態茶園」等品牌優勢,洪雅縣農業農村局主動指導童雲祥茶業專業合作社開展「非遺」申報。將茶葉品質、茶藝文化、康養元素有機融合,開展國際康養茶藝師評選籌備工作。將茶葉與茶藝表演高度融合,成立並營運城北驛站、雲中花嶺大型茶生活館、雅女茶書院等一批茶文化機構。建設青槓坪萬畝茶業觀光園。打造集休閒、體驗、觀光、文化、旅遊為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中山鄉前鋒村茶業主題公園。在大美微視頻、網絡媒體、攝影成果展強勢宣傳洪雅茶葉。
充分利用「建設國際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示範縣、國際抗衰老健康產業試驗區」機遇,洪雅舉辦茶葉高端論壇,茶文化研討,組織茶事體驗、採摘購銷等活動,鼓勵扶持茶企抱團參加廣交會、西博會、茶博會、旅博會、草堂之約、川貨全國行等會節營銷活動,不斷拓展國內外市場。在2019年第八屆四川國際茶業博覽會上,洪雅展館人流量達3.1萬人次,達成合作意向150個,被組委會授予「優秀組織獎」「金獎茶葉」「匠心獎」。
為進一步拓展市場營銷,縣農業農村局還積極引導茶企拓展營銷平臺。依託電子商務項目,雅雨露、正容茶業、景紅茶業等進入電商孵化園實行網上營銷。偏坡山茶業合作社黑茶、洪宇茶廠眉茶通過臺灣、浙江出口,年出口約1000噸。
茶業將向精製川茶轉型
洪雅茶葉資源豐富,擁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產品質量優良、特色鮮明。創建洪雅縣茶葉產業特優區,輻射帶動洪雅縣及周邊茶產業的發展已勢在必行。
按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和眉山市委、市政府「一杯茶」工作要求,結合市農業農村局《關於推進「4135」工程,加快構建「58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實施意見》,洪雅茶業將向精製川茶轉型,實現洪雅茶業突破式發展。
2020年,洪雅將新建茶葉基地0.5萬畝,總面積將達29萬畝;新培育有機茶基地6000畝;新培育規模以上本地龍頭企業1個;開發洪雅特色茶業新產品1個;「洪雅綠茶」成為公共品牌;建成茶葉主題公園1個。
產業興,農民富。洪雅人因茶而致富奔小康。目前,全縣有涉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12個。其中,國家級示範合作社2個,省級6個,市級6個。有茶葉生產企業16個,落戶洪雅經開區食品加工區的茶企有4個,分別是道泉茶廠(重組中)、峨眉雪芽、松潘民族茶廠、綠都茶業。全縣茶葉加工作坊近300家。全縣鮮葉年產量逾9.6萬噸,年產幹茶2.47萬噸,茶葉年綜合產值30億元。茶葉鮮葉每畝平均收入約6000元。
2019年,洪雅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41元。其中,茶葉貢獻了6000餘元。可以說,茶產業為該縣農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向未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洪雅農業人將不懈努力,讓洪雅茶業成為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興旺產業,讓茶葉成為群眾增收致富和村集體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柱,譜寫更加燦爛的「綠水青山」新篇章。
▼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
即可訂閱2020年《中國食品安全報》
▼
往期精彩回顧:
本微信號內容同步在以下平臺發布
中國食品安全報社主辦
官方網站:www.cfsn.cn
原標題:《味在眉山丨洪雅香茗 古韻新香——洪雅縣食品產業綠色發展「茶葉篇」》
閱讀原文